韩 启 德 颠 覆 性 报 告 , 到 底 有 多 颠 ? 2014-08-27 全国政 协副主席 、 中国科协主席 、 北大医学部主任韩启德于今年 5 月份在中国科 协年 会上做了一 场很有影响力的报告。下面五条是他的主要观点。 1 . 1 0 0 个 4 0 岁以上高血压的人 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 只有 4 ~5 个人是受益的 , 他 们 还 可 能 存 在 药 物 的 副 作 用 , 加 上 药 物 的 经 济 负 担 , 另 外 的 9 0 几 个 高 血 压 病 人 非 但 没 有 用,还可能 受到副作用。 2 . 如 果 把 高 血 压 的 治 疗 起 点 由 现 在 1 4 0 mmH g , 包 括 9 0 , 放 在 1 0 0 的 话 , 可 以 减 少 1 亿人服用降 压药。 3 . 肺脏、 肾脏、 肝脏、 甲状腺都会有意外的查出癌症, 但是这些癌症 9 9 % 左右都 不会 有事。 4 . 医 疗 对 人 的健 康 只起 8 % 的 作用 , 更多 的 是由 生活 方 式、 生 活条 件 、经 费 的保 障 来 决定的。 5 . 我们现在的医疗出了问题, 不 是因为它的衰落 , 而是因为它的昌盛; 不是因为 它没 有作为, 而是因为它不知何时为止。 在宗教强盛, 科学幼弱的时代, 人们把魔法信为医 学 ; 在科学强盛 、宗教衰弱的今天,人们把医学误当做魔法。 够颠覆 吧?!下面一起读全文 … … 今天就 两个医疗方面的问题谈我的一些思考。 一是关于疾病危险控制因素的问题, 二 是关于疾病 筛查的问题 。 首先有一个声明, 我做的是科学报告仅限于学术。 第二, 科 学鼓 励大胆质疑, 同时要求实证, 我今天会谈一些颠覆性的意见, 但是我都有一些依据, 这些 依据都有严 肃的科学论文会注明 。 第三, 这是我一家之言。 第四, 只提供一个侧面, 不是 全面。 第五, 时间所限, 只能举例说明, 点到为止。 最后敬请媒体完整解读, 切勿断 章取 义。 针 对 疾 病 危 险 因 素 的 治 疗 什么是 危险因素呢?我们说每一种病特别是慢性病都有一定的发病概率, 如果说 某些 因素能够使 群体里面这个病的发病概率提高, 我们称它为危险因素。 如果在人群里把 这个 危险因素控 制住了 , 这个疾病就会减少。 最典型的例子, 通过研究, 上世纪后半期美 国认 为高血压、 高血脂和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三大危险因素, 他们下力气控制着这三个 危险 因素, 这三 个危险因素都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以后,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有了明显的下 降 。 当然随着发 展 , 他们把饮食健康习惯放在第一位, 特别是低盐, 特别把高血糖、 肥胖 等越 来越多地作 为危险因素。为了更加直接的理解,我以高血压为例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1在 2 0 1 2 年 清 华 大 学 施 一 公 教 授 组 织 的 博 士 生 年 会 上 , 有 5 0 0 多 位 博 士 生 参 加 , 我 在 会上提出一 些问题,请大家回答。 第一 个问 题,高 血压 是疾病 吗? 当时全 场几乎人都举起了手 , 我说不是, 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 由致病因 素所 引起的有一 定表现的病理过程 。 此时, 人体正常生理过程遭到破坏, 表现为对外界环 境变 化的适应能 力降低 、 劳动能力受到限制或丧失, 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因为疾病不 仅要 有前面的条 件 , 必须要有劳动能力受到限制或者丧失, 并且出现了一系列临床症状而 大多 数高血压病 人没有这些,因此不是疾病,是危险因素。 第二 个问 题,高 血压 需要治 疗吗? 全场多 数人举起 了手,也 有 1 / 3 的人没 有举手, 没举手的 说既然不 是疾病, 我为什么 要治疗呢? 另外的人说 , 大家都知道高血压要治疗, 而且是危险因素。 我说这个问题 怎么 理解呢?我 给大家说一个事实结论 , 通过大量的研究, 对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治疗可以 降 低 2 5 % - 3 0 % 的 心 脑血 管事 件的 危险 ,这 个作 用很 显著 。这 个讲 完了 以后 ,我 说高 血压 需要 治 疗吗?大多 数人都举起了手,是需要治疗的。 第三 个问 题,如 果你 自己得 了高血 压, 你治疗 吗? 都举起 了手 。 当把降低 3 0 %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结论用到个体时, 是什么样的含 义? 我国 4 0 岁以上高血压人群, 1 0 年心血管事件 ( 心肌梗塞和脑卒中) 发生率最高统计为 1 5 % 左右。 降低 3 0 % 发生率 ,即降为 1 0 . 5 % 。亦就 是 1 0 0 个 4 0 岁以上 高血压者 服用降压 药 物控 制血压, 只 有 4 - 5 个人受益。 还有可 能存在药物副作用 , 加上服药的经济负担。 你愿 意终 身服药吗? 我说好 , 现在我给大家具体考虑一下, 你一个人得了高血压要不要治疗? 如果 把 降 低 3 0 % 心 脑 血 管 危 险 性 的 结 论 用 到 个 体 的 时 候 是 什 么 样 的 含 义 呢 ? 拿 我 国 4 0 岁 以 上 的 高 血 压 人 群 来 看 , 1 0 年 心 血 管 事 件 包 括 心 肌 梗 塞 、 脑 卒 中 发 生 率 有 不 同 的 结 果 , 最 高 1 5 % , 也就是 1 0 0 个高血压的病人在 1 0 年之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可能概率 1 0 % , 降低 3 0 % , 1 0 0 个 4 0 岁 以 上 高 血 压 的 人 服 用 降 压 药 来 控 制 血 压 , 只 有 4 - 5 个 人 是 受 益 的 , 他 们 还 可 能 存 在 药 物 的 副 作 用 , 加 上 药 物 的 经 济 负 担 , 另 外 的 9 0 几 个 高 血 压 病 人 非 但 没 有 用 , 还 可能受到副 作用。 第四 个问 题,高 血压 诊断标 准定位 1 4 0 / 9 0 m m H g 合理 吗? 这是基 本上世界这个病的标准 , 大家都遵守。 那么危险因素的标准怎么来定?一 个疾 病怎么来定 呢?我们理想的状况 , 如果诊断的指标随着他的身高、 病情的严重度在一 个拐 点急剧增高 的时候很简单 , 我们就把这个标准定在这个拐点上。 还有一个情况比较麻 烦一 点, 是在一个缓慢的局限以后急剧升高, 我们把标准定在这儿, 还是定在那儿, 差别不 大 。 最糟糕的, 如果一个疾病随着指标的增加是一条直线的上升,把治疗放在哪里呢? 2非常不 幸的 , 高血压是直线的情况, 也就是说, 血压越高越不好, 越低越好, 但 是越 低是能够维 持正常的脑供血 。 因此, 这个高血压的标准是定在这一端好, 还是定在那 一端 好 ,这 是一 个 困惑 的问 题 。我 们现 在 为什 么要 定 在 9 0 mmH g 呢 ?认 为它 比 9 5 、 1 0 0 好 ,但 是不 如 8 5 好。 当然 也有人 说要加 上药 物的副 作用 ,考虑 一个平 衡点 放在 9 0 ,是 不是 那样 呢? 有 一 个 研 究 显 示 8 0 0 0 多 例 高血 压 患 者 经 过 4 - 5 年 降 血压 治 疗 , 所 谓轻 度 就 是 1 5 0 以 下和 1 2 0 左右, 治疗组和不治疗组相比 , 总死亡率冠心病的发病率、 卒中发病率、 心 血管 发病 率都没 有显著 差别, 说明这个 标准如 果定高 1 0 mmH g 和现 在定的 标准没 有什么 大 的差 别。 反过来 治疗的人有 9 % 发生药物的 副作用, 而不得不终止治疗。 所以如果把高血压 的治 疗起点由现 在 1 4 0 mmH g , 包括 9 0 , 放在 1 0 0 的话, 可以减少 1 亿人服用降压药。 高血 压的 问题提到这 里,大家可以再回忆,我再举一些其他的例子。 关于 糖尿 病前期 标准 的确定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确 定 的 诊 断 糖 尿 病 前 期 的 空 腹 血 糖 标 准 是 6 . 1 mmo l / L , 美 国 将 此 标 准 改 为 5 . 6 mmo l / L 。 我国 2 0 0 8 年和 2 0 1 0 年分别进行过两个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 前者仅用 空腹 血糖和糖负 荷 2 小时血糖, 而后者不仅采用了美国的空腹血糖标准, 而且增加了糖化 血红 蛋白指标, 结果推算出我国糖尿病前期人群分别为占成年人的 1 5 . 5 % 和 5 0 . 1 % 。 关于 骨质 疏松的 用药 尤其女 同志绝经以后都有可能引起骨质疏松, 有一个研究, 平均 6 8 岁骨密度低于- 2 . 5 , 服用阿仑磷 酸钠 (A l en d r o n a t )治疗 四年,治疗组骨质 0 . 2 % ,对照组不服药的 0 . 5 % 。就是 说,由于 服药下降了 5 6 % ,是非常 显著的。但是 要看正常的不吃 药的骨质里面是 0 . 5 % ,降 到 0 . 2 % , 绝对的效果意味着每 3 3 3 位妇女连续服药四年是可以预防 1 例骨质疏松。 反过 来 , 3 3 2 位妇女 白吃了药 , 但是有产生房颤的风险高达 1 - 0 . 4 % 。 由于降低了诊断的阈值, 对美 国人得病 的数量产生了严 重的影响,糖尿 病的标准降低 以后,糖尿病发 生率增加了 1 4 % , 血压标准降 低了以后增加了 3 5 % ,血脂的标准降低了以后增加了 8 6 % 。 总之, 当前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实际结果是,极少有个人因为采取措施而受益, 绝大部分干 预没有任何效果 , 其中有些人反而使健康受到损伤。 这个问题是产生在我 们所 有研究都是 给予概率的基础上 , 小概率要干预绝对效果是很小的。 但是要落实到个人的 话 , 谁也不能确 定我是这个 1 % 的人里面呢 ?还是 9 9 % 里面的人呢?因此, 你去不去干预要 自己 做决定或者 医生帮助决定,怎么办?后面会讲到。 疾 病 的 筛 查 , 尤 其 是 几 种 癌 症 筛 查 的 情 况 第一 , 前列 腺癌 。 美国人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的指标, 就是前列腺癌的抗原组织, 前列 腺癌有一种 蛋白到血液里面是 P S A , 8 0 年代中期以后广泛的应用, 现在很多发达国家 包括 日本都作为 普查的指标。 3美国有 一个研究 , 7 6 0 0 0 例病人, 5 5 - 7 4 岁的男性, 一半人每年测一次 P S A , 一半 人不 做 检 查 , 结 果 怎 么 样 呢 ? 筛 查 组 发 现 前 列 腺 癌 每 1 万 人 是 1 0 8 个 人 , 对 照 组 只 有 9 7 人 , 前者增加了 1 2 % , 也就是说 P S A 筛查 以后发现的病人增加了 。 但是 1 3 年以后这两组检 查和 不检查, 死于前列腺癌的人没有任何差别。 欧洲做了一个研究有一些差别, 就是说发 现了 在做 P S A 筛查四年的人, 他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是 8 . 2 % , 不做的只有 4 . 8 % , 不仅发病率 不一 样 , 死 亡 率 由 于 做 了 P S A 也 下 降 了 2 0 % , 这 下 降 了 2 0 % 意 味 着 什 么 ? 意 味 着 取 决 于 前 列 腺 癌的死亡率, 前列腺癌死亡率本身只有每年千分之 0 . 3 到 0 . 4 , 下降 2 0 % 就是说两组之 间实 际 死 亡 率 只 有 千 分 之 0 . 7 3 , 说 明 每 筛 查 1 4 0 9 个 人 , 才 能 减 少 1 例 死 亡 。 而 根 据 发 病 率 的 差,每筛查 1 4 0 9 个人,能够多查出 4 9 例病人,其中 4 8 个人是过度症状。 第二 , 甲状 腺癌 。 甲状腺癌症现在包括我们国家越来越多, 美国、 澳大利亚国家统 计 , 2 0 1 2 年比 1 9 7 5 年的病人增加了 3 倍,但是同时期甲状腺癌的死亡率没有明显的差别。 再来 看肺 癌 , 美国做了 4 5 万人的研究, 做各种筛查办法和不筛查比较, 发现每年做 X 胸片和不筛 查差别 , 每年做两次以上高频度的 X 胸片检查, 肺癌死亡率反而增高。 如 果做 胸片再加做 痰细胞检查和单独胸片检查比较, 死亡率似乎降低, 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别。 只 有一种情况, 就是针对抽烟的或者曾经抽过 1 5 年烟的人肺癌高危人群里面发现做 CT 检查 和胸片 检查相比 ,肺癌的 死亡率下 降 了 2 0 % 。如果 放绝对的 死亡率来 看,和刚 才的意 义 是 类似的。 第 三 , 乳 腺 癌 。 加 拿 大 做 了一 个 研 究 发 表 在 英国 医 学 杂 志 上 , 认为 美 国 建 议 4 0 岁 以 上的女性每 年要接受一次乳房钼靶 X 线检查, 来早期筛查乳腺癌是没有用的 , 因为做 了八 九万的 人,检查和 不检查各半, 最初五年发 现病例增加 了 2 7 % ,死亡 率没有变化 。有一部 分 人 已经 随 访 2 5 年 , 发现 发 病 的检 查 检 出率 增 加 了 3 . 8 % , 死 亡人 数 也 是没 有 影 响的 。 也 就是说,查 钼靶 X 线是可以查出更多的病人,但是对减少死于乳腺癌是没有意义的。 当然美 国和一些其他国家表示强烈的质疑, 因为美国、 瑞典和其他国家都有研究表 明 , 筛查 钼靶 X 线乳 腺癌 十年 死亡 率最 多能 够降 低 3 0 % 。即 使如 此, 从绝 对死 亡率 来看 ,人 群 死亡 率只是从 千分之 3 . 3 降到 了千分之 2 . 3 ,就 是每年每 筛查 1 0 0 0 个人 可以减少 1 个人 死 于 乳腺 癌 。 1 9 7 5 年 到 2 0 0 5 年 美国 5 种 癌症 诊 断率 和病 死 率, 诊 断率 每 一种 癌 都是 大 幅 度 的增高,但 是死亡率 1 9 7 5 年和 2 0 0 5 年相比都没有显著差别。 这里有 一种可能 , 就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确实癌症的发生率是增加的, 只是因为 早发 现、 早治疗, 因此都治好了, 所以死亡率不变。 但是又无法解释同一个时期分量种 , 检查 和不检查死 亡不变 。 还有更多的证据, 有的人根本没有任何症状, 也没有发生麻烦, 但是 是癌症 病人。比 如死于非甲 状腺癌的 病人,别 的原因死的 ,他去做 切片,发现 3 6 % 的人里 面有甲状腺 癌 , 如果把这个切得更薄 , 薄 5 倍, 就有更多的癌症。 死于 4 0 - 5 0 岁不是 癌症 4的 女 性 , 去 查 她 的 乳 腺 组 织 , 有 4 0 % 的 妇 女 是 有 乳 腺 癌 的 。 更 有 甚 者 , 死 于 非 癌 症 的 7 0 岁的男子前 列腺组织切片发现 8 0 % 以上是有前列腺癌的。 像我们 这些人如果 平时什么事 都 没有,没 有事找事情 的话,一般 8 0 % 的人会 发现前列 腺癌的。 这有更好的证据, 美国底特律做了 5 5 0 个人意外死亡的男性 , 统统把前列腺 癌取 出来做病理, 发现一半以上的人有前列腺癌, 当然随着年龄的不同比例会越来越高。 我们 平 时 做 体 检 , 什 么 情 况 都 没 有 , 就 是 查 , 意 外 查 出 癌 症 , 所 以 给 了 一 个 名 字 叫 “L n c i d en t a l o ma ” , 肺 脏 做 CT 5 0 % 的 人 发 现 可 疑 , 实 际 上 1 0 年 风 险 只 有 1 . 8 % , 所 以 它 不 是致 命癌症 的机会 9 6 % 。不 吸烟的 人当然发 现的少 ,其他 肾脏、肝 脏、甲 状腺都 会有意 外 的查出癌症 ,但是这些癌症 9 9 % 左右都不会有事。 所以, 现在看来我认为癌症大概是有这么三类:一类肿瘤发生非常快,比如食管癌、 乳腺癌, 你去检查是没有用的, 为什么?一旦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治疗也要死。 还有 一种 是缓慢的进 展 , 比如结肠癌、 子宫颈癌, 这种筛查效果好一些, 因为你在早期症状出 现以 前还有相当 一段时间是可以查出来的。 以前不 认识的有相当多的癌症是处于停滞发展型, 或者会发展慢的进展, 进展到 你生 命的终结还 没有成事 , 或者就不变, 或者它就消失, 就像我们得过肺结核和肝炎的人 自己 不发现而已 。我们可能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决定是不是做筛查,比较可惜的是像前列腺癌、 乳腺癌、 甲状腺癌、 肺癌、 黑色素瘤 绝大部分是停滞发展型 , 但是它也有少数是进展 期快 期和渐进期 ,所以也害得我们都害怕,都得去检查。 更进 一步 ,做常 规体 检有意 义吗? 有 一 个 荟 萃 研 究 , 1 6 项 研 究 合 在 一 起 , 1 8 万 人 , 结 果 发 现 做 不 做 健 康 体 检 , 但 除 去 老龄人, 对死亡率并没有影响。 我估计疾病筛查一定还会继续扩大, 还会越做越多, 去筛 选疾病无非 是那么几个结果 , 一是检查出是正常的, 那多去查查, 那要查出来怀疑更要 查 , 如果查出你 有病 , 两种情况, 一种是过度诊断, 就是治好了, 把甲状腺癌切掉了, 非 常感 谢医生,多 亏了我早发现。如果真的发现一种疾病也要死的,如果发现了做手术,好了, 是真有帮助 的 。 所以所有的人, 不管做出什么检查结果都会鼓励他进一步去检查, 再 加上 现在的医患 关系,更要查了。 怎么办 呢?我也没有办法 , 大家商量着办。 但是有一个原则, 针对低概率事件要 做出 合理的决策 ,来提高不管是危险因素,还是筛查干预措施的效率。 一是 我们 加强研 究 , 去寻 找刻 意性更 高的 疾病易 感性的 标记 来缩小 筛查 范围和 干预 范 围, 有些人不太可能就别查了,有些我们把它更局限到高危的人群来查。 二 是 多 种 危 险 因 素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 主 要 针 对 危 险 基 数 程 度 比 较 高 的 人 群 采 取 干 预 措 施。比如 1 0 年死亡率 3 0 % ,去干预降了 3 0 % 的话,就有 9 个人可能受益在 1 0 0 个人里面 。 如果只有 1 5 % ,只有 4 - 5 个人是受干预的。 5举个例 子,高心血管疾病,它不仅取决于高血压,还取决于血脂、血糖、生活方式、 年龄、 性别、 遗传学等等。 我的建议 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因素控制的话 , 应该所有这 些因 素综合起来 打分 , 来确定高危和低危人群, 如果其他都很好, 就是一个轻度高血压可 以不 做处理。 三是 采取 更加安 全 、 更低 成本 、 更加 有效 的适应 经济 社会发 展的干 预方 式 。 比如 我们 以前检查子 宫颈癌 , 对育龄妇女做宫颈细胞图片效果很好, 但是很便宜。 对于有一些 中国 女性乳腺癌 ,其实做超声比 X 线更好。 总的来 说 , 要使用更好的干预。 比如对于心脑血管疾病, 其实第一位的元素是生 活方 式,生活方 式的第一位就是控制食盐的使用,所以我们要采取更经济、更有效的办法。 根据我 们国家的国情 , 来确定自己的诊断标准, 每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每 一个 国家能够花 于医疗的钱不一样,因此标准应该有所区别。我们国家有非常好的临床资源, 我 们 有 1 3 亿 人 口 , 我 们 对 每 一 种 危 险 因 素 也 好 , 对 筛 查 也 好 , 根 据 我 们 的 临 床 研 究 , 可 以经过大数 据的优势来开展临床研究。 最后 我们 要解决 观念 上的问 题 , 医疗的费用如果说在比较小的解决基本医疗问题 的时 候,疗效是 非常好的。 如果其 用在后期临床晚期病人 , 花很多钱, 疗效是很差的。 拿受益的人数来说, 如果 把钱用在后 面这一块 , 受益的人数只有这么一点点, 同样的钱如果用在基本的医疗上, 获 益的人数就 可以有那么多 。 所以, 我们要把这个钱用到最合理的地方去, 针对我刚才 讲的 疾病筛查和 危险因素的控制,我认为我们必须要有大的改变。 最 后 , 摆 正 医 疗 的 定 位 刚才讲 的是医疗问题 , 医疗对人的健康只起 8 % 的作用, 更多的是由生活方式、 生 活条 件、经费的 保障来决定的,因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好、更全面的看法。 总之, 我们现在的医疗出了问题, 不是因为它的衰落, 而是因为它的昌盛, 不是 因为 它没有作为, 而是因为它不知何时为止。 在宗教强盛, 科学幼弱的时代, 人们把魔法 信为 医学,在科 学强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们把医学误当做魔法。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