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马速步调教技术规程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三河马速步调教的术语和定义、场地及装备、速步调教和训练后护理。
本文件适用于三河马速步调教。其他品种马匹速步调教亦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三河马经百余年培育而成的我国著名马种之一,动作灵敏、性情温顺,速度快、挽力大、持久力强、耐寒、耐粗饲和抗病力强,遗传性稳定。集中分布在鄂温克族自治旗、额尔古纳市等地区。
3.2速步对角前后肢同时离地,同时着地,每个完步可听到两个蹄音,马体有悬空期的步法。
4场地及装备
4.1场地
直径大于等于15m,围栏高度大于等于1.5m的调教圈,1km~4km沙道或草道及8°~15°角度,700m~800m的平整坡道。
4.2装备
笼头、水勒、缰绳、鞍具、挽具、双轮轻车、调教鞭、调教索、调教背包、汗垫、护腿、刷拭工具和毛巾。
5速步调教
5.1调教原则
5.1.1循序渐进、由简入繁
根据马匹的个体情况,各种训练动作应由轻到重,由简到繁、由前到后、由上到下,按一定顺序进行。
5.1.2对驯马师的要求
驯马师应经过专门培训,具有丰富的骑乘和调教经验。调教过程中,驯马师应保持足够的耐心,不应粗暴对待马匹,应根据马匹状态,调整训练的难易程度。
5.1.3训练状态
任何训练应在马匹状态良好时进行且应避免在同一场地、同一跑道反复训练。
5.1.4专用马具
每匹参赛马匹应有适用自己的专用鞍具、挽具、水勒等。
5.2马匹选择
5.2.1系谱筛选
筛选父、母均具有快步马匹血统的三河马,且马匹体况发育良好。
5.2.2再次筛选
在初级调教过程中,筛选呈现快步倾向的三河马。
5.2.3终极筛选
一岁半起进行骑乘调教,两岁时可进行终极筛选。
5.3初级调教
5.3.1初生接触
在幼驹出生3h内,饲养员应温柔抚摸幼驹头部、颈部、躯干、腿部。接触幼驹时,应注意控制母马。
5.3.2佩戴笼头
松开颊革的带扣,接近马匹的同时将缰绳的一端从马颈上搭过去,再将鼻革放置在马嘴上面,顶革从头顶越过马耳的后面,系紧颊革。幼驹佩戴笼头宜用软质材料制成,能够调整大小保证宽松适度。第一次就应使幼驹习惯佩戴笼头的感觉,再取下,反复几次使幼驹适应。
5.3.3牵引训练
驯马师应用一只手在距离笼头较近的地方抓着缰绳,距离30cm~45cm,另一只手握住缰绳游离端,与马匹并行,走在与马肩平行的位置。应训练马匹两侧都有可以牵领,让幼驹感受到缰绳上的牵引力,每天重复三次至五次,每次10min~15min。
5.3.4佩戴水勒
先放入衔铁,再佩戴项革等,如初次佩戴水勒有困难,宜将水勒拆解分步佩戴,先将额革戴上,再缓慢放入衔铁压住舌头,最后将颊革连接好。每天清晨饲喂后就应给马驹佩戴上水勒,出厩自由活动或放牧1h~2h后取下。骑乘调教时,直接佩戴水勒即可;轻驾车调教时,装好双轮轻车后,将两侧缰绳分别扣在衔铁两侧环内。
5.3.5拴系
将马驹拴在母马身旁的木桩或拴系环上,拴系处周围应空旷平坦安全。第一次拴系站立时间以10min~20min为宜,马驹能够达到基本平静即可,一段时间后逐渐增加至1h~2h。
5.3.6调教索调教
调教索调教时,驯马师应给马匹佩戴调教水勒,将调教索系在马头的调教索鼻勒上,四肢带好护腿。驯马师使用口令、调教鞭对马匹进行常步训练。马匹应从向左前方进行开始训练,驯马师左手持调教索,右手握调教鞭,面向马体左侧站立。用马鞭轻驱马沿小圈慢步,逐步扩大范围,并由慢步转换为快步。从上方观察,驯马师、马匹与调教索的位置应构成一个三角形。训练时应注意变换里怀。调教索调教容易损伤马体,一般建议事先装蹄。调教时间应根据马匹体况确定,宜15min~25min。
5.3.7刷拭
将鬃毛翻到对侧,刷拭颈脊,再将鬃毛放回手指梳理。饲养员站在马的左侧,从头顶开始,顺着被毛的方向,用柔软的马刷,有规律地由前向后刷遍全身,空出来的另一只手应搭在马身上,以便察觉马匹的反应。
5.3.8肚带调教
应轻轻系训练肚带后,为防止移位再装胸带,随后装调教索,待马匹适应后再用训练肚带固定鞍垫放在马背。待马匹适应,应牵出调教圈在马房外或牧场漫步,进一步固定肚带调教。2h后卸下肚带,此过程应重复3d。
5.3.9备鞍调教
初期宜使马匹适应马背承受的压力,与调教索调教配合开展。马匹应能安静接受骑手俯卧马背上,之后,逐渐增加马背上物品的种类,待马匹习惯后,正式放置马鞍。
5.3.10骑乘调教
应在马厩内进行,驯马师(尽量为体重轻、动作敏捷者)应先趴在马背上,轻轻拍打马的肋部。驯马师应保持不被马甩落。持缰者不要大声呵斥马匹,不应站在马的正前方。在调教过程中,一旦马出现疲劳的征兆,应马上停止调教,次日再开始调教。
5.3.11轻驾车调教
从马的后侧轻轻地把双轮轻车装至挽具上,扣好所有锁扣,并将两侧缰绳分别穿过挽具上方两侧驾车环。驯马师应根据马匹个体情况确定调教时间及强度,使马匹逐渐适应轻驾车调教。
5.4快步训练
5.4.1骑乘训练
5.4.1.1马匹要求
一岁半起进行骑乘训练,习惯骑乘走慢步的基础上,即可增加快步练习。
5.4.1.2训练
5.4.1.2.1热身
驯马师控制马匹速步,不宜太快,使得马匹适应训练,热身10min。
5.4.1.2.2全速训练
热身后,马匹全速运步,驯马师控制马匹,使马匹只进行快步,初期以3000m~4000m为宜,后期根据马匹适应情况适当增加距离。训练时应注意变换里怀。
5.4.1.2.3坡道(上坡)训练
马匹具有较稳定的快步步法后进行坡道训练。坡道训练应在具有8°~15°角度,700m~800m的平整坡道进行,上坡时使马匹行快步,下坡时使马匹行慢步,每次训练进行一次至两次加速上坡。不宜每天进行坡道训练,应根据马匹个体情况决定训练频率。
5.4.1.2.4恢复训练
全速训练后,继续骑乘或者牵引马匹进行慢步,待马匹体温、心跳、呼吸频率等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后,牵入马厩。
5.4.1.3训练计划
5.4.1.3.1训练强度
经过两周后,根据马匹的营养和体力情况,可以增加强度,距离以3000m~4000m为宜,当快步速度达到马匹最佳速度后,保持当前训练强度。
5.4.1.3.2适当休息
马匹应训练2d~3d后,休息1d~2d。
5.4.1.3.3适应气候
根据当地气候状况,秋季应减少练习,马匹仅行慢步和快步运动。
5.4.2轻驾车训练
5.4.2.1马匹要求
一岁半起进行骑乘训练,习惯骑乘走慢步的基础上,可增加快步练习及轻驾车训练。
5.4.2.2训练
5.4.2.2.1前期准备
马匹热身训练前应做戴好护蹄、护腿等护具和挽具。
5.4.2.2.2适应轻驾车
装好轻驾车后,驯马师应使马匹进行直线及弯道、慢步运动及快步运动,使马匹逐渐适应轻驾车。
5.4.2.2.3热身
驯马师控制马匹速步,不宜太快,使得马匹适应训练,热身10min或1000m~1500m。
5.4.2.2.4全速训练
热身后,马匹全速运步,驯马师控制马匹,使马匹只进行快步,初期以3000m~4000m为宜,后期根据马匹适应情况适当增加距离。训练时应注意变换里怀。
5.4.2.2.5坡道(上坡)训练
马匹具有较稳定的快步步法后进行坡道训练。坡道训练应在具有8°~15°角度,700m~800m的平整坡道进行坡道进行,上坡时使马匹行快步,下坡时使马匹行慢步,每次训练进行一次至两次加速上坡。不宜每天进行坡道训练,应根据马匹个体情况决定训练频率。
5.4.2.2.6恢复训练
全速训练后,继续驾车漫步10min~20min,待马匹体温、心跳、呼吸频率等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后,牵至两柱栏,卸下双轮轻车。
5.4.2.3训练计划
5.4.2.3.1训练强度
经过两周后,根据马匹的营养和体力情况,可以增加强度,距离以3000m~4000m为宜,当快步速度达到马匹最佳速度后,保持当前训练强度。
5.4.2.3.2适当休息
马匹应训练2d~3d后,休息1d~2d。
5.4.2.3.3适应气候
根据当地气候状况,秋季减少练习,马匹仅行慢步和快步运动。
6训练后护理
6.1冲洗
训练后,继续骑乘或者牵引马匹进行慢步,待马匹逐渐消汗,体温、心跳、呼吸频率等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后,牵入马厩并卸下鞍具、挽具。随后宜用温水冲洗马匹,擦净马体水渍,并披上毛毯式马衣。
6.2自由活动
宜每天选择适宜开阔场地,使马匹自由活动1h~2h。
6.3伤损护理
及时检查马匹的身体状况,训练过程中若造成外伤,应及时处理,一般用碘酊进行消毒处理,严重者需静脉注射消炎针。
6.4马蹄、腿护理
训练后,注意检查马蹄、马腿情况,遇到跛行应及时按摩上药,终止训练计划。
6.5冬季保暖
冬季训练要注意马体的保暖工作,训练完成后及时除霜并穿上马衣御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