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得得医学中起会 临 床 症 状 之 腰 痛 易 水 医 方 特 聘 讲 师 : 刘 红 云腰 痛 腰痛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又称" 腰脊痛" 。 其发生常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腰 痛年老体衰、劳欲过度 等因素有关。 腰为肾之府,肾经贯脊属肾,膀胱经夹脊络肾,督脉并于脊里,故本病与 肾及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等关系密切。 基本病机是经络气血阻滞,或精血亏虚,经络失于温煦、濡养。 本病可见于西医学的腰肌劳损、棘间韧带损伤、肌肉风湿、腰椎及椎间盘 病变等,肾脏病变以及妇女的盆腔疾患等常可放散到腰部引起腰痛。腰 痛 ( 肾 虚 腰 痛 ) 概 述 : 肾虚腰痛,主要由于因房事不节、劳倦过度损伤肾脏精气所致的腰痛。有 肾阳虚、肾阴虚之分。 ? 肾阳虚者,证见腰间冷痛,手足不温,面色苍白,便溏溺清,舌淡, 脉沉细或虚软无力。腰痛隐约缠绵,酸胀乏力,腰膝 酸软,腰局部喜 按揉和温暖。 ? 肾阴虚者,证见腰痛绵绵,面色黧黑,头晕耳鸣。咽干口燥。阴虚火 旺者,更见面红升火,内热心烦,小便黄赤,舌质红, 脉细数或洪而 无力。治宜滋阴补肾。腰 痛 ( 肾 虚 腰 痛 ) 疼 痛 特 点 : 腰部无明显和固定的压痛点,无明显运动功能障碍,本病日久,可出现身 高降低趋势和驼背。 X 线摄片除呈骨质疏松征象外,无其他骨质病变。严重者可形成类似压缩 性骨折及双凹样改变。 治疗原则: 补肾强身、健腰止痛。 针灸取穴: 腕顺一二、肾关、太溪。 刺血: 委中刺血。腰 痛 ( 肾 虚 腰 痛 ) 腕 顺 一 穴 腕 顺 二 穴 【取穴】:腕顺一位于小指掌外侧,距手腕横纹2.5 寸 处。腕顺二位于小指掌外侧,距手腕 横纹1.5 寸处。 【主治】:腕顺一二并用治疗肾亏所致之各种病变及疼 痛,疗效甚好。肾虚之牙痛、眼痛亦 有效。除前述各病外,余尚用治耳鸣、重听、三叉神经 痛,小腹胀、腰围痛、腿弯紧痛,高 尔夫球肘疗效亦佳。 【手术】:进针0.8 寸至1.2 寸。(腕顺一穴与二穴以一 次用一穴为宜) 【原理及发挥】:腕顺穴五行属水、肾主耳,因此腕顺 穴可治耳疾,如耳鸣,在配穴上除病 位取穴,耳朵上有关穴位外,可加腕顺一、二穴,效果 不错,又治腰痛,取腕顺一穴,捻针 配合动气疗法,能令腰痛很快减轻痛苦,腕顺穴属肾穴 ,能滋肝明目,因此能治肾亏之眼花。 本穴可以治疗耳周附近疼痛,所以也可以治疗三叉神经 痛。腰 痛 ( 肾 虚 腰 痛 ) 天 皇 副 穴 ( 肾 关 ) 【取穴】:当天皇穴直下1.5 寸,胫骨之内侧。 【主治】:胃酸过多,倒食症、眼球歪斜、散光、贫血 、癫痫病、神经 病、眉棱骨痛、 鼻骨痛、头晕。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原理及发挥】:1. 天皇副穴又名肾关,为补肾要穴, 除治疗上述病症 外,对于肾亏所引起之坐骨神经痛、背痛、头痛、腰酸 亦有显效,另外 治疗两手发麻或疼痛、肩臂痛及肩臂不举( 五十肩) ,尤 为特效。针后令其 活动手指或抬举肩臂,可立见奇效。腰 痛 ( 肾 虚 腰 痛 ) 委 中 【取穴】: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 【主治】:舒筋通络,活血散瘀,通经止痛,清热解毒 (根据其穴性,临床主要用于西医 学中的颈椎病、背痛、腰痛、腿痛、急性肠胃炎及急性 过敏性皮肤病)。 【手术】:直刺1 到1.5 寸。常点刺出血为用,是临床刺 血要穴之一。可灸,但极少用之。 【原理及发挥】:委中归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足太阳经 气所入之合穴,五行中属土,膀胱 腑的下合穴,四总穴之一。本穴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散 瘀、清热解毒等作用,是临床常用 要穴之一,尤常用于腰腿痛之痿痹,是临床刺血要穴之 一。腰 痛 ( 肾 虚 腰 痛 ) 太 溪 穴 【取穴】:在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太溪归属足少阴肾经,为肾脏元气所过和留 止于 足少阴经之原穴,肾经经气所注之输穴,五行中属土。 具有 补肾调经, 滋阴降火, 调经利湿, 安神开窍的作用。是治疗 一切 肾虚精亏所致诸疾之常用要穴。 【手术】:直刺0.5 到1 寸,可灸。 【原理及发挥】:益肾补虚,滋阴降火,调经利湿(根 据其 穴性,临床主要用于西医学中的腰酸腰痛, 耳鸣耳聋, 遗 精, 早 泄, 不孕不育, 失眠及肾脏有关的疾病)。腰 痛 ( 急 性 腰 扭 伤 ) 辨 证 论 治 ? 概述: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岔气”,是因腰部活动时用力不当或搬抬重物时 腰部姿势不正而引起的,一般多见体力劳动者,好发于青壮年。气机不利,瘀 血郁滞,而出现疼痛不能俯仰,或因素体虚弱,年老体衰,腰部肌肉薄弱,稍 遇外力作用,即可导致软组织损伤而发病。 ? 症状: 临床常见于腰部损伤后立即出现腰一侧或两侧剧烈性腰痛,腰肌紧张痉 挛,活动受限,局部疼痛、压痛,不能翻身、直立和行走,常须一定强迫姿势, 以减少疼痛。如病程较长,腰部隐痛时发时休,劳累后加重,压痛点不明显。腰 痛 ( 急 性 腰 扭 伤 ) 针灸取穴: 1 、二角明、 中白,下白 2 、腰痛点 3 、腰二针: 中白,心门 刺血: 委中青筋刺血特效腰 痛 ( 急 性 腰 扭 伤 ) 二 角 明 【取穴】: 当中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二分法,共二穴 【主治】: 闪腰岔气、肾痛、眉棱骨痛、鼻骨痛。 【手术】: 横针皮下半分。 【原理及发挥】 1. 本穴治疗腰痛、闪腰岔气、眉棱骨痛、鼻骨痛( 含前额痛) , 效果显著,针刺时向外沿皮刺。 2. 中指对应督脉及人之中央,一针透两穴治腰脊痛效佳(全 息); 3. 穴在中指心包经上,「心包与胃通」,故能治面部之眉棱 骨痛、鼻骨痛,还能治眼压高。腰 痛 ( 急 性 腰 扭 伤 ) 中 白 穴 【取穴】: 拳手取穴,在小指掌 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五 分是穴。 【主治】: 肾脏病之腰痛、腰酸 、背痛、头晕、眼散光、疲劳、肾脏性之坐骨 神经痛、足外踝痛、 四肢浮肿。 【手术】: 直刺0.3 到0.5 寸。 【注意】:禁忌双手 用穴。 【原理及发挥】: 1. 透过" 三焦与肾通" ,本穴补肾作用甚好 ,故能治疗肾亏各病,效 果甚好。除上述作用 外,尚可治疗脊椎骨刺。 2. 本穴位于手掌腰脐 线,能治疗各种腰痛。本穴对于急性腰扭伤甚 效,对于慢性腰痛亦 甚效。最常应用于起坐之际腰痛之症,甚效。腰 痛 ( 肾 虚 腰 痛 ) 下 白 穴 【取穴】: 拳手取穴,当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 骨一寸五分 (即中白穴后一寸)是穴。 【主治】: 牙齿酸、肝微痛,近视眼、腰骨痛,肾结石甚效。治胆 绞痛亦甚效。 治闪腰岔气亦甚效,治环腰一周痛甚效。以及中白穴主 治各症。 【手术】: 直刺0.3 到0.5 寸。 【注意】:禁忌双手用穴腰 痛 ( 肾 虚 腰 痛 ) 腰 痛 点 【取穴】: 腰痛点穴属于经外奇穴,腰痛点穴的准确位置位于第2 、3 掌骨 及第4 、5 掌骨之间,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2 穴 。 【主治】: 急性腰扭伤、手背红肿疼痛、头痛、耳鸣等 【手术】: 直刺0.3 到0.5 寸。 【原理及发挥】: 腰痛点穴是经外奇穴,有舒经活络、化瘀止痛的功效, 缓解治 疗急性腰扭伤、手背红肿疼痛、头痛、耳鸣等作用。腰 痛 ( 肾 虚 腰 痛 ) 心 门 穴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下尺骨内侧陷处,距肘尖一 寸五分是穴。 【主治】:心脏炎、心跳胸闷、呕吐、肝霍乱。 【手术】:针深四分至七分。 【注意】:禁忌双手用穴。 【原理及发挥】: 1. 本穴邻近小肠合穴小海,心与小肠表里,治心脏病甚 效。 2. 本穴从全息而论,在前臂之尾部与臀骶对应,能治大 腿内侧痛( 含 腹股沟) 、坐骨神经痛( 对太阳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尤为 有效,盖手太 阳通足太阳) 。 3. 根据手躯顺对法,肘对应腰,可治腰脊上下痛,中白 治疗环腰疼。 腰二针:心门+ 中白腰 痛 ( 肾 虚 腰 痛 ) 【 原 理 及 发 挥 】 : 4. 本穴贴骨进针,⑴以骨治骨( 体应) 加上⑵全息对应及⑶手足太阳相 通⑷太阳夹督,因此本穴治尾椎痛甚效。尾二针:心门+ 后会 5. 董氏奇穴能治心脏者,多能治膝病,本穴近肘尖与膝对应,故治膝 痛甚效( 内侧膝痛尤效) ,由于贴骨进针,尤善于治膝部骨刺及退化性 关节炎。膝二针:心门+ 火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