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文/张妹牛
前段时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下来了,从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和强化政府管理监督四大方面细化了减负要求。如何落到实处,我认为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是关键。
“望子成龙”是家长的心愿,孩子能取得好的成绩是他们的期盼。让孩子多做些作业是家长最朴实的要求,在学校希望老师多布置作业,回家监督完成;放假了,又把他们送到培训机构去做作业。孩子们疲于应付,只知按老师说的做,而不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学习上主动思考的孩子就不多了,会思考的就更少了,远远达不到家长所希望的“勤能补拙”的效果。
那么如何养成孩子主动思考的习惯呢?我认为学校是关键。
由于家长的强烈要求,利益的驱使,部分教师私下为学生补课。所谓补课就是再布置一些作业给学生做,学生依旧在题海中苦苦挣扎,还是重复训练。刷题是学不会主动思考的。学校必须主动担责,更新教师和家长的观念。
一要治疏结合,确保教师规范教学行为。学校既要组织教职工学习师德规范,又要正确引导教师自觉规范行为,不补课,主动去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解题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尝试反思学习方法的效果,养成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孩子只要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减负才能落到实处,孩子才能从题海中解救出来。其实,小学的知识点并不多,也不是很难,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做了那么多作业就是考不到高分,甚至还不及格?就是我们的孩子一味做题,缺乏思考,不会举一反三。如分数加减这个知识点,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并不难,如果我们的孩子学会了比较分析,找到这个知识点的解题方法,做几题试试,就会了,还要做那么多习题干什么?
二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借助家长委员会的骨干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孩子要考高分,即使做了大量的重复试题也不一定能提高。孩子学会思考,会及时反思解题方法,会举一反三,学习效率一定高,配合教师培养孩子的主动思考很重要。孩子能在轻松学习中考高分,家长的愿望不也实现了吗?这样,孩子就可以抽出时间去开展一些体育锻炼、社会实践活动,不是更好吗?
多做题,不思考,越来越笨很正常。希望家长早警醒。
教书育人,师之责任。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借家长学校转变家长观念,共同携手培养会思考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切实将减负落到实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