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地质综述(12)
胡经国
(续前)
四、缅甸及邻区地形地貌
1、地形地貌概述
缅甸国土面积约为67.8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200公里。缅甸地势北高南低;北、西、东三面为山脉所环绕。其北部为高山区;西部有那加丘陵和若开山脉;东部为掸邦高原。靠近中国边境的开卡博峰海拔达5881米,为缅甸全国最高峰。其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原之间为伊洛瓦底江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在地形地貌上,缅甸属于印度—马来亚山系(简称印马山系)。
缅甸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其地势总体上北高南低。据有关资料与推断,其地貌类型包括常见的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地貌;火山地貌;河流侵蚀与冲积地貌;岩溶地貌;冰川侵蚀地貌等。
若开山脉位于缅甸西部,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南延部分。而缅甸中部则是曼德勒盆地,像个巨型“应力储蓄罐”;其周边山脉的隆升导致盆地底部地层不断发生弯曲变形,最终在薄弱处产生断裂,加剧了地震的发生。此外,缅甸还有广阔的三角洲平原;这是由伊洛瓦底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土壤肥沃,是缅甸的农业核心区。
2、地势总体特征?
缅甸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高山区,南部为低平的沿海地带。
缅甸国土轮廓南北狭长,南北延伸大约209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为925公里,最窄处仅80~90公里。
3、山脉分布?
?北部高山区?:靠近中国边境的开卡博峰海拔为5881米,为该国最高峰。
?西部山脉?:包括那加丘陵和若开山脉,地形陡峭,与印度和孟加拉两国接壤。
4、中南半岛
⑴、中南半岛概述
中南半岛(Indo-China Peninsula),又译为“印度支那半岛”,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半岛,为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
下图为中南半岛概述图(图源:网络)。
中南半岛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西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东临太平洋的南海,为东亚大陆与群岛之间的桥梁。
中南半岛气候湿热,植被繁茂。该半岛的主要河流及山脉是由中国延伸过来的,故有“山同脉,水同源”之说。中南半岛文明历史悠久,语言极其多样化。
中南半岛基本信息如下:
中文名:中南半岛
外文名:Indo-China Peninsula
地理位置:东南亚
面积:2065000 km2
海岸线长:1.17万千米
主要国家:泰国 缅甸 柬埔寨 老挝 越南
气候特征:热带季风气候
⑵、中南半岛位置境域
中南半岛,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西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和马六甲海峡,东临太平洋的南海,为东亚与群岛之间的桥梁。
中南半岛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五国以及马来西亚西部、中国云南南部,是世界上国家第二多的半岛。其面积206.5万平方千米,占东南亚面积的46%。其海岸线长为1.17万千米,多重要港湾。该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多山地和高原;北部是古老高大的掸邦高原,其海拔为1500~2000米。
众多山脉自南向北呈扇状延伸,形成掸邦高原及南部山、谷相间分布的地貌格局。其主要山脉自西向东依次为:那加山脉、若开山脉;登劳山脉、他念他翁山脉、比劳克东山;长山山脉。
上述三大山脉之间的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自北向南,汹涌奔腾,源远流长。河流上游多穿行于掸邦高原,深切的河谷将高原分为数块,如伊洛瓦底江与萨尔温江之间的东缅高原,萨尔温江与湄公河间的清迈高原,湄公河与红河之间的老挝高原等,呈典型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一些河流的中下游河谷平原及各河的河口三角洲为主要农业区和人口集中区。
⑶、中南半岛气候特征
中南半岛绝大部分位于北纬10°~20°之间,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每年3-5月为热季,冬夏季风均消退,气候炎热,月均温达25~30℃。一年分旱雨两季,6~10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充沛;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天气干燥少雨。
气候特征: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分布在夏季。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是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年均降水量受地形影响,在迎风坡达5000毫米,而背风坡则不足2000毫米。个别迎风坡和马来半岛地区可形成热带雨林景观,而少数内部平原和河谷则形成热带草原。
⑷、中南半岛水文特征
主要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自北向南,汹涌奔腾,源远流长。河流上游多穿行于掸邦高原,深切的河谷将高原分为数块,如伊洛瓦底江与萨尔温江之间的东缅高原,萨尔温江与湄公河间的清迈高原,湄公河与红河之间的老挝高原等,呈典型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一些河流的中下游河谷平原及各河的河口三角洲为主要农业区和人口集中区。
在山地、高原之间,在南亚大河顺地势自北向南奔流入海,自东向西有红河、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等。在这些大河中,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最后在越南注入海洋。
中南半岛三角洲众多,著名的有:湄公河三角洲、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红河三角洲和湄南河三角洲。这些三角洲都由大河冲积作用而形成,面积广大,地势低平,三角洲上河网密集,多沼泽,向海扩展速度快。
湖泊以洞里萨湖最大,富农渔之利,有抑制湄公河下游洪泛,减缓三角洲泛滥的作用,是世界著名的天然调节水库。
(未完待续)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