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wuzhi9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1aaab76256b2314803ca3ccabdb60cab
2025-05-15 | 阅:  转:  |  分享 
  
第五期高研班第三讲 讨论稿许广文 刘玉娥讨论一、联章有法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一首有一首章法,一题数首,又合数首为章法。有起、有结、有伦序
、有照应,若阙一不得,增一不得,乃见体裁。陈思《赠白马王》、谢家兄弟酬答、子美《秦州杂诗》之类是也。后人一题至十数章,甚或二三十章
,然意旨辞采,彼此互犯、虽构多篇,索其指归,一章可尽,不如割爱之为愈已。联章,指取同一或同类题材作多首组诗。一般三首以上,便可称组
了。既要每一首皆独立成章,又要各首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大体还要讲所谓“起承转合”的章法,做到开头、过渡、结尾有序,首尾之间有所照应,
才算合格。既不可各说各的,毫不相关,也不可以前面一首写过的内容,后面的再犯重复。曹植《赠白马王彪》的章法:第一首以“我马玄以黄”作
结,第二首则以“玄黄犹能进”起,其余类推。梁章钜《退庵随笔》曰:“曹子建《赠白马王彪》诗、颜延之《秋胡行》,皆以次章首句蝉连上章之
尾,经本大雅《文王》《下武》《既醉》三篇章法也。”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曰:“诗有数章联合一篇者,如陈思《赠白马王》(以枚按:陈思,
即陈思王曹植。)、颜延之《秋胡》诗等类是已。此皆大、小雅体裁,一气注成,不宜割裂。”都指出以“玄以黄”与“玄黄”顶真方式联章之法,
原本于《诗经·大雅》诸篇。举较短的《下武》为例,共六章,曰:“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〇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
命,成子之孚。〇成子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〇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载嗣服。〇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
受天之祜。〇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退有佐。”各章之间,或连续顶真,或隔句反复,皆有上递下接之序,当为《赠白马王彪》章法所
本。沈德潜又举谢家兄弟酬答、子美《秦州杂诗》为例。据霍松林先生注,谢惠连有《西陵遇风献康乐》、谢灵运有《酬从弟惠连》、谢瞻有《于安
城答灵运》,《诗纪》等书均作五首,《文选》均作一首。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山林十首》《重过何氏五首》,仇兆鳌《杜诗详注》引赵汸曰:“凡
一题而赋数首者,有起有结,每章各有主意,无繁复不伦之失,乃是家数。观此十章及后五章,可见。”又引王嗣奭《杜臆》曰:“山林与园亭异,
依山临水,连村落,包原隰,溷樵渔,王右丞辋川似之,非止一丘一壑之胜而已。合观十首,分明一篇游记:有首有尾,中间或赋景、或写情,经纬
错综,曲折变化,用正出奇,不可方物。”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虽题中有“杂诗”二字,仍是有布置的“联章诗”。浦起龙《读杜心解》云:
“初谓《杂诗》无伦次;及仔细寻绎,煞有条理。”又云:“详结联,知此二十首故是入秦以来详揭行踪心事,投寄中朝朋旧者。通盘而置,用代书
笺,体裁自宜浑成。若云‘杂诗’无伦次,则以后《天河》《初月》等篇,皆‘杂诗’也,何不统入于此?”《贞一斋诗说》谓:“至如唐人律体,
有每题数首或一二十首者,各自成篇,似可分别采择。然杜老《诸将》《秋兴》等篇,亦统共合成,与古诗同揆,断不得意为去取。总之,杜集中几
章联络,即律体亦与古无异耳。”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引范德机语:“诗一题一首,自为起合无论。其一题数首者,则合数首为起合,易而置之
便不可,盖起句在前首,而合句在后首故也。”以上诗例与证说,都说明联章体诗,要有总体观念,既要每首各自独立,又要互相关联,还要前后有
序,讲究章法。沈德潜对“后人一题至十数章,甚或二三十章,然意旨辞采,彼此互犯,虽构多篇,索其指归,一章可尽”的批评,很有现实意义。
第1页 共15页有的人以多争胜,或按“平水韵”,每韵写一首七律;或按十二月,每月写一首名花……如此之类,连篇累牍,各诗之间,不是毫
无关联,便是前后意重、语重,且往往内容空虚,以堆砌华藻,滥用典故为能,为凑首数而作,为逞才学而作,结果佳品甚少。其处理办法,可如沈
所说:“不如割爱之为愈已。”唐以后拟古诗体联章举隅:1.1 张九龄《感遇》 用隐约的言语发抒心中的感想。全诗本来有十二首,这里只选
了四首。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遇韵】【平仄格式】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屑韵】【平仄格式】平仄平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持此谢高鸟,因之
传远情。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庚韵】【平仄格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
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侵韵】【平仄格式】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作意】这四首诗都是近于寓言的作品,第一首自比孤鸿,而以双翠鸟暗指李林甫和牛仙客,自己很
替他们危惧(作品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二年后诗人就去世了,这诗该是他
晚年心境的吐露)。第二首自比兰桂,表示自己具有坚贞清高的气节,本没有用世之意,所以不求君相(美人)的引用。第三首是述作者因牛、李的
倾轧,罢相归隐,但依旧怀念君上,足见他爱国爱君之意。第四首借丹橘比喻自己的贞操,可惜为重阴所阻,不能发展他的抱负;这种遭遇,只可付
之于命运罢了。【作法】借物兴起的作品,处处须分不出物和人来,咏物就是说人,说人仍是咏物,第2页 共15页如第一首用“孤鸿”、“翠鸟
”、“巢”、“游冥冥”、“弋者”都意存双关。其中“美服”两句,又是说理,又寓劝诚,见得诗人忠厚之教。第二首起首四句,用兰和桂来比喻
,末二句即用“草木”两字扣住,照应分明,“何求美人折”用转笔跌出正意来。第三首前四句是自写,后四句是思君,其中以“高鸟”喻君,以“
飞沉”喻朝野,用字非常新颖。第四首前四句是《诗经》中之兴也。所谓“兴”者,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可以”两句,上句找尽上
文,下句引起下文,又用桃李作陪衬,见得双方的遭遇,有早晚不同之感了。1.2 李白《子夜歌》四首 《唐书·乐志》:“《子夜歌》者,晋
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此歌属于乐府的吴声曲词。秦地罗
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下平一先】【平仄格式】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邪。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下平六麻】【平仄格式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
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下平八庚】【平仄格式】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明朝驿使发,一
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下平四豪】【平仄格式】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作意】第一首是《子夜春歌》,虽是咏的罗敷,却是诗人借来代表一般美艳的女子,拒绝贵显的引诱。第二首是《子夜
夏歌》,也是以西施来代表一般美女,有“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之意。第三首是《子夜秋歌》,是写女子在秋夜思念远征良人(丈夫)的情绪
。第四首是《子夜冬歌》,是写女子在冬夜赶制征袍的情形。【作法】乐府中的《子夜歌》,本来只有四句,太白摹仿他的体制,改为六句(与五言
小律格式相似),可说是《子夜歌》的一种变体。这种《子夜歌》,大抵多描写男女间的一切情绪,其中尤以恋歌为多。第3页 共15页造语必须
轻松流利,音节也须和谐,或用平声字押韵,或用仄声字押韵都可以。这里第一首中连用“绿素青红白”等字,设色非常艳丽。第二首中用的“隘”
字,非常奇妙。隘本字的解释,是两边有山的狭路,用在这里,是形容在若耶溪两旁看西施采莲的情形。第三首用“玉关”“胡虏”等,字面还是不
脱边塞诗的作法,可和太白《关山月》一首参看。第四首中“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两句,是承上“絮征袍”,却分作两层来写,上句比较浅,
下句又深一层。1.3 李白《行路难》三首 此系乐府诗中的杂曲歌词。大概是咏的世路艰难和离别伤感的事情。太白这三首诗,都是为了辞官还
家放浪江湖而作。金樽清酒斗十千,【先韵】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
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先韵】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贿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贿韵】【平仄格式】平平平仄
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质韵】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
声,【庚韵】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灰韵】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
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灰韵】【平仄格式】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月韵】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
自古贤达人,【真韵】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皓韵】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
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庚韵】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庚韵】【平仄格式】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作意】这三首诗主意
是写太白辞官还家放浪江湖的感想。见得一个人的荣枯得失,都不足为凭,富贵功名也不能长保,还不如认定时机,急流勇退为妙。从诗中可以看出
太白的人生观。着眼在“旷达”两个字。第4页 共15页【作法】这种乐府诗,在作法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诗中往往用到“君不见”三字,意思是
引用古事和现实来对证比较,题目虽是“行路难”,作者往往就题字约略加以敷衍,如“冰塞川”、“雪照山”、“行路难一—多歧路”等句,这是
诗词中所谓“本意”的作法。不过此诗却是以“行路难”引起世路的崎岖,和宦途的危险,合于诗义的比兴。所以第一首直截从居官奉养的富厚写起
,感到行路的艰难,决意挂帆渡海他去,大有孔子“道不行,乘浮于海”的感慨。第二首是写世道虽大,我还感到倨促,不能出去,还不如长安的社
中儿来得自由。因此请出冯驩、邹阳、韩信、贾谊四个古人的不得志的情形来作陪衬。接着再举出郭隗、邹衍、剧辛、乐毅四个得志于燕昭王的古人
来作引证,见得他们四人虽然得志,等到昭王一死,各人分奔离散,结果仍是白辛苦一场,还不如归去来为是。第三首又痛论不慕富贵,孤高自赏像
许由、伯夷这些人,也未免怪僻。就是热心利禄,留恋爵位象子胥、屈原、陆机、李斯这些人也未免愚暗。倒不如张翰只乐生前不顾身后的来去自由
自在,可以远祸避害来得好。看他请出这许多古人,归结到张翰的旷达,实是太白的自况。第二三首看去似乎觉得引用古人未免繁重,但是非如此不
能透辟出归隐的主意,在寻常散文中也有这种借宾定主的作法。至于三首诗中作为线索的字面,完全是就题生发,如“渡河登山”、“乘船渡海”、
“不得出”、“归去来”、“功成不退”、“江东行”却和“行路”二字有密切的呼应。太白才气奔放,看他行文的细心,真不愧是一个大家。讨论
二、古体诗之转韵2.1 转韵方活袁枚《随园诗话》卷九:鲍进士之钟,字雅堂,……常言:“作七古诗,雅不喜一韵到底。”余深然其言。顾宁
人云:“诗转韵方活,《三百篇》无不转韵。”转韵,指古体、歌行而言;律诗(特殊韵格体例外,如进退韵格。)不转韵。汉代五言诗一韵到底者
居多。唐李白五古则多用转韵体,往往乘兴一扫而就,转韵甚便。叶燮《原诗·外篇下》曰:“五古汉魏无转韵者,至晋以后渐多。唐时五古长篇,
大都转韵矣;惟杜甫五古,终集无转韵者。毕竟以不转韵者为得。韩愈亦然。如杜《北征》等篇,若一转韵,首尾便觉索然无味。且转韵便似另为一
首,而气不属矣。五言乐府,或数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此又不可泥。乐府被管弦,自有音节,于转韵见宛转相生层次之妙。若写怀、投赠之作
,自宜一韵,方见首尾联属。宋人五古,不转韵者多,为得之。”其实,五古汉魏亦有转韵者。王士祯等《师友诗传录》载:“问:‘五古亦可换韵
否?如可换韵,其法如何?阮亭答:‘五言古亦可换韵,如古《西洲曲》之类。唐李太白颇有之。’历友答:‘《十九首》中已有。然四句一换韵者
,当以《西洲曲》为宗。……’萧亭答:‘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冉冉孤竹生》《生年不满百》皆换韵,魏文帝《杂诗》‘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
人’、曹子建‘去去勿复道,沉忧令人老’皆末二句换韵,不胜屈指。一韵气虽矫健,换韵意方委曲。有转句即换者,有承句方换者,水到渠成,无
定法也。……’”即录汉《行行重行行》曰: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倚北风,越鸟巢
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第5页 共15页前八句一平韵
:离、涯、知、枝,第九句后转一仄韵:远、缓、返、晚、饭:这是平韵转仄韵。《冉冉孤竹生》曰: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菟丝
附女萝。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
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前四句一平韵:阿、萝,第五句后句转另一平韵:时、宜、陂、迟、辉、萎、为:这是平韵转平韵。《生年不满百》曰:生
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前四句一平韵
:忧、游,第五句后转另一平韵:时、兹、嗤、期:亦平韵转平韵。从这三首五古转韵情况看,转韵,平仄是不拘的,尽管汉代还没产生平仄声韵的
理论,但创作实践中已经运用得很好了,所举三首诗就是很好的例证,与后来的“平水韵”唇合无误。应该注意到,凡转韵联的起句末字,即起脚,
也叫转韵处,首句(单数句)开始另起一韵,叫作“引韵”,即引出后面各韵之意。如《行行重行行》的第九句末一字“远”,就是引韵,由此转用
缓、返、晚、饭等四字为韵;《冉冉孤竹生》的第五句末一字“时”,引韵,后转用宜、陂、迟、辉、萎、为等六字为韵;《生年不满百》同样,第
五句末一字“时”,引韵,后转用兹、嗤、期等三字为韵。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曰:“转韵初无定式,或二语一转,或四语一转,或连转几韵,
或一韵叠下几语。大约前则舒徐,后则一滚而出,欲急其节拍以为乱也。此亦天机自到,人工不能勉强。”七言古诗转韵为多见。翁方纲《七言诗平
仄举隅》举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文为例: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
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
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
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
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第6页 共15页评曰:“此七古之名篇,杜集之杰作,而中间近律之句凡十余句,此何说乎?则说者必曰:
其气格雄浑,令人不觉也。……石云:‘此篇乃杜之大篇而整饬者,四韵一转凡五韵,两仄三平,盖即四句之常调,而加一倍,遂乃大而整。’”所
谓“中间近律之句”《说诗晬语》卷上曰:“歌行转韵者,可以杂入律句,借转韵以运动之,纯棉裹针,软中自有力也。”另录杜甫七古转韵诗《渼
陂行》曰: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天地黤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
何嗟及。主人锦帆相为开,舟子喜甚无氛埃。凫鹥散乱棹讴发,丝管啁啾空翠来。沈竿续蔓深莫测,菱叶荷花静如拭。宛在中流渤澥清,下归无极终
南黑。半陂以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
无。咫尺但愁雷雨至,苍茫不晓神灵意。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翁方纲《赵秋谷所传声调谱》后谱谓:“转韵格调,已尽于此。”又按
“此首乃转韵中之重规叠矩者,若谓转韵之理尽在于此,固无不可;然古人转韵之格,其释无方,岂可以一言概之?”赵执信《声调谱》评老杜此篇
:“已尽转韵之格调矣。”薛雪《一瓢诗话》曰:“转韵最难,音节之间,有一定当转入某韵而不可强者。若五古,汉魏无转韵之体,至唐渐多,而
杜浣花、韩昌黎竟亦不然,究属老手。乐府被管弦,或数句或四句一转,始觉宛转有致。若七古则一韵为难,苟非笔力扛鼎,无不失之板腐;要其波
澜层叠,变幻纵横,通篇一韵,俨若跌换,亦惟杜韩二公能之。”言之或有不确。前例已明,汉代已有转韵体,杜甫(浣花)、韩愈(昌黎)亦多转
韵体。说“七古则一韵为难”,是对的,杜韩为能手诚非过誉。一韵到底,易失于板滞;转韵方活,尤适用于七古歌行体。2.2 古体诗转韵举隅
:2.2.1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录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仄平平平仄,仄仄
平平平。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仄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第7页 共1
5页此诗首句不入韵,转韵联起句亦不入韵,即无“引韵”。前八句押【真韵】,后八句押【翰韵】,是平韵转仄韵。【作意】太白天才旷达,物我
之间,无所容心。这首诗就充分表达他的胸襟,而以“行乐及春”“永结无情”为全诗主意所在。使无情的明月和影子,和我为有情的交欢。【作法
】月下独酌,是极静的境界,作者却能招呼明月和影子来作良伴,又从“花”字想出“春”字,从“酌”字想出“歌舞”,烘托得十分热闹,这可以
悟到诗文中无中生有的方法。又篇中将“我、月、影”三字交互回环的描写着,又是连珠体的作法。首四句为一段,依次出月出影,连带点醒题目。
“月既不解饮”下四句为第二段,从月和影上发出议论,仍以“饮”字照应“酌”字,跌出“行乐及春”的主意。末六句为第三段,是承上转入,从
“行乐”想到“歌舞”,从“独酌”想到醒和醉的情形。末了又以“云汉”归结到“月下”这种交互错综的描写,没有仙才,真不容易做到这样美妙
啊!2.2.2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鹿门,山名,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三十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平。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此诗前四句,句句押韵【元韵】,转韵联起脚“树”【麌韵】与“
处”【语韵】、“去”【语韵】相协。全诗八句七韵,是平韵转仄韵。【作意】此诗是写夜归时一路所见的情景。幽人是作者自比。【作法】前半虚
写,是拟归时所见。后半实写,是归后兴感。前半叠用四韵,在五七言古诗中所罕见。后半接连用两“鹿门”字,这叫做“顶针法”,带便换仄韵,
音节格外条畅。篇中“长寂寥”是平仄平,“自来去”是仄平仄,七言古句尾平仄,大多如此,很便效法。2.2.3 李颀《琴歌》:主人有酒欢
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铜炉华烛烛增
辉,初弹渌水后楚妃。平平平仄仄平平,平通仄仄仄仄平。第8页 共15页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此诗首二句押【陌韵】;三至八句为“六句五韵”,其中,转韵联起脚“
飞”为“引韵”;九、十句押【纸韵】,其中,起脚“里”为引韵;此诗由仄韵转平韵,再转仄韵,二次换韵。【作意】这是完全咏“琴”的诗歌,
旨在琴声足以改换人的性情,听了美妙琴声之后,竟生归隐之情。【作法】首两句用饮酒陪起弹琴,“月照”二句,是写未弹以前的夜景。“华烛”
两句是写初弹。“一声”两句是写弹时的情形。末二句是写听到琴声之后,忽然触动乡情。全诗写时写景,写人写琴,并写感触,章法非常整齐。2
.2.4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栗歌》:安万善,凉州胡人。觱栗,胡人的乐器,截竹成管,用芦为头,九孔,形如喇叭,角音,其声悲。南山截竹
为觱栗,此乐本自龟兹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傍邻闻者多
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枯桑老柏寒飕
飗,九雏鸣凤乱啾啾。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忽然更作渔阳掺
,黄云萧条白日暗。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岁夜高堂列明烛,
美酒一杯声一曲。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此诗首二句押【寘韵】;三句至六句押【支韵】,其中,转韵联起脚“奇”为“引韵”;七、
八句押【养韵】,其中,转韵联起脚“赏”为“引韵”;九句至十二句押【尤韵】,其中转韵联起脚“飗”为“引韵”,“飕飗”读作“休留”,指
风声;后六句,每两句一换韵:十三、十四句押【勘韵】,其中,起脚“掺”为“引韵”;十五、十六句押【真韵】,其中,起脚“春”为“引韵”
;十七、十八句押【屋韵】,其中,起脚“烛”为“引韵”。全诗共十八句,六次换韵。第9页 共15页【作意】此诗大旨和作者之《听董大弹胡
兼寄语弄房给事》(写董大用琴来弹胡笳的声音,中心是描摹琴声的音节,重在写琴声,读者勿误为胡笳声。)诗相同,是摹状觱栗的音节,也是重
在“听”字。【作法】“南山一—泪垂”为第一段,先叙觱栗的来源,并总说其音节的极哀。“世人一—眼新”为第二段,是摹状觱栗的声音,极言
其可以为秋,可以为春,见得音节的动人。末二句是点出听的时候,见得异乡孤客,除夜伤感的意思。2.2.5 李白《将进酒》:此系乐府鼓吹
曲辞中汉铙歌,此篇太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主,所以一作《惜空酒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仄仄仄平。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平平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平平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仄平仄平。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平平。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仄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仄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此诗开篇连用二个“君不见”,可
看成三字逗,分别下领一联七言句;首联押【灰韵】,其中起脚“来”为“引韵”;三句至六句押【月韵】、协【屑韵】,其中,转韵联起脚“发”
为“引韵”;七句至十句押【灰韵】,此转韵联无“引韵”;十一句至二十句,杂两联四句三言句及一句五言句,押【青韵】、协【庚韵】,其中“
生”字为“引韵”,【青韵】、【庚韵】互协,不算换韵;二十一句至二十四句,押【药韵】,其中起脚“乐”为“引韵”;最后三句杂一六言句,
押【尤韵】,其中“裘”为“引韵”。第10页 共15页【作意】太白旷达不羁,视富贵如浮云,此诗差不多是替他自己写照。诗意虽在人寿几何
,及时行乐,圣贤寂寞,饮者留名。但就“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来看,在绝对的消极之中,却又含有积极的深意。【作法】本诗可分三段:“君不见
一一对月”为第一段,是用黄河之水奔流到海比喻人生的寿命也是去而不返,应该及时行乐,莫辜负光阴。“天生一一其名”为第二段,是叙富贵不
能长保,就是圣贤也身后寂寞,只有饮者却能留名千古。“陈王一—古愁”为第三段,承上饮者留名,请出陈王作证,仍以旷达意作结。其中句句咏
的是饮酒,却句句中有这样一个旷达欲仙的人在。至于其脉络贯串处,如“千金散尽”之与“不足贵”,“须尽欢”、“且为乐”之与“恣欢谑”,
“少钱”之与“五花马、千金裘”,“寂寞”之与“留名”。最奇的是上文写了许多饮酒的欢乐,在末尾却结出一个“愁”字来,非但章法警辟出奇
,也见得借酒浇愁,太白虽达观,也跳不出这个愁城呢!2.2.6 高适《燕歌行》并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
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平平平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第11页 共15页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
军。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此诗除十七句至二十六句(八句)押【有韵】外,其余皆为四句一换韵;首四句押【职韵】,五句至八句
,押【删韵】,其中,起脚“关”为“引韵”;九句至十二句押【麌韵】,其中,起脚“土”为“引韵”;十三句至十六句押【微韵】,其中,起脚
“腓”为“引韵”;二十七句至三十句押【文韵】,其中杂一八言句,起脚“纷”为“引韵”。《燕歌行》:此系乐府中相和歌词的平调曲。燕,地
名,今河北等地,多写塞北苦寒,相念征夫。【作意】此诗虽写塞北征战之苦,意在感慨征戍之苦,仍归重于“死节从来岂顾勋”,为国御敌,那计
辛勤,不得看作是非战诗。【作法】此诗可分三段:“汉家一一狼山”为第一段,是从奉命出征写到边塞的军容,着眼在辞家破敌。“山川一一解围
”为第二段,是写忠愤的军士和敌战斗的情形,着眼在“身当恩遇常轻敌”。“铁衣一一将军”为第三段,是写征夫思妇久别之苦,和边塞氛围的紧
张情形,并说出征战苦的本意,以李将军的威武,使匈奴不敢窥边作反结。这首诗最应注意之点,是在用事遣词各方面,处处顾到“燕”字,像“榆
关”、“碣石”、“瀚海”、“狼山”、“蓟北”等词,郎和燕地有密切的关系。结末用李广事,因广守右北平,也和燕地有关。可见在诗中用事,
总要切地,切时,切人,使得这首诗,移不到他处,才见精采和绵密。否则只是泛咏征战之苦,不能切题,又有甚么意义。2.2.7 杜甫《古柏
行》:柏在四川奉节县武侯庙。田况《古柏记》:“自唐季凋瘁,宋乾德丁卯,枯柯复生。”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仄平仄平仄仄仄,
平平平平平平仄。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平平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平平仄仄。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平。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第12页 共15页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此诗八句一换韵,一句至八句,押【陌韵】,其
中,起脚“柏”为“引韵”;九句至十六句,押【东】,其中,起脚“东”为“引韵”;十七句至二十四句,押【宋韵】、协【送韵】,其中,起脚
“栋”为“引韵”。【作意】此诗多用兴体,主旨在以古柏的孤高,比喻武侯的忠贞。虽句句咏古柏,但句句是说武侯,这就是所说“诗中有人,呼
之欲出”。【作法】“孔明一—爱惜”为第一段,以古柏直起,形容其古老高大,并以兴起君臣的际会。“忆昨一—化功”为第二段,是因夔州的古
柏,想到成都先主庙中的古柏,“落落”两句,也是比方武侯的佐蜀未竟全功。末二句是人或是柏,竟融成一片,不能分辨。“大厦一一为用”为第
三段,是因物及人,大发感想,咏古柏的遭遇就是包括武候的一生,末句是一篇主旨所在,语意双关。意思是大材大用,用则多命世之臣,不用就是
志士幽人。这里子美也很显露着自己的感慨。【许广文、刘玉娥2021.09.】【作业布置】以下“联章体”作业布置与“转韵体”作业布置,
任选一题。一、联章体作业布置:1.1 主题不限,题目自拟;1.2 注意结构和章法:既要每一首独立成章,又要各首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大
体讲究所谓“起承转合”的章法;1.3 注意诗句之艺术手法运用;1.4 绝句联章,对仗不作要求,但不限制对仗;1.5 押平水韵,且各
章独立押韵;1.6 七绝四章,从[附]七言绝句八谱中任选四谱(前四谱顺序安排可优先考虑);1.7 提交作业不带诗谱。[附]七言绝句
(按对粘规则,顺延至律)诗谱如下:(一)平起仄脚押二(四)平韵式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
平。(韵)第13页 共15页(二)平起平脚押三(五)平韵式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仄仄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
平平。(韵)(三)平起仄脚押三(五)仄韵式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四)仄起平脚押三(五)平韵式中仄平平仄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五)仄起平脚押
二(四)仄韵式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六)仄起仄脚押三(五)仄韵式中仄中平平
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七)仄起仄脚押二(四)平韵式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韵)(八)平起平脚押二(四)仄韵式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作业提交格式:七绝·题目 四章□□□□□□□,□□□□□□□。□□□□□□□,□□□□□□□。□□□□□□□,□□□□□□□。□□□□□□□,□□□□□□□。□□□□□□□,□□□□□□□。□□□□□□□,□□□□□□□。□□□□□□□,□□□□□□□。□□□□□□□,□□□□□□□。二、转韵体作业布置:第14页 共15页2.1 主题不限,题目自拟;2.2 注意谋篇(诗文结构)及诗句之艺术手法运用;2.3 对仗不作要求,但不限制对仗;2.4 押平水韵,须四句一换韵;2.5 七言排句(古风体)一首(诗谱前12句或诗谱16句)、严格按下列诗谱创作;2.6 提交作业不带诗谱。[附]七言排句诗谱如下:中仄中平平仄平,(韵)中平中仄平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平平平, 中仄中平仄仄仄。(韵)中仄中平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中仄平。(韵)中平中仄平仄仄, 中仄中平仄平平。(韵)中仄中平平仄平,(韵)中平中仄平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平。(韵)作业提交格式:七言排句·题目□□□□□□□,□□□□□□□。□□□□□□□,□□□□□□□。□□□□□□□,□□□□□□□。□□□□□□□,□□□□□□□。□□□□□□□,□□□□□□□。□□□□□□□,□□□□□□□。□□□□□□□,□□□□□□□。□□□□□□□,□□□□□□□。--------------------------------------------------------------------------------------------------------作业截止时间: 2025 年 05 月 25 日;本次作业:由 许凤组长安排助教三组 负责收录汇总、编刊;各助教组(1组--10组)负责各自总社学员的作业收录、整理,并以文档形式提交至助教三组;文稿出刊:由助教三组安排《龙风文学》公众号出刊。龙风文化发展中心学术研究部第15页 共15页
献花(0)
+1
(本文系wuzhi9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