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
|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和中国环流器二号 M 装置(人造太阳)的研发成功,是我国 在微观粒子领域的研究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下列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最小的是( )A. 分子 B. 原子 C. 原子核 D. 中子2.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 书包的背带较宽 B. 切果器的刀片很薄 C. 滑雪板的面积较大 D. 坦克的履 带很宽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的实验过程。这几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A.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 密度的关系 B.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C. 探究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压强的关系 D.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重力的 关系4.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有如图所示的四步实验操作,最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A. 甲→乙→丙→丁 B. 丙→甲→丁→乙 C. 甲→丙→乙→丁 D. 丁→丙→乙→甲5.如图所示的事例中,能利用大气压强解释的是( )A. 轨道铺在枕木上 B. 锅炉水 位计显示水位 C. 用吸管吸饮料 D. 自制喷雾器喷雾6.2024 年 5 月 21 日,我国 6 名登山爱好者成功从北坡登顶珠穆 朗玛峰,并传回了全球首份来自世界之巅的超声影像图。如图所示为他们登顶的过程,体重(含装备)越大的队员一定( )A. 做功越多 B . 功率越大 C. 做功越快 D. 功率越小7.排球是体育学考的选考项目。如图所示,排球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排 球的( )A.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B.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C. 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减 小 D. 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增大8.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工具或设施可以抽象成杠杆模型,如图为我国空间站利用电动机带动机械 臂托举航天员出舱的情景,机械臂的关节驱动组件类似于人的手臂,可通过指令操作机械臂运动。下列工具在使用时与机械臂工作时属于同一类杠杆 的是( )A. 瓶起子 B. 钢丝钳 C. 核桃夹 D. 食品夹9.水平桌面上甲、乙两个质量相等但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质 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在甲、乙两容器中静止时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容器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 B. 甲容器中的液体的密度大C. 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 D. 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10.某同学设计了一款家用手摇升降晾衣 架,右图为其示意图。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滑轮 A 为定滑轮,可以省力B. 滑轮 B 为动滑轮,可以改变力 的方向C. 将衣物由低处匀速提升至高处,装置功率变小D. 晾晒冬季校服比夏季校服时的机械效率更高些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 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11. 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 列数据较为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普通中学生正常跳绳的功率约为 50 WB. 物理课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约为 100 PaC. 普通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二楼做的功约为 1 500 JD. 漂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所受浮力约为 0.1 N12. 人类社会科技的进步离 不开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他们为推动物理学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物理学家与其所做贡献相符的是( )A. 托里拆利和同伴通 过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B. 汤姆孙证明了原子的存在,说明分子由更小的微粒组成C. 焦耳对物理学的贡献是测定了热和机械功之间 的关系D. 阿基米德对物理学的贡献是对浮力和杠杆平衡的研究13. 下列各种现象与其涉及的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利用盐水浸泡法选种 —— 浮力和物体密度的关系B. 松软的面包可以被挤压得很小 —— 分子间有空隙C. 飞机获得升力起飞 —— 流 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D. 禁止从高空向下抛物 —— 重力势能和高度的关系14. 关于下列图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在高 山上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水银柱的高度会比山下高B. 乙图:液压千斤顶可以做到 “四两拨千斤”,它应用了帕斯卡定律C. 丙图:用同一 支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它在密度大的液体中露出液面部分较长D. 丁图: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一起后可以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 相互作用的引力15. 如图所示的图片节选自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 “泥造砖坯” 中,搬着 砖坯在水平地面匀速移动时,人对砖坯做了功B. 图乙 “试弓定力” 中,用杆秤挂起的弓被拉弯,从而具有弹性势能C. 图丙 “踏车汲水 ” 中,水被提升到高处,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 图丁 “穴取铜铅” 中,古人使用的镐,在向上抡起时,可以省距离三、非选择题(本 大题共 12 小题,共 60 分)16.(4 分)风能是一种清洁能源,风力发电将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如图所示,当风正面垂直吹向 静止的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时,从正面看,叶片 A 会______(选填 “向下” 或 “向上”)转动。自然界流动着的水、风、张开的弓都 可以对别的物体______,说明它们都具有能量。17.(4 分)如图是我国重点研发的 “奋斗者” 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 号借助压载铁和压载水箱实现无动力自主下潜;抵达预定深度时,抛掉部分压载铁悬浮进行作业,此时潜水器受到的浮力______(选填 “大 于”“等于” 或 “小于”)重力,当潜水器悬浮作业完成后再抛掉剩余压载铁并排水,实现上浮。“奋斗者” 号载人潜水器是通过改变___ ___的方法实现上浮和下沉的。18.(4 分)福寿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北宋时期世界上最先进的排水系统,如图是该排水 系统的简化示意图,其中有一个独特的设计 ——“水窗”。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城内水通过福寿沟将水窗冲开流入江中,水窗被冲开时,它相 当于______这种简单机械。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位置时,随着水位的上升,水窗受到江水的压强会______(选填 “变大”“变小” 或 “不变”),使水窗关闭以阻止江水倒灌。19.(4 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 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证明气体发生了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选填 “A” 或 “B”)瓶。在探索微观粒子的进 程中,人们认识到 “原子是有结构的”,卢瑟福通过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______模型。20.(3 分)用手机登录 “学习强国” 可查看丰富的教育资源,用以帮助同学们学习。图甲是某同学在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浏览信息的情景,图乙是对应的 “滑屏” 示意图,请 在图乙中相应位置画出滑动过程中屏幕所受压力的示意图。21.(3 分)2024 年 5 月 8 日下午,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 “福建舰 ” 圆满完成首次航行试验任务。如图所示,“福建舰” 静止在海面上,请在相应位置画出 “福建舰” 的受力示意图。22.(3 分)在大 型体育比赛中,记者们常使用遥控航拍飞行器在高空中进行拍摄,飞行器上搭载了高清相机,利用螺旋桨升至高空,可以随时进行悬停拍摄并智能返 航。如图所示,重为 12 N 的飞行器,其四个支脚的总底面积为 4 cm2,起飞前安装上重为 0.6 N 的相机,通过计算回答:( 1)航拍起飞前,飞行器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少?(2)航拍起飞前,飞行器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23.( 9 分)长江口二号古船是一艘清同治年间的贸易商船,也是中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沉船。打捞时 ,为避免对古船造成损坏,先进行了整体迁移项目等比例试验。试验现场如图所示,“大力” 号打捞船对水下 8 m 深处、体积约为 8 0 00 m3、重约 8.8×10? N 的等比例试验体进行打捞练习。已知海水的密度约为 1.0×103 kg/m3,g 取 10 N /kg。通过计算回答:(1)打捞前,试验体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2)出水前,试验体排开水的重力是多少?(3)出水前,匀速竖直向上提 升试验体所需的拉力至少是多少?24.(7 分)一辆质量是 1.8×103 kg 的汽车不慎陷入泥泞地面,汽车司机组织人们用如图所示 的滑轮组将汽车拖出泥地。在整个过程中,水平拉力 F 恒为 1.2×103 N,汽车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 2 m,用时 20 s,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90%。通过计算回答:(1)拉力 F 做的功是多少?(2)拉力 F 做功的功率是多少?(3)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 多大?(4)滑轮组对汽车的拉力 F'' 是多少?25.(5 分)小强同学用装有沙子的带盖塑料瓶进行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的实验。 小强列举了三个生活实例。实例 1:人从泳池浅水区走向深水区,感觉身体变轻;实例 2:鸡蛋在清水中沉底,加盐后会上浮甚至漂浮;实例 3:木头漂在水面,铁钉沉在水底。他和同学讨论后做出了三种猜想。猜想 1: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猜想 2: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 度有关;猜想 3: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强依次做了如下实验:(1)分析以上实验操作可知,塑料瓶浸没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可得,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为______。(2)接下来根据______(填 实验操作序号)三次数据对比可验证猜想 2。(3)为验证猜想 3,小强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瓶子中的沙子换成铁钉,增大物体密度后,直接仿 照步骤 D 进行实验,发现此时测力计示数大于 1.8 N,便认为该猜想是正确的。小强在该实验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26. (7 分)俯卧撑是一项常见的健身活动,做俯卧撑时身体相当于一个杠杆,图甲和图乙是小坤采取不同方式做俯卧撑保持静止时的情景,胳膊对身 体的动力 F 始终与身体垂直。由于人用力大小不同,所以健身效果通常不同,两种方式的健身效果有什么不同呢?通过观察做俯卧撑的过程,同 学们提出了研究的问题:在杠杆平衡时,阻力和动力臂一定,动力和阻力臂之间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个问题,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杠杆和若干钩码( 每个钩码重 0.5 N)进行了以下探究。(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选填 “平衡” 或 “ 不平衡”)状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要将左侧平衡螺母向______侧调节。(2)如图丁所示,将支点左侧钩码施加的力记为阻力 F?,支点右侧钩码施加的力记为动力 F?,保持杠杆支点左侧悬挂钩码个数和杠杆支点右侧钩码悬挂的位置不变,改变左侧钩码悬挂的位置, 调整杠杆支点右侧钩码的个数使杠杆平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杠杆平衡时,阻力和动力臂一定,______。( 3)请根据上述实验探究的结论思考:你愿意采取______(选填 “甲” 或 “乙”)方式做俯卧撑健身,理由是______。27.( 7 分)小明在放学的路上常看到如图 1 所示的交通警示牌,为了研究车辆超速、超载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他用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 m 和 M(M 的质量大于 m)碰撞静止在同一水平长木板上的木块 B,进行了 “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探究实验。将钢球 m 从斜面 的不同高度(H > h)由静止下滑,撞击水平长木板上的木块 B,木块 B 移动的距离分别为 s?和 s?,且 s? > s?,实验 过程如图 2 甲、乙所示。(1)实验中探究的 “动能” 是指______(选填字母)。A. 钢球在斜面上的动能B. 钢球撞击木块时 的动能C. 木块被撞击后的动能(2)由甲、乙两图可得的实验结论是______。(3)若在进行图 2 乙、丙两图实验时,丙图中的木块 B 被撞后滑出木板,为了使木块 B 不滑出木板,需要重新进行丙图的实验,下列方法可行的是______(选填字母)。A. 丙实验换 用表面更粗糙的木板B. 丙实验换用相同材质的较长木板C. 丙实验换用质量小于 m 的钢球D. 丙实验降低钢球滚下的起始高度(4)小 刚同学用图 3 所示的方法探究动能的大小,他将相同质量的钢球从不同高度(h? > h?)由静止开始释放,通过观察木块在平面上滑行的 距离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答案1.D 2.B 3.C 4.B 5.C 6.A 7.A 8.D 9.C 10.D11.AC 12.ACD 13.CD 14.BCD 15.BD16.向 下 做功17.等于 自身重力18.杠杆 变大19.B 原子核式结构20.21.(1)12.6N (2)3.15× 104Pa23.(1)8×104Pa (2)8×107N (3)8×106N启点:24.(1)拉力 F 做的功是4.8 x103J;(2)拉力 F 做功的功率是240 W ;(3)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4.32x103 J ;(4)滑轮组对汽车的拉力 F''是2.16x103 N 。25.(1)1N 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2) A、C、E (3)没有测量倒掉沙子后瓶子与钉子的总重,而是仍以倒掉沙子前的总重减去测力计此时的示数来求得浮力26.(1)平衡右(2)动力与阻力臂成正比(3)乙 两种情况下阻力和动力臂的大小一定,而乙方式中支点0到人体重力作用线的距离小于甲方式,根据(2)得出的结论可知,乙方式中的动力将小于甲方式中的动力,即乙方式更省力27.(1) B (2)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3) BC (4)由静止开始释放相同质量的小球,高度越大,小球的重力势能越大,转化为的动能越大,木块在平面上滑行的距离越远1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