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5年济南市“市中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5-05-15 | 阅:  转:  |  分享 
  
九年级学业水平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2505)注意事项:本试题共 8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
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
B 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 0.5mm 黑色签字笔在答题
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一、(16 分)2025 年 5 月 8 日是第 77 个世界微笑日,学校组织
了 “今天你微笑了吗?” 主题活动,请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任务。在世界微笑日,我们一同探寻微笑的神奇魔力。微笑,恰似一把精巧钥匙
,轻轻一转,就能开启内心深处那扇紧锁潜能的大门。闲暇时分,对着镜子送出一个真诚微笑,刹那间,周身压力仿若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它绝
非矫揉造作的假意,而是源自心底的炽热暖流。一个不经意的微笑,足以感染身边之人,让周遭氛围瞬间变得温馨和谐。遭遇生活挫折时,微笑承载
着希望,是我们______的利刃,激励自己再接再厉。微笑即使看似渺小,却蕴含着改变世界的磅礴能量。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不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闲暇 B. 挫(cuō) C. 载(zài) D. 再接再厉2.填入文段中画横线处的成语,最恰
当的一项 ( )(3 分)A. 斩钉截铁 B. 锋芒毕露 C. 风刀霜剑 D. 披荆斩棘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
最恰当的一项 ( )(3 分)A. 微笑虽然看似渺小,却蕴含着改变世界的磅礴能量。B. 微笑即使看似渺小,还蕴含着改变世界的磅礴
能量。C. 微笑因为看似渺小,所以蕴含着改变世界的磅礴能量。D. 微笑尽管看似渺小,也蕴含着改变世界的磅礴能量。4.右边是本次活动
选择的海报,请用简洁的语言阐释一下海报的内容及寓意。(4 分)5.请你仿照示例为 “微笑济南” 文旅活动写一则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
种修辞)。(3 分)示例:看,大明湖中荷花盛开,那是济南在微笑。 二、(36 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6~11
题。(共 21 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
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选自柳宗元《
小石潭记》)【乙】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①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
,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②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节选自苏辙《武
昌九曲亭记》)【注释】①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②洒然:猛然清醒的样子。6.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心乐之”“盖天下之乐无穷” 中的 “乐”,意思不同。B. “水尤清冽” 的 “尤” 和 “林壑尤美” 的 “尤”,意思相同
。C. “潭中鱼可百许头” 和 “杂然相许” 的两个 “许”,意思不同。D. “有不得至” 的 “至” 与 “寡助之至” 的 “至
”,意思相同。7.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卷石以为底” 的 “为” 与 “为之怅然
移日” 的 “为”,意义用法相同。B. “以其境过清” 的 “以” 与 “见者以为仙也” 的 “以”,意义用法不同。C. 甲乙两文
都是 “记”,“记”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人、记事、记物、记景。D.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与苏轼、苏辙都属于 “唐宋八
大家”。8.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甲文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发现小潭、
潭中景物、小潭溪流。B. 甲文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正面写潭水的清澈。C. 乙文用了 “撷”“
拾”“酌” 等动词,刻画出子瞻于泉石之上游玩时的逍遥自得。D. 乙文先回忆,后议论,层层递进,结构严谨,表达了作者对子瞻处世态度的
赞赏。9.乙文画线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选涂两项,选涂超过两处不给分。(2 分)惟其 A 无愧于中 B 无责 C 于外
D 而姑 E 寓焉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1)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2)方其得意,万物无
以易之。 10.柳宗元和苏辙都因山水而得乐,但二人的乐又有所不同,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4 分) (二)诗词阅读阅读下面宋词
,完成 12~13 题。(共 7 分)水调歌头【宋】叶梦得①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
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②,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
胡笳。谁似东山老③,谈笑净胡沙!【注】①本词写于作者告老、隐居湖州舟山后。叶梦得,北宋与南宋之交的重要词人。②化用东晋陶渊明《归去
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后常用三径喻隐居生活。③东山老:指谢安。此句化用谢安谈笑自若击溃前秦百万雄师的典故。12.下列
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开篇点明时令,描绘出秋意渐浓、黄花带霜的画面,为全词奠定了幽冷的基调。
B.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 既写出环境的幽清孤寂,也折射出作者的九曲愁肠。C.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
运用反问,表达了对虚度年华的无奈。D. 下片先回忆自己往昔漂泊天涯的经历,三字一句,短促有力,如响板敲来,铿然有声。13.这首词
作下片 “却恨悲风时起” 中 “恨” 字蕴含着词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请结合这首词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 分) (三)根据原文
默写14.(8 分)自古文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白居易沉醉于西湖早春的莺飞燕舞的美景,挥笔写下 “(1) , ”(《钱塘湖春行》)
;李清照在《如梦令》中用 “常记溪亭日暮,(2) ” 写出了在溪亭游玩的快乐回忆;杜甫历经丧乱,在江南的美好春光里与老友意外重逢,
由衷感叹 “(3) , ”(《江南逢李龟年》);刘禹锡偶遇知己,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抒发 “(4) , ” 富有哲理且
积极乐观情绪;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到 “(5) ,在乎山水之间也”,寄托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三、(7 分)近日,某学校进行
“阅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精神” 的调查问卷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表格中的内容。任务一:阅读红色经典作品作者专题探究:《艾青诗选》艾
青诗歌意象:20 世纪 30 年代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意象是 “① ” 等。(列举一个即可)《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纪实作品阅读
策略:② ------ 梳理作品事实的前因后果 ---- 理解 “事实” 立场、观点、态度 ---- 获得启迪。《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人物形象分析:保尔?柯察金是一位 ③ 形象。任务二:传承红色精神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谈谈在作品中感受到的红
色精神以及阅读 “红色经典” 的现实意义。(4 分)四、(31 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6~18 题。(共 12 分)材料
一:杭州深度求索公司推出的深度思考大模型 DeepSeek 在蛇年春节表现亮眼,日流量持续攀升。该模型通过突破关键技术大幅降低推理
成本,以市场竞争力价格提供服务,有效降低了高性能 AI 应用门槛。DeepSeek 的普及正在重塑教育生态。传统教育中教师的 “知
识传授者” 角色正加速向引导者转型:短期来看,AI 显著提升教学互动效率,教师需指导学生运用 AI 工具并培养批判性思维;长期而言
,教育将向个性化、跨学科方向深度演进,AI 不仅作为学习工具,更可能成为创新研究伙伴,推动教育重点转向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当前学
生已普遍借助 AI “学伴” 突破学习难点,通过智能工具的高效应用,得以从重复性课业中解放,专注攻克高阶挑战。这种变革引发教育体系
深层思考:当 AI 具备知识传授与问题解决能力时,教师的核心价值将如何重构?教育机构的管理模式乃至存在形态都将面临根本性挑战。值得
关注的是,此次技术突破不仅带来教育场域的适应性变革,更拓展了人工智能应用的新边界。随着 DeepSeek 等模型的持续优化,技术创
新与教育改革的共振效应或将催生更多突破性发展机遇。材料二:在青少年科普教育领域,它能够借助大量青少年科普阅读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生
成内容更加贴合青少年认知水平与兴趣爱好,能显著提升科普精度与时效,为落实 “科学普及、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理念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另
外,DeepSeek - VL2 多模态模型凭借其强大的图文、音频、视频等多类型数据联合分析能力,打破了传统单一文字或图片的科普呈
现方式,能够把复杂的科学知识以更加丰富、生动、通俗的形式展现给受众,让科普内容的传播变得更加 “轻松”,提升科普效率与受众接受度。
与此同时,与 GPT - 4 等其他大模型相比,DeepSeek - V3 的训练成本不到其 6%,算力需求更是降低了 90%。这
一显著优势使得中小规模科普场馆、科普工作室、基层科普组织等能以更低成本借助该技术开发和应用智能化科普工具,将有限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内
容创作和传播中,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更广泛受众群体推广,可有效补齐科普资源不均衡发展的短板。材料三:妥善解决 AI 应用引发的伦理问
题,对技术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保障人类权利与福祉意义重大。在技术研发层面,要秉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价值观。研发机构与企业需强化 AI
伦理研究,于产品设计之初便纳入伦理考量,识别并降低成瘾、误导等潜在风险。比如,与 AI 聊天机器人交互时,界面明确标识 “正在与
AI 对话”,同时设置使用时间和频率限制。制度规范层面,应构建完善治理制度以防技术滥用。制定科学、前瞻且具高度操作性的标准体系,
清晰界定拟人化设计界限,严禁易致用户误解或滥用的设计。成立跨学科的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全面评估 AI 设计与应用的伦理和社会影响,
并推动治理标准与准则的动态调整和持续监督。社会文化层面,要强化人机关系教育,通过教育系统和媒体平台普及 AI 知识,明确其辅助工具
角色,培养公众批判性思维。促进 AI 技术与人类文化融合,展现其积极影响,强调人类独特价值。建立公众反馈机制,及时解决问题,推动技
术持续优化。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DeepSeek 通过降低推理成本,使高性
能 AI 应用更易于普及。B. 材料一认为,AI 的长期影响是推动教育向个性化、跨学科方向深度发展。C. DeepSeek - V
L2 多模态模型因算力需求降低,成为中小科普组织的唯一选择。D. 材料三提出,AI 伦理治理需从技术研发、制度规范、社会文化三方面
协同推进。1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AI 技术已完全取代教师的知识传授角色,教育机构需彻底重
构管理模式。B. 优化 DeepSeek,使技术创新与教育改革的共振效应催生了更多突破性发展机遇。C. DeepSeek - V3
的训练成本仅为 GPT - 4 的 6%,说明其技术性能远超过其他模型。D. 我们要强化人机关系教育,明确 AI 应用辅助工具角
色,培养公众批判性思维。18.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在生活与学习中应如何正确使用 AI? (至少答出 3 条)(6 分) (二)阅
读下面文章,完成 19~22 题。(共 19 分)我是通信员①他是孤儿,十岁那年抗日战争爆发。②一天晚上,八路军路过贾庄,开饭时他
可怜巴巴地站在旁边看。排长看他饿极了的样子,就拿块馍、盛碗稀饭给他。他吃完后说:“叔,我爹娘都死了,你就领着我和你们一起打鬼子吧!
我腿快,一定能跟得上你。”③排长答应了他。到了部队,他成了通信员,冒着枪林弹雨,很多次重要情报都凭着他腿快提前送到。④离休后,一次
脑栓塞让他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但他奇迹般地挺了过来,只是记忆几乎全部丧失,言语变得迟钝,走起路来东倒西歪。⑤一天傍晚,老伴儿扶着他在
小区走动,他看到一个小朋友往垃圾车里倒垃圾,一不小心撒得满地都是。⑥小朋友一转脸瞥见一位爷爷正在扫垃圾,便对着那位爷爷喊:“爷爷,
能不能帮我扫扫垃圾?”⑦“扫扫”,这是排长的命令!当年部队每到一个宿营地,排长就喊:“通信员!” 然后指着宿营地说:“快去把地扫扫
!”⑧他精神一振,立正站好,行个军礼道:“是!”⑨他一听到 “扫扫” 二字,脑子似乎清醒了,那活动不便的胳膊、腿也轻松了很多,似有
使不完的劲儿。打这天起,他一看到垃圾车过来,便会迟缓地行个军礼,然后拿起扫帚……⑩他病后还喜欢追电视剧,特别是抗日剧。也不知道他是
能看懂那些电视剧,还是只是瞅着那些炮火连天的场面看看热闹。有一天,他看到电视剧中的战士夹着炸药包,匍匐向前去炸日本人暗堡的场面,呆
滞的他仿佛接通了强大的电流,神经终于被震醒了,他突然站起来大喊一声:“英雄!大英雄!!”?有一回,他和小孙女一起比赛剥花生,一阵雄
壮高昂的《国际歌》的歌声传来,他顿时一震,花生落在地上。他缓缓地庄严地站起身,扯扯衣襟。此时,他那冷峻的脸上又突现以前出征时无所畏
惧的神色,他目光坚定,正气凛然,昂首挺胸,老泪纵横,朝着歌声的方向摇晃走去…… 原来电视里正在播放一组战争年代的入党宣誓的镜头。他
激动地拉着老伴儿的手说:“我从今天起就在党了,我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你也要做好妇救会的工作,争取早日入党。”?他终于记起当年入党
时的情景。是的,是这样一面鲜红的党旗,是这样一间低矮的茅房,是这样一个寒冷的雪夜,他和两位同志在党旗下庄严宣誓。老伴儿也受到了强烈
的感染,惊喜交加,泪光闪闪。入党宣誓的那个雪夜,正是眼前这样的情景,他的神色、言语和动作,一模一样!?他一个劲儿对儿子、儿媳和小孙
女说:“我现在是共产党员了,你们也要跟共产党走。” 这不是当年他跟兄弟姐妹们说的话吗?老伴儿心里又悲又喜,一时心潮翻滚。?一天,吃
过早饭,老伴儿带着他到菜市场买菜,他们发现前面围了一堆人。他硬是要挤上前去看,只见一个中年男人抓住一个小青年不放。小青年见对方不肯
松手,拿出匕首,对着中年男人就是一刀。他火了,怒眼圆睁。这不是反动派的坏人吗?他大喝一声:“你个坏人,敢来这儿欺压百姓!”?他趔趔
趄趄地扑向那家伙,大叫道:“看你往哪儿跑!”?那小青年一愣,反手给了他一拳,打得他天旋地转,脑子里像插进了一把尖刀,他觉得 “轰”
的一炸,周身闭塞的经络好像突然全部被打通。绝不能放走 “坏人”!他一咬牙,爬起来抱住那家伙的大腿,任凭那家伙拳打脚踢也不松手。?
围观的人被激怒了,大伙儿冲上来抓住了凶手。?人们扶起他,安慰他,夸赞他。?一名民警过来敬礼:“爷爷,您真了不起!请问贵姓?是哪个单
位退休的?”?他神色威严地告诉那名民警:“我是通信员!”19.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语言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他” 加入八路军并多次传递重要情报,这写出了 “他” 英勇无畏,信念坚定,也为 “他” 记忆衰退后依然能记住曾经的场景埋下伏笔
。B. 文章语言特色鲜明,质朴自然,贴合人物身份,具有很强感染力。C. 文章第?段中老伴儿 “又悲又喜”“心潮翻滚”,悲是因为 “
他” 患病后记忆几乎全无,而 “喜” 是因为他终于想起了老伴儿的身份。D. 文章通过主人公老年患病后对革命记忆的碎片化记忆,暗示革
命精神已融入血脉,成为永恒的精神力量。20.请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4 分)此时,他那冷峻的脸上又突现以前出
征时无所畏惧的神色,他目光坚定,正气凛然,昂首挺胸,老泪纵横,朝着歌声的方向摇晃走去…… 21.本文第?段运用了什么记叙手法并说
说其作用。(6 分) 22.文中主人公都用 “他” 来指代,而文章标题却是《我是通信员》,请结合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 分
) 五、(60 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人说,心中有光便能穿越现实的迷雾,看清前进的方向,走出自己的路,而终将抵达理想的
彼岸。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④不少
于 600 字。答案1.B2.D3. A 4.示例:图片中央的树干形似一个胜利的手势,树冠中有个笑脸,花草环绕大树,漫画顶部有中文
标识。寓意:微笑让我们更自信,让生命之树枝繁叶茂。5.示例1.听,百脉泉叮咚作响,好似济南在微笑吟唱。示例2.赏,趵突泉三窟迸发,
那是济南向世人绽放的灿烂微笑。示例3.望,千佛山层峦叠嶂,如济南沉稳而温暖的微笑面容。6.D7.A8.B9.BD10.(1)示例:
遇山就登山,遇水就划船,子瞻没有一次不是提起衣服率先下水。(3分)(2)示例: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什么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3分)
11.柳宗元见到小石潭的水清鱼翔、竹树环合之景,感到短暂快乐,但难排遣内心郁闷的情感,乐中有悲。而苏轼(子瞻)从自然中获得快乐,能
把内心安顿其中,他的"乐"是豁达开朗、随遇而安的体现,是一种纯粹的、不被外物长期左右的自在快乐。12.C(3分)13.①对时光流逝
的怅恨:上阕"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词人慨自己虚度光阴,看着年华渐逝,双鬓斑白,心中难免有对时光匆匆、岁月不再
的怅恨。这种"恨"是对过去时光未能充分把握、有所作为的遗憾。②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回忆往昔漂泊天涯的经历
,词人感到一种空虚和无奈。长期的漂泊让他渴望安定,而这种渴望无法实现时,便转化为一种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和恨意。③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这里的"恨"更主要地体现了词人对国家边境战事的担忧。悲风、新雁、边马、胡笳等景象,暗示了
边境的紧张局势,词人因国家面临的外患而心怀忧虑,这种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担忧化作了心中的"恨"。④对自身壮志未酬的感慨:词人借"东山
老"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像谢安一样在谈笑平定战乱、为国建功的愿望。然而,现实中词人可能并未有这样的机会,所以这种"恨"也包含了壮
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14.(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2)沉醉不知归路(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5)醉翁之意不在酒15.任务一:(1)太阳:(或土地)(2)利用序言、目录迅速获得作品整体印
象(意思对即可)(3)顽强的毅力、永不言败的精神、无所畏惧(意思对即可)任务二:示例: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们展现出的坚定信仰,为
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义无反顾地踏上长征等艰险历程。这种对信仰的执着追求,激励着每一位读者坚守自己的信念
。他们具有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长征途中,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装备短缺等重重困难,红军战士们依然咬牙坚持,以顽强的意志跨越万
水千山,如过雪山草地时克服饥饿寒冷等困境,让我们体会到面对困难时拼搏奋进的重要性。书中体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也十分突出。红军内部上下
一心,领导与战士同甘共苦,各民族各阶层人民也积极支持革命,这种团结一心的力量是战胜强大敌人的关键,也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注重团队合作
。阅读"红色经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它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
感,促使我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它为我们提供了精神指引,使我们能够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各种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品质,传
承红色基因,将先辈们的革命精神融入到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16. C 17.D18.①将
AI 作为学习辅助工具:帮助突破学习难点,专注于攻克高阶挑战。培养自己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② AI 提供的信息并非绝对正确,在使用 AI 时保持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受其给出的答案或建议。③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过度依赖 AI ,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让 AI 服务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不被 AI 束缚。④合理控制使用时间和频率,保持清醒认知,建立人机边界,防止长时间沉迷于 AI ,影响自己的正常学习、生活和社交。19. C 20.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听到电视里播放的《国际歌》时的强烈反应,表现了"他"对党的事业的热爱和忠诚。21.第12段运用插叙,插入了主人公当年入党宣誓时的场景。这一插叙既补充了主人公的革命历程,让读者了解到他曾经为了革命信仰庄严宣誓,也与前文他听到《国际歌》后反应强烈的情节相呼应,使文章情节更加完整、合理,突出了革命精神在他心中根深蒂固。22.用"他"指代主人公是第三人称叙述方式,能客观全面地展现出主人公的一生经历,使叙述更具客观性和完整性(2分)。而标题《我是通信员》采用第一人称,这是主人公对自己身份的坚定认同与自豪宣告。"我是通信员"是主人公的原话,与文章结尾相呼应(2分)。这种人称的转换,从第三人称叙述转为第一人称的标题,更能突出主人公内心深处对自己作为通信员、革命战士的深刻记忆,强调了革命精神在他生命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的品质(2分)。1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88675...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