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论星汉山水诗
2025-06-20 | 阅:  转:  |  分享 
  
论星汉的山水诗胡迎建中国幅员辽阔,地貌多样,造就众多奇山秀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历来古人以山水之美、游览山水之乐作为人生的美好境界。
自南朝谢灵运之后,山水诗已形成诗史上的重要门类。宋代欧阳修性好山水:“须知我是爱山者,无一诗中不说山”(《留题南楼二绝》);苏东坡
来游庐山,期望他年有“故人”般的熟悉:“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初入庐山三首》其一)。朱熹登山临水,一泉一石,都使他惬意:“登
岩出嚣尘,入谷媚泉石”(《同丘子服游芦峰以岭上多白云分韵赋诗得白字》)。门人吴寿昌曾记载其师之痴迷于水石草木:“先生每观一水一石、
一草一木,稍清阴处竟日目不瞬。”(《过盖竹作二首》)。近代大诗家陈三立寄情山水,其山水游览诗能摄万象于一心:“心造万物丐地缩”(《
由玉渊至栖贤寺观罗汉画像》)。又说:“游翔九州弹指耳,戏倾海水为悲哭”(同前)。以其雄放恣肆的诗风,表现了雄奇的自然山水。山水诗中
有强烈的生命寄托。当代山水诗与古代一脉相承,同时在发展中,注入时代精神。当今发展旅游事业,呼唤山水诗的佳作。山水诗是当代诗创作的重
要题材。星汉以其卓越的山水诗成就,理应列入当今中国山水诗人的第一方阵,并为我们写好山水诗树立了典范。一、豪吟大漠骋狂才星汉诗风雄
豪,已有不少论文论及这一点。他自己也有诗说:“豪吟大漠骋狂才”(《与新疆诗词学会同仁由沙漠公路之和田》)。之所以形成这种诗风,与其
个性乐观、坦荡有关;也他爱好游历名山大川、乐于交游有关。宋代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
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而今,星汉也要如苏辙所言:“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畅游九州大好山河。他也践行了李太
白所言:“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自豪地说:“五岳风光我熟途”(《晨入黄山》)。是一位山水行吟诗人。星汉
自小随父迁徙到了大西北新疆,铁路工作让他见多识广。祖国的大西北,塞外大漠,广袤辽阔。他到过青海湖钓鱼,到过柴达尔草原。在草原上看“
冰凝河水”“山吞寒日”,看“一川衰草,惹来风怒。”迈过蹭蹬,摆脱困顿,自有健康自信的心态。日后壮游,走南闯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过关东,出岭表,或漫游浙东南,或远蹠黑龙江,西南往云贵,东南至浙东,九州大地,足迹无所不至。更越南海而至南洋。越险关,攀峭壁。
濯沧浪,挹烟霞。蹑风掣电,摘星揽月。所以夫子自道:“胸储佳景敢夸口”(《登九华山天台正顶》);“装点乾坤藏日月,送迎风雨走雷霆”(
《过龙游大竹海》)。读书万卷,江山为助,驱遣物象,一如黄庭坚所说:“胸中峥嵘书万卷,簸弄日月江湖间”(《送刘道纯》)。诗豪不妨狂,
君不见李白所说:“我本楚狂人。”星汉的豪语、狂语甚多,如《南中国海濯足》诗曰:“敢称脚大神州小,长瞰云低落日圆。”脚之大,神州反而
小,是夸张,亦狂言也;《五老峰观日出》诗曰:“晓日如丸收掌后,天风莽荡送诗来。”日初升如丸而收于掌,极度缩小,亦狂言也。《登玉皇山
》诗曰:“我欲挥毫摹此景,墨流砚底是钱江。”想象钱塘江是墨流在砚底,拉近而缩小对象,亦如白居易诗:“江水细如绳,湓城小于掌”(《登
香炉峰》)。星汉的诗,更因狂而得奇思怪想,《吐鲁番夜归》诗曰:“恍惚腾身银汉里,满天星斗入怀来。”《登采石矾燃犀亭》诗曰:“我有胸
烧千丈火,赤霞一吐满西天。”《过乌伦古湖祭鄂博》诗曰:“荒原我洒一杯酒,中有千秋浩荡情。”《己丑首夏徒步经车师古道翻越天山》诗曰:
“莫言今日性情粗,却认天山是故吾。威猛金雕盘雪起,颠狂碧涧带风呼。”《游克孜尔魔鬼城》诗曰:“诗魔我也狂吟啸,划破青天落夕阳。”在
天地间敞开胸怀,毫不掩饰其狂态。长诗《车师古道行》在描绘途中所见景物之后,痛快淋漓地呼唤,直抒胸臆:“三宿帐篷收星斗,翻山抖落古北
庭。雪水满涧随我出山外,洒向大漠又见一年青。天山白头我白头,天山有愁我无愁。……今朝我来奇景催人佳句多,大放粗豪面对天山冲霄唱。”
《移摩古道行》也是如此豁露壮怀:“各展长才难忝列,我能倚云赋壮辞。人生旅程多磨炼,移摩古道何足算。回首白雪映霜丝,赢来豪气冲霄汉。
”读到星汉的这些诗,感到其胸襟奔涌着无尽的豪情,有着浩荡澎湃的气势。真可谓其力也大;其气也足;其声也宏。司空图《诗品》中所说:“反
虚入浑,积健为雄”;“真力弥满,万象在前。”星汉诗有雄健之力,见赡逸之才、骏迈之气,足以达其所蓄而尽其笔势,与太白之飘逸、东坡之旷
达有几分相似。其次,星汉不仅拜名师,且交游天下诗杰。曾陪从霍老谈诗,与陈永正、熊东遨等大家相唱和,也与马来西亚黄玉奎频繁唱酬,有助
于雄豪风格的形成,此文主题不在此,不多论。二、端从真实发灵奇近代大诗家陈三立认为,真实是达到灵奇之境的必由之路,有诗曰:“端从
真实发灵奇”(《萧厔泉画稿第二集题词》)。星汉的山水诗创作即是如此,在真实的基础上,描绘山水的风貌特征,来自其观察的真切,目击道存
,即目书所见,生发开来,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巧合的是,他也写到“灵奇”两字:“千古灵奇布大荒,雅丹风洗剩寒凉”(《游克孜尔魔鬼
城》)。是艺术的真实,并非呆头木相,板滞堆垛,在不粘不脱之间。譬如绘画,不是木刻版画,而是国画的写意山水,在勾、勒、皴时加以色泽的
晕染,才有灵动之态。星汉笔下,不同的山水,能突出其不同特征,此山决不同于彼山。新疆的红山是:“背倚天山夏雪凉”“风来烤肉带歌香
”(《自京归后次日登红山》)。在托里老风口:“摇空寒树累,贴地朔风忙。回雪卷前路,群山裹大荒”(《过托里老风口》)。在天山高处:“
云波常袭足,松浪欲倾头。雪拥青崖稳,风吹赤日流“(《六月二十七日翻天山》)。在敦煌鸣沙山,见到的是黄沙堆积上天:“白云垂地少,黄岭
接天深。脚下沙声歇,身边日影沉”(《敦煌鸣沙山》)。贺兰山苍凉而强悍,看到的是:“雕冲落日翅翻紫,马出丛林背载青。蔓草王陵虚霸气,
晚风古戍起英灵”(《望贺兰山》)。泰山雄峻而开阔,故能“绝顶开襟空四海”(《泰山观日出》)。恒山比较荒寒,树林稀疏。看到的是:“风
梳林不乱,山托日无垂”(《独游恒山》);而在东海,看普陀群岛散落海上:“日落霞轻抹,风来浪互争。波光托千岛,看我摆棋枰”(《普陀山
望海》)。北京西郊的西山,却是温婉柔美:“树挂云丝绕身久,雁衔秋色昵声频。小溪下视抒柔臂,霜叶横看展绛唇”(《重阳日登北京西山》)
。青城山又是那么闲静幽深:“闲云归远涧,幽磬出空庭。残日抹林紫,悬泉洗石青”(《日暮下青城山》)。各处的山,无不呈现其独特风貌,生
动逼真,让人如临其境。星汉诗集中颇多咏瀑诗,然能写出瀑布的不同特征。如写庐山三叠泉:“为酬西域恋山情,来看星河接地倾。千道琴弦三叠
壮,一丛马尾半空轻。已知身降从天落,再拟波冲向海征”(《游庐山三叠泉》)。首句即说他来自西域,有恋山情结,看到三叠泉如星河之倾注,
如丝弦飘落,如马尾之悬空。李白咏写过的庐山瀑布,今人如何写出新意呢?请看星汉的笔下是:“何年天降劈嵯峨,不尽雷声走涧阿。说与玉皇
当治漏,银河只恐水无多”(《庐山黄崖瀑布》)。起句发问,黄崖瀑出自嵯峨的双剑峰下,李白、张九龄多首诗咏此,均未如此写过。第三句劝玉
皇大帝应补天漏,否则如此直泻,怕是银河水也流干了。别出心裁,妙出新意。在浙南,无论雁荡山瀑还是天台山瀑,虽无法与庐山瀑相比,但也
别有风姿。请看《雁荡山观大龙湫》诗中云:“人间略现花花样,不耐清寒便下流。”瀑如碎花样,受不了清寒,急于溜走下山。俗语中见雅趣,想
象妙。又《雁荡山观三折瀑》诗曰:“一波三折接乾坤,倾泪山灵自万春。忽悟人生还一笑,此身已是过来人。”瀑布不大,且非直泻,有如倾泪,
与物同情,竟然引起作者一番往事的伤感,以一笑化之。再看《过小铜壶瀑布》诗曰:“星河此处小分流,穿透青崖洗尽愁。何必铜壶泻春酒,远山
饱看醉无休。”此瀑不过是星河的小小分流,有如铜壶泻酒,然还是不必尽泻,饱看山便如醉了,不必再饮酒谋一醉,又翻出新意。至于“一涧流云
翻日色,半空飞雪走雷声”(《观石梁飞瀑》);“碧空飞落万山惊,天马松涛助壮声”(《天山白杨沟观瀑》)等,莫不因胸贮森然物象,写来有
声有色。再看《丙戌秋观黄河壶口瀑布》前四句:“不肯终生贴地流,巉岩飞落啸神州。迩遐回荡声填海,高下悬殊怒涌喉。”写出壶口瀑的强悍性
情,其声回荡,其势悬殊,如怒涌咽喉。前所引的《车师古道行》是一首以七言为主、多达四十韵的古风,相当形象的刻划古车师国所在的西域景观
,搜幽搥险,展现了行走在古道所见山水的诡谲。其中说:“车师古道险,山水狰狞脸。车师古道长,亥步三番踏朝阳。羲轮推上火焰山,轻装单衣
尚汗颜。百里行程天山口,阴风偷袭呈刁蛮。”山之狰狞鬼脸,车师古道险而长。上火焰山之高温,在天山口受阴风的偷袭,一一展现眼前。又驰骋
想像,引入神话:“何年山下来神鸟,产卵万千连空杳。冰河孵化欠春温,化成石卵同天老。”神鸟所蛋卵,因欠缺春温为化为大椭圆石,地老天荒
而长存。笔锋又一转,仰天观望:“苍鹰横空带雪来,乾坤顿时显阴霾。又凭健翅扇云裂,一块青天山顶开。”鹰何其大,天空顿显阴暗,巨翅又一
扇,山顶裂开,露出一块青天。惊心动魄的奇幻动态,与大石累累的静态形成对照。接用小景点染:“层冰乱石”“幽泉”怒见趣味。接写不必愁日
暮,在此“扎营”住宿:“前程何须嗟日暮。巨石背后稳扎营,白草招风无须惊。莫愁夜长天不亮,我有鼾声落繁星。”不怕风寒,纵然夜长,却被
我的鼾声震落繁星,星不见而天亮了。继续前行,新疆的云树,缟雪,奇花,无不随物赋形,穷形尽相。此种景色,也只有在新疆能见,也唯有亲身
经历,又有恣肆才气,方能写得出。《移摩古道行》是星汉又一古风长篇奇作,堪称姊妹篇。前一篇有五言,七言,九言,十一言,十三言,参差磊
落,此篇为整饬的七字,共六十八句。韵随意转,仄转平韵,平又转仄韵。起句:“南鄯善连北木垒,万古天山藏奇诡。”交待地点,告知重点写的
是山之奇诡。稍作铺垫,引出主人出场:“中通羊肠绝人踪,我来收拾佳山水。”接着写时间、气温。“庚寅首夏发赤亭,火焰山下热如蒸。”然均
是略述,然后描写一路行程:走过“一湾流水”,有百亩良田的主人,拦住看杏花。扎营帐,观明月,放声唱。次日早起,“徒步奋行”峡路,过达
坂。行进中,或“脚踏云影”,或“去又转”,或“提起心胆匍匐进”。登上高而陡的天山,在山顶上久久徘徊。仰望青天,下望人间。因风大而想
像有“封姨一笑倾风囊,裂石声里逞轻狂”,接又写自己心态:“自愧不是擎天柱,趔趄下山走仓皇。”下到雪线下的芳草地,停歇盘坐,仍是飞雪
扑面。天明出帐看,“一抹皆白放银辉”。恐有雪崩,速速离去,但见:松林吐雾起山麓,弥漫乾坤障双目。空山前后不见人,但闻铁杖荡幽谷。霎
时冰雹大如拳,敲弹巨石声铿然。粉身再不有声响,化成水滴汇前川……雪雾之弥漫,冰雹之敲击,无不描摩如真。全诗无一处不精彩,不神奇,这
种立足于真实基础上的灵奇,真叫人佩服。其章法布置,叙、写、议的参插,气势的斡旋流转,浑浩恣肆,确如元代杨载所说:“七言古诗,要铺叙
,要有开合,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铿锵,忌庸俗软腐,须是波澜开合,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
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也如清代方东树所说:“诗莫难于七古。七古以才气为主,纵横变化,雄奇浑颢。”加以其比喻
、拟人、夸张诸多艺术手法的组合运用,描摹之真节,情景之交融、意象之瑰奇、心态之剖吐,无不得心应手。令我未到过新疆的读者,对西域阔大
而幽奥、荒寒而险峭的山水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三我见青山多妩媚历来有成就的诗人,均擅长采用拟人手法以展开联想,求索山水之哲理,将山
水拟人化.辛弃疾“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是将青山比拟
为有情性者。另一首《沁园春》则将信州灵山的“爽气朝来三数峰”想像为衣冠磊落的谢家子弟、相如庭户中的雍容车骑。作为写诗词的高手,星汉
深明此理,正如他所说:“我知造物真情在,为润苍生作个人”(《登重庆双江楼,望长江、嘉陵江呈人字》);“莫与牛羊同入梦,但知天地可通
情”(《夜雨宿西天山白石峰下》)。造物主有情,知人意。而他能调遣各种修辞手法,将山水表达得妩媚多姿。此处不说明喻、暗喻、借喻、比兴
、夸饰诸法,只说其比拟手法的运用。星汉能与山水为知己,与山水形成互动的关系。如:“风来觉山动,松倒赖云扶”(《泰山入壶天阁》);
“满山秋色浓如酒,幸有古松扶醉人”(《重九日游西山八大处》);“寒瀑长教星汉挂,瘦峰多要碧云扶”(《晨入黄山》)。均是有意用“扶”
字。或出自辛弃疾词:“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西江月·遣兴》)。松声能催唤人:《夜宿黄山北海
》诗曰:“眼随移月待清晨,峰石频来送影真。原本恋山无睡意,松涛一夜唤行人。”我能布山峰之雄奇,如《甲申人日自乌鲁木齐乘机赴伊犁,下
望天山》诗曰:“谈笑乘风逐日西,乱峰借我布雄奇。”我亦能携物同行,如《万里并序》诗曰:“欲上名楼访黄鹤,先携残日下青城。”能邀雨逐
云,《游三亚天涯海角》诗曰:“邀来新雨洗心净,挥走闲云透日斜。”妙句还如:《暮登瞰筑亭俯瞰贵阳》诗曰:“却闻萧寺钟声起,知是僧催抱
月还”;《漓江之西,象鼻山在焉,日暮登山》诗曰:“我立峰巅驱石象,速驮残日过江东”;《甲申重九邕城岑路吟兄相邀游青秀山》诗曰:“君
寄新诗唤西域,我携飞雪润南宁”;《飞机上望滇池》诗曰:“乘风背负满天青,下望人间总不平。”《经艾肯达坂下天山》诗曰:“经过方知高处
寒,危崖远列正当关。肩头残日随前后,脚下闲云自往还。”首句似化自唐代香严闲禅师和李忱(唐宣宗)联合创作的《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
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第三句“肩头残日”与人亲近,似化自唐宣宗《百丈山》诗:“日月每从肩上过。”但也可能与前人偶合而非偷前人句也
。第四句写脚下闲云却不理睬我。又能见峰开醉眼,与我对视。《入九华山》诗曰:“好峰开醉眼,幽径曳诗魂。”也可以与鸟商量,请为我导游:
“商量与飞鸟,导我到山门”(同前)。总之,星汉能极力突出主观感觉,或牵或携,或抱或驮,能借能放,能括能收,岂只是举重若轻,物象都在
他的掌控之中,是那么有情有义,相近相亲。想像奇,气魄大。宋人黄庭坚有一首咏物诗《观王主簿家酴醾》,其中云:“露湿何郎试汤饼,日烘
荀令炷炉香。”言花容皎洁,如三国时何晏面色白皙,夏日魏文帝让他吃热汤面,出了大汗,用衣裳擦脸,肤色愈加洁白。下句言阳光照射下的花朵
散发香气,如同东汉尚书令荀彧以炉香熏衣。前人每赞其以人譬花,可谓出奇。星汉不知是受此启示否,擅长以人或世间物比拟自然界的物象,如:
“巨石排空天地哨,长松摇影汉唐兵”(《寻他地古道,宿天山大龙沟口》)。以哨所、士兵分别拟巨石兀立与松树成排。又“就简删繁也如我,苦
撑诗骨向苍苍”(《过沙漠胡杨林》);以诗骨之瘦健譬胡杨林。“山粘红叶心头血,云掩青松手下兵”(《游三清山》)。以“心头血”譬红叶,
“手下兵”譬青松。又“青山却似当垆女,不醉今宵不放行”(《过巩乃斯沟》)。以汉家当垆女比拟青山之阻拦在前。又如《雨中东湖》诗云:“
细雨轻来落未休,漫敲湖面小钱留。青山不是恋财者,犹破云衣天外游。”细雨落在湖面,用一“敲”字奇,激起无数小水圈,但青山不爱此钱,却
冲破云层,到天外漫游去了。星汉诗中,还能将人的喜怒哀乐赋予山水,将山水人格化。如:“露脸晴阳休胆怯,老夫无意竞高升”(《与干部培
训班诸小友同宿水磨沟,晨起登山》)。晴日露脸,用了拟人法,更还说晴日胆怯,加重写法。他如:“惊人何处泼天雨,却是松涛笑欲癫”(《天
山松下偶眠》)。“龙王不许游人取,威吓涛声响似雷”(《百步沙》)。“唯有三山羞摄影,故教湖水吐苍茫”(《登鹿顶山舒天阁》)。山能知
羞,能让湖水吐出苍茫境界。这里将“摄影”现代语词写入诗中,并无隔阂,与“羞”字搭配自然。又:“天山却是多情者,泪雨轻沾便白头”(《
宿水西沟,雨后晨兴,见远山蒙雪》)。皆想象高妙。星汉诗中,屡以人性譬动植物,如《晨过安图明月湖》:“初醒风流草,便来骄横鹅。”草“
风流”,鹅“骄横”,亏他想得出。再看一首小诗《独行龙井路上》:“小路羊肠脚下萦,浓荫十里两肩擎。暮蝉不使山林静,伴我长吟奏和声。”
这是以暮蝉为有情物,能陪伴诗人而吟唱。也有发怒的山、发癫的云雪等物象,为西域所特有而他处难见。如《吐鲁番过火焰山作》:“妖猴借扇枉
相传,未必死灰无复燃。因在人间最低处,便将窝火怒冲天。”更求诡谲:“云高翻鬼脸,风冷带雷声。沿路树皆瘦,驱车日欲倾”(《奎屯道中》
);“摇空寒树累,贴地朔风忙。回雪卷前路,群山裹大荒”(《过托里老风口》);“也曾粉面久飘然,每借阴风舞欲癫”(《化雪见冰凌》);
“怒吞落日地将裂,狂扯飞云天欲倾”(《过魔鬼城》)》又七律《过阿尔泰山》云:幸喜今朝晤面真,粗豪如我两难分。马蹄碧野追红日,鹰翅蓝
天啸白云。万岭松涛交响乐,一河雪浪远征军。驱车莫谓行程苦,前有穹庐待小醺。与阿尔泰山相见,竟如人相晤面,此山竟如我之粗豪。又以
人世间雄壮的交响乐比譬万岭松涛声,以远征行军比譬一河滚滚雪浪。山本无情物,不能语,而宋人王禹偁诗曰:“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
斜阳”(《村行》)。想像峰本能语而沉默不语。星汉得其法,诗如:“唯有交河当日水,远流无语洗天青”(《交河故城》)。远流本不知语,而
想像能语而不语。又:“巧舌禽声争远近,无言峰影竞高低”(《秋游武夷山登天游峰》)。也是此法的运用,并加以“争”“竞”这种蕴有主观情
性的字眼。物本无“不肯”的意志,前人用此两字,乃是说事物不趁人意,从否定方面写出人的意愿。如陶渊明诗:“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饮酒二十首》)。乃是言其希望晨鸡早些鸣叫。杜甫也好用“不肯”两字。“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客夜》);又《泛江》诗‘山豁何
时断,江平不肯流”(《泛江》)。星汉深得其法,如:“为显当年死战地,东风不肯绿春苗”(《过八里桥》);“伴我云山塞外行,奔驰不肯暂
时停”(《望贺兰山》);“鹅黄点染彩云间,唤起东风不肯闲”(《坐沙枣花下》);“百里戈壁风犹睡,红柳白草不肯青”(《移摩古道行》)
。由此又自出心裁有“不吝”语,如:“高天不吝千山雨,野涧偏弹一路琴”(《雨中下武当山》)。又有“无奈”:“钟声无奈沉西寺,雄气依然
起北庭“(《访北庭故址》)。又有“不吝”法:“高天不吝千山雨,野涧偏弹一路琴”(《雨中下武当山》)。又有“不放”:“此君真是敲诗者
,不放行人总拍肩”(《赤壁雨后竹林》)。竹枝居然敲韵成诗,不放行人离开,拍肩示意。与前人“不肯”同臻妙境。出奇创新,诗思之活,用字
之巧,于此可见。四、瘦影一灯搜妙句此标题出自星汉《与黑龙江诸诗友宿雪乡无寐踏月赋此》一诗,标明他对妙句的雕肝镂肾。他还有《与江苏
诸吟友宜兴横山看落日》一诗:“西风吹下半天寒,搜尽枯肠句未安。毕竟横山明事理,送来残日定心丸。”也说明他推敲诗句的苦苦追求。诗作要
大胆,又要心细。炼句炼字,是每一个企求成功的诗人必须要讲究、要尽力磨炼的苦功夫。星汉作诗讲究句法的变化,三一三句法如:“残日影
铺千道彩,清波声带四山秋”(《洱海泛舟》);“残日醉随黄叶落,秋风爽送碧江来”(《独游岳麓山》)。用得最多的是二五句法,如:“苍崖
奇耸蓝天落,白雪长凝赤日消”(《己卯夏登冰达坂望一号冰川》);“霜叶高随红日落,秋鸿远划碧天分”(《与马来西严黄玉奎同游离堆赋此以
呈》);均化自杜诗:“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九日蓝田崔氏庄》);“峰高白傅终难语,寺近苏髯或可招”(《雨夜宿庐山石门
涧》)。又:“言情争似九遮曲,体味须知一水长”(《与黄玉奎九遮山中论诗》);“雪山远降千寻发,流水平铺九曲肠”(《过巴音布鲁克草
原》)。亦二五句法。这种比喻或出自柳宗元诗:“江流曲似九回肠”(《登柳州城头》)。只是“言情”句用的是明喻,“流水”句用的是暗喻。
有的诗,一句有两组主谓结构,如:“乔木高撑云影散,夕阳遥挂雁声凝”(《盛京皇太极昭陵》);“树挂云丝绕身久,雁衔秋色昵声频”(
《重阳日登北京西山》);“竹海扫天寒月小,铁锤裂石冷风轻”(《戊子初冬参观龙游石窟感赋》)。两组结构有相对的独立性,其优长是在有限
的七个字中,显得句意密集,耐人咀嚼。或一个主语带两个动词。如:“河水送青铺旷野,雨丝染碧下高天”(《与诸诗友雨中赴一三零团场采
风》);“岩绕歌声飘淡荡,风翻秋色走斑斓”(《登柳州立鱼峰》);“鹊衔红日扇天紫,树染黄河到海青”(《游桑梓喜鹊林邀诗友》);“雪
挂胡杨撑白发,风吹寒日露丹腮”(《丙戌隆冬随新疆诗书画诸友人游青格达湖》);“犬护牛羊随地卧,树擎星斗带风摇”(《那拉提草原夜步寻
诗》);“日落群峰争挺剑,风来悬瀑怒掀帘”(《莫干山剑池塑干将莫邪夫妻像独游至此与之共语》)。这种结构形成连动性,一气斡旋而下。星
汉对两种结构的运用得心应手。数字的巧对如,每句有两组数字。如《登木兰山》:“九秋红叶千千树,三楚青山六六盘”(《癸未冬游天山水西沟
》);“万里秋风千路树,一城残日四围山”(《暮登瞰筑亭俯瞰贵阳》)。还有大与小、多与少的对比,如《登麦积山》诗曰:“舒拳远放云千
片,回首平分日一轮。”《下峨眉山》诗曰:“吟袖广收千点雨,诗囊远括一山秋。”《忆铁路工程建设》诗曰:“双脚曾牵千岭绿,廿年犹记一灯
红。”《将赴上饶参加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作》诗曰:“捧起天山千里雪,来添陆羽一壶茶。”《庚寅初夏宿乌鲁克苏书所见》:“四围峭壁凝千
古,百亩良田只一家。”《第二沙漠公路车上作》:“千丘腾紫气,一线上青天。”皆是“千”与“一”的反差。又故意重字。“水浮山欲动,山锁
水无嚣”(《石钟山》)。写出山与湖的动静关系。又如:“水中含景景中水,山里有城城里山”(《登柳州立鱼峰》)。也是故意重字,但又省略
了动词,本应是水中含景,景中有水,山里有城,城中有山。炼字奇警,为准确表达物象,注入意格,追求动词之新警。五律句如,早年所作《
戊申秋月夜登嘉峪关门楼》诗中:“大漠浮孤月,长城锁乱山。烽台吐影瘦,白草带风残。”炼动词“浮”“锁”“吐”字奇警,形容词形容入骨。
句皆不俗。我很诧异,在文化蹂躏到泥泞中的时代,一个还未踏入大学门的青年,即有如此高超的写作水平,究竟无师自通还是有高人指点。还如:
“雪峰撑月小,云汉落星低”(《宿天山绿野山庄》);又:“黑松摇日落,白草送风还”(《青河寻三道海子不果》);又:“逢涧皆腾水,无松
不挂云”(《过阿尔泰山遇雨后晴》);“竹密斜阳漏,叶香群鸟撕”(《庐山路迷深林》);“小窗衔落日,高塔挂飞云”(《登银川承天塔》
);“偶见青天漏,长摩赤壁悬”(《游天山神秘大峡谷》);“松涛浇晓日,风色透遥岑”(《陪百家诗人咏吉林诸君过寒葱岭》);“飞瀑连云
泻,寒波透石流”(《游长白山天池,步熊东遨吟兄韵》);“谁偷晴日去,蓦送黑云堆”(《下恒山遇雨》);“路窄藤牵手,天低月压肩”(《
下西山宿戒台寺》)。炼“撑”“落”“摇”“送”“腾”“挂”“漏”“撕”“衔”“悬”“浇”“透”“偷”“压”诸字,能使物态生动灵奇。
七律句如:“北大河声将撼日,祁连山色正横秋”(《登嘉峪关门楼远眺》);“青松撑日青天外,野菊摇钱野石前”(《戊申秋同友人入祁连山
夜宿》)。炼“撼”“撑”与“摇”字,用字重而奇。“小溪下视抒柔臂,霜叶横看展绛唇”(《重阳日登北京西山》)。炼“抒”与“展”字。又
:“冲户声名随雁翅,压山楼阁碍朝暾”(《乙酉秋游皇城村陈廷敬府第感赋》),连炼“压”“碍”字,见楼阁之高而厚重。其诗中句还有的是化
虚为实的通感,如:“流泉洗残梦,清淡润诗题”(《宿天山绿野山庄》)。“十里蕉风吹梦淡,半襟椰雨润诗凉”(《别马来西亚归西域》)。将
无形之梦转化为有形之物。诗之文字变为有触感的“凉”,炼“洗”“润”两字。又“窟中般若声犹润,壁上琵琶指未凉”(《重游克孜尔千佛洞》
);“莺语亭闲倚风冷,蛙声石脆伴诗豪”(《游普救寺》)。声音竟有滋润感,蛙声落石而有“脆”之触感。这类物象因有主观意识的渗透,则转化为诗的意象了。至此,我们可略窥端倪的是,星汉的山水诗有源有流,既亲近山水,拥抱山水,又得益于古诗传统,“熟精《文选》理”(杜甫《宗武生日》)。故能“领略古法生新奇”(黄庭坚《次韵子瞻和子由观韩干马因论伯画天马》)。诚如他自言:“镕今铸古情难尽,说剑论诗语不嫌“(《莫干山剑池塑干将莫邪夫妻像》)。由是而见其山水诗不仅是:“君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黄庭坚《子瞻诗句妙一世……》),更在写山水之性情、精神。朱庭珍在《筱园诗话》中说:“夫文贵有内心,诗家亦然,而于山水诗尤要。盖有内心,则不惟写山水之形胜,并传山水之性情,兼得山水之精神。”这是因为:“况山者天地之筋骨,水者天地之血脉,而结构山水,则天地之灵心秀气,造物之智慧神巧也”。而高明者能“以人所心得,与山水所得于天者互证,而潜会默悟,凝神于无朕之宇,研虑于非想之天,以心体天地之心,以变穷造化之变。扬其异而表其奇,略其同而取其独,造其奥以抉其秘,披其根以证其理。深入显出以尽其神,肖阴相阳以全其天。必使山情水性,因绘声绘色而曲得其真,务期天巧地灵,借人工天籁而毕传其妙,则以人之性情通山水之性情,以人之精神合山水之精神,并与天地之性情、精神相通相和矣。”星汉的山水诗,气象万千,有人工而得天籁,与山水性情相通,体天地之心,穷造化之变,取其独,扬其异,表其奇,抉其秘,证其理,尽其神,绘声色,得其真,传其妙。有此成就,夫复何憾!星汉的山水词,同样有意象美,境界美,异曲同工,限于篇幅,此文不论。胡迎建:江西省社科院二级研究员,江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5
献花(0)
+1
(本文系杏坛归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