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搜索范围
“修真的一个入门法” 的更多相关文章
心斋养生——庄子教你活到天年*
心斋养生——庄子教你活到天年。忘掉自己,忘掉万物是庄子的养生之法,但不是最终的养生目的;并且庄子借孔子之口提出了“心斋”之法;...
庄子.儒家心斋法
气不能作为心的对象了,气不能作为心的对象了,不能再说这个心听那个气,所以说“无听之以心“,此时身中的神和气虽然团结在一起,尚未达到混沌境界,还稍为有点知觉,继续做下去,并不需要许多时间,...
庄子听息法--庄子心斋法
庄子听息法--庄子心斋法庄子听息法作者:陈樱宁 文章来源:中国气功在线 点击数:6127 更新时间:2003-6-18 《庄子听息法》这一种静功,导源于庄子著作。二、庄子听息法 《庄子》"...
治愈神经衰弱庄子教你心斋法
治愈神经衰弱 庄子教你心斋法。《庄子·人间世》:“颜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
“心斋”出于《庄子·人间世》篇,据称是孔子教颜回的修心之道 颜回
“心斋”出于《庄子.人间世》篇,据称是孔子教颜回的修心之道 颜回“心斋”出于《庄子·人间世》篇,据称是孔子教颜回的修心之道。...
睡眠的无上妙法——陈撄宁的“静功”
睡眠的无上妙法——陈撄宁的“静功”这里介绍一种源于道家修炼的养生方法——陈撄宁的静功,对失眠和神经衰弱有很好的疗效。关于庄子的 “听息法”,即心斋法。《庄子· 人间世》记载:“颜回曰:...
庄子“心斋”法探/林书立
陈撄宁先生认为,听息时间做得长久,心和气已经打成一片分不开了,气不能作为心的对象了,不能再说这个心听那个气。所以,与其说是用“心”听“气”,使“心”和“气”互相对立,不如说是以“气”(中的心)听(...
揭秘《庄子》中失传的修行功法
揭秘《庄子》中失传的修行功法。《庄子》是这样描述心斋的:“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
仙道长生门(三)
《庄子》原文:“颜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这时的“气”已经不能作为...
庄子“心斋”正解:排除人道心智,用天道应物
庄子“心斋”正解:排除人道心智,用天道应物。1市场上某些宗教流派、书籍、百度以及很多自媒体,把庄子的“心斋”解读成了听息功法,或者“心息相依”功法,把一个心境虚静纯一的境界状态解读成有步骤...
庄子心斋法
庄子心斋法子庄心斋法(《庄子·人间世》):原文“颜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
呼吸
如果打坐为的是把气游行於体内某处,那麼我们要问:干麼要行气如此?深者,把所吸之气深藏,感觉有气纳於小腹为佳;1. 有形的呼吸 《行气玉佩铬》呼吸法:以鼻深深吸气一口,蓄气入腹中,定於下丹田,...
王松龄气功养生法延缓衰老法(庄子心斋法)
王松龄气功养生法延缓衰老法(庄子心斋法)3.庄子心斋法。庄子论修道入手有心斋、坐忘法,《庄子·内籍·人间世》:“回曰:敢问心...
闲读庄子:孔子与心斋
闲读庄子:孔子与心斋儒家的工夫,众人耳熟能详的有曾子的三省、孟子的养气,以及宋儒的静坐等。有人考据出庄子有儒家的传承。“心斋”见于《庄子·人间世》其最核心的内容,是以下这段内容:回曰...
静功之庄子心斋法浅析
静功之庄子心斋法浅析。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一若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
《庄子 内篇 人间世》(3)内圣外王,先持心斋
《庄子 内篇 人间世》(3)内圣外王,先持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道德经》上...
怀一颗孔子心,染一身庄子气
怀一颗孔子心,染一身庄子气世事苍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这是我梦想的生活,带着浓烈庄子的闲散气息。孔子还是讲求有所得,而庄子则全然物外,...
修养意识的心法---用“忘”
孔夫子问:“何谓也。” 即“什么意思?”颜回答:“忘仁义矣。”意思是把仁义都忘掉了。孔子是讲仁义 的,儒家说讲仁义道德,颜回说把...
庄子的呼吸法门
庄子的呼吸法门。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我们平时内心是很多意念念头的,并不是一志的,这个志是意志的志,不是志气的志。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心斋
听止于耳,心止于符。“你应该把心里的念头集中在一处,不要胡思乱想;等到念头归一之后,就用''听’字诀,但不是用耳听,是用心听;这还是粗浅的说法,就深一层工夫讲,也不是用心听,而是用...
庄子《内篇之人间世》4.5
庄子《内篇之人间世》4.5<4.5>道家的目的在提醒人要悟道,“唯道集虚”,心先维持空虚的状态,道才能展现出来,因为道无所不在,只要以保持空虚状态,自然发现万物无一不值得欣赏。“不得已”是...
当庄子梦蝶时,他在想些什么?
当庄子梦蝶时,他在想些什么?庄子借这一故事,更多地表达了“物化”之旨。(摘自《庄子·齐物论》)庄子的“物化”指的是主客交融...
对别人的诋毁不愤恨,其实是对自己的保护
许多时候,当你发现和一个人无法讲道理的时候,请记住孔子所说的“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把自己做事的节...
未死先学死,有生即杀生
“杀生者不死”,不是让你去杀生,这个“生”,是说念头生起来,思想念头一动,就要平静下去,把它空掉。后来道家修神仙之道有两句话,...
艾扬格《瑜伽之树》之呼吸法
艾扬格《瑜伽之树》之呼吸法Prana是[能量]的意思。宇宙能量、个体能量、性能量、智识能量,这些都是能量。火元素和水元素在这种方式中聚集在一起,这两种元素在风元素的辅助下,在体内接触后释放出新的...
逍遥自在乃养生大道,聆听千年前庄子的声音!
逍遥自在乃养生大道,聆听千年前庄子的声音!《庄子·人间世》中有“心斋”一法,“回曰‘敢问心斋?’《庄子·盗跖》云:“今吾...
如何理解老子的“出生入死?
如何理解老子的“出生入死?释德清把庄子看成是老子的继承者和阐述者,庄子大谈死亡,大谈幸福,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都是对死...
儒家修身养生之道
儒家养生思想包括养形与养神,积极的、进取的、求实的人生观,历来被儒家所推奉,也贯穿在儒家养生思想之中。儒家养生是通过锻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