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搜索范围
“奇经八脉病证具体临床表现” 的更多相关文章
四、厥阴危重证(脏厥证)
四、厥阴危重证(脏厥证)四、厥阴危重证——脏厥证:原文33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提要:辩脏厥证。分析:一个外感病,出现脉微而厥,当为少阴真阳衰...
辨证录全文
《辨证录》,综合性医书,14卷,清代陈士铎撰。约成书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内容包括内、外、妇等各科病证。分伤寒、中寒、中风等126门,770余证。每证详列病状、病因、立法处方,并说明方药作用...
特病专方
特病专方特病专方------肝腹水可靠妙方。收藏 分享 2012/11/26 08:39|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数: 3823| 评论数: 28摘要: 主方:薏苡仁25克,扁豆2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
古籍善本《杏苑生春》明代中医书
卷三至卷五为临证各科,列举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等诸科常见病105种病证之理法方药。卷三上篇收录《约方之法》《药品制度》《药剂准...
何若苹运用经方失眠辨治杂病验案举隅
何若苹运用经方失眠辨治杂病验案举隅何若苹运用经方辨治杂病验案举隅收藏本文 分享。经方乃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方,多立法严谨,用药精简,辨证准确而用之则效宏力专;临证若能应用得当,常常能取...
专病论治 +专病论治痹 证
专病论治 +专病论治痹 证。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少阴病寒化证he少阴病热化证的鉴别
少阴病寒化证he少阴病热化证的鉴别少阴病寒化证,背恶寒,口中和,脉沉细,但欲寐;少阴病热化证,少阴心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是主方。一个贪睡一个不睡,这是最好的鉴别。
《杂病论方证捷咏》(成秉真)
效不更方,闯了大祸
效不更方,继续服用,仅限于单一的或慢性的病证。用于时病的方药,就须中病即止,不应守方不变,因病易转而药不变,每致恶化而履险境。《名老中医之路·学医在勤奋临证贵辨析》一文内,介绍了此老...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 谷疸证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卷之十 谷疸证治卷之十 谷疸证治。
临证取穴八法 针灸推拿讨论版 基层医生网
临证取穴八法 针灸推拿讨论版 基层医生网1:虚则补上,实则泻下。凡属虚证取病所上方之穴为主推而上之,升阳举陷补其虚。凡属实证取病所下方之穴为主引而下之,导滞泻邪泻其实。病之初起邪气新客未根深...
暑厥
暑厥 ,病证名。暑病以昏厥或四肢逆冷为主症者,多属中暑之重证。《医学传灯》卷上:“夏月猝然僵仆,昏不知人,谓之暑厥。当分阴阳二证。阳证,脉来洪数无力,身热汗出,谓之阳厥,此因暑食伤脾,食多...
暑厥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暑厥 病证名暑病以昏厥或四肢逆冷主症者,属中暑之重证。《医学传灯》卷上:“夏月猝然僵仆,昏不知人,谓之暑厥。当分阴阳二证。阳证,脉来洪无力,身热汗出,谓之阳厥,此因暑食伤脾,食多而热亦...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医生要心里有数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那么如果这个病传,一定是有征兆的,传哪去呀?它由表往里传,或者传阳明、或者传少阳,而...
阳明腑证
阳明病为邪正斗争最激烈的阶段,随着病程的进展,若正气出现不足,病邪亦逐步消退,可向少阳病发展。
《经方实验录》下卷结
夫阳明无死证,在理论固是,然而阳明病之不起,又有属于人事之未尽者。余谓凡属险证,类皆变化多端,忽而神昏谵语,忽而撮空摸床,忽而寒战若死,忽而汗出几脱,忽而热化,忽而寒化。故治若此之病,理...
回春系列——抑郁证病例
回春系列——抑郁证病例。某次父母私自将其挣的钱全部拿走,要也没给,一气之下,得了此病。一病四年,不能生活自理,不会操持家务,就是见到弟弟时显得正常一些。此属郁证无意。正好家中有我原来配置...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八 虚渴证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卷之十八 虚渴证治卷之十八 虚渴证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七 小便病证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卷之十七 小便病证治卷之十七 小便病证治。治妇人病,食饮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以胞系了戾不得溺,故致此病,名转胞。
诸病证治
诸病证治。
喘病的临床表现
喘病的临床表现 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肾失摄纳所引起的喘病表现,如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喘病的各种证候所共有,是喘病的证候特征。呼吸困难为喘病的特征性证候,临床...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 中蛊证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卷之十 中蛊证治卷之十 中蛊证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八 虚烦证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卷之十八 虚烦证治卷之十八 虚烦证治 产蓐最难调理,所以忌问男女,及不许见秽恶者,皆古人预防其妄念也。盖去血过多,血虚则阴虚,阴虚生内热,内热曰烦,其证心胸烦满,吸...
中医药典籍
伤寒杂病论(汉 - 张仲景)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此一卷,第十七篇,凡三十一证,前有详说。合四证,已具太阳篇中。凡用吐汤,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病胸上诸实,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
重温《伤寒论》320
陆渊雷认为“其病皆是阳明,……阳明下证,有酷似少阴者,医者遇此,常迷惑失措,今参以腹诊,则确然易知……必别有可下之脉证腹候,兼见口燥咽干,则津液将竭,当急下存阴耳”,以上这文字却也代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