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搜索范围
“为什么回归如来藏见的是释迦摩尼佛报身?” 的更多相关文章
大乘密严经 (3卷)【唐 不空译】 卷下(下)
你是谁?佛在哪里?答案原来很简单!
佛在哪里?我们修佛,佛是谁?谁真的看到了佛,除了寺庙中的偶像,我们看到佛了吗?是在红尘中进行了业的佛;是没有拂去心尘的佛;是还...
双盘速成三摩地密功
然后,一腿平伸,另一腿放在平伸着的大腿上面,用叠放腿侧的手扶住膝盖,另一只手以空心掌的劳官穴对脚心的涌泉穴用力拍打108次,然后以同法换腿拍打108次。并不是像我们经常听说的某个人修行境界高,...
丑陋是不善业的果报
心行不善,相貌自然就变丑陋。3 我见到不少人,年轻的时候相貌非常美好、庄严,可是到中年的时候相貌变得很丑陋,他拿出十几岁、二十岁的照片,跟他三十岁的照片完全是两个人。5 还有一些人,年轻时候...
欢喜藏摩尼宝积佛
欢喜藏摩尼宝积佛。
清凉月老师讲顿悟入道要门论
咱们说过咱们是,实证是证什么,证思维的状态的,你既然是在证思维的状态,也就是说你是在研究思维的,那么你首先必须对现在这个思维他有哪些特征要了解的清清楚楚。这个语言文字根本就不可能描述如来...
敦煌写经 英藏S2278 佛说宝雨经卷第九
敦煌写经 英藏S2278 佛说宝雨经卷第九.佛授记寺沙门慧智证译语,天宫寺沙门大摩难陀证梵文,大周东寺都维那清原县开国公沙门处一笔受,...
藏通别三教的佛智
藏通别三教的佛智。三藏佛智。正指的是见思,习就是习气,把见思惑与习气断尽,这样称为三藏佛智。通教佛智以体空观来成就的,最后在果...
(2)P5~P6
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果)比丘(的识心之施事),(对)于色(蕴之关事),(能够时刻地)正(确地)思维——观(照)——...
杂文 《觉海拾珠》二十#怎样才能修成卢舍...
杂文 《觉海拾珠》二十#怎样才能修成卢舍...杂文 《觉海拾珠》二十#怎样才能修成卢舍那佛#卢舍那佛是梵语的音译:意译为“法、报、化”...
什么是“三身”
“三身”是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又叫自性身或法性身,是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佛破迷除妄,彻底觉悟而证得了。报身是由佛的智慧...
《密教奥义》 坤卷 真言事相业随笔_003
赖瑜《金刚界发慧钞》中云,先师御口诀云,召请为十方诸佛报身,坛上木像等为应身,前之道场观之种子、三大转成之佛为法身。广泽流之传...
大乘正宗分第三
大乘正宗分第三大乘正宗分第三.故受之以大乘正宗分。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服其心。心常清净。能化所化心无取著。即是降伏自心处。心无变异。即是降伏其心也。起心修心。但言直心是佛。口...
行者日用切要
行者日用切要行者日用切要2012-11-15 19:09阅读:473行者日用切要一、早起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唵 主迦啰耶 莎诃(三遍)九、著衣(整理衣物)若著上衣 当愿众生 获胜善根 至法...
顿悟
从固有的行为、思想中停下来,从旧的观念中停下来,从习以为常的认知中停下来,从很难察觉的习气中停下来。走路的时候知道转个身或停下来。听音乐的时候知道停下来。拿手机的时候知道停下来。说话的时...
马一浮之语录:儒佛篇
马一浮之语录:儒佛篇。佛氏言四大,全是气。心之全德谓之仁,见于行事谓之义,施于政事谓之礼乐。故朱子云:“圣人说得恶字煞迟。”是...
万思佛为先
万思佛为先 万思佛为先 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思想决定的, 我们的一切思想都是习气决定的, 我们的一切习气都是在生生世世的六道轮回中养成的,熟悉的很,要想改变习气是相当的难...
【17】思维本体学基础理论2014年7月21日
对于我们生活在现在这种思维状态,我们总希望进入其他思维状态,回归思维根本状态。那么这样,我们怎样才能回归思维根本状态?下面再看,为什么复杂相续性思维也能专注,但是无法成攻,那是因为复杂相...
习气难改也要改
习气难改也要改。许多人都说习气难改,为什么?伞盖宝,遮热苦得清凉,身心安乐。法幢宝,提正念圆正定,战胜四魔。白螺宝,正法妙音缭绕,普闻解脱。善结宝,觉性恒住不灭,本圆二道。妙莲宝,净五毒...
一场力量悬殊的拔河
但这十年中,你真正学佛的时间有多少?这对改变习气有没有作用?我们的世间习气非常大。两相对比,从烦恼中解脱,你到底有没有把握?所以,不要认为学佛时间长,就一定没有烦恼。如果你世间的习气没改...
刹那品第六
刹那品第六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我说蕴界处生灭之相。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愿为我说五法自性诸识无我差别之相。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为三性入五法中...
读后震惊:众生的生来死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读后震惊:众生的生来死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略释)此时罗刹王毗毗产主得到佛的听许后就问佛到:世尊,有情众生是什么意思?佛回答到...
卷第二
“如来藏”:“藏”者,宝藏也。“佛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若“成就四”种“法”,便可“得修行者”之“大方便。云何为”此“四”种法?“谓”一、“善”观察“分别”一切法唯“自心”所“现”;二、善“观”...
修行中的三件事:花开,见佛,悟无生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 第八意识是玄奘大师,把人的思想做更深入的分析,以帮助大众在修行上更有方法,经过一千多年来,很多的高僧大德也经由这个方法修行而证悟。如认...
刹那与漏
略说心意意识,及习气,是五受阴因。是心意意识气,长养凡愚,善不善妄想。大慧,略说心意意识及习气,色受想行识的五阴是心意意识及习气的长养,都是凡愚善不善妄想。就是如来藏名识藏,即心意意识及...
思维现象基础研究_讲座12(P172~P189)
如果你在体验到气机状态的时候,同时还能感觉到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比如:有的人,感觉到身体有一个气机在运行,同时能体验到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这说明你的思维还处于一个散乱的境界,也就是说,你...
十二星座中最佛系的四大星座,他们早已看淡一切
十二星座中最佛系的四大星座,他们早已看淡一切。其实在十二星座中,有三大星座,是最容易成为佛系少年的,相信在你的身边,一定有他们...
佛说持八支净戒的功德果报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灵鹫山上为大众说法,一千两百五十位常随比丘,与众多比丘、比丘尼、奉持五戒的居士,及国王、大臣、沙门、婆罗门...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关键要点:3、他们在这森罗万象中,认得一切外境,其实都是自己‘能觉之心’、只是这一轮心月,(自心见自心却感觉像是外物而已,更不另有它物)。================《大梵天王问佛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