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片U约】美国.德国电影:《飞行家》

 雨中笠翁 2011-08-15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 
      标题分割线 - 博元 -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
 
 美国.德国电影:《飞行家》
 
[海报剧照]
 
 
 
 
 
 
 
 
 
 
 
 
 
 
 
 
 
 
 
 
 
 
 
 
 
 
 
 
 
 
 
 
 
 
 
 
 
 
 
 
 
 
 
 
 
 
 
 
 
 
 
 
 
 
 
 
 
 
[热诚推荐]
 
 拍摄本片的想法最初源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迪卡普里奥读过休斯青年时期的传记后激动不已,他希望将这段独一无二的美国生拍成电影,而且他很清楚,之前一些好莱坞的大牌影星曾经尝试演绎休斯,但都乏善可陈。迪卡普里奥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导演迈克尔·曼,《角斗士》的编剧约翰·洛根随即接手。迪卡普里奥和洛根决定聚焦于休斯极具创造力的青年时代,而不是陷入疯狂的中年阶段。后来迈克尔·曼以制片人的身份加盟影片,由马丁·斯科塞斯担任导演也很快敲定。
  可以说,本片是影史上拍摄投入最高昂的独立影片,总投资高达1亿1600万美元。本片投资人格拉汉姆·金(Graham King)是Initial Entertainment Group独立电影公司总裁,之前曾投资拍摄斯科塞斯的《纽约黑帮》并兼任执行制片。金认为斯科塞斯对电影的狂热之爱和冒险创新与休斯的品质不无相似之处,正是由于这一点,斯科塞斯才堪称本片导演的不二人选。
  迈克尔·曼说:“在我和洛根致力于剧本的1年半间,最先做出的决定就是让影片终止于1947年,也就是休斯余生中的第一天,因为我们认为休斯最有趣和最重要的经历集中在心怀梦想到身患神经官能症之间的这段时间。”
  洛根用了一年的时间来调研休斯的一生,查阅能得到的每一本书、每一部回忆录和每一份档案资料,从而逐渐还原出一个光辉而不乏瑕疵的真实人物,他说:“我想我们中间的大多数都会在脑海中浮现出关于休斯的某个景象,而且一般都会是他在生命尽头时的样子,疯狂、古怪,留着长指甲隐居在旅馆中。但我却发现了另外一个人,一位生机勃勃的年轻英雄,以极强的能力驾驭着航空业和好莱坞。”
  
【传神演绎】
 
  为了将休斯真实的还原在世人面前,迪卡普里奥在开拍前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准备,不仅沉浸在不计其数的传记、录音和老电影当中,还要学习如何驾驶飞机。在片中扮演从20出头到近50岁的休斯,对迪卡普里奥来说表演跨度很大,必须对休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游刃有余。特别是表现休斯的强迫症,迪卡普里奥曾为此特地咨询神经学专家。在拍摄休斯将自己囚禁在放映室的一段戏中,迪卡普里奥二话不说全裸上阵;不停的咆哮、大哭,连颤抖的肌肉都展现出悲伤和愤怒。与迪卡普里奥演对手戏的凯特·布兰切特都被他吓出一身冷汗:“那不是莱昂纳多,是霍华德·休斯,真的是他。莱昂纳多不见了!”导演斯科塞斯对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似乎就是霍华德,至少他是我们所认识的霍华德。”
  导演斯科塞斯曾一度看好妮可·基德曼,想让她来扮演著名好莱坞女星凯瑟琳·赫本,并提出邀请,虽然基德曼非常希望出演这个角色,但本片的拍摄时间恰好与基德曼已经接拍的《斯戴佛的妻子们相冲突,而斯科塞斯不愿为她延误影片的开机时间,因此两人的合作只好失之交臂。最终,凯特·布兰切特得到了这个角色,布兰切特的外貌和气质都更为接近赫本。当初斯科塞斯提供给布兰切特扮演赫本的机会时,她惊喜到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有评论说,布兰切特更多的在模仿赫本而不是刻画她,对此布兰切特不以为然。在影片拍摄前,斯科塞斯就要求布兰切特不是去刻意模仿赫本,而是抓住人物的内在实质,用赫本的习惯动作、手势和她塑造的人物去刻画她的个性。当时还在世的,已经96岁高龄的赫本本人对本片剧本中的自己较为满意,而且她也表示希望由布兰切特扮演当年的自己。2003年6月30日是布兰切特第一天到片场的日子,没想到一早打开报纸,就看到赫本去世的消息。她当时第一个想法是,怎么会这么巧。赫本的一生波澜壮阔,但在光鲜亮丽的同时,私生活又相当神秘,布兰切特说:“我只能从她的电影中揣摩她的神韵,至于她的心理状态,仿佛是个谜。”在拍摄前,布兰切特反复研究赫本的数十部电影,学习她干练自信的肢体语言,还专门找来语言训练师,练就一口标准的英国口音,连斯科塞斯都形容她是“片中最让人目瞪口呆的演员”。
  虽然片中的性感女神艾娃·加德纳由凯特·贝金赛尔扮演,但贝金赛尔本身的长相却被认为是影片中与人物原型最不相像的一个。当被问到自己和艾娃·加德纳有什么相同点时,贝金赛尔表示:“斯科塞斯的目标是让我们真正演绎这个角色,而不是通过化妆让我们形似。不过我还是戴了彩色隐形眼镜,也适当的增加了20磅体重,让我的身材像加德纳一样圆润。”贝金赛尔还说:“熟悉加德纳的影迷会认为我长得和她一点也不像,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表现出她特有的气质和尊严。我必须演好一个坚强刚毅的40岁女人,一点也不搔首弄姿。”
 
[剧情资料]
 
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编剧: John Logan
主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凯特·布兰切特 / 凯特·贝金赛尔 / 约翰·C·赖利 / 亚历克·鲍德温 / 阿伦·阿尔达 / 裘德·洛 / 格温·斯蒂芬妮
类型: 传记 /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德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04-12-25
片长: 170 分钟
又名: 飞行大亨 / 飞行者 / 娱乐大亨 / 神鬼玩家 / 休斯传
飞行家的获奖情况
2005年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艺术指导 Francesca Lo Schiavo
2005年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女配角 凯特·布兰切特
2005年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艺术指导 丹提·费瑞提  
 
本片依据Howard Hughes的生平改编。
  Howard Hughes(Leonardo DiCaprio 饰)出生于美国德州休士顿,18岁时,他继承父亲德州油井的财富,心怀电影梦想移居好莱坞。1926年他买入125家戏院的控制权,砸下数百万美金拍了实景空战史诗电影《地狱天使》,成为著名的制片人;1939年,他入主环球航空公司,他迅速使公司扭亏为盈,二战期间与美国军方合作,主持了蓝云杉飞机的发明和改进。
  Howard Hughes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他也饱受了忧郁症和精神官能强迫症的折磨;他的感情生活波折重重,Katharine Hepburn(Cate Blanchett 饰)、Ava Gardner(Kate Beckinsale 饰)先后离开他,让他备受打击。
  影片选取Howard Hughes重要的生活事件,真实地再现了他的传奇。
 
精彩花絮  
 
·片中的每个镜头都经过后期的特效处理,以营造出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好莱坞风格
  ·在片中的飞行场景中,导演使用了微缩模型。
  ·迪卡普里奥曾用一天时间倾听简·拉塞尔有关休斯的回忆。
  ·因为迈克尔·曼当时刚刚先后执导了传记影片《局内人》和《拳王阿里》,所以不再想在本片中担纲导演。
  ·本片是迪卡普里奥的制片公司“Appian Way”参与的第一部影片。
  ·影片画面的色调经过斯科塞斯的精心设计,每一年都与当时彩色影片的特点一致。
  ·金·凯瑞曾是扮演休斯的人选。
  ·加州南部的野火曾烧毁了多处布景,影片拍摄不得不因此延误。
  ·格温妮斯·帕特洛曾是扮演艾娃·加德纳的人选,但后来放弃。
  ·凯特·布兰切特在片中曾戴用三款不同的红色假发。
  ·本片是女歌手格温·斯蒂芬妮的银幕处女作。
  ·为了扮演好凯瑟琳·赫本,凯特·布兰切特曾学习打网球和高尔夫,并进行冷水浴。
  ·影片的服装经费高达200万美元。
  ·片中的部分场景出自休斯拍摄的《地狱天使》和《亡命徒》。
  ·本片是2005年获奥斯卡提名和奖项最多的影片。
  ·本片在美国于2004年12月24日首映,当天正是休斯99岁生日。
  ·影片拍摄中用到的4架飞机微缩模型现今陈列在俄勒冈州McMinnville的Evergreen航空博物馆中,当地正是HK-1“Spruce Goose”巨型水上运输机的出产地。
  ·鲍勃·霍斯金斯是扮欧文议员的最初人选。
  ·斯科塞斯拍摄的第一部投入超过1亿美元的电影。
  ·影片最初的剧本源于彼得·哈利·布朗(Peter Harry Brown)和佩特·H·布罗斯科(Pat H. Broeske)所著的《霍华德·休斯:鲜为人知的故事》(Howard Hughes: The Untold Story)。

穿帮镜头

  ·当休斯驾机准备打破飞行速度纪录时,在特写镜头中,飞机座舱是打开的,而在远景镜头,座舱却是关闭的。
  ·休斯和参议员一同进餐时曾解开衣扣,而在随后的镜头中,衣扣是扣好的。  
[精彩影评]
 
感性的梦想家——再看《飞行者》  
 
看完这个电影第一遍的时候,其实我心里觉得有那么点不舒服。这个电影从小的时候的霍华德站在浴盆里由他的母亲告诉他外面正在闹瘟疫而他并不安全开始,由他最后在庆功宴上神经官能症再次发作因而到附近的一个阴暗狭小的厕所躲避见人结束。最后一个镜头他面对着镜子无法自控地不断喃喃自语,导致先前那种辉煌结局的气氛再次被阴沉不安的气氛所缭绕,联想到之前发病时他的焦虑、恐怖、强迫和幻觉,让人内心生出无限的戚戚感。
  而且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只是把霍看成是一个典型的“成功人士”来看,把他当成一个纯粹的目标导向者或者一个完美主义者,于是我无法理解他对很多事情的处理方式。我对这样一个人也无法感到欣赏:他不够理性,不知吸取教训;他反复无常,“战术”层面上完全没有章法;结局前那场和意欲陷害他的布议员在听证会上的辩论虽然据说几乎都是原封不动地套用当年霍华德·休斯的原话,我却还是觉得这里被导演渲染出了太过浓重的理想主义的氛围,反而没有真实感,所以我没有预想中的那么感动。
  
  第二次看的时候,原本只是想重温一下那种同权势人物抗争的气氛和勇气,结果一不小心把这片子所要表现的霍华德·休斯看懂了。
  他不是什么成功者,他只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梦想家。
  
  小的时候霍华德出生在一个瘟疫横行的年代,他的异常紧张于此的母亲他的幼年给他灌输了太多对疾病和不洁的恐惧,以至于长大以后的霍华德显得非常洁癖并且经常有强迫行为,然而除此之外,我们看到的霍华德拥有的是另一种疯狂——对飞行的热爱。
  
  成年后的他初次出镜,是一个看上去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刚刚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休斯钻井工具公司,不过他正在不惜一切代价地拍一部史诗级的战争电影来证明自己。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是不明白他为什么想拍这部电影的,第一反应是他想成为好莱坞大亨,但是带着这样的想法看下去就会渐渐觉得:不对,霍的想法实在太多变了,又造飞机,又买航空公司,他究竟想干吗?于是我又习惯性地猜想,他是为了追求成就感,成为一个航空业的大亨。于是最后我带着这样的误解看完了第一遍电影,有了文章开头那一番感想。
  而其实认真看的话,在霍华德去椰子林夜总会向当时的好莱坞大亨们借摄影机失败后,他曾对他的媒体公关经理抱怨说:他必须靠这部电影一举成名,不然他就得滚回休斯顿一辈子做钻井工具。
  这句话揭示了非常关键的一点:如果霍华德只是要追求成就的话,他利用他父亲在钻井工具公司上积累下来的基础继续做大,会比他冒那么大风险去好莱坞拍电影要靠谱得多,所以他根本不是个一心追求成就的人!他对钻井工具的经营完全没有兴趣,他拍电影的目的是为了在好莱坞这个地方立足下来。而好莱坞是什么地方?造梦的地方。霍华德·休斯为什么要在好莱坞立足?为了他能够不受拘束地全力实现和体验他的关于飞行的梦想。
  只可惜,浮躁如当时的我,对这些对话只是匆匆看过而没有加以注意,所以才会看不懂了。
  
  而这样一个追逐梦想的人,几乎必然是感性的,虽然他做了许多看上去很像是理性者所为的事情。
  电影中的霍华德为了拍成《地狱天使》似乎非常目标导向,不惜代价、无所畏惧,只是拼尽全力想把目标达成,但在此之后的驱动力却来源于他正在一步步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所持续带来的憧憬。当他看到《地狱天使》在首映式的大屏幕上放映时,他被他自己的作品感动得一塌糊涂,不仅流下眼泪,还拼命捏旁边女伴的手,这是看到梦想逐步实现的人的感情喷涌,而非追逐成就者会感到的强大感和优越感。
  再有他的完美主义倾向,电影前半段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他要求订做一架为了将风阻减到最小要将机身上突出的铆钉全部磨平的飞机,检验了好几次都不满意,但到了这架飞机终于要试飞的时候,明明他有20多个试驾员,他的技术员劝他不要去冒这个险,他的一句“为什么我要让别人玩得开心?”彻底把之前的所有印象都抵消了,真正的完美主义者从来都是审慎的。
  当他驾驶着飞机翱翔于蓝天之上时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满足感,是彻底性的沉溺其中与之融为一体般的快乐,这一刻就是他梦寐以求的一切。以至于他会忘记了关于油耗的警告,宁可多延长停留在飞行中的时间,直至最后不得不迫降在一块甜菜地里,幸而只受了点轻伤。
  到了这一步完全可以看出,他所有的目标导向和完美主义的行为,全部都只是工具,是为了服务他的梦想而存在的,而当它们和他的梦想产生冲突时,完美主义和目标导向性从来只会自动让位。影片后半段的第二次坠机,同样是因为霍华德在飞行中停留太久,而这一次他没有那么幸运,紧急迫降失败,他身受重伤几乎送掉小命,而他的模样也被狗仔队拍到登到报纸上,造成他公司的股票大跌。你可以说是他咎由自取不知吸取教训好了伤疤忘了疼,而他在飞行中体会到的快乐是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了解甚至无从想象的,这又进一步说明了他和所谓“理性者”的差别。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不看书,却一直关注工程学期刊上关于航天技术的最新研究;他买下环美航空,只是为了“别让他们妨碍我们造飞机”。还有一些能直接说明他的感性的事实,比如他能在和竞争对手的晚餐中告诉他们自己公司的未来策略;他在听证会上富有表演意识的辩论,开头就是“如果你不是这么逼人太甚,我也许还会乖乖接受侮辱”;他在要求报社记者撤下关于他前女友的丑闻时,在遭到拒绝时没有威胁说要把对方怎么怎么样,而是问他:“你有过外遇吗?你偷过东西或伤害过人吗?”这样的问话所带有的潜台词是:“我希望你能明白谁会有做错事的时候,我想你能体会被别人咬住一个错误不放是件多么难受的事情。”这是一种彻底的感性者的表达方式。
  
  追逐梦想的人,是需要在自我欣赏中活下去的——我用这句话来解释霍华德对待女人的态度。
  霍华德几乎一直被美女所环绕,无论是在他成名前、在他和凯瑟琳·赫本稳定恋爱关系后、还是他坠机摔断了九根肋骨走路都需要用拐杖之后。之前看了篇小女生写的影评,说是因为“他寂寞”所以流连花间云云,我看了哭笑不得。小霍绝对不是因为寂寞所以颓废地去糟践自己的,相反地,他对此享受得很。对他来说,身边有美女相伴是一种非常好的感觉,这种感觉很接近于他在飞行中体会到的梦想实现后对自身产生的强烈认同感。在她们身上,他投射出了一个令自己满意的自我。简单地讲,就是自恋。
  他追求凯瑟琳·赫本时,驾驶着一架水上飞机从云端飞来,慢慢降落在被波涛拍打着的海滩之上,然后从飞机上用一个酷毙了的造型跳下来,走到她跟前,问:“听说你打高尔夫,想打个九洞吗?”——这怎么看怎么是一场有预谋的捕猎……
  不过凯并没有直接被这阵势弄晕掉,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们大概也就不会进一步产生更深的感情了。霍是那种喜欢挑战的男人,后来的艾娃·加德纳也同样属于那种不容易制服的、给霍带来了挑战感的女人,而相比起来,那些很容易被他的甜言蜜语和慷慨的作派迷倒的小女人不会在他身边长久,故而也就不能在影片里占有足够的分量了。
  凯瑟琳·赫本在和霍华德分手时说:“我们太像了。”而其实,他们俩最初相互吸引,也正是因为他们的高度相似(除了凯没有神经官能症)。然而凯能欣赏霍身上比较怪异的部分,在他表现出对不洁的恐惧时能细腻地发现到这一点,最最重要的是:整部影片中,她是唯一能与霍共享关于飞行的快乐的女人。而我们也可以看到:被别人碰了盘子里的一颗豆子就能感觉不洁而将整盘食物弃之不顾的霍华德,曾经主动与之共享一瓶牛奶,这是后来的艾娃都没有的待遇。而当凯瑟琳带着他回家见父母那天,竟然能傻乎乎地容许自己的前夫也待在家里,以及导致两人最终闹僵的那一系列没有实质意义的相互顶牛,也真的是只有两个性格非常相似的人才会做出来的事情。
  凯在彻底伤透心之后,说:“There are too much Howard·Hughes in Howard·Hughes.”中文翻译成:“他心里只有他自己。”虽然不能说翻得不好,但显然不如原文来得有回味了。而其实凯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两个人的自我都强大,如果保持在一个相互接纳的频率,就可以享受那种强烈的相互间的吸引力,但是一旦产生了问题,两个人却都觉得:“我不会给你你想要的东西,因为你没有先给我。”凯提出分手时,霍当着她的面说了一堆好象毫不在乎其实是在自我保护的狠话,之后伤心地把之前和凯在一起时穿过的衣物全部烧光。这种似乎要彻底切断与他人的联系的宣泄方式,实质上表达的是一种“一切都已经毁灭了”的绝望情绪。
  真是悲剧。
  而艾娃·加德纳则属于另一种类型,我认为她倒像是真正的目标导向者。当霍与凯尚在热恋时,是她主动接近霍,但又表现得不失分寸。当时过境迁,霍开始追求她时,她从未真正“沦陷”。我认为她是清晰地看到与霍华德接触将有助于自己的事业境遇,所以要保持这样一种恰当的距离。所以后来霍神经官能症发作将自己关在黑屋子里不出来的时候,凯回来找他,意图帮助他却发觉办不到的时候,眼泪流下来,几乎失控哭泣;而艾娃则能不顾霍的阻拦,半带强迫却又恰到好处地帮他刮干净胡子,换上合适的西装,帮助他克服对外界环境的恐惧,鼓励他说“你看上去好极了!”所以才有了片尾处重新振作起来的霍华德在听证会上激动人心的辩论和演说。
  
  讲了这么多,分析的始终只是电影中的霍华德而已。
  不过据说最初是因为饰演霍华德·休斯的莱昂纳多读了休斯的传记后深受感动、想要演绎这位传奇人物,如此才有的这部电影。而我在终于看懂这部电影后,同样深受感动,因此才写了此文。 
  
[请您观看]
 
 
 
 编辑于2011年8月15日
 
标题分割线 - 博元 -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