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遗精

 学中医书馆 2014-03-26
遗精

   遗精由于肾虚不固或邪扰精室,导致不因性生活而精液排泄的病证。有梦而遗精者名为梦遗;无梦而遗精者,甚至清醒时精液流出者名为滑精。
   【范围】
   西医学中神经衰弱、前列腺炎、精囊炎等引起的遗精,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劳神过度精神紧张,心阴暗耗,心阳独亢,心阳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不能上承于心,水亏火旺扰动精室,精液自遗。多见于青年学生,常因用功过度所致。
   2.所欲不遂心有妄想,则君火偏亢,相火妄动,火扰精室,精液自出而遗精。多见于青年人心有所慕,朝思暮想,所欲不遂,或鳏夫久旷,思慕色欲所致。
   3.恣情纵欲劳欲伤肾,肾虚不固,精关失约而见遗精。多见于青年早婚,房事过度,或青少年无知,频犯手淫,或先天不足,禀赋素亏所致。
   4.饮食不节醇酒厚味,损伤脾胃,酿湿生热,湿热下注,扰动精室,亦可发生遗精。
   二、病机
   1.发病一般发病缓慢,湿热下注者发病可较急。
   2.病位本病病位在肾与精室,与心、肝、脾都有密切关系。
   3.病性患病初期,因心火偏亢,肝郁化火,湿热下注所引起者,多属实证、热证;若久遗不止或禀赋素虚,均可伤及心、脾、肝、肾,最终导致中气下陷或肾虚不固者,多
 属虚证、虚实夹杂证。
   4.病势随着病程发展,遗精总的趋势是由上及下,由心、脾、肝及肾,病性由实转虚。
   5.病机转化遗精的主要病机转化决定于脏腑阴阳的盛衰,一般来说,多由实证发展为虚实夹杂证,最后发展为虚证。即由心火亢盛,热盛伤阴,水不济火,可演变为心肾不交;由肝郁化火,火盛灼阴,阴不敛阳,可演变为阴虚火旺;湿热下注,热盛伤阴,可演变为阴虚夹湿热。疾病的后期,以肾虚证为多。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
   男子不因性生活而排泄精液,多在睡眠中发生,每周超过1次以上;或在清醒时精时自出者,甚则劳累后或欲念动即精液流出,可诊断为遗精。遗精频繁者可伴有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腰酸腿软等症。有梦而遗精者为梦遗;无梦而遗精者,或清醒时精液流出者为滑精。
 
  二、鉴别诊断
   1.生理性溢精成年未婚男子,或婚后夫妻分居者,一月泄精一二次,次日并无不适感觉或其它症状,属于生理性遗精,并非病态。如《景岳全书·杂证谟·遗精》日:“有壮年气盛,久节房欲而遗者,此满而溢者也”。但也有因缺乏生理知识,因此产生恐惧,可出现头晕、无力、心悸等症状。过多的遗精,每周一二次以上,或清醒时流精,并有头昏、精神萎靡、腰腿酸软、失眠等症则属病态,必须及时治疗。
   2.精浊精浊患者尿道口时时溢出泔样或糊状分泌物,滴沥不断,茎中作痒作痛,痛甚如刀割火灼,而遗精没有疼痛感觉。
   3.膏淋膏淋患者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样,且溲时有尿道涩痛感觉,而遗精小便不混浊且尿道不痛。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遗精辨证要点,前人以有梦属“心火”,无梦属“肾虚”之说,诚是要言不烦,但临证还要详细推究原发病脏腑,属虚属实,详细研究,才能把握其病机要领,单从有梦无梦来辨其大略,是不够的。 ’
  大抵梦遗有虚有实,初起心火、肝郁、湿热居其大半,君相火动,扰动精气失位,应梦而泄,多属实证、热证。然其久遗多致脾、肾不足,由实转虚,不可不辨。滑精多由梦遗发展或禀赋素虚而来,以虚证居多,但亦可因虚致实而出现虚实夹杂之证,理应详辨。
   二、治疗原则
   实证以清泄为主,分别采用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清热利湿等法;虚证以补肾固精为主,可分别采用补益脾肾、滋阴补肾、温补肾阳、补肾固涩等法。治疗遗精切忌一味采用温补固涩一种疗法。
   三、分证论治
   一.心动神浮,火扰精泄证:寐少楚多,心中烦热。楚而遗精。精神不振,体倦乏力。头晕目眩。怔忡心悸,健忘善恐。掌烙心烦,口干。小溲短赤。舌本红,脉虚数。脉 细涩。
1君相火旺:
1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丹;黄连12g,生地12g,当归15g,甘草9g,酸枣仁20g,茯神15g,远志15g,人参20g,
                        莲子肉15g,天冬15g,熟地20g,黄柏15g,砂仁12g。此方为(黄连清心饮加三才封髓丹) 
       
积思不遂,心神浮越证:见色动情,积思不遂,心动神摇,精不安舍,主证积思多楚,楚中泄精,日久可兼失寐、夜烦、心神不宁,或精神恍惚、健忘、心悸易惊等症。
2安神定志丸;朱砂0.5克(冲) 茯苓6克 茯神6克 人参6克(焗服) 远志3克 龙齿3克
 1.如兼挟痰热,胸闷苔腻者,加栝蒌、竹茹等,以清热化痰;
 2.如惊悸、失眠较重,加琥珀、牡蛎、磁石等,增强重镇安神之力;
 3.如心中烦热,懊懊者,加山栀子、莲子心,增其清心降火降烦之功。

 用心太过,心不摄肾:心主存神,气交于肾,劳心诵读,曲运神机则心气受耗,气不摄精,主证楚遗时作,失眠、多楚,或兼心悸易惊,健忘神倦,黄色苍白、气短自汗盗汗、舌质嫩、脉细无力等症。治宜益气宁心,
3妙香散;麝香0.3克(粉服) 煨木香7.5克 姜山药3克 茯神3克 茯苓3克 黄芪3克 炒远志3克 人参1.5克
       桔梗1.5克 炙甘草1.5克 辰砂0.9克(另研粉,冲服) 
加减:
1. 若遗精频作不愈,伤及肾元,成为脾肾两亏,此时就要兼治下焦可加入菟丝子、山萸肉等,;
2. 若中气不升,兼有头晕目眩,可改用补中益气汤,以升提中气。

心血暗耗,阴不敛阳证:劳心思虑,久则伤及心血,心中阴不敛阳,神浮精动,主症楚遗时作,怔忡健忘、心悸夜烦,或见自汗盗汗,心口生疮,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等症,治宜养阴配阳,收敛心气。
4天王补心丹;人参1.5克(焗服) 酸枣仁3克 当归3克 生地12克 柏子仁3克 麦门冬3克 天门冬3克 远志1.5克 
            北五味子3克 白茯苓1.5克 丹参1.5克 元参1.5克 桔梗1.5克 灯心草1.5克
 1.失眠较重者,可酌加龙骨、磁石等以增碁 重镇安神之效;
 2.如心悸怔忡,睡眠不安,可酌加龙眼肉、夜交藤以加强养心安神之效;
 3.如有遗精滑泄,可酌加金樱子、芡实、牡蛎等以固肾涩精。

肝虚热郁,扰动心神:心胆气虚,心神不安,则精气不宁,症见心慌、胆怯,遗精多梦,触事多惊,夜常失寐,烦闷眩晕食少恶心口苦吐涎,苔白或腻,脉细参弦,治宜安神定志,和胃清热,
5十味温胆汤加减 ;半夏15克枳实15克白茯苓7.5克炒酸枣仁3克远志3克甘草炒北五味子3克熟地黄3克党参3克甘草1.5克                           
心肾不交 证候 梦遗时作,虚烦不眠,心悸健忘,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6三才封髓丹加减;天门冬5克 熟地5克 生晒参5克  黄柏30克 砂仁15克 炙甘草7.5克
加减
1. 若心肾不交,火灼心阴者,可用天王补心丹加菖蒲、莲子以滋阴安神;
2. 若久遗伤肾,阴虚火旺者,可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以滋阴泻火。
3. 心肾不交多因心火亢盛,心肾阴亏引起,临证时必须辨明心火亢盛和肾阴亏损的孰轻孰重,才可决定以清心火为主还是    以滋肾阴为主。                   
久遗伤肾,阴虚火亢:遗久伤肾、火亢未已,心动精摇,多楚遗精,或无梦自遗,腰酸头眩,咽干,或兼颧赤盗汗,午后身热,苔薄质红,脉弦参数。
7知柏地黄丸;山萸肉6克 山药6克 熟地12克 丹皮4.5克 泽泻4.5克 茯苓4.5克 盐知母5克 盐黄柏5克

8大补阴丸;盐知母12克 盐黄柏12克 酒熟地18克 炙龟板18克 猪脊髓一条 生姜3片 
 1.阴虚较重者,加麦门冬、麦门冬以润燥养阴;
 2.阴虚盗汗者,加地骨皮以退热除蒸;
 3.咯血、吐血者,加仙鹤草、旱莲草、白茅根以凉血止血;
 4.遗精者,加金樱子、芡实、桑螵蛸、潼蒺藜以固精止遗。
 
二.湿热下注,热扰精室证:遗精时作。尿色热赤浑浊,溺涩不爽、余沥不净。口苦而渴、心烦少寐,口舌生疮。脘腹痞闷,恶心泛恶。勉强固涩,则诸证转加。茎中作痛、精溺随下。苔浊腻,脉濡数。
9程氏萆薢分清饮;川萆薢6克 炒黄柏1.5克 石菖蒲1.5克 茯苓3克 白术3克 莲子心2克 丹参5克 车前子5克 
 加减:
1. 若湿热流注肝经者,宜苦泄厥阴,可用龙胆泻肝汤以清利肝胆湿热;
2. 若因脾乏升清而致湿注于下,与下焦相火蕴结所致者,宜升清化湿,可用苍白二陈汤加黄柏、升麻、柴胡                  
脾乏升清、湿注于下:饮食不节,或中气不升,则精微不化,脾精不敛,流注于下。症见遗精时作,胸腹满闷,口苦或淡,渴不多饮,头晕肢困,饮食不馨,苔浊、脉弱。治宜升清化浊,收敛脾精。
10苍白二陈汤加减;半夏6克陈皮3克茯苓9克炙甘草2.4克苍术6克白术6克黄柏9克升麻3克柴胡5克 生姜6克 红枣2枚
1.风痰加南星、白附子、皂角、竹沥;
2.寒痰加半夏、姜汁;
3.火痰加石膏、青黛;
4.湿痰加苍术、白术;
5.燥痰加栝蒌、杏仁;
6.食痰加山楂、麦芽、神曲、莱菔子;
7.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
8.风痰加南星、竹沥等,以熄风化痰;
9.热痰加黄芩、胆星等,以清热化痰;
10.寒痰加干姜、细辛等,以温化痰饮;
11.气痰加枳实、厚朴等,以理气化痰;
12.皮里膜外之痰加白芥子等,以通络化痰。 
13.苔腻,痰湿盛,加川朴燥湿化痰。
14.痰多气逆,加杏仁、紫菀、旋覆花化痰肃肺降逆。
15.如以寒痰凝滞为主,则重用白芥子,酌加干姜、细辛、半夏等以助温化寒痰。

11猪肚丸;猪肚1具(制如食法) 黄连 粱米各150克 栝楼根 茯神各120克 知母90克 麦门冬60克

湿注肝脉,热蕴厥阴:湿气下流与下焦相火,互相蕴结,肝火不泄,扰动精室,症见梦遗,精滑,口苦胁痛,小便短赤臭秽、或兼淋浊、下部湿痒,苔浊或黄、脉弦。治宜苦泄敛阴、利湿泄热。
12封髓丹;砂仁30克 黄柏90克 炙甘草21克

13龙胆泻肝汤;酒龙胆草6克栀子9克炒黄芩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3克 酒生地黄9克 柴胡6克 生甘草6克
 1.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
 2.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黄,加滑石、薏苡仁。
 3.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
 4.肝经湿热,带下色红者,可加莲须、赤芍。
 5.肝火上炎致头痛眩晕,目赤多眵,口苦易怒,可加菊花、桑叶。
 6.木火刑金,见咳血者,可加丹皮、侧柏叶。 

肾气闭郁,败精凝滞:肾主摄精,精之或敛或泄,皆主于肾湿热下注,则肾气闭郁,离位的败精泄排未尽,阻碍肾气蛰合之职,于是精之敛、泄无主,混杂而下。症见梦遗时作,精滑自流,茎中痒痛、余沥不尽,或有窘迫,
14猪苓汤;猪苓9克 茯苓9克 阿胶9克(包) 泽泻9克 滑石9克 
 1.本方用于热淋、血淋属热轻而兼阴虚者。
 2.若治热淋,宜加栀子、车前子以清热利水通淋;
 3.血淋者,宜加白茅根、大蓟、小蓟以凉血止血。 

15威喜丸;白茯苓120克 猪苓7.5克 黄蜡120克(包) 

经络郁火、脊心热遗:热郁经络,恍惚膈热,至夜则脊心中烙热而梦遗,,
导赤散;生地5克 竹叶5克 木通5克 甘草梢5克  
 1.若心火较盛,可加黄连。
 2.心热移于小肠,小便不通,可加车前子、赤茯苓。
                  
若因脾乏升清而致湿注于下,与下焦相火蕴结所致者--
16苍术二陈汤;苍术12克半夏5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
(1.外感风寒,皮毛闭塞,肺气失宣,生痰阻肺,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咳咯泡状痰液,二陈汤加杏仁、紫苏各9克,荆     芥、防风各12克,其效颇佳。若还有喘,则更加麻黄6克。
 2.痰湿引动内风上扰致头晕,自感周围诸物转动,不能睁目,恶心欲吐,苔白腻二陈汤加天麻、白术各15克,泽泻、生     姜、大枣各9克。取二陈汤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白术、泽泻健脾除湿;天麻平肝熄风;姜、枣助二陈和胃也。
 3.痰湿困脾,常见头晕目眩,四肢倦怠,食少乏味,甚则大便稀溏,苔白厚。用二陈汤加苍术12克,厚朴18克,党参、    白术各l 5克,藿香、白豆蔻各9克。
 4.痰湿阻肺,咳嗽痰多,微带黏稠,易于咯出,胸闷气喘,苔白腻,。用二陈汤加苏子、白芥子各9克,莱菔子15克,或    更加苍术、厚朴各12克治之,常获捷效。
 5.肺中痰湿化热,咳咯黄痰,甚至咯腥臭脓痰,舌质红,苔黄厚腻。用二陈汤加冬瓜子15克,芦根18克,苡仁、鱼腥草    各30克,桃仁、桔梗各9克,数剂即见效。
 6.胆热犯脾,脾失健运,生湿成痰,口苦心烦,失眠多梦,胸胁胀闷,继而又见食少便溏,或咳咯黏痰,厌油口腻,苔    白微黄而稍厚,。可用二陈汤加竹茹12克,枳实18克,黄芩12克治之,不出3剂,即见显效。
 7. 由七情郁结致痰滞咽部而见咽中若有异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苔常或薄白,为梅核气。用二陈汤加厚朴、香附子    各15克,紫苏、佛手各9克,麦芽18克,获效者亦众。)
 8. 若湿热流注肝脉不泄者--龙胆泻肝汤;龙胆草(6克)黄芩(9克)山栀子(9克) 泽泻(12克) 木通(9克) 车前子                                     (9克) 当归(8克)生地黄(20克)柴胡(10克) 生甘草(6克)

三.劳伤心脾、气不摄精:劳伤太过。思索太过。遗精,过劳辄发。肢体困倦。食少便溏、面色萎黄。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舌淡、苔薄、脉弱。
17妙香散;麝香0.3克(粉服)煨木香7.5克 姜山药3克茯神3克茯苓3克 黄芪3克 炒远志3克 人参1.5克 桔梗1.5克 
        炙甘草1.5克 辰砂0.9克(另研粉,冲服)
加减:
1. 若遗精频作不愈,伤及肾元,成为脾肾两亏,此时就要兼治下焦,可加入菟丝子、山萸肉等,不可单用补益心脾之法;
2. 若中气不升,兼有头晕目眩,可改用补中益气汤,以升提中气。

思索太过,郁伤脾气:劳心思虚,损伤脾气,气不生血,心脾两虚。症见遗精频发,劳神便作,头晕心悸,健忘少寐,面色萎黄,体倦食少,惊悸盗汗,苔薄质淡,脉细无力。
18归脾汤;人参3克 白术3克 茯苓3克 炒酸枣仁3克 炙甘草1克 炙黄芪3克 远志3克 木香1.5克 当归3克 龙眼肉3克          生姜3片 红枣3枚
 1.如果脾虚发热的加入山栀子3克 丹皮3克
 2.崩漏下血者,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
 3.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清阳下陷,肾气不清:中气不升,则浊气下注,使肾气不清,封蛰失职,症见劳则遗精,四肢倦怠,动常气短,食少乏味,身喜近衣、大便溏薄,苔白,脉浮大虚软,治宜升清益气,健运精微,
19补中益气汤加减;人参3克(焗服) 白术3克 炙北芪4.5克 炙甘草3克 陈皮1.5克 归身1.5克 生姜2片 红枣2枚 
                北柴胡1克 升麻1克

四.肾虚滑脱、精关不固证:精滑早泄。腰酸膝软,发落齿摇。眩晕耳鸣,健忘失眠。低热颧赤,五心潮热、咽干。

肾水亏虚,相火易动:肾中水亏则火不能秘,火动则精泄,久则精滑肾气更虚。症见遗精滑精,腰酸神倦、耳鸣、头晕目眩、口咽发干,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弦细数,治宜滋水制火,涵阴敛阳,
20六味地黄丸;山萸肉6克 山药6克 熟地12克 丹皮4.5克 泽泻4.5克 茯苓4.5克
 1.阴虚而火盛者,加知母、玄参、黄柏等以加强清热降火之功;
 2.兼纳差腹胀者,加焦白术、砂仁、陈皮等以防滞气碍脾。
 
左归饮;熟地9-30克 山药6克 枸杞子6克 炙甘草3克 茯苓4.5克 山茱萸3-6克

久遗伤肾、精髓耗损:滑精空虚,症见滑精久频、精薄如水、腰腿痿软,头昏目暗、耳鸣失聪、失眠健忘、神智迟钝、面色枯槁、发枯齿落、舌淡少苔、脉弱细涩。
21左归饮;熟地9-30克 山药6克 枸杞子6克 炙甘草3克 茯苓4.5克 山茱萸3-6克

龟鹿二仙胶;鹿茸10克 龟板10克 人参1.5克 枸杞子2克
 1.头晕目眩者,加杭菊花、明天麻以熄风止眩;
 2.遗精频作者,加金樱子、潼蒺藜以补肾固精。

久遗精滑,肾关不固:各型遗精日久、精关不固、滑精连连,均宜补肾固摄,
22水陆二仙丹;金樱子、芡实各等分

23金锁固精丸;蒸芡实6克  莲蕊须6克 炒沙苑蒺藜6克 炙龙骨9克 盐煅牡蛎9克 莲子肉6克(包)
 1.肾阴虚者,加女贞子、龟甲等滋养肾阴;
 2.阴虚火旺,加生地、丹皮、知母、黄柏以滋阴降火;
 3.肾阳虚损,加鹿角霜、补骨脂、巴戟天以温肾固涩;
 4.肾精亏虚,加熟地、紫河车以填补肾精;
 5.肝阳偏亢,加石决明、代赭石、白芍等平肝潜阳;
 6.心火 偏旺,加黄连、麦冬等清心安神;
 7.脾气虚弱,加党参、白术、山药等健脾补气;
 8.腰膝酸痛者,加杜仲、续断以补肾壮腰;
 9.兼见阳痿者,可加锁阳、淫羊藿等壮阳补肾;
 10.大便干结者,可加熟地、肉苁蓉以补精血而通大便;
 11.大便溏泄者,加补骨脂、五味子以固肾止泻;
 12.若欲增强固涩力量,则加五味子、金樱子、菟丝子之类。

24秘精丸;菟丝子、山萸肉、家韭子(炒)、熟地黄、煅龙骨、煅牡蛎、五味子、桑螵蛸、白石脂(煅)、炙甘草 
加减:
1. 若滑精频繁者,加芡实、金樱子,或合金锁固精丸、水陆二仙丹;
2. 若肾气虚已发展为肾阳虚,可选用右归丸加减,药用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枸杞子、当归、菟丝子、杜仲、仙茅、仙   灵脾、芡实、刺猬皮;
3. 若以肾阴不足,则可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饮、或左归丸加减;
4. 若病由心肾不交发展而来者,在补肾固精基础上佐以宁心安神之品,如茯神、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等。

25桑螵蛸散;桑螵蛸3克 远志3克 菖蒲3克 龙骨3克 人参3克 茯神3克 当归3克 酥龟甲3克
 1.若肾阳虚者,加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温补肾阳;
 2.若遗精,脉细弱者,可酌加山萸肉、沙苑蒺藜以固肾涩精;
 3.糖尿病之小便频数,可加怀山药、山萸肉以固肾填精;
 4.神经衰弱之滑精,健忘、心悸、失眠等,可酌加五味子、酸枣仁等以养心安神。

26斑龙丸;鹿角胶250克  鹿角霜250克  柏子仁250克  菟丝子250克  熟地黄250克  白茯苓120克  补骨脂120克
1.如见阳损及阴者,加龟板、鳖甲、枸杞子,
2.心肾两虚者,加麦冬、人参、远志;
3.脾肾两虚者,加淮山药、芡实、石莲肉。
4.凡见咽干口燥、舌红苔黄等属阴虚火旺者,忌用本方;
5.纳呆口苦、胸闷苔腻者,也不宜服用。
【(1)前列腺肥大症  以本方加肉桂为基础方,可治疗老年人前列腺肥大引起的尿后余沥不尽症。
     如小便混浊者,加萆藓、益智仁;小便不畅者,加牛膝、车前子。
  (2)精液异常症  以本方加天门冬、人参为基础方,治疗遗精以及精于数量不足、存活率低、活动力差,
     或精液不化以及无精于等精液异常症。如见少腹冷痛者,加小茴香、台乌药、上肉桂;大便溏薄者,
     加附子、白术、淮山药(《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性机能减退症  以本方加枸杞子、巴戟天、仙茅、仙灵脾为基础方,治疗男子阳痿早泄、
      女子性欲淡漠等性机能减退症,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不孕、不育症。如见下肢清冷者,加肉桂、肉苁蓉、锁阳;
      毛发枯槁、经血稀少者,加当归、龟板、紫石英、石楠叶;带下清稀如水者,加芡实,淮山药。
  (4)糖尿病  以本方加淮山药、山茱萸、芡实、金樱子为基础方,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尿频尿多、尿色清长、饮一溲二、
     腰酸肢软、神疲乏力等症。如见口干欲饮者,加天花粉、鳖甲;目花头晕者,加枸杞子、白芍。
  (5)夜尿增多症  以本方加五味子、山茱萸、益智仁为基础方,治疗老年性夜尿增多症。如见气短面浮神惫者,加人参、     淮山药、白术;大便溏薄者,去柏子仁,加附子、肉桂;尿后淋沥失禁者,加五倍子、桑螵蛸、煅牡蛎。】

阴阳两伤,下元虚惫:滑精日久,阴伤及阳、症见滑精不固,甚至闻见精出、在上述肾阴亏虚症外,可兼见阴冷精薄,形寒肢冷,尿频、气短,或见面目虚浮,阳痿不用,苔白舌淡胖嫩、脉沉迟涩,两尺无力。
27右归丸;大怀熟地12克 炒山药6克 山茱萸4.5克 枸杞子6克 鹿角胶6克 菟丝子6克 姜杜仲6克 当归4.5克
       肉桂3克(粉冲服) 炮附子3克(先煎)
 1.如阳衰气虚,必加人参3-6克(焗服);
 2.如阳虚滑精,或带浊便溏,加酒补骨脂6克;
 3.如飧泄肾泄不止,加北五味子6克、肉豆蔻5克;
 4.如饮食减少,或不易化,或呕恶吞酸,皆吸虚寒之证,加炮干姜5克;
 5.如腹痛不止,加吴茱萸3克;
 6.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5克;
 7.如阴虚阳痿,加巴戟天6克、肉苁蓉6克,或狗鞭一条。 

单方验方
    1.莲子,白茯苓,等分,为末,白汤调服(《普济方》)。功能清火养心,主治心火扰神,梦遗泄精。   
    2.茯苓丸.白茯苓为末,每服工2克,粳米汤调下,间用温热水调下,空心食前临卧,日二服(《仁斋直指方》)。
        功能清心泄浊,治心虚梦泄。
   3.远志、龙骨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朱砂成衣,每服三十丸,莲子汤下(《本草纲目》)。功能清心宁神        收涩,主治劳心梦泄。
   4.猪肚丸.白色苦参90克,白术150克,牡蛎120克,为末。为雄猪肚一具,洗净。砂罐煮烂。石臼捣和,药干则入        汁,丸如小豆大。每服四十九丸,米汤下,曰三服(明。龚居中《红炉点雪》)。功能健脾利湿泄浊,主治脾湿不        升,梦遗时作。
   5。真珠粉丸,黄柏(炒),蛤粉各500克为末,滴水丸,桐子大,每服100丸,空心温酒下(《洁古家珍》)。功能补阴        降火,主治相火遗精。
   6.猪苓丸。半夏30克,洗十次,切破。以木猪苓60克,同炒黄,出火毒,去猪苓,入煅过牡蛎30克,以山药糊丸、        梧子大,每服30丸,茯苓汤送下(出《本事方》)。功能利湿导泄肾浊,主治肾中浊气滞郁遗精。
   7。茯菟丸.菟丝子150克,白茯苓90克,石莲肉60克,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盐汤下(《太平        惠民和剂局方》)。功能清心补肾。主治思考太过,心肾不摄梦遗。
   8.桑螵蛸散。桑螵蛸一味,焙为末,酒浆调服3克(《理虚元鉴》)。功能收敛肾气,主治肾气不摄梦遗精滑。
   9。玉锁丹。茯苓120克,龙骨60克,五倍子180克,为末,水糊为丸,每服四十丸,空心用盐汤吞下,日进三服(《太        平惠民和剂局方》)。功能收摄涩精,主治精气失摄遗精。 .
   10.治虚劳尿精方。韭子二升,稻米三升,上二味,煮粥,取汁六升,为三服(《备急千金要方》)。功能补肾涩精。
   11.鹿角霜60克,生龙骨(炒)牡蛎(煅)各30克,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盐汤下四十丸(《普济方》)。功能温肾摄         精。治久遗肾亏精滑。
   12。北五味子500克,洗净,水浸,去核,再以水洗,核取尽,余味通置砂锅中,布滤过,入好冬蜜3000克,炭水慢         熬成膏,瓶收五日,出火毒。每空心服一,二匙(《红炉点雪》)。主治肾虚遗精。
药膳方选
   l.保精汤。芡实、山药各30克,莲子15克,炒枣仁9克,茯神6克,人参3克(或用台党参9克)水煎,先将汤饮之后,          加白糖15克,拌匀连渣同服(陈士铎《石室秘录》)。功能安神止遗。 
   2.金锁玉关丸.藕节、莲须、莲子肉、山药,白茯苓,白茯神各60克,为末。用金樱子二斤锤碎,水一斗,熬八分        ,去渣,再熬成膏,入小麦和药,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饮下(《本草纲目》)。功能养心实脾、涩精止遗        。按。此方前七味,可取煮粥代膳。金樱子膏白汤化服,亦擅涩精。
   (三)外治药选
   阳事易举,梦遗时作,元明粉适量,研细,每卧时放手心内,两手合住擦之,其粉白化,每日一次(《民间灵验方》)
单验方
   (1)刺猬皮,瓦上焙干,研为细末,每晚服2~3g。
   (2)韭菜子,每晚吞服20~30粒,淡盐水下。适于肾气亏虚滑泄者。

   【转归与预后】
   遗精患者病情的轻重在很大程度上与精神过分紧张有关。一般来说,初起以实证为多,若以清利湿热,或清心安神,或清热滋阴治疗,预后一般良好。日久不愈,或失治、误治则可逐渐转向本虚标实之证,最后成为虚证。肾主藏精,精为阴液,开始多因耗伤阴精,故以肾阴虚为多见,但精气互生,阴阳互根,所以病久往往表现为肾气虚,甚则导致肾阳虚。故遗精日久,可兼见早泄、阳痿、不育等。肾受五脏之精而藏之,因此本病虚损日久也可能发展成为虚劳。
   【护理与调摄】
   遗精多与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本病除用药物医治外,要非常重视调摄心神,勿令心驰于外,使其排除杂念,清心寡欲。并应节制房事,禁戒手淫,注意合理营养,节醇酒厚味。
   【预防与康复】
   本病预防首先应在青少年中开展性知识教育,使他们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性的发育及成熟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彻底清除淫秽书刊和不健康读物,以免毒害青少年。少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劳逸结合,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遗精好转者,仍应继续辨证用药,以巩固疗效。亦可采取适当食疗康复。如:肾虚遗精者,服虫草鸡,即冬虫夏草15g,鸡肉250g,加调料煮食;肝肾阴虚遗精者,用鳖1只,去肠脏及头,枸杞子30g,淮山药30g,女贞子45g,熟地15g,加调料共煮熟,去药食肉喝汤。此外应积极参加多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可长期坚持作太极拳、太极剑等以增强身心健康。
   【医论提要】
   《灵枢·本神》谓:“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骨酸痿厥,精时自下”,这段话提出由于肾恐惧、心怵惕思虑等情志内伤,导致了流淫不止、精时自下、骨酸痿厥等症,说明了人的情志变化与遗精密切相关。随着近代西方性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于性事疾病与心理状态及其情绪变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重视。中医学在这方面的认识是很早的,同时也是很深刻的。其中关于“骨酸痿厥”一症,可参以《灵枢·海论》的分析:“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由于失精则伤髓,经常遗精后可出现头晕目眩、精神疲倦、骨酸腿软、心慌气短等症状,俱为精走髓失造成的神气亏虚之态。从生理上讲,中医说肾主藏精。《素问·六节藏象论》言:“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所以隋代《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虚劳失精候》直陈失精病机在于肾气亏虚:“肾气虚损,不能藏精,故精漏失”。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日:“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宋代张杲提出遗精病因“脑中风冷”说,“有人梦遗精,初有所见,后来虽梦中无所见,日夜不拘,常常遗漏,作心气不足,服心气药无验;作肾气虚,补肾药亦无验。医问患者觉脑冷否,应之日:只为脑冷。服驱寒散(方无者)遂安。盖脑者诸阳之会,髓之海。脑冷则髓不固,是以遗漏也。有此疾者,先去脑中风冷,脑气冲和,兼服益心肾药,无不愈”。
   时至金元,朱丹溪指出:“主闭藏者肾也,主疏泄者肝也。二者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居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相火也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也暗流而疏泄也”(《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朱丹溪是历史上第一位由君相二火关系阐发遗精病机的医家。丹溪继承了刘完素“五志所伤皆热”(《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的观点,认为情志剧变可引起“五性厥阳之火”,这是导致相火妄动的因素,故称“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煽则妄动矣”(《格致余论·相火论》),因为心为君火,可引动下焦肝肾所藏之相火。
   后世医家在继承朱丹溪君相二火理论的基础上,各有发挥与侧重。明代赵献可《医贯·先天要论·梦遗并滑精论》指出:“肾之阴虚,则精不藏。肝之阳强,则火不秘。以不秘之火加临不藏之精,除不梦,梦即遗矣”。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杂证谟·遗精》中非常重视宁心君的原则。他说:“盖遗精之始,无不由乎心。正以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心有所动,肾必应之。故凡少年多欲之人,或心有妄思,或外有妄遇,以致君火摇于上,相火炽于下,则水不能藏,而精随以泄”,又说,“盖精之藏制虽在肾,而精之主宰在心,故精之蓄泄,无非听命于心。苟知惜命,先须惜精;苟知惜精,先宜净心”,在遗精的治疗和保健中,张氏特别强调:“则尤当以持心为先,然后随证调理,自无不愈。使不知求本之道,全恃药饵,而欲望成功者,盖亦几希矣”,这说明治遗精病只恃药饵是不行的,必须注重调心养心,精神疏导,身心并治。
 
  李中梓《医宗必读·遗精》认为心肾不交为该病病机:“思虑而兼之怵惕,则神伤而心怯,心怯则恐惧而伤肾,肾伤而精不固,此心肾不交,故不能收摄也”。
   王肯堂《证治准绳》提出非独肾可致遗泄,由它脏而致肾遗泄者宜两治之。他描述说:“大抵精自心而泄,则血脉空虚……自肝而泄者,色青而筋痿;自肾而泄者,色黄黑,髓空而骨惰”。
   自《灵枢·淫邪发梦》即谈到性事疾病与梦的关系,如“厥气客于阴器,则梦接内”。对于遗精病,有梦无梦已成辨证眼目,即“古人以有梦为心病,无梦为肾病”(《临证指南医案》)。《类证治裁·遗泄》中明确说:“昔人谓梦而后泄者,相火之强为害;不梦自遗者,心肾之伤为多。且谓五脏有见症。宜兼治,终不如有梦治心,无梦治肾为简要也”。《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亦有诗云:“不梦而遗心肾弱,梦而后遗火之强,过欲精滑清气陷,久旷溢泻味醇伤”。
   不同年龄与情况的遗精者,辨证重点亦不同。宋代《普济方·肾脏门》云:“有少年气盛……不自觉知,此泄如瓶之满而溢者。人或有之,是为无病”。明代缪希壅《本草经疏》言:“老人气不足以送精出窍”,这是生理性遗精的情况。对于壮年遗精,清代张山雷《脏腑药式补正·命门部》认为:“精关不固,终是相火不藏,疏泄无度”。明代梁学孟《国医宗旨·梦遗附赤白浊五淋病机》谓:“凡十六七岁童子而梦遗者,慎不可补,清心自安”。明代黄承吴《折肱漫录》说:“梦遗之症,非必尽因色欲过度,大半起于心肾不交。士子读书过劳,每日此病”,当然士子有阳道不振者亦多契此病机,这主要由于用脑过度或高度精神集中后造成大脑疲劳而失控。总之,探讨遗精病因病机,多不外乎君相失调,心肾不交;相火妄动,扰动精室;肝失条达,房事不节;劳神过度,心脾两虚;肾阳虚惫,命门火衰;湿热下注,饮食失节等几种情况。
   治疗上,《临证指南医案》指出:“故先生(指叶天士)于遗精一症,亦不外乎宁心、益肾、填精固摄、清热利湿诸法。如肾精亏乏,相火易动,阴虚阳冒而为遗精者,用厚味填精、介类潜阳、养阴固涩诸法;如无梦遗精,肾关不固,精窍滑脱而成者,用桑螵蛸散填阴固摄及滑涩互施方法;如有梦而遗,烦劳过度,及脾胃受伤,心肾不交,上下交损而成者,用归脾汤、妙香散(人参、龙骨、益智仁、茯神、茯苓、远志、甘草、朱砂)、参术膏、补心丹等方,心、脾、肾兼治之法;如阴虚不摄,湿热下注而遗滑者,用黄柏、萆薜、黄连、苓、泽等,苦泄厥阴郁热,兼通腑气为主;如下虚上实,火风震动,脾肾液枯,而为遗精者,用二至百补丹及通摄下焦之法(鹿角、黄精、杞子、熟地、菟丝子、金樱子、天冬、麦冬、牛膝、楮实子、龙眼肉、鹿角霜、人参、黄芪、芡实、茯苓、山药、知母、萸肉、五味子);如龙相交炽,阴精走泄而成者,用三才封髓丹(天冬、熟地、人参、黄柏、砂仁、甘草)、滋肾丸、大补阴丸,峻补真阴,承制相火,以泻阴中伏热为主。又有房劳过度,精竭阳虚,寐则阳陷而精道不禁,随触随泄,不梦而遗者,用固精丸(牡蛎、菟丝子、韭子、龙骨、北五味、桑螵蛸、白石脂、茯苓),升固八脉之气;又有膏粱酒肉、饮醇厚味之人,久之脾胃酿成湿热,留伏阴中,而为梦泄者,当用刘松石猪肚丸(白术、苦参、牡蛎、猪肚),清脾胃蕴蓄之湿热”。这段论述是较全面和精辟的,而且方证俱全。
   清代医家张璐用温胆汤加味治遗精。《张氏医通》言:“梦遗为肝热胆寒,以肝热则火淫于外,魂不内守,故多淫梦失精,或时心悸,肥人多此。宜清肝,不必补肾。温胆汤加人参、茯神、枣仁、莲肉”。
   梁学孟提出治遗精要注意“通”与“涩”的辩证关系——“治梦遗方,属郁滞者居大半。庸医不知其郁,但用龙骨、牡蛎涩剂,殊不知愈涩愈郁,其病反甚”。
   另外,明代龚居中《红炉点雪·梦遗滑精》有:“有情动于心,所愿不遂而遗者,惟适其情而自止,即勿药可也”之论。龚廷贤《寿世保元》指出i“男子梦交而精泄,女子梦交而精出,是皆不知清心寡欲之道也。”可见,情志疏导在治疗中不容忽视,怡情养性对于该病的康复也十分重要。
   【医案选粹】
 案一
   马培之治疗一男子遗精案
 某男子精气生于命门,固于肾藏,达于廷孔,心阳鼓动,相火随之,精得热而动,恙已数年。腰酸胁肋作痛,面部粟颗,舌下起瘰,阴亏于下,心火肝阳浮游于上,拟滋阴制阳。
  北沙参 当归 料豆 旱莲’山药 女贞子 茯神 生地 龙齿 丹皮 鱼肚
 一 (选自《孟河四家医集》)
案二
   一男子素遗精,足跟作痛,口干渴,大便燥,午后热甚。用补中益气加芍药、玄参及六味丸而愈。
’ (选自《薛案辨疏》)
案三
   林诊脉细涩,寐则遗精,心热口渴,不时寒热。此肾阴内损,心阳暗炽,补心丹三钱四服。
(选自《临证指南医案》)
案四
   张阴精走泄,阳失依附,上冒为热。坎水中阳不藏。古人必以厚味填之,介类潜之。仍从阴以引阳,与今人见热投凉不同。
  熟地 鳖甲 茯神 淡菜 青盐 柏子仁
(选自《临证指南医案》)
案五
   陈××,男,21岁,大学生,初诊日期1981年8月12日。
   问诊1978年上大学后与女同学接触,心情不能平静。想起“意中”的同学就有性冲动,听课精神不能集中。初起有梦而遗,每周2--3次,继则无梦而遗,遗出则醒。昼日头昏神倦,不能上学而休学。
 望诊舌质红,无苔,唇红。
 切诊脉象数大
 辨证君相火亢心肾失交 .
 处方 生地20g 山萸肉lOg 怀山药lOg 茯苓lOg 丹参lOg 元参lOg 盐知母log 丹皮log 黄柏lOg 莲子心6g 远志lOg 菖蒲6g
  经过该方加减20剂后性冲动减少,遗精次数亦少。停服汤剂改用丸剂。后能返校继续学习。
 . (选自《实用中医神经病学》)
  【现代研究】
   遗精多因西医所说的神经衰弱、前列腺炎引起。近年来,应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慢性前列腺炎进行治疗研究,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就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治疗概述如下。
   慢性前列腺炎分为“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病”两种。前者前列腺液培养有致病菌,后者培养无致病菌。前者按中医辨证多属遗精的实证,后者辨证多属遗精的虚证。前者宜清泄,后者宜固摄,两者均可加入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丹参、王不留行、桃仁、赤芍等。其目的是增进前列腺组织的血液循环,促使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曙光医院沈楚翘将慢性前列腺炎分为湿热蕴结、肾阴不足和肾阳虚衰3种类型。湿热蕴结型以尿路刺激症状为主,用八正散、五苓散、萆薢清饮等;肾阴不足型以下腰、会阴、耻骨上、腹股沟等部位酸楚为主,用知柏地黄丸、沉香散、金铃子散等;肾阳虚衰型主要见于性功能减退为主,用右归丸、河车大造丸、鹿茸丸等,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辽宁中医杂志,1981,<5>:28~30)。
   汤一鹏等将慢性前列腺炎分为瘀滞型、湿热型、肾阴虚及肾阳虚型,并认为肾虚为该病之本,湿热、瘀血为病之标,治疗依辨证分型为主立法,同时注意标本兼顾,各型伴前列腺增生者加穿山甲、三棱、莪术、田三七粉等,治疗49例,口服并热水坐浴日1~2次,7天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34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6%(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5,<1):21~22)。欧阳坤根应用前列平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2例,药用萆薢、王不留行、黄芪各209,丹参、败酱草、生山楂、车前子(包)各30g,炒赤芍、熟地、柴胡各lOg,牛膝15g,穿山甲12g,甘草6g,随证加减。结果治愈25例,显效12例,无效5例(湖北中医杂志,1995,(5>: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