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妻子重享新婚

 xc活人的娄子 2014-07-21
    “小心啊,”我对打算结婚的儿子说,“结婚不仅是娶自己爱的人,也是组成全新的家庭。现在,你最好弄明白,以后会碰到什么难事,其实,全是一些家务事。”       
 
    我和伊丽莎白结婚15年后,岳父来不及喝完珍藏的33箱宝贝红酒就过世了。我惊讶地发现,遗嘱中,他把大部分红酒留给了我。       
 
    多年来,我都会怀着感恩的心情,暗暗举起酒杯,为了这些酒,也为了它们所传达的信息:我最终获得岳父的肯定,成为他家的一员。       
 
    进人一个新家,你必须学习他。们的方式和习俗,获得居住的权利,同时保留自己的身份。和国家一样,家庭也有自己的历史。订婚时,未来岳母送我一套家族史,是她丈夫的某个祖先写的。我母亲不甘示弱,回赠自家的族谱。她们交换的不止是信息。     
 
    婚礼不见得总是高兴的场韦,双方家族的文化可能存在巨大冲突,只有等着新婚夫妇弥补这个缺口,似乎永远无法愈合。身为女婿,我用尽浑身解数,只为获得新家的 “绿卡”。       
 
    在一个新的家庭里生活,是人生中不可更改的现实,要怀着感恩的心去理解对方,都要花时间。岳母在世的时候,整个大家庭会在圣.诞节前一周聚到一起,交换礼物和祝福。那是一个让人焦虑的场合,很少有人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它也是一个叫人怀念的日子,如今,那位高雅的老妇人辞别人世,往日传统消失不见。       
 
    家庭有家庭的难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他们,在你需要的时候, 他们往往会出现。我还记得,父母辞世那一刻,我产生巨大的失落感。我成了孤儿。一个跟我同样年纪的老朋友,唯一的亲人去世时,他哭得何等悲切。不管是爱还是恨,我们都需要自己的家。           
 
    虽然一父一母一子一女的传统家庭成了过去时,家人仍然不可或缺。现代家庭的多样性和规模,令人难以置信。我们的孩子常常抱怨,大多数朋友都在商量,圣诞节跟哪对爹妈过,老人却没人可选。   
 
    有一回,我犯了一个口误,说“我的”女儿如何,而不是“我们的”女儿。结果,听者问:‘你的妻子也有女儿吗?’他们以为我们也是带着孩子再婚的家庭。   
 
    同居、离婚,创造出各种家庭单位。截至2001年,英国10%的家庭是再婚家庭,30%的家庭不是双亲家庭。这种新型家庭,或许更容易相处,因为家庭成员对彼此的期待较低。   
 
    或许是我们寿命更长。在维多利亚时代,一般的婚姻维持15年,因为伴侣的一方一一通常是妻子早早死了。现在,伴侣不会死,只是离开,婚姻维持的平均年限仍然是15年,有的长些,有的短些。   
 
    从前,婚礼誓词中的“直至死亡将我们分离”,或许是当真的诺言。现在,不少夫妇更喜欢宣誓说,携手走到“爱情消逝的那一天”。它巧妙地回避问题的实质:什么是爱情呢?我劝儿子,不要把激情和身体吸引,当成长期关系的基础,要找一个有一天成为自己最好朋友的人而且这段友谊将随着生活的继续,逐日加深。有一天,我告诉儿女们,在床上,最好的性生活就是甜蜜的拥抱,他们怎么也不相信。   
 
    这些日子,我打趣说,正在经营自己的第二段婚姻,只不过妻子是同一个人。孩子们都已长大,开始过自己的生活:两家的四位老人相继过世,家里的老狗也去世了,突然之间,妻子和我重新获得建立自己人生的自由。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转换期。我们拥有共同的过去,也会拥有共同的将来吗?   
 
    身为讲演家、广播人和作家,我拥有独立的人生。伊丽莎白刚拿到摄影学位,正好有时间做一个全职的专业人士。我们可以舒舒服服各忙各的,互不相干。我们知道,有些夫妻在职业、生活上渐行渐远,我们不希望冒这种风险。   
 
    因此,我们决定寻找一种把双方工作结合起来的办法,保护我们的友谊、婚姻、家庭,以及我们珍视的一切。她充当经纪人,为我安排会面,陪我到各地旅行。我为她的照片和书作序,在她摄影时,我尽力配合。如此一来,我们总在一起形影不离。   
 
    有一次,一个咨询师说同情旅行讲演家的伴侣,因为他们的生活非常寂寞。他问伊丽莎白,跟我分开最长的时间是多久.“40分钟,”伊丽莎白说,“在他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如此亲密或许不合每个人的胃口,但我们觉得很愉快:所有的朋友,我俩都认识;所有的经历,我们共同分享;所有的漫漫长夜,我们共同度过。在这样的关系里,没有任何秘密。我们找到一种新的亲密性,建立在相互信任,而不是共享激情的基础上。这是一段新的婚姻,只不过伴侣是同一个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