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筱岩证治经验

 学中医书馆 2014-12-27

    一、治疗疔疮走黄的经验

    “疮”是中医外科中的大病,以其凶险、危重而使常人生畏,如若疔毒越出局限范围,毒气走散,即示病情更入险途而成“走黄”。顾氏积其几十年的治疗经验,认为“走黄”患者多为邪盛热极之症,故内治则宜凉血清热解毒为主。以顾氏见地:若疔头皮色紫滞,发热呕吐用七星剑汤。凡疔头皮色不鲜,发热口渴者用五味消毒饮加半枝莲、草河车等。如神色昏迷,烦躁谵语,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其他如外科蟾酥丸(日服3~5粒)或梅花点舌丹(日服2~4粒),也可配合应用。    

    顾氏应用七星剑汤治疗,方药中独不用麻黄而改为僵蚕,他认为颜面疔疮每易动风,麻黄虽有发表之神功,终归是辛温之性,以辛温治火毒,难免有助长之虞。疔疮之症,欲散风邪,不如用僵蚕,以其性咸平,配入心、肝、脾、肺既可祛风邪,又有清热化痰散结之功。以野菊、草河车配僵蚕有增强疗效之益。

    另外顾氏治走黄之际,又视病情变化不一,随症加减。

    壮热口渴者:可加大青叶、生石膏、连翘。便秘毒盛者:可加生大黄、玄明粉。神昏谵语者:可加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吞服)。阴伤津涸者:可加鲜生地、玄参、麦冬、鲜石斛。

    水涸风动痉厥者:可加紫雪丹(吞服)或加入羚羊角、钩藤、龙齿。凭顾氏的经验,对走黄治疗,虽以内治为主,然外治的辅助也不能偏废,肿势散漫,疔头内陷时,局部疔头处用药制苍耳子虫、千捶膏、玉露膏敷贴、四周用玉露散箍围,临床上效果甚为满意。经过治疗,如肿势能趋局限,肿毒渐渐外泄,乃起死回生的佳兆。

    二、治疗发背,脑疽兼消渴的经验

    “发背”、“脑疽”,自古称为大症。症情每多凶险。顾氏取内服法,常用活血化瘀清热托毒的“黄芪内托散”主之。外用法,初期善用“大胡麻子粉”用水调成糊状,隔水蒸熟,趁热涂在纱布上湿敷,每日1~2次,以促脓熟快,出脓畅,大大缩短了疗程。此症后期,因气血津液大量耗伤,特别是那些年老体虚患者,常常出现精神萎顿,欲食难进,疮口平塌,肿势散漫,时出清稀血水等等一派正气不足,毒邪内陷危象时,顾氏常嘱病家停止勉强进药,而改用“童子鸡”食疗。每天一只,蒸汁擗油,频频饮服,许多重危病人改用此法后,精神好转,胃纳渐馨,疮口肿势渐聚,脓水变稠,正气慢慢恢复。从而为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鸡属发物,常为疮疡大忌,用于此症,何以奏此奇效?顾氏认为:不论疔疮、疔、痈,凡在红肿热痛阳症阶段,不仅是鸡,其系辛热发物自然应当避忌,但是“发背”、“脑疽”到了后期,胃气将败,气血已衰,此时一方面要顾护胃气,另一方面要扶正达邪,“童子鸡”用于此时,不属犯忌。

    “发背”、“脑疽”患者若兼有消渴症,毒邪多不易收聚,易成内陷症,此等病症在现代医学务必抗生素的消炎与胰岛素的控制糖尿病兼并同用。然在当时无胰岛素的情况下,顾氏乃思中医“以脏补脏”法,嘱患者每天早晨用生猪胰9g洗净滚水烫后,开水送服,并内服托里透脓汤,每天检验小便,十余日后,尿色由深黄渐渐变为淡黄绿色,尿糖由强阳性,逐渐转为阴性,局部肿势也由散漫逐渐收聚根束,再治之,乃敛。

    三、治疗乳房疾病的经验

    乳房病病种多而常见,乳痈在门诊中所占比例很大。顾氏治乳痈有其绝招,确可谓百发百中,只是传囊乳痈症情重淹缠时日而已。所接治的乳痈病例,半数是经医院或其他医生看过的,换言之,大多数发病已三日之多,业已成脓或将成脓,消退无望,必待刀针决脓,刀溃术要在辨脓,巧在刀法,顾氏对此深有所得。

    乳痈的辨脓(尤其是对于深部的脓肿)要达到精确是不大容易掌握的。顾氏常说:“妇人新产,气血已大伤,治乳痈,指下须明辨是乳、是血、是脓,如乳痈未熟,刀下脓少、乳多、血多,必其损伤血络,而致传囊,术后痛反加。”顾氏辨定,出刀之后皆是熟脓,多可盈碗,出血极少。术后顿爽,身热亦渐退。对乳痈的切开,顾氏认定:“既成必等成熟,不可生开”。尚嫌生者坚决不开。

    顾氏决脓刀技高超,其常用暗刀不用麻药,不事先告诉病家,验准之后乘其不备,骤然刺入,转手即出,当其知时,脓已大泄,胀痛顿减,遂不知痛楚,其手法达到准、轻、灵。准是位置要准,深浅要准,大小要适度。因为深则伤好肉,浅则脓不出;大则徒耗气血,小则脓出不畅;位置高则易袋脓,低则利于排泄;切口宜远乳晕。近乳晕则易伤乳络,术后必待脓自出,忌挤脓。

    术后对于脓腔过大,过深者,亦不轻易扩创,而是采用传统的垫棉压迫法,在膏药外加数层棉花压迫空腔,使之脓腔缩小,脓毒得畅溢,每见事半功倍。

    四、治疗委中毒的经验

    顾氏尝云:委中毒生膝后guo中,常见有急、慢性两种。

    (一)急性型  初起有guo部红肿、欣热、疼痛,步履艰难,恶寒发热,舌苔黄腻,脉浮数见证。此型易脓、易溃、易敛。治法:内服萆xie化毒汤(萆xie、当归尾、丹皮、牛膝、防己、木瓜、米仁、秦艽),加忍冬藤、茯苓。外敷玉露膏。

    (二)慢性型  初起皮色如常,肿硬酸痛,脚屈难伸,寒热不扬,苔多薄白,脉或带数。此型溃脓及收口较慢。治法:伤筋瘀滞所致者,内服活血散瘀汤(当归尾、赤芍、桃仁、川芎、丹皮、大黄、苏木、枳壳、槟榔、瓜蒌仁);寒湿阻络者,去大黄、瓜蒌,加独活、苍术、牛膝。外敷冲和膏,掺红灵丹。约有半数可望消退。

    上二型,如两周内不能消退,必欲成脓。当改用和营托毒方(当归、赤芍、丹参、防己、牛膝、穿山甲、皂角针、乳香、忍冬藤、茯苓)。约21天至1月,按之中软,应指者,为脓已熟,可以切开排脓。溃后用纸捻蘸九黄丹(乳香、没药、川贝、雄黄各6g,升丹9g,辰砂3g,月石6g,梅片1g,石膏18g。共研细末,有提毒、拔脓,祛腐化瘀之功)插入疮口内,外盖冲和膏。脓净,停用纸捻,掺九一丹收口。最要注意点是本症切口宜开,应在委中穴中切开,切口宜大些、低些,则脓流通畅,容易痊愈。因委中中空,小腿又如袋形,脓水易于下流。如有袋脓情况,必须在切口下面袋脓处,垫棉花2层,用3寸宽的纱布绑扎,再用枕头垫住脚根,不使脓水下流,则脓水易净,收口亦快。本病如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收口,则病腿往往因筋脉失养而一时不能伸直。顾氏嘱病家在完全收口10余天后,用竹筒一个放地上,嘱病人坐靠椅子上,以病足踏在竹筒上,来回滚动,初起滚半小时,以后加至1小时,每日2~3次,筋脉自能逐渐伸展。轻者1月,重者2月,可以恢复原状。

    顾氏的学术思想,奠基于《内》、《难》二经,取法于《外科正宗》,对《外科心法》、《疡科心得集》等尤悉心钻研,结合临床实践,融会贯通,有所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