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2-07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g  芍药12g  炙甘草6g
生姜12g  大枣12枚 人参3g
  上6味,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每
日 3次。

  (功效)益气养血,调和营卫。
  (主治]
  主证:身疼痛,脉沉迟。
  副证:恶寒,发热,汗出。
  (临证加减)
  1。血虚加当归,头痛加川芎。
  2.素体阳虚易汗:合玉屏风散(生黄芪、防风、白术)。
  3。本方加茯苓、川芎、白术、甘草,去姜、枣、人参。治
风冷乘虚,人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虚满,肠鸣腹
痛;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妇人妊娠久
痢,胎漏黄汁,名易考胃风汤。    、
  4.本方重用芍药(15~30g)、生姜(15g)治外感表证解
后面身痛不止者.
  5.本方加川芎、当归、丹参、鸡血藤治不安腿综合征(双
小腿肌肉疼痛、麻、胀等,常伴有心神不宁、夜寐不安)以促进
活血化瘀之力。    .
  6.本方加紫河车治疗阴阳易者。
  7.本方合四物汤治疗经行身痛者。
  8.本方加秦艽、鸡血藤、海风藤、杜仲、乌梢蛇治疗风寒
湿痹身痛者。


三)桂枝新加汤证(62)
    [原文]
    发汗後,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生姜、人参。
    [提要]  太阳病发汗太过致营气不足身疼痛的证治。
    [释义]  太阳表证而见身疼痛者。临床多见,总为太阳经脉为风寒侵袭所致,前已
论述,兹不重复。然则表证身痛,每因发汗解表,而身痛渐减,乃至消失,本条太阳病
发汗,原属正治,若当汗而过汗,致营阴损伤,筋脉失养,、故汗后身痛不减或反增剧。
其脉沉迟者,亦为营气不足,脉道失于充盈之证据。方用桂枝汤加味治疗,固然重在营
气不足,筋脉失养之身痛,而病者尚存未尽之表,亦难排除。
    本证与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均有身痛,宜加鉴别。如前所述,本证身痛适逢发汗
之后,伴见脉沉迟,是为辨证眼目;麻黄汤证身痛,见于发汗之先,伴脉浮发热恶寒等
表实征象;大青龙汤证身痛,大抵与麻黄汤证同,而兼内热烦躁是其区别。
    [选注]
    成无已:汗后身疼痛,邪气未尽也。脉沉迟,营气不足也。经曰:其脉沉者,营气
微也。又曰,迟者营气不足,血少故也。与桂枝汤以解未尽之邪,加芍药、生姜、人参
以益不足之血。(<注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方有执: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邪气骤去,气血暴虚也。用桂枝汤者。和其营

卫,不令暴虚易得重伤也。加人参、芍药者,收复其阴阳以益其虚也。加生姜者,健其
乍回之胃,以安其谷也。((伤寒论条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喻嘉言:伤寒发汗后,身反疼痛者,乃阳气暴虚,寒邪不能尽出所致,若见脉沉
迟。更无疑矣。脉沉迟者,六部皆然,与尺迟大异,尺迟乃素虚,此为发汗新虚,故于
桂枝汤中倍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以去邪,用人参三两以辅正。名曰新加汤者,明非桂枝
汤之旧法也。((尚论篇.太阳经上篇))
    陈修园:发汗后邪已净矣,而身犹痛,为血虚无以营身,且其脉沉紧者,沉则不
浮,不浮则非表邪矣;迟则不数紧,不数紧则非表邪之身痛矣。以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
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俾血运行,则病愈矣。(<伤寒论浅注。太阳篇))
    <医宗金鉴>:发汗后脉浮紧或浮数,乃发汗未彻,表邪未尽也,仍当汗之.宜桂枝
汤。今发汗后身虽疼痛,脉见沉迟,是营卫虚寒故宜桂枝新加汤,以温补其营卫也。
((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评述]  诸注同中有异。汗后营血不足,以致身疼痛,是其所同。所不同者,约有
二端,其一,喻氏以为本条“乃阳气暴虚,寒邪不能尽出”,欠妥。盖汗后阳气暴虚。
其病当涉少阴,又见身疼,脉沉迟者,似与附子汤证相合,不得以桂枝新加汤为法。其
二,关于外邪尽与未尽问题,成、喻二氏及<医宗金鉴)认为外邪未尽,当为表里同病
之属,成氏还指出“与桂枝汤以解未尽之邪,加芍药、生姜、人参以益不足之血。”方、
陈二氏则认为汗后外邪已尽,只以营血虚而见本证。欲评其得失,难以一言而终,需综
观临床事实,结合本条文字加以说明,盖以病起于外感,亦当误汗之余,有外邪已尽
者,亦有外邪未尽者,就外邪已尽者言之,则发汗虽不得当,而必竟外邪不复存在,惟
以身疼痛脉沉迟为主证,而桂枝新加汤以温养营血、缓急止痛为特征,为方证相合,用
之有益无损。就外邪未尽者言之,则误汗不能尽驱其邪,而见营血不足之身痛等,二者
相较,必表证甚轻,如微恶寒、鼻塞、清涕、头痛之类,而身痛十分突出,是表里同
病,而以里证为主,与桂枝新加汤,温养营血,则里和而表白解,况且本方乃桂枝汤中
加芍药、生姜各一两,未失辛甘之性质,又加人参协同诸药,有安内攘外之功。若表里
俱重者,又当别论。笔者用此方较多,于上述两种情况均已用过,均有良效,决非模棱
两可之言,愿读者明鉴。又本方可用于杂病营血不足之身痛,亦有良效,然则杂病身痛
与本条病情有异,而病机略同,不可不知。
    [治法]  调和营卫,益气养营。
    [方药]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方义]  本方乃桂枝汤加味而成,桂枝汤为调和营卫之佳品,疏散风寒之妙药,今
加重芍药以增强和营养血之功;加重生姜,外则协桂枝有宣通阳气之用,内则和畅中
焦,以利气血生化之源。加人参益气生阴,以补汗后之虚。本方以扶正祛邪,故有无表
证皆可使用。
    [方论选]
    (医宗金鉴):即桂枝汤倍芍药、生姜,加人参是也。汗后身疼痛,是营卫虚而不和
也,故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倍生姜者,以脉沉迟,营中寒也;倍芍药者,以营不足,血
少故也;加人参者,补诸虚也。桂枝得人参,大气周流,气血足而百骸理;人参得桂
枝,通行内外,补营阴而益卫阳,表虚身疼未有不愈者也。((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

伤寒论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汪苓友:上汤乃仲景新加补药法,以治伤寒发汗之后,身疼痛而脉沉迟者。夫脉沉
迟为血虚有寒,惟有寒,故用桂枝汤加生姜以散寒;惟血虚,故桂枝汤中加芍药,更加
人参三两以益血。(内台方议)以芍药为益血之药,若人参、生姜止不过益其正气,散
其余邪,殊不知仲景治血虚,妙在以人参补之。其后李东垣始悟其义云,血难骤补,加
人参者,阳生阴长,甘能益血也。要之,仲景此汤,既加人参,则补正之力多,驱邪之
力少,如病人寒邪盛而身痛,医用此汤,何异操刃。张兼善云,寒邪盛则身痛,营血虚
则身亦痛,其脉浮紧者,邪盛也,沉而微者,血虚也,证虽相同,其脉则大异。
    或问曰:脉沉迟,身疼痛。焉知非中寒证,余答云:中寒身疼痛如被杖,脉亦沉
迟,与此证略同,然此证自太阳伤寒发汗后,身疼不止,脉变沉迟,非中寒比也。即如
病人在前,医工能悉心诊视,则寒热虚实,无不了然,如徒于书中认脉认证,此等疑义
实多,难尽述也。(<伤寒论辨证广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王晋三:桂枝汤,调和营卫,一丝不乱,桂枝生姜和卫,芍药大枣和营。今祖桂枝
人参法,则偏于卫矣。妙在加生姜一两,佐桂枝以大通卫气,不使人参有实邪之患。尤
妙芍药亦加一两,仍是和营法。((绛雪园古方选注.和剂))
    徐灵胎:邪未尽,宜表,而气虚不能胜散药,故用人参。凡素体虚而过汗者,方可
用。((伤寒论类方.桂枝汤类))
    [点评]  综观诸注,则全面深刻,尤以汪注为佳。王氏谓本方“祖桂枝人参法”欠
妥,盖桂枝人参汤亦论中之方,其方乃理中汤加人参而,相去远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