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用方剂学----四君子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3-07
四君子汤
(甘温益气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参去芦  甘草炙  茯苓去皮  白术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主治】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雾气。
【方论选萃】
清张石顽:气虚者,补之以甘,参、术、苓、草,甘温益胃,有健运之功,具冲和之德,故为君子。若合之二陈,则补中微有消导之意。盖人之一身,以胃气为本。胃气旺,则五脏受荫;胃气伤,则百病丛生。故凡病久不愈,诸药不效者,惟有益胃、补肾两途。故用四君子随证加减,无论寒热补泻,先培中土,使药引津气四达,则周身之机运流通,水谷之精微敷布,何患其药之不效哉?是知四君、六君,为司命之本也(《张氏医通》)。
明吴昆:面色痿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者,此方主之。夫面色痿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如是则宜补气。是方也,人参甘温质润,能补五脏之元气;白术甘温健脾,能补五脏之母气;茯苓甘温而洁,能致五脏之清气;甘草甘温而平,能调五脏愆和之气。四药皆甘温,甘得中之味,温得中之气,犹之不偏不倚之君子也,故曰四君子(《医方考》)。
清王晋三:汤以君子名,功专健脾和胃,以受水谷之精气,而输布于四脏,一如君子有成人之德也。入太阴、阳明二经,然其主治在脾,故药品分两皆用偶数,白术健脾阳,复人参保脾阴,炙草和胃阴,复茯苓通胃阳,大枣悦脾,生姜通胃,理运阴阳,刚柔相济,诚为生化良方。加广皮、半夏名六君子,不特为脾经治痰,而半夏入胃,有交通上下阴阳之神妙(《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陈念祖:胃气为生人之本,参、术、苓、草从容和缓,补中宫土气,达于上下四旁,而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故一切虚证皆以此方为主。若加陈皮,则有行滞进食之效;再加半夏,即有除痰宽胀之功;再加木香、砂仁,则行气之药多于补守,凡肿满痰饮结聚等症,无不速除,此犹人听易知也。而为数方之主,则功在人参。人皆曰人参补气补阳,温药藉之以尽其力量,面余则曰人参补阴养液,燥药得之则臻于和平。故理中汤中姜、术二味,气性于味以扶阳;参、草二味,味胜于气以和阴。此汤以干姜易茯苓,去其辛而取其淡,亦阴阳兼调之和剂也(《时方歌括》)。
【近代验证】
例一  董自安治妊娠口疮案(选自《新中医》1991;(9):22)
董某某,34岁。妊娠8月,口腔溃疡50余日。全口腔粘膜、舌上满布着溃疡面,大的溃疡约1×0.5厘米,小的如粟米。疼痛时作,饮水进食痛剧。曾用维生素B2、中药清热消炎、泻火解毒、滋阴降火等法治疗,不能尽除。诊见:口腔舌面溃疡满布,大小不一,溃面色白,口唇微肿,纳差乏力,二便畅行。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湿邪内蕴,浊邪上扰。治以健脾化湿降浊法。方用四君子汤加味,
处方:太子参30克,甘草6克,藿香、云茯苓、炒白术、陈皮、苍术各10克,淮山药20克。2剂。
二诊:服上方2剂,疼痛明显减轻,溃疡面由大变小,纳食增进,唇肿已消,继守原法,以收全功。上方稍增损,前后服药12剂,口疮除,诸恙瘥。随访年余未发。
【按语】
经云:“脾属至阴,孤脏以灌四旁者也”,故脾主消磨水谷,赖以滋生气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赖此以输布水精,人之宗气、元气,赖此以生息,故脾土为后天生生之本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性味甘平,从容和缓,补中气而健脾土,资气血而灌四旁,犹君子之成人之美也。本方加陈皮,名五味异功散,治气虚而兼气滞者;再加半夏、陈皮,名六君子汤,治气虚而兼痰饮者;再加砂仁、藿香,名香砂六君子汤,治气虚而兼呕吐者。此皆补中兼有消导之意也。
附方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