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陈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3-07
二陈汤
(和胃化痰法)
宋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半夏汤洗七次  橘红各五两  白茯苓三两  甘草炙,一两半
上为×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主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方论选萃】
明李中梓:肥人多湿,湿挟热而生痰,火载气而逆上。半夏之辛,利二便而去湿;陈皮之辛,通三焦而理气;茯苓佐半夏,共成燥湿之功;甘草佐陈皮,同致调和之力(《古今名医方论》)。
明吴昆:渴而喜饮者易之,不能饮水,虽渴宜半夏也。此湿为本,热为标,所谓湿极而兼胜己之化,非真象也。又东南之人,湿热生痰,故丹溪恒主之。加枳实、砂仁,即名枳砂二陈汤,其性较急也。先哲曰:二陈为治痰之妙剂,其于上下左右,无所不宜。然止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痰本在脾在肾,治者详之(《古今名医方论》)。
明王晋三:二陈汤,古之祖方也。汪讱庵谓其专走脾胃二经,豁痰去湿。余细绎之,其功在利三焦之窍,通经隧之壅,而痰饮自化,非劫痰也。观《内经》有“饮”字而无“痰”字,两汉以前谓之淡饮,至仲景始分痰饮,义可知矣。因其通利无形之气,古人警戒橘皮、半夏必以陈者为良,恐燥散之性,能伤正气耳,故汤即以“二陈”名。若云劫痰,正当以大辛大散开辟浊阴,何反惧其太过耶再使以甘草缓而行之,益见其不欲伤气之意(《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陈修园:此方为痰饮之通剂也。痰之本水也,茯苓制水以治其本;痰之动湿也,茯苓渗湿以镇其动。方中只此一味是治痰正药。其余半夏降逆,陈皮顺气,甘草调中,皆取之以为茯苓之佐使耳(《时方歌括》)。
清汪讱庵: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半夏辛温,体滑性燥,行水利痰为君;痰因气滞,气顺则痰降,故以橘红利气;痰由湿生,湿去则痰消,故以茯苓渗湿为臣;中不和则痰涎聚,又以甘草和中补土为佐也(《医方集解》)。
清张石顽:按此方本《内经》半夏汤,及《金匮》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方而立。加甘草安胃,橘皮行气,乌梅收津,生姜豁痰。乃理脾胃、治痰湿之专剂也(《张氏医通》)。
清唐容川:此方为去除痰饮之通剂。痰之本为水,茯苓治水,以治其本;痰之动,湿也,茯苓渗湿以镇其动。其余半夏降逆,陈皮顺气,甘草调中,皆取之以为茯苓之佐使耳。故仲景书,凡痰多者,俱加茯苓;呕者,俱加半夏。今人不穷古训,以半夏为去痰专品,不知半夏非不去痰,而辛滑之气最甚,究属降气之主,故用药,不可失其真面也(《血证论》)。
【近代验证】
例一  李今庸治痰壅喘咳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某某某,男,1岁。
初诊:1985年8月15日。
主诉:两月前发病,呼吸喘促,咳嗽有痰,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哭叫不已,数夜为眠,不食,形体消瘦,大便泄利,小便次数多而量少色黄。
诊查:舌苔白,指纹粗大紫黑伸出命关。
治法:拟二陈汤加味。
处方:法半夏6克  陈皮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5克  厚朴5克  杏仁5克(打)  前胡5克  花粉6克
服药三剂,喘平就睡,大小便亦正常,指纹色转浅淡;尚微有咳嗽、发热、食欲不振。遂于方中去厚朴、杏仁而加白术继服。
处方:法半夏6克  陈皮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5克  前胡5克  花粉6克  炒白术5克
服药三剂,诸证悉退,其病痊愈。
例二  李廷来治痰核案(选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刘某某,男,47岁。
初诊:1985年6月19日。
主诉:三年前两前臂生结核,如白果、栗子大小不等,连接三五枚,皮色不变,不痛不痒,按之柔软,质地较硬,边缘光滑,稍能移动,今年来胸腹、背部有所发现。曾经数个医院诊断均为“多发性粉瘤”,令其摘除,因不愿手术,故来本院就医。
辨证:此由痰湿凝聚而成。
治法:治宜化痰祛湿,软坚散结,望其消散。二陈汤加味主之。
处方:橘红12克  制半夏9克  茯苓12克  白介子9克  川贝母9克  海蛤壳12克  生甘草3克
服药十日,效果不显,结核如故,原方去甘草,加昆布、海藻各9克继服。半月后,肿块缩小,质地紧韧度较瘥,再以原方去贝母,加生牡蛎18克;连服二十余剂,结核大部分消失,三个月后肿块全部消失。
例三  梅大钊治精神分裂案(选自《江西中医药》1994.1)
陈某某,女,20岁。患“精神分裂症”2年由于。诊见:表情淡漠,买色黧黑,沉默寡言,失眠少食,畏羞人见。舌苔厚白,脉沉细而滑。其姨母代诉:为矫正双眼皮,而弄巧成拙,貌不如前,虑郁油然而生。患者自诉:辄夜不肯寐,在夜深人静时似有人呼叫,数日食不沾唇,亦不觉饥,曾呕吐清涎3日,涎末牵丝犹如白漆。证属忧思伤脾,脾郁生痰,痰思气结,气阻于中,脘中不畅,故而不嗜米谷,志意不乐,卧不成寐。治宜化痰理气,和畅肝脾。二陈汤加味,处方:法半夏、当归、柴胡、陈皮各10克,茯苓、百合各20克,甘草、大枣各6克,合欢皮、丹参、小麦各30克。
二诊:服10剂后诸症减轻,后据病情出入,受方化裁一个月而愈。
【按语】
脾之与胃,以膜相连,脾主为胃行其津液,消磨水谷者也。思虑劳倦,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聚湿成痰,痰湿困中,清浊相干,升降失序,中焦为之痞塞。二陈乃和胃化痰之祖方,复其升降之常。方中半夏味辛气温性燥,燥湿化痰,茯苓甘淡,健脾利水渗湿,生姜味辛而凉,豁痰止呕,三者乃《金匮》小半夏加茯苓汤,誉为止呕之圣药。陈皮气味辛香,辛能理气,香能醒脾,以助中运;甘草甘平无毒,补中缓急,甘守津还,与乌梅相合,酸甘化阴,制半夏之辛燥太过也。现今用治脘痞呕吐,痰饮咳嗽,妊娠恶阻,无不应手取效。
附方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