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阳救急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3-07
回阳救急汤
(回阳生脉法)
明陶节庵《伤寒六节》
黑附块三钱  紫瑶桂五分  别直参二钱  川姜二钱  湖广术一钱五分  辰茯苓三钱  姜半夏一钱  炒广皮八分  五味子三分  清炙草八分  麝香三厘,冲
无脉者加猪胆汁一匙
【主治】治三阴中寒,初病身不热,头不痛,恶寒战栗,四肢厥冷,引衣自盖,踡卧沉重,腹痛吐泻,口中不渴,或指甲、唇膏,口吐涎沫,或无脉,或沉迟无力。
【方论选萃】
清王旭高:寒中三阴,阴盛阳微,故以附子、姜、桂辛热之药。祛其阴寒。而以六君子温补之药,助其阳气;五味合人参,以生其脉。加麝香者,以通其窍;加胆汁者,热因寒用也(《王旭高医书六种》)。
清何秀山:少阴病下利脉微,甚则利不止,肢厥无脉,干呕心烦者。经方用白通加猪胆汁温主之,然不及此方面面俱到,故俞氏根初,每用之以奏功。揣其方义,虽仍以四逆汤加桂温补回阳为君;而以《千金》生脉散为臣者;以参能益气生脉,麦冬能续胃络脉绝,五味子能引阳归根也;佐以白术、二陈、健脾和胃,上止干呕,下止泻利;妙在使以些许麝香,斩关直入,助参、附、姜、桂以连奏殊功。浅学者每畏其散气而不敢用,岂知麝香同冰片及诸香药用,固属散气;同参、术、附、桂、麦、味等温补收敛药用,但显其助气之功,而无散气之弊矣!此为回阳固脱,益气生脉之第一良方(《重订通俗伤寒论》)。
近代何廉臣:急救阴阳,陶氏回阳救急汤最妙。凡治温热病凉泄太过,克伐元阳而阳虚神散者多效。此为节庵老名医得意之方。妙在参、附、桂与麝香同用。世俗皆知麝香为散气通窍之药,而不知其实为壮脑补神之要药。阅过丁氏实验化学新本草及曹氏麝香辩者,皆深悉之(《重订通俗伤寒论》)。
【近代验证】
例一  任寿山治回阳救急汤案(选自《北京中医》84年2月)
赵氏妇,年逾五旬,体尚健。1978年季夏,缘恣食生冷骤发吐泻。一夜间暴注下泻,频频而作,迭呕青水。次日凌晨昏聩不醒,呕逆,大便失约。某院诊为“急性胃肠炎,脱水,休克”予乳酸钠、葡萄糖、生理盐水等静滴,治疗一昼夜,吐泻止,但仍昏聩不醒。病家要求加用中药救治。血压为40/20毫米汞柱,四肢厥冷俱过膝肘,面色苍白,二目凹陷,腹部鸣响,按之柔软,大声呼之能应,旋即昏聩。诊脉微细而数,苔白腻,额汗如珠。
辨治:次症由寒凉直伤中州,脾胃失司,清浊相干,吐泻剧烈,阴阳暴竭。神明离乱昏聩不醒。此危急存亡之时,应亟拯微阳以固将脱之阴,拟回阳救急汤加减治之。
方药:熟附子12克  干姜10克  肉桂6克  人参15克  白术12克  茯苓15克  陈皮10克甘草6克  半夏12克  藿香10克  苏叶10克  佩兰10克,水煎服,日夜各进一剂。
二诊:次日。加服上药,手足回暖,自汗止,吐泻未作,神识渐清,血压70/40毫米汞柱,小便二次,每次约400毫升。照原方继进三剂后,渐能扶坐,进流质饮食,再调治十余日康复。
【按语】
此即白通加猪胆汁汤与生脉散复合之方也。白通加猪胆汁回阳救逆,生脉益气生脉,妙在参附与桂麝同用,回阳固脱,醒脑提神。以治少阴厥逆无脉或沉迟无力,环唇、爪甲青紫等厥脱重证。较之白通加猪胆汁原方,更为坚强有力。现今用治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及心源性休克等危殆重证,确有转危为安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