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增损三黄石膏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3-08
增损三黄石膏汤
(苦寒复甘寒法)
明王肯堂《类方准绳》
黄连二钱  黄柏一钱  黄芩一钱五分  石膏三钱  山栀  玄参各一钱  知母一钱五分  甘草七分
清水煎服。
【主治】三焦大热。
【方论选萃】
清张石顽:按此即解毒汤,兼通圣散,栀子豉汤之制,而加麻黄、石膏、葱、姜。以撤外内热毒也。如脉数实,便秘,上气喘急,舌卷囊缩,则去麻、豉,而易硝、黄,又全用伊尹三黄矣(《张氏医通》)。
清吴谦等:仲景于表里大热,立两解之法。如大青龙汤治表里大热,表实无汗,汗出而得两解也;白虎汤治表里大热,因表有汗,不主麻、桂,因里未实,不主硝、黄,惟以石膏、知母、甘草,外解阳明之肌热,内清阳明之府热,表里清而两得解也。若夫表实无汗,热郁营卫,故陶华制此汤,以三黄解三焦之火盛,佐栀子屈曲下行,使其在里诸热从下而出。以麻黄开营卫之热郁,佐豉、葱直走皮毛,使其在表之邪从外而散。石膏倍用重任之者,以石膏外合麻、豉,取法乎青龙,是知解诸表之热,不能外乎青龙也。内合三黄,取法乎白虎,是知解诸里之热,不能外乎白虎也。且麻、豉得石膏、三黄,大发表热,而不动里热;三黄得石膏、麻、豉,大清内热,而不碍外邪。是此方擅表里俱热之长,亦得仲景之心法者也。若表有微汗,麻黄减半,桂枝倍加,以防外疏;里有微溏,则减去石膏,倍葛根,以避中虚也(《医宗金鉴》)。
清顾松园:此方因表里俱热,故内外分消其势,兵之分击者也。若无壮热俱表症,惟大便燥结不通,及舌卷囊缩难治者,本方去薄荷、淡豆豉,加大黄、芒硝,名三黄巨胜汤,权用劫之,间有可生者(《医镜》)。
近代何廉臣:此方从王氏《类方准绳》录出。若《外台秘要》方。无玄参、知母、甘草三味,有豆豉三钱,麻黄五分;一专清里;一表里双解,功用不同。顾松园于《秘要》方中去麻黄,加知母五钱,生甘草八分,苏薄荷一钱五分,名加减三黄石膏汤。专治热病壮热无汗,烦躁,鼻干面红,目赤唇焦,舌干齿燥,大渴饮水,狂呼欲速等证,投之辄效。杨玉衡于《秘要》方中去麻黄,加酒炒白僵蚕三钱,蝉衣十只,薄荷二钱、知母二钱,各增损三黄石膏汤。云此方内外分消其势,热郁腠理,先见表证为尤宜,专治温病主方。表里三焦大热,五心烦热,两目如火,鼻干面赤,舌黄唇焦,身如涂朱,烦渴引饮,神昏谵语,服之皆愈(《重订广温热论》)。
清吴坤安:瘟疫发于春夏之间,必热症为多。如初起即大热大渴,目赤唇焦,烦躁不宁,六脉洪滑,舌苔燥黄焦刺,急用三黄石膏汤,去黄柏,加连翘汗之。取汗在于速,一服无汗,即再进之,得汗热退为愈。若延至四、五日,毒遍三焦,表里俱病,用三黄石膏汤,加连翘、银花,表里兼解之。其妙在麻黄、石膏二味,不可去一,此方通解三焦表里,治疫最妙(《伤寒指掌》)。
【近代验证】
例一  柳育泉治麻疹重症案(选自《新中医》1992.12)
杨某某,男,2岁。患儿身热已4日,曾用青、链霉素和中药荆防败毒散,热势反剧,麻疹出至头面,忽而隐没,病情危急,遂深夜2时叩门延诊。诊见:人事昏沉,面色灰白,口唇青紫,呼吸喘促,鼻煽胸高,四肢冰冷,壮热无汗,体温达41.3C。舌红,苔白,脉疾数。证属热邪壅肺,麻毒内攻,并发肺炎喘咳之危重逆证。治宜急开其表,清泄肺热。拟三黄石膏汤加味。
处方:莱菔子、黄芩、栀子、黄柏各3克  黄连 2克  麻黄 1.5克  生石膏、葛根各 10克  淡豆豉、川贝母各5克
翌晨二诊:患此药后入睡,呼吸趋缓,面有转色,四肢渐暖,体温下降至39.2C,病情有了转机。至中午时分,全身微汗出,神志清醒,头面疹点复出,家人大喜。原方续进1剂,喘平嗽减,疹出至大腿;又进1剂,至次日晚,麻疹透达脚底,体温降至37 6C。后以沙参麦冬汤加减滋阴清余热,疹收而告愈。
【按语】
《外台》引深师石膏汤,即栀子豉汤,黄连解毒汤复合加麻黄、石膏者也。意在表里双解。麻黄、豆豉辛温开肺,疏解宣透,俾热达腠开,使卫分之邪,从汗而解;黄连解毒,苦寒直清里热,泻火解毒,石膏辛寒,清气分无形之热。其人必形体壮实,表里俱热者,始为合拍,平素体虚易感者,非其所宜也。王氏三黄石膏汤,即黄连解毒合白虎汤之制也。三黄、栀子苦寒直折,泻火解毒,白虎辛寒,大清气分之热,三焦气分火热炽盛者,最为对证。二方旨意有别,证治有异,学者须详察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