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子仁丸

 学中医书馆 2015-03-08
第四节 润下剂
麻子仁丸
(阴柔润下,破积行滞法)
汉张仲景《伤寒论》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尺,炙,去皮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利为度。
【主治】脾约,大便难,小便数,关脉浮涩者。
【方论选萃】
金成无已:约者,结约之约,又约束之约也。《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而大便硬,故曰其脾为约。麻仁味甘平,杏仁味甘温,《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麻仁、杏仁,润物也,《本草》曰:润可去枯。脾胃干燥,必以甘润之物为之主,是以麻仁为君,杏仁为臣。枳实味苦寒,厚朴味苦温,润燥者必以甘,甘以润之;破结者必以苦,苦以泄之,枳实、厚朴为佐,以散脾之结约。芍药味酸微寒,大黄味苦寒,酸苦涌泄为阴,芍药、大黄为使,以下脾之结燥。肠润结化,津液还入胃中,则大便利,小便少而愈矣(《伤寒明理论》)。
明许宏;跌阳脉者,乃脾胃之脉也,脉不当浮,今反浮者,若非胃气虚,则胃气强也。浮而涩者,为胃气燥,大便则难,其脾为约。约者,束也,此必汗出多,走亡津液,胃气燥涩,大便不得通也。跌阳脉浮者,虽大便难,尤不可以用大承气等汤下泄之者,仲景故配以麻仁丸方以润导之也。故用麻仁为君,杏仁为臣,二者能润燥也;以枳实、厚朴能调中散气为佐;以芍药之酸能敛津液,大黄之苦能泄能下,二者为使,以通导而引润下也(《金镜内台方议》)。
清吕震:按经言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此与攻胃实不同,故用芍药以益阴,麻、杏以润燥,而大黄、厚朴分两皆从轻减,服止十丸,以次渐加,皆示不欲遽下之意(《伤寒寻源》)。
清王旭高:脾约为脾土过燥,胃液日亡,故以麻、杏润脾燥,白芍安脾阴,而后以枳、朴、大黄承气法胜之,则下不亡阴。法中用丸渐加者,脾燥宜用缓法,滋柔润下,以遂脾欲,非比胃实当急下也(《王旭高医书六种》)。
清陈灵石:脾为胃行其津液也。今胃热而津液枯,脾无所行而为穷约。故取麻仁、杏仁多脂之物以润燥;大黄、芍药苦泄之药以破结;枳实、厚朴顺气之药以行滞。以蜜为丸者,治在脾而取缓,欲脾不下泄其津液,而小便数已,还津于胃中,而大便难已也(《伤寒论集注》)。
清尤在泾:浮者,阳气多,清者,阴气少。而趺阳见之,是为胃强而脾弱。约,约束也。犹弱者受强者约束,而气馁不用也。脾不用而胃独行,则水流并趋一处,而大便失其润矣。大黄、枳实、厚朴,所以泄令胃弱,杏仁、芍药,所以滋令脾厚,用蜜丸者,恐速下而伤其脾也。即取润导之意,而少加之力,亦伤寒下药之变法也(《伤寒贯珠集》)。
近代程门雪:麻仁丸即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芍药三味,治脾约不大便。丸者缓也,方法颇平稳,或谓非仲景方,然可备用。丸以蜜者,润其燥也。每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利为度。其法甚稳妥,故可取仿也。或谓麻仁丸非仲景方,以其方杏仁用一斤,厚朴用一尺,均非仲景法度也。言之虽甚有理,惟治疗上但求其法为取,便当记以备用(《书种室歌诀二种》)。
【近代验证】
例一  黄钟玉治疗蛔虫性肠梗阻案(选自《中草药通讯》1973;(4):26)
陈某某,男,6岁。因阵发性腹痛3天,伴呕吐、腹胀,大便不通2天就诊。过去有排虫史,一年来未驱虫。体检:精神萎靡,痛苦表情,中等度脱水状,皮肤、粘膜、巩膜无黄染,心肺(-),腹稍胀,肠鸣音稍亢,无金属音,腹肌软,无压痛,脐下两侧有条索状块物略可移动,压痛不著。诊断:蛔虫性肠梗阻。给予输液、灌肠等处理后,排虫2条,未排便,腹痛、腹胀等症未减。第二天晨开始加服加味麻仁汤(麻子仁9克  杏仁9克  白芍6克  川朴4.5克  枳壳6克  大黄6克  乌梅9克  槟榔9克  陈皮4.5克)。服药后2小时,腹痛明显减轻。下午6时排出虫团3个,约100多条。临床症状和体征随之消失。
例二  王新民治疗尿频证案(选自《名方新用》)
周某某,男,70岁。尿频数三载余,屡用常规方法无效。经某医院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多次小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间有少量白细胞。近几月来,尿频加重,达每小时5次之多,色黄。大便常干结,己两天未解。腹满,口苦而干,舌红苔微黄,脉弦数。证属胃中燥热,脾阴不足,方选麻子仁丸加味。处方:
火麻仁15克  杏仁9克  生白芍9克  生大黄6克  厚朴5克  枳壳5克 黄芩10克  生地15克  覆盆子15克 
服药4剂后,大便通润,尿频改善,每小时排尿两次。前方获效,毋庸改张,原方续服5剂,尿频已止。再予原方3剂,以巩固疗效,观察半年,未见复发。
【按语】
《伤寒论》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莫枚士:“邪自太阳经传入府者,谓之太阳阳明。《论》又曰: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硬者,与小承气汤,即是太阳阳明脾约症也。然则小承气乃太阳阳明之专方也,故脾约丸即小承气加芍药、二仁为之。”可见古人善于从排比类推法读书,可谓源头悟彻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