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瓜蒂散

 学中医书馆 2015-03-08
第一节 实证涌吐剂
瓜蒂散
汉张仲景《伤寒论》
瓜蒂一分,熬黄  赤小豆一分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
稀糜,去滓。取汁合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主治】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方论选萃】
金成无已:瓜蒂味苦寒,《内经》曰:湿气在上,以苦吐之。寒湿之气,留之胸中,以苦为主,是以瓜蒂为君;赤小豆味酸涩,《内经》曰酸苦涌泄为阴,分涌膈实,必以酸为佐,是以赤小豆为臣;香豉味苦寒,苦以涌泄,寒以胜热,去上膈之热,必以苦寒为辅,是以香豉为使。酸苦相合,则胸中痰热涌吐而出矣(《伤寒明理论》)。
明吴昆:胸中多痰,便是实证,与虚烦不同。痰热交淫,故令头痛。经曰:苦能涌泄。瓜蒂,苦物也,故用之在上则涌胸中实痰。陶隐君曰:燥可去湿,赤小豆之属是也,此用之为佐,亦是燥其湿痰之意。是方也,吐痰诚为快利,诸亡血虚象,则又在所禁矣(《医方考》)。
明李中梓:华佗曰:四日在胸,可吐之,迎而夺之之法也。《千金方》曰:气浮上部,胸中满者吐之。经曰湿气在上,以苦吐之。瓜蒂苦寒,是以为君。经曰:“酸苦涌泄为阴。”赤小豆味酸,是以为臣。香豉苦寒,苦以涌泄,寒以胜热,是以为使。吐中駃剂,重亡津液之药也(《删补颐生微论》)。
明方有执:瓜蒂苦寒,能吐顽痰而快膈,小豆酸平,善涌风涎而逐水,香豉能起信而潮汐,故佐二物而主治。稀糜,则又承载三物者之舟航,此所以为吐虚风虚寒之对药也(《伤寒论条辨》)。
清柯韵伯:瓜为甘果,两熟于长夏,清胃热者也,其蒂,瓜之生气所系也,色青味苦,象东方甲木之化,得春升生发之机,故能提胃中之气,除胸中实邪,为吐剂中第一品药,故必用谷气以和之。赤小豆甘酸下行而止吐,取为反佐,制其太过也。香豉本性沉重,糜熟而使轻浮,苦甘相济,引阳气以上升,驱阴邪而外出。作为稀糜,调二散,更快吐而不伤神,仲景制方之精义。赤豆为心谷而主降,香豉为肾谷而反升,既济之理也(《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
清汪讱庵:此足太阳、阳明药也。胸中痰食与虚烦者不同,越以瓜蒂之苦,涌以赤小豆之酸,吐去上焦有形之物,则水得舒畅,天地交而万物通矣。当吐而胃弱者,改用参芦(《医方集解》)。
清王晋三:瓜蒂散乃酸苦涌泄重剂,以吐胸寒者,邪结于胸,不涉太阳表实,只以三物为散,煮作稀糜,留恋中焦以吐之,能事毕矣。瓜蒂性升,吐苦而涌,豆性酸敛,味苦而泄,恐其未必即能宣越,故复以香豉汤陈腐之性,开发实邪,定当越上而吐矣(《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吴谦等:凡胸中寒热,与气、与饮郁结为病,谅非汗、下之法所能治,必得酸苦涌泄之品,因而越之,上焦得通,阳气得复,痞硬可消,胸中可和也。瓜蒂极苦,赤豆味酸,相须相益,能除胸胃中实邪,为吐剂中第一品也。而佐香豉粥汁合服者,借谷气以保胃气也。服之不吐,少少加服,得快吐而即止者,恐伤胃中元气也。此方奏功之捷,胜于汗、下,所以三法鼎立,今人不知岐伯、仲景之精义,置之不用,可胜惜哉(《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清费伯雄:高者因而越之,经有明训,即吐法也。后人视为畏途,久置不讲。殊不知痰涎在胸膈之间,消之匪易。因其火气上冲之势,加以吐法,使倾筐倒箧而出之,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瓜蒂散之类是也。且吐必有汗,故并可治风、治黄。惟注中“食填太阴,欲吐不出”二话,须与申明。盖饮食必先入胃,食填太阴者,非既出胃而入脾也,乃胃气窒塞,使脾气不通耳。又必新入之食,尚为完谷,故可用吐,若经宿之后,将为燥粪滞于胃中,便宜攻下,岂可尚用吐法乎!(《医方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