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146拨灯法

 田牧 2016-09-01

146拨灯法

  王羲之的笔法,经智永传至张旭,终于形成相当完善的技法系统,这是中国书法史上唯一完整的体系。我一级课程讲笔法,就是阐明这一系统。现在基本上讲完了。

  在历史上,其他人也论述过各种技法,但不是零零碎碎,就是不着要领,今天我简单介绍一下其他派别,以作对比。

  如佚名《翰林密论》说:“凡攻书之门,有十二种隐笔法,即是迟笔、疾笔、逆笔、顺笔、涩笔、倒笔、转笔、涡笔、提笔、啄笔、罨笔、笔。并用笔生死之法,在于幽隐。”这里提出了十二种笔法,但没有具体说明。有些跟“九用”相同,有些就猜不出来,如“涡笔”。

  至于什么叫“用笔生死之法,在于幽隐”,老实说我不大懂。你懂不懂?你搞懂了你教我。

 

  张旭是真懂书法的人,有理论有实践。无论是真书还是草书,有口皆碑。更况他还有一个完整的技法系统,一个教学体系。王羲之虽然水平极高,但他没有教授过外姓弟子,在中国书法史上,找不到第二个人可以和张旭相比。张旭的缺点就是技术保密,这在哪个行业都有。所以他的体系没有普遍传开来,只限于几个弟子。据崔邈说,外人只知道“五执笔”和“永”字八法,至于关键的“九用”,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人家来向张旭请教笔法,张旭只说:“多练练永字,永字写好就可以了”。其实他心中知道,我们现在也知道,不懂“九用”,这个“永”字永远也写不好的。

  这世界上没有谁是傻瓜,人家回去把“永”字写来写去,就是不见效,当然就怀疑起来了。所以历朝历代都有人批评“永”字八法,有人说他不完善,有人说要改造,要补充。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这些人没有一个懂得“九用”的。

  1.林蕴的故事

  唐代有一篇《拨灯序》,作者是林蕴。这篇文章很有代表性。那些没有得到张旭真传的人,他们怎样学习书法呢?他们自己摸索一条路,找到一个拨灯法。拨灯法是不同于张旭的一个流派。

  林蕴是唐朝元和间人,他说曾拜一个叫安期的人为老师,因为安期的学问来之于卢肇,这是江西第一个状元,当时颇享文名。而卢肇说他书法曾经得到过“韩吏部”的指点,“韩吏部”通常所指就是大名鼎鼎的韩愈。因为韩愈做过吏部侍郎。

  我来排一张时间表,看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张旭卒于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张旭死后九年,即768年韩愈出生,所以韩愈没有机会向张旭学书法。韩愈卒于824年,这一年卢肇才七岁,所以说他向韩愈学书法也有点疑问。可能只是听闻,或者有另一个“韩吏部”。

 

  林蕴拜安期为师,是公元874年的事情,所以从这张表上可以看到,韩愈、卢肇、安期和林蕴,都和张旭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和张旭的弟子也没有关系。

  林蕴《拨镫序》说:“蕴咸通末为州刑掾,时庐陵卢肇罢南浦太守,归宜春。公之文翰,故海内知名。蕴窃慕小学,因师于卢公子弟安期。”林蕴当时做州刑掾,一个小官,因为卢肇是江西第一个状元,文名很盛,林蕴拜卢肇的子弟安期为老师,恰巧在外面做官的卢肇也回来了。那么,卢肇有什么好办法教林蕴呢?卢肇讲了几个要点:“岁余,卢公忽相谓曰:(就是过了一年左右,卢肇忽然对我说:)'子学吾书,但求其力尔,殊不知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他说,学书法不要用死力,用死力,笔都死了。这一点我很赞成。

  卢肇的第二点是:“虚掌实指,指不入掌,东西上下,何所阂焉?”这一条听起来是执笔法,“阂”是阻碍,东西上下,就是左右前后,只要掌心虚,运笔就没有阻碍。

  接下来卢肇告诫林蕴:“常人云,永字八法,乃点画尔,拘于一字,何异守株?”这句话可见,一是当时“永”字八法已经很流行,常人都在写“永”字八法。二是卢肇已经发现“永”字八法没有用。这是聪明人,如果不知道“九用”,乱写“永”字,确实没有用。

  那怎么学书法呢?卢肇告诉林蕴一个秘诀:“吾昔受教于韩吏部,其法曰'拨灯’,今将授子,子勿妄传。”他说我从韩愈那儿得到一个秘诀,就是叫“拨灯”,我今天传授给你,你不要讲出去呀。这个秘诀就是:“推、拖、撚、拽是也。诀尽于此,子其旨而味乎!”这就是拨镫法的最早记录。

  在卢肇看来,拨镫法是好过“永”字八法的。子其旨而味乎!就是你好好体味它的意思。没有任何解释,结果搞到林蕴一头雾水。

  简言之:卢肇不知道张旭的“九用”,卢肇反对“永”字八法,卢肇从韩愈处得到的秘诀是拨镫法。

  只有四个字,究竟说什么,要你自己去体味。

  2.拨灯的内容

  拨灯法,卢肇没有解释,所以后代大家都猜,有人说是执笔法,有人说是运笔法,莫衷一是。我也来猜一猜,这秘诀究竟是什么意思。

  既然称之为“拨灯”,那就应该先理解什么是“拨灯”。你看这张画《拨镫之女》,作者是月冈芳年,他是日本明治前期的浮世绘画家。画中这位女性在做什么?她正在拨灯。

   

  中国的油灯通常有一个高脚,上面油盏放油和灯心草,点燃就可以燃烧取明。但当灯心草燃烧到油盏边沿的时候,就会熄灭。所以要不断地把灯草拨长一点,这就是拨灯。

  拨灯的工具是一根签子,有铜的,有铁的,这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人人都很熟悉的事情。古人席地而坐,一手执笔,一手执纸,看起来是斜执笔,其实毛笔还是垂直于纸面的,这个动作,远看过去跟拨灯非常相似。

  拨灯的动作先是搅动灯心草,让它吸足灯油以后,然后拉出灯盏边缘一点。就算你没有亲自拨过灯心草,你想象一下就可以知道,这个动作无非一是直线运动,二是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转圈,那就必定有内旋和外拓。

   

  回过头来看卢肇的原话,所谓拨灯就是:推、拖、捻、拽是也。推拖很容易理解,这是直线来回运动,推拖是相对的动作,一推一拖就是一来一回,手腕一左一右。要注意,一拖写完以后,如果一推向后,这就等于写了挫笔,如果一推向前,这就等于写了揭笔。

  撚,或写作捻,音niǎn,意思是用手指揉搓,如捻须、捻线。又有弯曲的意义。我们讲过韩方明《授笔要说》五执笔第四:“第四握管,谓捻拳握管于掌中”。“捻拳”就是弯曲手掌,握成拳头。白居易名作《琵琶行》中有“轻拢慢捻抺复挑”,描写弹琵琶的动作,“拢”和“捻”相对,“拢”是收拢,拉过来,如“拢一拢头发”,“捻”与之相对,是转拨出去的动作。所以“捻”虽有多种意义,总是一种曲线运动。“拽”yè,口语发音zhuài,本来意义为牵引,拉过来,但这种拉是有扭过来的意思。如“一把拽住那人”,就有一把扭住他的意思。《宋史·列传第十六》“拽之下马”,也是扭下马来。一捻一拽是曲线来回,形成一上一下。捻是写外拓,拽是写内旋。

  其实卢肇已经透露消息,他说:“东西上下,何所阂焉”。古代地图方位和现在相反,东西就是左右,“东西上下”就是“左右上下”。拨灯法四个动作就是配合四个方位的。

  

  ①如果把四个动作加起来,正好形成一个十字势。这是以横笔起,方向顺时针转,因为一推也可以向前,所以有两种情况。而第三节白色这一段外拓,其实就是踆锋。

  ②如果以竖笔起,方向逆时针转,那就是一个反十字势,也有两种情况,第二笔可以向前推,第三笔踆锋,最后向右转出。

  简言之:

  拨灯法包括四个用笔动作,推拖捻拽,两两相对;

  推拖是直线来回,捻拽是弧线来回;

  其中有挫笔、揭笔、踆锋、衄锋等动作。

  3.拨灯的用法

  拨灯照我的理解,就是顺逆两个十字走法。这在书法中用得非常普遍,至少有三个用处。

  3.1用作折线的明节点

  第一个是用作折线的明节点。你看王羲之《二谢贴》草书“拜”字,左边是一折,这个折的节点是怎样写出来的呢?就是用了逆时针的反十字势。又如王羲之《兰亭序》这个“宇”字,箭头所指的地方,可用顺时针十字写出来。

  

  3.2用作收锋小圈

  第二,可以用作收锋小圈。大家注意到没有,毛笔用过之后,笔锋成为扁平状,笔心也会弯曲。所谓收笔,就是要把笔锋还原到正锋状态。这就有两个工作:一是把笔心收直,那只要一右一左就可以。二是把扁平的尖锋聚拢,只要转上再转下就达到目的了。

   

  如王羲之《兰亭序》这个“不”字,中间一竖的收笔,就是用了画十字的方法,与普通的钩大不相同。

  再举个例子,王羲之《丧乱贴》这个“顿首”怎样收尾的?其实也是上下左右画十字收锋。

  拨灯法的创始者,对于这种细节,还是看得很清楚的。

  我在43课中讲到两圈双节点,如智永这个“文”字一横。收笔用了两个圆节点,都是画十字就可以写出来。

 

  3.3用作大圈十字势

  第三,用作大圈十字势。十字势在书法大圈中用途极广,王羲之《丧乱贴》这个“毒”字,一开始十字势的走法,就是右左上下。

  简言之:拨灯法相传出之韩愈,和张旭系统不同;拨灯法只有四个动作,不成体系。所有用拨灯的地方,“九用”都可以解决。

  很讽刺的是,跟“永”字八法一样,后人也去补充拨灯法。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四十八云:“古之善书者鲜有得笔法者,希声得之。凡五字:擫、押、钩、格、抵,用笔双钩,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谓之拨灯法。”到这里变成五个字了,而且这五个字和卢肇所传还不一样。

  到了五代南唐李煜,又加了两个字,他在《书述》中说:书有七字法,谓之“拨灯”。……所谓法者,擫、压、钩、揭、抵、导、送是也。这个拨灯法,连几个字都确定不下来,内容也是含含糊糊,和张旭系统相比,实在相差很远。但画十字在书法中还是有它的价值。这一点还是要肯定。

  为什么收锋用两个动作比较好呢?你看,当我写一笔的时候,往往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笔心这个时候是弯曲的,第二个尖锋是扁平的。那怎么办?当你向右写一笔的时候,你第一次做向左的动作,把笔心扭直,然后向上再向下,转过来就可以把尖锋聚拢。两个动作,解决两个问题。这就是画十字的好处。

示范:

 

  本节要点:

  卢肇向林蕴传授韩愈的拨灯法。

  拨灯法=推拖撚拽,推测是划十字。

  拨灯法远不如张旭的“九用”。

  思考题:

  卢肇说“诀尽于此,子其旨而味乎!”,从这句话看,拨灯法应该是几个字?

  取一小碟油,加一根线,模仿古人拨灯,看看会有哪些动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