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百:六经病

 仲景中医交流 2022-02-24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六经病

【辩证诊断】

1伤寒之邪,自表入里,邪在三阳,则手足热,传至太阴,则手足温,至少阴,则渐冷,至厥阴,则逆冷矣,所谓热深厥亦深是也。盖自热至温,自温至厥,自厥而至逆冷,乃传经之邪,由浅入深,是知厥逆属传经厥阴证。

2太阳证伤寒传经

1传至少阳:胸膈以上,乃清阳之分

2传至太阴:胸膈以下,少腹以上,乃清浊交界之所

3传至少阴:当脐者

4传至厥阴:伤寒传至厥阴,少腹胀满,乃浊阴凝聚,实为有物矣,宜急下之。

3后半夜一点以后出现腰痛、口渴、失眠、瘙痒、心绞痛发作、消化道不舒等症状的,都是厥阴病

4女子4249岁(六七到七七)、男子4864岁(六八到八八)多呈现厥阴症状。

5、(1感冒:鼻涕、痰是水气、痰湿凝结于鼻腔、喉咙,水气凝结在太阳、阳明经络。

2鼻咽癌、淋巴腺癌:水气(鼻涕)、痰湿凝结于少阳经,为耳下、淋巴、鼻咽之痰湿、瘀血结核。

3肺癌:水气、痰湿、瘀血凝积于少阴经(心、肾)太阴经络而成肺积水,横膈积水。

4尿毒症:水气、痰湿凝积于心下(即胃口)少阴经心、肾、太阴经脾、肺而成水肿。

【辩证治则】

1、(1太阳病有喘咳:

A无汗喘者,宜麻杏石甘汤(里热无表证);

B有汗喘者,宜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有表证无甚里热);

C无汗咳者,宜小青龙汤(外寒里寒小青龙汤,外寒里热大青龙汤)。

2少阳病无喘有咳,者,宜小柴胡汤加五味干姜。

3阳明病无咳有喘,

A内实喘者,宜大承气汤

B下利者,宜葛根黄芩黄连汤

4三阴惟少阴有喘咳

A喘者四逆汤加五味干姜;

B咳者阴邪下利,宜真武汤加五味干姜。

C阳邪下利,宜猪苓汤,然喘皆危候也。

2太阳症传经,临床上绝大多数都是心脏受到影响而使病情传经。比如正好感冒,遭遇惊吓,恐伤肾,就进入少阴了;如果感冒时吵架,怒伤肝,就进入蹶阴了。还有一种是被西药所伤,例如吃了抗生素,结果舌苔变成地图舌,就是心脏功能受损了。所以保持平常心,不要吃西药,就算病进来了也只能在表。

3白虎汤用于经热的阳明病。腑热的小便是深黄的,经热的小便是白的。

4阳明与太阴,只辨一个寒热虚实。实者从阳明治,虚者从太阴治,热者从阳明治,寒者从太阴治。故自利不渴者,属太阴,脏寒当温者,宜四逆,大实痛者,加大黄。

5少阴症,寒利严重(下利、里寒),但是皮肤温热,脉细微,通脉四逆汤

6、(1白虎汤:腹满,身重,难以转侧三阳合病以阳明为主

2桂枝附子汤: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为兼具太阳与少阴、阴的症状较甚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胸满,烦惊,不能自转侧,为兼具少阳与阳明、以少阳为主

7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治少阴经不效时可以治厥阴经,明明是阳虚,如用少阴的方药不效,可以去从厥阴经治疗,可以用温经汤,等等。同理,男子生殖系统疾病如治少阴经不效,可以从少阳经治疗。

8厥阴病患者的手掌大小鱼际处发红,是由于肝不藏血,所以鳖甲煎丸用芍药、丹皮藏血。

9


中风

伤寒

太阳

恶风

恶寒

阳明

能食

不能食

太阴

四肢烦

四肢温

少阳

伤寒、中风互称

少阴厥阴

无未愈症鉴别

10手三阳之上者,皆行于头:

1阳明之经,其荣髭也;

2少阳之经,其荣眉也;

3太阳之经,其荣须也。

足三阳之上者,亦行于头:

1阳明之经,其荣髯也;

2少阳之经,其荣须也;

3太阳之经,其荣眉也。

桂枝柏叶汤:首乌三钱 桂枝三钱 丹皮三钱 生地三钱 柏叶三钱 生姜三钱 人参三钱 阿胶三钱,须落发焦,枯燥不荣。黄涩早白,加桑椹、黑豆。阳衰土湿者,加干姜、茯苓。肺气不充,重用黄芪,肺主皮毛故也。

111发热恶寒同时皆作,有汗者用桂枝汤,无汗者用麻黄汤

2发热恶寒次第间作

A无间隙者,发热与恶寒差不多时间,或者发热稍多一点,一日再发,桂枝麻黄各半汤;发热多恶寒少,一日多发,桂枝二麻黄一汤,如果脉微沉或即使浮但无力、烦躁,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太阳如疟证先热而后寒。发作前一、二个小时服用最佳。

B有间隙如无病之人者为少阳病。一日一发,以至三数日一发。少阳病多先寒而后热。

12无热恶寒发于阴,发热恶寒发于阳。

太阳恶寒并发热,少阳寒热来复往。

阳明但热不见寒,背寒即合太阴脏。

太阳脉浮少阳弦,阳明在经大脉现。

沉而有力是腑实,无力而沉附子见。

太阴浮大缓无力,少阴沉迟并微细。

微细欲绝是厥阴,弦而无力即肝虚。

太阴手足自温之,少阴厥阴四逆始。

若有少阳阳气闭,疏肝泻火皆可治。

自利不渴属太阴,渴是少阴不化津。

厥阴消渴兼久利,龙雷火升夜半饮。

腹满而吐是太阴,欲吐不吐少阴经。

吐而冲逆属厥阴,痛烦胸满吐涎清。

劳宫汗出为桂枝,反此阳明腑气实。

手心为桂手背附,表里浮沉虚实知。

三阳抓独取少阳,三阴独取少阴经。

前者为开后者合,咽喉便是截断形。

浮为太阳多恶寒,缓风紧寒无力虚。

咳而遗尿是蓄水,色黑反易为血蓄。

时热时汗皆桂枝,时腹自痛是里虚。

脉弦少阳半表里,口苦咽干一证备。

弦而有力属少阳,无力而弦厥阴具。

大脉即是阳明病,日晡潮热是在经。

大而无力是虚劳,细涩夜热与失精。

手心汗出燥屎成,噫气胸痹是阳明。

少阴阳微与阴细,咽痛干呕但欲寐。

附子但向腰间求,人参还是背中虚。

浮缓即是桂枝证,沉迟附子温阳气。

表脉反沉麻附甘,阳气虚弱多两感。

反热即向细辛求,但寒不热病缠绵。

阳不入阴是少阴,早醒渴痒入厥阴。

错杂冲逆与胜复,宁失其方勿失经。

【辩证比较】

1、(1渴在三阴:太阴则咽干,少阴则口燥,厥阴则消渴。

2渴在三阳:太阳之渴用五苓散者,以水停下焦,小便不利故也。阳明之渴用白虎汤者,以胃热饮水连连不已也。少阳寒热往来等证已具,心烦渴者,用小柴胡汤以和解,去半夏以避燥,加花粉以生津液也。

2太阳脉紧,为寒在表;阳明脉紧,为实在里。

3、阳明病:

1栀子豉汤:脉浮而紧(非胃实热),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热在上,

2大承气汤:脉或沉迟(胃结实热),腹满而喘,胃中已成热结,而心下又有水气,故有腹满而喘、短气、身重,而无咽燥、口苦之象,热在肠胃,发热汗出不恶寒,有潮热潮热为胃实之候

3白虎汤栀子豉汤症发渴时用白虎汤,以除其内热。

4、嗜卧:

1脉浮细、嗜卧者,太阳病外证解(无发烧、头痛、怕冷、身痛)之后的恢复期,无需服药;

2脉沉细、嗜卧,少阴病之嗜睡;

3脉大、嗜卧,阳明中风之嗜卧。

5、(1呕病诸经皆有,因表邪入里,里气拒格,上逆作呕,故为殃属少阳也,宜小柴胡汤

2心下硬而烦,或不大便,宜大柴胡汤

3表不解之呕属太阳也,宜柴胡桂枝汤

4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属中寒,宜吴茱萸汤

5得汤更呕属表热,宜葛根加半夏汤

6呕吐涎沫,或呕吐蛔,属厥阴也。宜吴茱萸汤

7吐蛔者,宜乌梅丸

8呕而下痢,是有水气,属少阴也,宜真武汤

9饮而呕,呕而饮,饮呕相因不已,是停水也,宜五苓散

6小柴胡汤证的患者,左关脉虽有力但舌质淡,这就是少阳太阴同病,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7 1小柴胡汤:用于单纯的少阳症,以及太阳和少阳之间的病用小柴胡汤;

2大柴胡汤:用于阳明和少阳之间的病

A胸胁满,心下急,其动应腹底、按之有力、或硬、或呼吸困难、上腹紧而满、或腹痛、或不紧而满痛。大柴胡汤,虽有腹满之状,而以心下满为主,非全腹满。但上腹微满,至心下甚,且腹底硬而有力,按之有憋闷之感。

B大柴胡汤,乃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增生姜之量而成,其病情腹状较小柴胡证为甚,枳实,大黄,以达内外,芍药缓其满痛、拘急之用。

8、(1三阳病都有烦躁,这个三阴病也有烦躁。

2阳明烦躁有渴,少阳烦躁有呕,太阳烦躁有表症。

3烦躁最厉害的莫过于栀子豉汤证了,虚烦不得眠,不会夜而安静,是昼夜全是那么烦躁。加减如下:

A若火热伤气,而兼见少气者,用栀子甘草豉汤

B若火热扰胃,兼见呕吐者,用栀子生姜豉汤

C若火热下扰,使腹部气机不畅,而见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用栀子厚朴枳实汤

D若虚烦兼脾虚便溏者,用栀子干姜豉汤

4阴寒烦躁,白天烦躁、夜晚宁静,干姜附子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