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摩洛哥突尼斯访古风情纪行16 : 从《星球大战》到撒哈拉

 Beinan 2025-05-17

文/贝楠 2025年5月16日


2024年11月19日,我们从下榻的突尼斯 (Tunisia) 托泽尔市(Tozeur)度假村出发,先去参观著名的《星球大战》电影拍摄地。

导游已安排好一辆四驱吉普车(4WD Jeep)和司机,载我们驶向荒漠。他告诉我们,在荒漠中行驶,这种车最安全平稳。我们的全程司机则拉着我们的行李到午餐地点等候我们。

这里的沙漠地貌果然奇特。导游告诉我们,这里的沙漠岩石地貌酷似想象中的外星沙漠世界,无需大量后期或特效,自然就呈现出那种干旱星球的荒凉感。所以吸引了好莱坞的导演们来拍摄。

著名的好莱坞电影系列《星球大战》(Star Wars)的《星球大战前传一:幽灵的威胁》(Star Wars: Episode I – The Phantom Menace)中的一些外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其实,导游说,在这个叫Ong Jemel的地方拍摄的镜头,在影片中只有几分钟。但为了拍摄这些镜头,好莱坞制片公司卢卡斯影业(Lucasfilm Ltd.)做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

在1997年拍摄前,卢卡斯影业为方便设备和剧组运输,在原本偏远的沙丘和岩地之间修建了临时公路。这为当地带来了长期益处,使交通更加便利。

剧组不仅临时搭建了外景,还留下了一些较为坚固的建筑遗迹供后期补拍和维护。这些布景后来就留在了这里,成为旅游资源。

电影拍摄结束后,Ong Jemel和Mos Espa太空港的波达竞速赛道(Canyon Dune Turn)遗址因“星球大战圣地”而爆红,每年吸引成千上万影迷和摄影师。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电影遗址,国际社会曾发起#SaveMosEspa运动,投入30万突尼斯第纳尔(突尼斯货币)用于防止沙丘侵蚀,确保布景不被掩埋 。

当地人开发了骑骆驼、四驱车探险、星战角色装扮拍照等旅游项目,成为突尼斯南部沙漠旅游的支柱之一。

老太虽不是《星球大战》的粉丝,却也对这个持续火爆近半个世纪的电影系列非常熟悉。只是没有想到一部电影会对经济和文化旅游有这样长远的影响。对“几分钟镜头,却永久改变了一个地方”感到震惊。

离开《星球大战》拍摄地,我们驶往塔梅尔扎绿洲(Oasis of the Mountain Tamerza)。

我们的“老头”导游说一口地道的英语,还不时纠正我们的英语发音----当然,主要是纠正王大明白的发音啦。

一路上,导游不断地为我们介绍讲解。老太记住的不多。而记得最清的就是Oasis(绿洲)的发音。导游说,这个词的发音是“维斯思”,而不是“欧斯思”。后来一查,果然如此。真的感谢导游, 要不老太还会继续将错误的“欧斯思”进行到底呢。

塔梅尔扎(Tamerza,又写作Tamaghza)绿洲是突尼斯西南部最著名的山地绿洲之一。绿洲距离托泽尔市(Tozeur)约70公里,靠近阿尔及利亚边境。

进入塔梅尔扎,眼前是令人震撼的峡谷。两侧的岩壁像是被巨斧劈开,高大粗粝,色泽从浅黄到赭红,仿佛沙漠本身被压缩成了一整面山。

脚下是干涸的河道,布满巨大的石块。偶有积水和水流从岩缝中渗出,滋养着顽强生长的草和藤。

塔梅尔扎的峡谷(Tamerza Canyon)是突尼斯山地绿洲中最壮观的自然景观之一,视觉和感官都极具震撼力。

峡谷中的小溪,沿着谷底流淌。水清澈得近乎透明,在阳光下泛着淡金色的光。小溪不大,却倔强地在干燥的岩谷中延续着生命,也滋润着周边的青草和野花。

196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毁掉了塔梅尔扎的村落,村民早已迁往山下的新城。偶尔看见一些村民开的小商铺,做游客的生意。五颜六色的柏柏尔头巾,为壮观的峡谷增添了几分色彩。

从塔梅尔扎开车约10分钟左右,就到了切比卡(Chebika)。这也是突尼斯南部著名的“三大山地绿洲“之一。

这是一座古老的柏柏尔村庄,依山而建。1969年春季,突尼斯西南部,包括著名的三大山地绿洲塔梅尔扎,切比卡和米德斯(Tamerza,Chebika,Mides)经历了连续20多天的大暴雨,引发严重山洪。突如其来的洪流摧毁了多个村庄。

现在,古老的村庄已不复存在。看到的只是残垣断壁。原居民被政府安置在更安全的地方,多数重建的新村落建在远离谷底的位置。

导游说带我们在切比卡的山上和谷底走一圈。没想到,上了一个小坡,就看到这样的山。这----能走吗?

没办法,硬着头皮向上爬。

山顶的悬崖上,有一个山羊雕塑,如真的一般。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巴巴里羊(Barbary sheep)。巴巴里羊是北非特有的山地羊种,以适应干旱山地环境的能力而闻名。在切比卡,这座雕塑不仅是对当地生态的致敬,也反映了突尼斯人对自然与文化的珍视。

山顶上秃秃的,没有树,没有草。山体由浅褐色到赤红色的岩石构成,层层堆叠,如同时光雕刻出的化石年轮,呈现出一种粗犷、原始、近乎超现实的美感。

下山的路就轻松多了。一级级石阶将我们带到山谷中的绿洲。

绿洲中聚集着一潭清水,滋养着谷底的草丛,灌木和棕榈树。

荒凉而灼热的山谷之间,一条细小而灵动的瀑布沿着石壁跌入一个翠绿的小水潭。水流轻柔,仿佛从岩壁上悄悄滑落。这个“沙漠中的泉源”,是大自然的馈赠。荒芜的沙漠中,正是因为这股清泉,才有了绿洲和村落。

瀑布下的小溪,如同从时光中流出的一条透明丝带,轻柔地蜿蜒在岩石之间,缓缓穿过切比卡绿洲的腹地。在那干燥、裸露、满是岩石与尘土的山中世界,这条小溪显得尤为珍贵。它不喧哗、不炫耀,只是静静地流着,却孕育着一整个绿洲。

在小溪边的岩壁上,驴友们惊喜地发现了在摩洛哥看到过的海洋生物化石。导游曾讲过,数百万年前,北非大部分地区其实是浅海或热带潟湖,沉积了厚厚的石灰岩和海洋生物残骸。后来由于非洲板块北移、地壳抬升,这些海底地层才被“抬出水面”,逐渐风化成今天的岩壁与山谷。所以突尼斯也是化石资源丰富的国家。

在谷底,酷热的岩石世界被一抹浓绿打断。一片椰枣林高高低低的树影在山谷间起伏,仿佛是沙漠绿洲的心跳。阳光从巨大的羽状叶片间洒落,地面上投下斑驳光斑。椰枣是这个干旱地带几千年来最重要的食物之一。

游览完两个著名的绿洲后,我们回到托泽尔市,参加了一个名为 Dates Xperience 的绿洲体验项目。一切都发生在一处意想不到的场所----一家幽静的餐馆。餐馆就坐落在椰枣园边,阳光透过枣树高大的羽状叶洒落进院子,空气中有一种温热的甜味。刚走进来时,我们还以为只是要吃一顿饭,没想到在这顿饭后,上了一堂生动的“果园课”。

当地向导带我们参观了园中的椰枣树(Date palm)。在这里,我第一次知道了椰枣树是有“性别”的。雄树开花不结果,雌树结果不授粉。每到春季,农人们便要攀上雄树,采下淡黄色、松散的花穗,然后将花粉小心地抖洒在雌树的花序中。这种人工授粉的传统做法已有数千年历史,至今仍在使用。

为了确保产量,每十棵左右的雌树就需要一棵雄树。雌雄椰枣树不仅在授粉时各有分工,就连繁殖方式也大不相同。雌树是靠移植自身的嫩芽繁殖。而雄树不长嫩芽,必须靠种子来繁育。⼀棵雌树每年可产多达100公⽄椰枣,寿命可达 100年。

导游还教我们怎样识别椰枣树的雌雄。虽然在椰枣园里可以区分雌雄树了,但没有拍到一张雌雄同框的照片。后来在别的地方,看到两棵似乎是雌雄椰枣树的照片,顺手拍了下来。

突尼斯椰枣“Deglet Nour”有着半透明的浅色和柔和如蜂蜜般的口感,被称为“椰枣皇后”,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品种之一,尤其受到欧洲、中东市场欢迎。小小的突尼斯是全球第五大椰枣出口国。

在突尼斯南部,椰枣树不仅是绿洲的象征,更是一项世代相传的经济支柱。这些挺拔的树木不仅遮荫、护水,更以累累果实养活了成千上万的家庭。

导游还展示了众多椰枣产品。老太第一次知道,椰枣不仅能吃,还能制成果酱、糖浆、甚至酒精饮料,花粉也能入药或用作保健品美容产品。椰枣树的叶子可以编织成篮子、垫子和屋顶,树干用于建筑。一棵树,从根到花,都是绿洲的宝藏。

在托泽尔市(Tozeur),导游还带我们游览了老城区——乌莱德·哈代夫(Ouled El Hadef)。我们头天晚上到达托泽尔后,就住进一个很大的度假村。这天一早就离开了。午饭时回来,才有机会看看这个城市。

托泽尔是突尼斯西南部的一座绿洲城市,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毗邻阿尔及利亚边境,是托泽尔省的首府。这座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迷人的自然景观而闻名,被誉为“沙漠之珠”。

最引我们注意的是托泽尔独特的建筑风格。比如下面这个围墙以手工制作的黄褐色黏土砖为主要材料,这些砖块通过凸出和凹陷的排列方式,形成了复杂的几何图案,如菱形、锯齿形和倒“V”形等。

老城中,保留了许多这样的老建筑,非常独特。

这种使用手工几何砖装饰外墙的建筑风格主要集中在托泽尔及周边地区。在托泽尔地区,尤其是一些家族作坊中,仍有工匠使用传统方法制作这种装饰性黏土砖。但是由于成本过高,这种工艺逐渐成为文化遗产项目,可能会慢慢消失。我们有幸见到这种美丽的建筑风格,也是荣幸。

走在狭窄曲折,迷宫般的小巷中,拱道上几何砖图在光影变换中仿佛浮动了起来。那是一种沉静的、带着土香的历史质感,让我们慢慢感知、悄悄记住。

我们在托泽尔不仅欣赏到了古老的建筑风格,也看到了当代社会令人无奈的“影子经济”。您知道下面这张照片里卖的是什么吗?

当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在卖汽油,我们也惊住了。再看旁边,还有一个箱子,里面都是用矿泉水的大瓶子装的汽油,乍一看还以为是卖水呢,  因为这就是一个路边小卖店。其实这几天在路上,导游让我们看了几次,都是汽油走私,还有警察在买走私的汽油。因是路过,我们也没太在意。现在清楚地看见了实物,还是挺震惊的.

突尼斯的汽油走私长期以来在边境地区形成了一种“影子经济”,尤其是在与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接壤的西部和南部地区,因为这些邻国的汽油价格较低。这种现象不仅是非法贸易,更是边境居民生计的重要来源。据估计,走私汽油曾占突尼斯国内燃油消费量的25%。政府多次尝试打击汽油走私,收效不大。

结束了在托泽尔的游览,司机驱车前往下一站杜兹(Douz)。途经杰里德盐湖(Chott El Jerid)。

这是非洲撒哈拉最大的盐湖,面积约7,000 平方公里,有差不多10个新加坡大。

这里极端干燥,是撒哈拉边缘最荒凉的区域之一。盐湖大部分时间呈干涸状态,所以称为盐沼可能更为准确。盐沼拥有奇异而壮丽的自然景观,经常作为广告与电影中外星景观的代表。

黄昏时分,我们到达杜兹。这里被誉为“撒哈拉之门”,是突尼斯南部最具特色的绿洲城市之一,也是深入沙漠前的最后一站。

这里最重要的旅游项目就是撒哈拉大沙漠。在做旅行策划时,旅行社也安排了在沙漠中骑骆驼,住豪华帐篷,晚上看星星。但考虑到我们在摩洛哥也会有这些项目,就不想重复了。只留下一项,就是驾驶沙漠四轮摩托车(Quad / ATV)深入撒哈拉沙丘带(Grand Erg Oriental)。

我们都没有坐过这种四轮摩托车,更别说驾驶了。所以我并没有付款,想到时看情况再说。

到沙漠后,王大明白经过几分钟训练,很快掌握了驾驶技巧,雄赳赳气昂昂地上了车。我是不敢自己开车,只好坐在他的身后。

夕阳还未沉落,金色的光线已悄悄浸透沙丘的脊背。我们坐在四轮摩托上,发动机低鸣着,仿佛野兽屏息以待。当向导一挥手,王大明白扣下油门,车轮顿时扬起一阵沙尘,像一道金色的浪潮向前扑去。

起初我们还有些紧张,小心地穿过起伏的小丘。渐渐地,他的节奏稳了,速度快了,摩托仿佛与身体融为一体,随意翻越一道又一道沙梁。每一次跃起都像在飞,每一次下冲都让心脏略略提起,随即在柔软沙面稳稳着陆。好刺激!

驴友们也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驰骋。

导游小哥自己开着一辆摩托。一边开,一边用手机为我们录像,录下的视频竟非常平稳,令人佩服。感谢他为我们留下了七旬老人在撒哈拉追逐夕阳的影像。

撒哈拉,我们又一次和你相遇,留下的是又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