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三鉴

 今世游 2013-04-28

 

老六月雪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推崇其军事才能,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三鉴

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联吴抗曹,政绩斐然。尽管“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由于《三国演义》和其他文学作品的深入人心,使他在国人心中的形象非常完美。他那宏伟远大的抱负,坚韧不拔的毅力,忠贞不渝的赤诚,超凡绝伦的才智,卓尔不群的人品,成为我国史上罕见的才德兼备的楷模,成了集智慧、谋略、道德于一身的偶像。

然而,真实的诸葛亮与文学的诸葛亮有很大的距离。

诸葛亮3岁丧母,8岁丧父,与弟一起跟随叔父诸葛玄,居于南阳郡邓县,号曰隆中。亮16岁有才名,时人称“卧龙”。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一日,黄承彦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诸葛亮即许,即娶。时人以此作乐:“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有人以此为亮不近女色、专心事主特质佐证。

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均未谋面,第三次终于得见。《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诸葛亮之于蜀汉,正如康熙帝所言:“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此评甚当。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约有三鉴:

诸葛亮三鉴

其一:忠心耿耿,善理国政

诸葛亮跟随刘备以后,忠心不二,殚精竭虑,为蜀国做出杰出贡献。“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三国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章武三年(223)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备对亮云:“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诸葛亮清廉无私。他在蜀初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后为实质的一国之主,但他终生未谋取一点私利,忠心事主报国。临终前上表后主刘禅,表明不要任何封赠赏赐,不使自己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对于身后之事,也立下遗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需器物”。摒弃官吏厚葬,丘陇必巨,棺椁必重,衣衾必多,文绣必繁的时风。此亦足见诸葛之忠。后人评价颇高。

相关链接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樊建:“闻恶必改,而不矜过,赏罚之信诅感神明。”

杨戏:“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

孙中山:“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诸葛亮三鉴
                    刘备

 

诸葛亮三鉴
              孙权

其二:用人失当,后继乏人

首先是让关羽镇守荆州,关羽性格高傲,有勇无谋。关羽当时远征樊城,荆州空虚。曹操采纳司马懿之计,一面调五万精兵去救援樊城,一面联结东吴,使孙权暗袭荆州。那时,东吴守将是大将吕蒙。关羽为防吕蒙,留下重兵防范。这时,陆逊献计说:“关羽自恃英勇无敌,所怕的就是你。如果将军辞职,关羽一定中计。”吕蒙依计而行,关羽果然中计,把荆州重兵调攻樊城。结果,吕蒙率吴军攻破荆州。关羽被迫走麦城,被吴军设计俘虏并杀害。后来张飞为了给关羽报仇,匆忙上阵,由于对部下过于苛刻,大醉之后被部下所杀。刘备也被打得一蹶不振。毛泽东对此的评价是:“当初诸葛亮留守荆州,刘备调诸葛亮入川,诸葛亮不该留下关羽守荆州。让关羽守荆州是一着错棋呢!关羽骄傲呢!关羽从思想上看不起东吴,不能认真贯彻执行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结果失掉了根据地,丢了荆州,自己也被东吴杀掉了。”

其次是用马谡守街亭,马谡自幼熟读兵法,好论军计,甚为诸葛亮所器重。但刘备觉得马谡言过其实,临终时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却不以为然,还经常同他谈论兵法,有时通宵达旦。丧失街亭,使诸葛亮的主力侧翼受威胁,整个作战计划遭到破坏,被迫撤军。用错马谡导致街亭之失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正如毛宗岗在评三国时所说:“街亭失而几使孔明无退足之处矣。……于是南安不得不弃,安定不得不捐,天水不得不委,箕谷之兵不得不撒,西城之饷不得不收。遂使向之擒夏侯、斩崔谅、杀杨陵、取上邽、袭冀县、骂王朗、破曹真者,其功都付之乌有。悲夫!”总之,它使诸葛亮首次北伐的成果毁于一旦,整个形势发生逆转,蜀军除了撤退之外,已别无他途。夸夸其谈的马谡失败的原因,毛宗岗也有比较恰当的评论:“马谡之所以败者,因熟记兵法之成语于胸中,不过曰‘置之死地而后生’耳,不过曰‘凭高视下,势如破竹’耳。孰知坐论则是,起行则非;读书虽多,致用则误,岂不重可叹哉!故善用人者不以言,善用兵者不在书。”

第三是后继乏人,此乃诸葛亮最大失误。蜀汉初期,刘备求才若渴,礼贤下士,爱才如命,竭力网罗人才。那时,虽说不上人才济济,却也将星云集,时有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四大上将,又有赵云,魏延,吴懿等。刘备逝世,诸葛亮辅政后,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任免一个县官的小事,诸葛亮也要亲自处理;“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自校薄书”,军中“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三国志》)“一把手”权柄攥得紧,手下便成了线不抻、身不动的木偶人。不得锤炼,何堪大任?结果,诸葛亮死后,蜀国人才青黄不接,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可怜局面。

诸葛亮三鉴

相关链接:

魏延起初率部随刘备入蜀,因屡立战功而深受刘备信任,刘备称汉中王后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蜀汉建立后升为镇北将军。此后魏延随诸葛亮北伐,曾率军大破魏将郭淮等人,加为征西大将军。魏延曾向诸葛亮提出著名的奇袭长安“子午谷之计”,但遭向来谨慎的诸葛亮反对,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
    诸葛亮死后,魏延因不愿受长史杨仪所约束而于退军途中烧绝栈道,反攻杨仪,却因部属不服而败逃,被杨仪所遣的马岱所斩。
    在演义中,有诸葛亮看出魏延脑后有“反骨”,料其日后必反,遂加以提防的说法。魏延在蜀汉受亮排挤基本属于公认的结论。

其三:用兵乏智,勉为其难

诸葛亮北伐之际,蜀汉的总体实力弱于曹魏。刘备去世后,魏边关多年无犯,关中及陇右地区兵力空虚,守备废弛。诸葛亮本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率大军直取长安,一举平定关中。但是,诸葛亮没有采纳大将魏延集中兵力攻取关中的建议,而是以赵云、邓芝为一部攻打箕谷,以马谡、王平为一部攻打街亭,自率大军驻足祁山,不能集中优势兵力,把本已相对强势的蜀汉兵力进行分散,变强势为弱势,致使马谡兵败街亭。

《资治通鉴·卷七十一·魏纪三》载:“……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毛泽东读此评点道:“初战亮宜自临阵。”认为街亭之战诸葛亮应大军挺进,临阵调度,不应分散兵力,委责于人。

在《三国志》中,诸葛用兵,多有瑕疵,然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却是能掐会算、用兵如神的智慧化身。为此,鲁迅先生批《三国演义》云“状诸葛之多智而似妖”,此评中的,可谓一针见血。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说,诸葛亮“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诸葛亮对实施《隆中对》策非常执着,以致达到穷兵黩武、自不量力、固执拒谏的地步。结果,罔顾国力,频繁出击,劳军疲民,加速了蜀国走向末路。

诸葛亮三鉴

相关链接:

曹睿上台后,魏主张掘壕坚守,待吴、蜀内乱。此时,国力不强,人心思定,连年征战,不堪重负的蜀国,本应抓住这一相对平静的时期,养精蓄锐,休养生息。而诸葛亮却坚持他的北定中原,开疆辟土,恢复汉室,继承大统的方针。不顾国力强弱、民心向背、敌方虚实、周边环境,两次上表,执意开战。对此,蜀将多有微词,甚至连阿斗也劝他:“方今已成鼎足之势,吴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

他的亲信马谡认为“平南方回,军马疲敝,只宜存恤,岂可复征?”他听不进去。谯周苦谏:“何故强为?”他不以为然,后主阿斗提出疑问,也阻止不了他北进的意愿。

《蜀记》载:“晋初扶风王骏镇关中,司马高乎刘宝、长史荥阳桓隰诸官属士大夫共论诸葛亮,于时谭者多讥亮托身非所,劳困蜀民,力小谋大,不能度德量力。”

吴大鸿胪张俨作《默记》云:“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有国者不务保安境内,绥静百姓,而好开辟土地,征伐天下,未为得计也。诸葛丞相诚有匡佐之才,然处孤绝之地,战士不满五万,自可闭关守险,君臣无事。空劳师旅,无岁不征,未能进咫尺之地,开帝王之基,而使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

这是与诸葛亮同时代,或稍后一点的人,对他频繁北伐的议论,可见有识之士,对他的六出祁山,是大不以为然的。

 诸葛亮三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