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如何做好调研课题的若干思考——在市委党校青干班调研课题动员会上的专题讲座

 雪峰读书 2013-07-10

——在市委党校青干班调研课题动员会上的专题讲座

 同志们:

这次市委党校青干班集中调研活动,时间较长、任务重,需要调研的课题比较多,涉及的问题也很多。选题决定成败,善于抓住带有方向性、倾向性的,以当前的事为中心,适当有预见性,决策实事的热点、难点,需要破解的问题。

我们的口号是:“想党委政府之所想,急党委政府之所急”。

研究内容和大的方向一旦确立,就要坚定信心。

大家知道,党校调研课题来自于决策的需求,调研成果要服务于决策的制定。领导和机关的调研工作不是为了论证某个学术观点,不是为了写篇理论文章,也不是简单地反映情况,而是直接为党委决策服务,是领导和机关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推进和提高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方法和工作制度。一项调研成果能否转化应用于决策,是评价调研工作的主要标准,是检验和考核调研工作质量的关键。只有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应用到推动工作又快又好发展。调研工作才有意义。调研成果能否转化为决策,主要取决于成果的真实性与针对性。真实是调查的生命,调查的目的就是摸实情。不真实的调研成果不仅一钱不值,而且容易误导党委作出错误的决策,危害甚大。此外,如果是党委不关注、基层不关心的问题,那么你调研得再好也意义不大。调研的针对性决定了调研的价值。调研者在选题时要突出重点,关注热点,瞄准难点,善于抓住带方向性、倾向性、预见性的问题。

当前,有几种调研倾向值得注意:一是浮在面上。有的同志不是沉下身子,真正深入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而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对基层的实情缺乏准确的把握,不能深层次、多角度地了解分析真实情况和问题。二是先入为主。不是从大量的事实中去归纳、概括出观点,而是带着已有的观点去找论据,用头脑里的想当然去剪裁事实,习惯于先定调子、先划框框。三是报喜藏忧。不尊重事实,文过饰非,回避矛盾和问题。这些作风不改,调研的真实性、针对性就无从谈起。四是事后诸葛。调研除了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否则调研成果会成为“马后炮”。

现在,我从四个方面谈点看法,同志们参考。

之一:如何做好调研课题

一、关于调研课题的价值与功能

(一)党校科研的特点

党校与高校、党政机关调研的不同:高校科研侧重于基础理论、学科性、学理性;党政机关调研侧重于操作性和实效性,而党校调研居于理论和实践结合点位置。

(二)党校调研课题的分类:

对有关重要理论命题、大政方针进行论证的调研课题,具有理论性较强的特点

经验总结型的调研课题,既有理论基础同时要概括好地方经验

对策性研究的调研课题,难度最大,需要仔细收集资料、分析、提出恰当的对策

一般而言,调研文章难于理论文章,需要调研人员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扎实的理论功底、热情的专业精神。

党校做调研课题的优势:有一线干部带来的鲜活的资料、信息,可以以较低的物质成本、时间成本快捷、方便的收集信息。

二、如何做好调研工作

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把调研成果转化具体的政策、法规和措施,或者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但是,现在很多调研要么没有成果,要么成果束之高阁,真正能够转化为决策部署的少之又少。这个问题需要我们重视起来,在调研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高调研成果转化水平。

一是高度重视调研选题工作。选题是决定调研报告成败的重要因素。如果选了一个无关紧要、无足轻重的题,下再大的力气,也是做无用功。调研选题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热点、难点、焦点。站在全局工作的高度,抓住事关我省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战略任务,抓住带有方向性、超前性、倾向性、预见性影响和制约全局工作改革创新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精心选择调研课题,形成高质量、高价值的调研成果,这样的调研成果既能服务领导决策,又能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真正深入基层实地调研。调查研究的关键是真正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有真正的下到基层,在生产实践的第一线,才能得到真实的基层资料。现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调研习惯于看看总结,听听汇报,甚至,完全依赖百度和谷歌,把各种搜集的资料堆积起来,形成所谓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的基础数据就如同大厦的地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调研报告建立在这样的基础数据之上,根本不能找准存在的问题,也就不可能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措施。不但作了无用功,还浪费精力和资源。

三是对策建议要有实用性。选题不准,对策建议没有价值,数据不真实,对策建议就不实用。如果选对了题,掌握了真实的基础数据,我们就更要注意对策建议的实用性问题了。好的调研报告的对策建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针对性强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转化为切实可行政策措施。如果对策建议说了一大堆原则上的空话、套话,看起来很对,细想起来无从下手,不知所云,不但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甚至误导领导决策,这样的调研报告就是失败的。

调研不是为了写出文本,完成任务,而是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如果偏离本意,必然得不偿失,因此,我们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调研成果转化水平

之二:学术研究选题的几个重要标准

学术研究选题的几个重要标准:归结为熟悉、新颖、实在和贡献。

1.熟悉(问自己是否了解这个问题)发挥自己的优长,将难度系数降为最低(除因某种宣传需要写命题作文之外)

1)自己熟悉的学科领域:宪法与行政法

2)在此领域中自己研究最多、思考最多的范围:依法行政,行政权力制约

3)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问题:前期成果优势,环境优势,资料优势,经验优势,合作优势,经费优势等。)

2.新颖(问你的与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

为选题的最关键标准。

1)思考新:(不成熟需要论证的新见解)评水浒

2)材料新:上海市对行政工作人员的调查

3)角度新:行政诉讼的作用

4)方法新:行政相对人从行为作用对象的分析法;权利义务交互关系的分析法

(5)领域新:被害人学,行政相对人之后的行政第三人,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注意:可以标新立异,但不能是怪异,不是奇谈怪论(论数学与诗的关系):有根基、符合逻辑、有规律之中、有意义。

3.实在(问你的东西是否空谈,忽悠人?)

1)现实,解决实际问题,切合中国国情

有学生动不动就谈美国法律违宪审查制度如何,

提倡以小见大:

小题好做(不可贪大求全)。

论公务员制度;论中国公务员制度;论中国政务类公务员制度;论中国乡镇级政务类公务员制度;论中国乡镇级政务类公务员管理的若干问题;

见大就是能升华到具有规律性的层面,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不能就事论事)。

如从称谓到观念:“省长”(省行政院院长)管一省,“省法院院长”管一院(首席大法官),从称谓反映普遍观念上行政是大于司法的,司法改革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

2)朴实,不能哗众取宠(论模糊数学与曚胧诗的关系)、不能故作深奥(刘再复的研究生:赏花,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对作为审客体的植物的生殖器官进行观赏,由此而产生的感)

4.贡献:(你的贡献是什么?)完善了现有理论与制度,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尽了力。

1)补充:如行政法律关系不只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是包括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在内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2)发展:美国正当程序保护的财产权的范围,发展到由单纯财产到与财产有关的利益。如受聘用的权利。

3)重新构造:理论及体系的重新创制:行政许可制度要本质上是赋予权利的还是限制权利的。

(4)基本规律的发现与总结:原理的创造,原创性研究:被害人学

之三、申报的学术基础及课题论证的技术处理

汝果欲作诗,功夫在诗外。

汝果欲作文,处处多留心。

一、夯实专业基础

严格的专业训练包括学和术两个方面。

一项好的研究,一定是以厚实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无论你是要做基础性的研究,还是做应用性的研究,没有浓厚的学科性的专业知识,是既不可能做好,也不可能获得专家认同的。

失败的选题举例:

1)实践“三个代表”,巩固执政基础

2)适应世界发展趋势,切实搞好党的建设

3)实践“三个代表”,加快“三个转变”

有些学科缺乏成熟的研究方法,常常导致研究不深入,如果借用一些其它学科的方法,就会很成功。比如党政关系研究

再如党内民主研究:《话语权回归下的党内民主建设绩效与限度——基于温岭市党内民主建设的个案研究》,如果以问题为中心展开,不同的问题都可以用不同的学科方法,从不同的测面来进行研究。比如:和谐社会的问题、股市的问题、信访洪峰问题。专业学术基础给我们带来知识积累、寻找和解决问题的灵感、专业的方法和分析工具。好的研究,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结合。研究的起点,在于质疑。质疑什么?这需要学科已有的知识有全面的把握。好的研究,一定是对现实问题的回应。同时,好的研究,也一定会把现实问题上升为学术问题。

二、树立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平时要注意关注那些在现实中或者学术上值得研究的问题——这就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第二层,课题研究要目的明确,也就是你通过研究,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课题举例:派系竞争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年政治学青年项目,宁波市委党校孙琼欢)

基于网络治理视角的流域区际生态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年政治学青年项目,福建省委党校胡熠)

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动力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年政治学青年项目,宁波市委党校刘彦昌)

三、找准研究方向

选择研究方向,一般而言,既不要选择那种纯粹基础理论的研究,也不要选择那种纯对策性的研究。 

项目申报为什么要有专注的研究方向:

一是能敏锐而准确的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找到一个具体题目。这个题目既是自己长期研究的内容,又与课题指南里所列的题目相近。

二是有大量的前期研究成果。

三是课题申报上以后,为后期完成课题打下了坚实基础,使自己不致压力太大。

四、遵守学术规范

为什么要引用,为什么要注释呢?

第一,引用是学术研究继承性的要求。

第二,引用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增强论证的科学性。

第三,引用可以方便后来的研究者。

第四,引用是尊重知识产权的需要。 

之四: 关于课题调研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下面,我再从社会学的角度谈三点看法,这也许是大家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1、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动与社会关系的科学,它提供给人们一种看待社会的特殊视角。

2、对于社会上大多数人来说,社会学是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门学科。

3、社会学重视社会调查,更注重运用科学的方法。

 1)社会调查的极端重要性。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有的同志可能要问:十样事物,我调查了九样,只有一样没有调查,有没有发言权?我以为如果你调查了九样都是些次要的东西,把主要的东西丢掉了,那末,仍旧是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关于农村调查》

2)进行社会调查,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3)开展社会调查还要有科学的方法。《论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社会学者通常使用两种研究方法:一种是定量方法,另一种是定性方法。这次调研,我们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结合起来,既要采取实地调研、座谈访谈、文献研究和个案分析,又要运用抽样问卷调查方法。我们相信,最终的数据资料肯定会是真实的、客观的和权威的。

今天,我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和大家在一起来谈一谈社会学调研的方法。结合这次集中调研活动的有关部分内容,我想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介绍:一是调研方案的选择;二是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三是调研报告的撰写。

一、调研方案的选择

(一)课题方案设计的内容要求

1、要明确表述课题的题目

课题的题目一般应包含三部分:(1)研究问题;(2)研究对象;(3)研究方法。比如:《中西比较下的20世纪中国文化史研究》,这个题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研究的问题是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是比较研究。 

2、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

研究动态非常重要,它的作用至少有三点,第一,表明研究者对这一课题所涉及领域的了解和把握程度。第二,在全面综述学术界研究进程的基础上,表明你的研究视角的创新在哪里,从而表明你的选题的意义。第三,这个作用也可让专家了解你对相关资料的掌握程度。

研究背景的阐述,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增、或减。主要是要讲清楚研究它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3、要确定好研究的具体内容

研究内容的确定包括研究对象(关键词)的界定以及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要素。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直接关系,研究内容必须准确体现研究课题。我个人所了解的经验来看,主要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提纲式的;一种是归纳式的。

4、要详细指出研究中运用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反映某项课题的研究要“做些什么”和“怎样做”。除了要叙述清楚使用什么方法研究之外,还要尽可能写得细致些。

5、要设计好课题研究的步骤

6、要写出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

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包括:研究成员的身份(含职称、学历等)、教科研水平和课题原有的研究基础(包括相关课题和论文获奖和发表)。

7、课题的可行性论证

资料保证、人力保证、经费保证、物力保证、时间保证。

(二)课题申报中要注意的问题

1、立题依据要充分,国内外动态和信息要了解清楚。

2、课题的科学意义要重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3、起点高,学术构思新,有创见。

4、与国内外同类工作相比,有自己的特色,避免重复。

5、课题研究范围不宜过大,内容不宜过多,主攻方向要明确、集中。

6、技术路线要清楚,设计方案要合理可行,研究方法力求先进 。

7、要充分说明已有研究的基础和技术条件以及研究小组的优势和实力。

8、预期结果要明确,要充分展示预试验的结果,要突出把握性和可行性。

9、申报手续要完备,各栏目填写要完整、齐全、清楚、实事求是。

10、要认真选择申报学科专业,以便同行评议和终审顺利通过。

11、研究小组人员结构要合理,实力要较强,时间要保证,要符合规定。

12、申请经费要合理,恰当。

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在这部分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资料收集和分析的方法。

大家知道,社会科学有两大重要支柱:一是观察资料;二是理论自身的逻辑。观察资料是社会科学理论的基础,逻辑是社会科学理论发展的根本。只有在观察资料与理论相吻合、理论本身又具有逻辑合理性的情况下,理论才能暂时被承认。从逻辑方面来说,社会科学研究是一个从归纳到演绎、又从演绎到归纳的互动过程。

一般地说,社会科学研究的过程离不开理论与观察资料。假定我们已经掌握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根据调研方案或课题研究设计来搜集、整理和分析观察资料。

社会调查中资料收集方法很多,如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和文献法,等等。资料收集方法的选择要依据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如调查总体的性质、样本规模的大小、调查的目标和重点、调查课题完成的时间要求等等。其实,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特定的优点和不足,有着各自不同的适用的条件和场合。

(一)访谈法

访谈法就是由调查员直接向调查对象口头提问,当场记录某答案,或由调查员与调查对象面对面接触,通过有目的的谈话收集资料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便于理解个人的主观意见、内心感受、信仰、态度和见闻。这是一种研究者与调查对象之间有引导的谈话。访谈是一种特殊的人际沟通,主要用于研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的比较复杂的问题。

在每次谈话时,根据被调查者在场人数的多少,访谈法又可分为个别访谈、小组谈话和座谈会。小组谈话和座谈会都需要调查者有较高的谈话艺术和组织能力,同时被调查者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从研究者的角度来看,根据对访谈过程的控制程度,访谈法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

结构式访谈,是指严格按照预先拟订的调查表或问卷向调查对象发问。这种访谈得来的资料比较规格化,便于整理和数量分析,并能利用计算机作资料整理和统计。这也是下面要讲到的抽样问卷调查的一种实施方式。

无结构式访谈,是指调查者在访问前并未拟订详细的调查表或问卷,而只是就调查主题提出有关的问题。这种访谈弹性大,能够充分发挥访谈者和被访谈者的积极性,访谈者能够对问题作全面、深入的了解,也是个案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其中深度访谈法就属于无结构式访谈,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取得个案研究的资料。

深度访谈,是指为收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遭受家庭暴力、自杀、吸毒等)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谈。这种访谈是调查者围绕所要研究的主题,对调查对象的生活经历进行详细地了解和忠实地记录,并通过对这个典型的研究来分析某个群体的生活状况。这种访谈对访谈员有较高的要求,访谈员不仅在访谈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而且还要善于通过提问和表情、动作来控制访谈过程。访谈结束后,还要及时对访谈记录或录音进行详细的整理和分析。

访谈法的优点:(1)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引导深入交谈可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2)适用范围比较广;(3)回复率比较高。

访谈法的缺点:样本小,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另外,无法控制被调查者受调查者的种种影响(如角色特点,表情态度,交往方式等)。所以访谈法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法、测验等结合使用

在访谈过程中应该注意:(1)谈话要遵循共同的标准程序,要准备好谈话计划,包括关键问题的准确措辞以及对谈话对象所做回答的分类方法。(2)访谈前尽可能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材料,对其经历、个性、地位、职业、专长、兴趣等有所了解;要分析被访者能否提供有价值的材料;要考虑如何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3)访谈所提问题要简单明白,易于回答;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问题的范围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谈话内容要及时记录。

(二)观察法

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指观察者根据研究课题、有目的地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直接或间接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以取得有关资料的方法。它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更多的是实地进行。在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多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观察的类型很多,依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对象的活动,可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依对观察对象控制性强弱或观察提纲的详细程度,可分为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等。

参与观察是人类学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最初多用于对原始社区或特殊文化群体的观察,所以又被称作田野工作。目前,这种方法已经被社会学广泛运用到对现代社会的研究之中。这种观察方法是一种内部观察,能够获取极为丰富、生动、详尽的资料,从而剖析到事物的深处。

非参与观察是一种外部观察,观察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处于旁观,以保证事实的真实面目。其优点是:观察研究者可以不暴露自己的研究者身份,使观察处于秘密的状态。

(三)文献法

文献法与其他方法的一个显著差异在于,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获取研究所需的资料,而是去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形式为主的文献资料。文献法运用得较为普遍的形式是第二手分析,也即对其他人原来为别的目的所收集的实地调查资料或统计资料进行重新利用。文献资料通常是指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音等载体储存起来的资料。搜集文献的方法多种多样,应该针对文献的不同来源和出版、收藏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对于大众传播媒介公开出版、并正在市面上出售的各种书籍、刊物、磁带、光盘等文献资料,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可采取购买的方法搜集;对市面上已停止出售的这类文献,可到图书情报机构或可能收藏这类文献的单位、读者那里去借阅,对其中某些重要部分可以采取复印的方法搜集。

对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统计报表、总结报告、族规家谱、教义教条等文献,可采取向有关单位直接索取、文献交换、复印复制、借阅摘录等方法搜集;也可以到这些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社会组织的成员和各种档案管理机构去索取、复印、借阅。对于个人写的日记、信件、记录、自传等文献,只能在征得这些文献主人同意的前提下,采取借阅、复印等方式搜集。

(四)抽样问卷调查法

抽样问卷调查是社会学最常用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抽样问卷调查法也称问卷调查法,它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者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简单地说,问卷调查就是用卷子的形式用同样的问题对不同的对象进行调查。

社会学研究涉及问题的范围都比较广,所以,很少有力量对研究对象采取普遍调查的方式,而常常是从研究对象的整体中选出一部分代表,用问卷的方式来进行调查研究,然后用所得的结果去推论和说明调查对象的总体的特性。

问卷调查一般是定量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这种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的过程就是抽样,所选出的这部分代表即是样本。

在问卷调查中,问卷中的问题都有具体的回答范畴。由于人们对问题的回答都被规范在这些回答范畴之内,所以不管问卷调查的范围有多大,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都同样便利。

一般地说,问卷调查由五个阶段组成:

1、确定调查总体。根据我们已经拟定的研究主题,确定调查总体的范围。

2、选取调查样本。选取样本有一套严格的程序。选取样本的程度越完善,样本就越接近调查总体,运用样本所进行的归纳和预测就会越准确。

1)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抽样方式,即对总体中的所有个体按完全随机的原则来抽取。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的抛硬币、抽签就是一种随机抽样。但在规模较大的社会调查中,我们是根据计算机所编制的随机数字表来进行抽样的。

2)等距离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法很相似。在进行等距离抽样时,我们必须有一个具体的抽样框架,必须对抽样框架中的每一个个案按顺序编号。但是,在进行等距离抽样时,我们不必依靠随机数字表来选样。等距离抽样法的关键在于按一个固定的间隔抽取人选。取样的间隔是由总体的规模与样本的规模之比决定的,取样间隔=总体规模/样本规模。假如总体为900,样本为150,取样间隔就等于9001506,也就是说,每隔6个人我们选中一个人。样本占总体的比例则由取样比决定,取样比=样本规模/总体规模。在上例中,取样比为1509000.167,也就是说,样本约为总体的16.7%。

3)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也是常见的抽样方法。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依照某些特征分为几个群体,如把知识分子总体分为教师、研究人员、医生、记者等等,每一个群体就构成一层,然后在每一层中再进行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一特征排列起来,然后等间隔的依次抽取样本。例如,在某区的居民花名册中每隔50人选取1人。

4)还有一种抽样是整群抽样,即把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子群体,每一个子群作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中抽取若干子群,将抽出的子群中所有个体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如果子群内部个体数目较多,而个体彼此间差异并不大,还可以再从中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来抽取样本,这就就叫多阶段整群抽样。

3、设计调查问卷。设计问卷需要很强的技术性。问卷的设计是关系整个调查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调查研究的组织者要舍得下功夫,认真琢磨、反复推敲,设计出高质量高水平的问卷。编写问卷前应做一定的探索性工作,同各种类型的回答者交谈,以利于将研究主题细化为一个个的具体问题,并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的答案。

一般地说,问卷分为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两类。封闭式问卷式把所要了解的问题和可能的答案全部列出来的问卷形式;开放式问卷是只提出问题,不提供可选择的答案的问卷形式。相比较而言,封闭式问卷在实际中运用得更为广泛,因为它使回答者完成问卷十分容易,同时也便于研究者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

1) 问卷的结构

一份完整的问卷应包括前言、主体、结束语三部分。前言是对调查目的、意义、调查的组织者以及有关调查事项的说明,以获得被调查者的理解和支持。前言的语言要诚恳、平易近人,特别是要说明调查的保密原则和匿名性。主体是问卷的核心,包括问题和答案。结束语主要是向被调查者表示感谢,并询问一下对问卷设计和调查本身的看法和感受。

2)设计问卷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问卷一般不宜太长,控制在30分钟为宜。如果问题太多,会使被调查者付出的精力多,花费的时间长,以至于不予以配合,给调查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问卷设计中的难点是问题的表述。如何用文字表述好所要问的问题至关重要。一般地说,问题的提法要具体,不要抽象、笼统地提问;问题的用词要通俗、易懂,不要适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和缩略语;用词要准确,不要适用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词;避免提带有双重涵义即一题两答式问题;

提问题的态度要客观,不带有倾向性,使用中性语言;避免使用双重否定的问题,例如大学生在参加考试时不必有人监考,你同意吗?就涉及到双重否定的问题;尽量避免提出超出被调查者回答能力的问题;对敏感问题避免直接提问,尽量采用婉转的方式或用第三人称。例如提问:你是否曾经有过婚外恋的情况?,可以婉转地询问:现在很多人中间存在着婚外恋的情况,这种情况你是否也曾有过?

其三,在排列问题时要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难以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先一般后敏感的原则,把能引起对象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敏感性的问题放在后面;先封闭后开放的原则,封闭性的问题放在前面,开放式问题放在后面。在问题的排列上还要考虑到逻辑性,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

4、问卷调查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由访问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来填写问卷;

2)由访问员将问卷发给调查者,待被调查者填完后再收回;

3)通过电话访问,由访问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来填写问卷;

4)通过邮局将问卷寄给被调查者,他们回答完后又通过邮局寄回。

前两种实施形式所需的成本较高(有时还要给被调查者发放小纪念品),但能够更好地保证回答的可信度和问卷的回收率,是运用得较为普遍的问卷调查形式。

5、分析调查资料

分析资料的方法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一般采用因果分析法、功能分析法、区位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从问卷和量表测量等定量分析法收集的调查资料中,可以得到大量的数据用于定量分析,一般将这些数据转化成图表,非常有利于分析。同一专题中,往往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手段,以便迅速和精确地达到研究目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大量的数据已经完全用计算机来统计分析了。可以通过计算机将问卷数据录入,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等方法,处理相关的数据,并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根据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问卷调查法是访谈法的延伸和发展。问卷调查法尽管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效率的社会调查方法,但是,它仍然存在着许多为其自身特点所决定的缺点或局限性。因此,问卷调查法不能代替其他社会调查方法,正如其他社会调查方法不能代替问卷调查法一样。

三、调研报告的撰写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分类

调查报告作为反映调查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既不同于一般的应用文体,也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真实性、新颖性和时效性等特点。根据不同的标准,调查报告可分为许多不同类型。根据调查报告内容的广度,可分为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根据调查报告内容的深度,可分为描述性调查报告和因果性调查报告;还可以根据调查报告的主要目的,可分为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

1、综合性调查报告

它的内容比较广泛、全面,反映的情况比较丰富,篇幅一般也较长。如毛泽东的《寻乌调查》就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综合性调查报告,它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土地关系和土地斗争,以及社风气、人民生活等方面系统地反映了20世纪初江西省寻乌地区的社会概貌,深刻地揭露了旧中国农村和小城镇的各种剥削方式,生动地反映了农民土地争的情况。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革命历史文献,而且是一部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著作。20世纪末丁伟志等到主编的《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亦属于此类调查报告。

2、专题性调查报告

它的内容比较狭窄、专一,问题比较集中,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篇幅一般也比较短小。例如,1961年陈云写的《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母猪也应该放给农民私养》,就是专题性调查报告的典范之作。某些重大的、基础性研究的专题调查报告,篇幅也相当长。例如,陆学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就是一篇篇幅相当长的专题调查报告。

应当指出,综合性调查报告与专题性调查报告的区分是相对的。一般地说,综合性调查报告的内容较广,较,相对而言,专题性调查报告的内容较窄、较,但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例如,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从调查对象的专一而言,可说是专题性调查报告,从调查内容的广度和全面来说,也可说是综合性调查报告。

3、描述性调查报告

就是对社会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描定和叙述的调查报告,它的内容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但都以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为主。例如,《农民工生存现状扫描》、《玩具市场调查报告》等,就是以描述性为主的调查报告。前面提到的《寻乌调查》、《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等,基本上都属于描述性调查报告之列。

4、因果性调查报告

就是以揭示社会现象之间因果联系为主要内容的调查报告,它的内容不仅要说明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而且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例如,陈云在《母猪也应该放给农民私养》一文中,就不仅说明了私养母猪养得好、产苗猪多的事实,而且回答了私养母猪养得好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私养母猪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建议。这就是一份典型的因果性调查报告。

描述性调查报告尽管在内容层次上比较浅,但却是任何调查报告都不可缺少的基本组成部分。任何因果性调查报告都必然包括一定篇幅的描述性内容,并以描述性调查为立论基础。描述性调查报告可独立成篇,因果性调查报告则是在描述性调查基础上深入研究的结果。

5、应用性调查报告

它是以现实应用为主要目的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大体上又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以认识社会为主要目的的调查报告。

2)以研究政策为主要目的的调查报告。

3)以总结经验为主要目的的调查报告。

4)以揭露问题为主要目的的调查报告。

5)以支持新生事物的主要目的调查报告。

6)以思想教育为主要目的的调查报告。

6、学术性调查报告

是以理论探讨为主要目的的调查报告。它大体上可分为理论研究性调查报告和历史考察性调查报告。

1)理论研究性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主要是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做出理论性的概括和说明。其写作特点是,对调查对象、调查程序、调查方法等要做具体说明,调查资料要真实、系统和完整,论证过程要符合逻辑,研究结论要明确和新颖,对不同的理论观点要做出评论或分样。

2)历史考察性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主要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调查分析,来揭示某些社会现象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写这类调查报告,要从历史事实出发,既要旁征博引,注意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又要约之行文,注意归纳、综合,以揭示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总之,调查报告的分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对于同一篇调查报告,因分类的标准、视角不同,往往能把它归于不同的类型。

(二)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撰写调查报告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但是,它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却是大体相同的,这就是所谓的定体则无,大体则有。一般地说,调查报告由标题前言主体结束语等部分组成,有的调查报告在前言之前还有简介、在结束语之后还有后记附录

1、标题

标题,是调查报告的题目。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有题好一半文之说。撰写调查报告,应该十分重视标题的推敲。标题的写作,通常有几种方式:1)直叙式(2)判断式(3)提问式(4)抒情式(5)双标题。  

2、前言

前言又称导言或导语,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前言写得如何,对于说明调查报告主旨、激发读者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前言的内容主要说明为什么进行调查、怎样进行调查和调查的结论如何。前言的写作,有以下几种方法:

1)主旨陈述法,即在前言中着重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和宗旨。

2)情况交待法,即在前言中着重说明调查工作的具体情况。

 3)结论前置法,即在前言中先简要说明调查的基本结论。

4)提问设悬法,即在前言中只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而不作正面回答。

3、主体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主要和核心部分,它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研究有关问题的社会背景和主要目的;

②调查对象的选择及其基本情况;

③调查的主要方法和过程;

④调查获得的主要资料和数据;

⑤研究的主要方法、过程和结论;

⑥对调查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

如果是学术性调查报告,还应该包括:①研究有关问题的学术背景;②对有关问题已研究成果的简介和评析;③自己的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案;④主要概念、主要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及其操作定义;⑤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⑥调查结果的学术性推论和评价;⑦本调查研究的主要缺点或局限性;⑧本调查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新发现的问题。

总之,主体部分是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它写得如何,直接决定着调查报告的质量和社会影响。

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通常有三种形式,即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和纵横交错式结构。

1)纵式结构,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历史顺序和内大逻辑来叙述事实,阐明观点。

2)横式结构,就是把调查的事实和形成的观点,按性质或类别分成几个部分,并列排放、分别叙述,从不同方面综合说明调查报告的主题。

3)纵横交错式结构,就是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结合使用的方式。

其一,以纵为主、纵中有横。

其二,以横为主、横中有纵。

上述两种纵横交错结构,既有利于按照历史脉络讲清楚问题的龙去脉,又有利于按问题的性质或类别分别展开论述,因此,许多大型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往往采用这种结构。

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写作时,究竞采用何种结构,要根据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来确定。这就要求我们不拘一格,勇于创新,依势布局,巧作安排,把丰富深厚的内容与完美得体的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揭示主题、深化主题的目的。

4、结束语

结束语是调查报告的结尾部分。调查报告的结尾部分,从形式上看有三种不同处置方法:一是没有结束语;二是简短的结束语;三是较长的结束语。从内容上看,结束语有以下几种写法:

1)概括全文,深化主题。即根据调查的情况,概括出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增强调查报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总结经验,形成结论。即根据调查的情况,总结出基本经验,形成调查的基本结论。

(3)指出问题,提出建议。根据调查的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弥补或改进的具体建议。

4)说明危害,引起重视。即根据调查的情况,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以便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有的还提出对策性的具体意见。

5)展望未来,指明意义。即根据调查的情况,由点到面、由此及彼,开扩视野、展望未来,指出有关问题的重要意义。

5、简介

简介是对调查报告主要内容简要介绍,其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 。

6、后记

后记,是撰写在结束语之后的、对与调查报告的形式、写作、出版有关的问题所作的说明。

7、附录

附录,是调查报告的附加部分。附录的内容,主要是调查报告正文包括不了、或者没有说到而又需要说明的情况和问题。

(三)调查报告的构成要素和撰写程序

调查报告有四大构成要素,即主题、结构、材料和语言。其中,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结构是调查报告的骨架,材料是调查报告的血肉,语言是调查报告的肌肤,四者缺一不可。撰写调查报告的一般程序是:提炼报告主题、拟定写作提纲、精选调查材料、推敲书面语言。这也是撰写调查报告要把握好的四个重要环节。

1、提炼报告主题

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它是作者分析社会现象、揭示事物本质所形成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正确提炼主题,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关键。

正确提炼调查报告主题,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即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调查所获得的真实材料。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调查报告的主题是不完全相同。调查研究的目的,有的是领导机关下达的,有的是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它们都是主观的东西。随着调查工作的逐步深入,有可能出现与原定目的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实际的情况。

这时,对于不完全符合实际的原定目的就应该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对于完全不符合实际的原定目的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推翻或抛弃,并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另行确定。这就是说,提炼调查报告主题的过程,是分析客观社会现象、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的过程,是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修改、完善或另行确定调查研究目的的过程,是促使主观目的与客观实际密切相结合的过程。

主题的提炼,要努力做到正确、集中、深刻、新颖和对称。正确,是指主题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对社会实践起指导作用,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集中,是指主题要突出,要小而实,不要多中心,不要大而空。深刻,是指主题要深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层本质到深层本质,不断深入下去,而不能只满足于对现象、对浅层本质的认识。

新颖,是指主题要有新意,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造,要努力在别人尚未开垦的地方去耕耘。对称,是指主题与材实、观点相对称。主题过宽、过大,而材料不充分、观点不成熟,论证就没有力量;主题过窄、过小,又不能充分发挥材料和观点的价值。

2、拟定写作提纲

结构是调查报告的骨架。调查报告的写作提纲,则是结构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提炼报告主题之后,就应精心拟定写作提纲。

拟定写作提纲的过程,实际上是研究材料的过程,形成基本观点的过程,进一步明晰报告主题的过程。一份高质量的写作提纲,从内容的角度看应该符合四条基本要求:①突出报告主题,即围绕着报告主题科学安排层次结构,合理使用调查材料,深入论证基本观点,努力充分表过调查报告的主题。②阐明基本观点,即根据主要阐明观点,用材料论证观点,用观点统帅材料,努力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③精选调查材料,即精心选择真实、准确、全面、系统的调查材料,努力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并与观点一起共同突出报告主题。④符合内在逻辑,即写作提纲要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努力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写作提纲的拟定,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如前所述,就整个报告而言,大体上可分为标题、前言、主体、结束语等几个组成部分,有的报告还有简介、后记和附录等部分;就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而言,则可分为纵式结构、横式结构和纵横交错式结构。究竟如何拟定写作提纲,则应根据调查报告的目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习惯、爱好而定。

3、精选调查材料

材料是调查报告的血肉。在提炼报告主题、拟定写作提纲之后,就应该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认真研究材料,精选真实、准确、全面、系统的材料,去充实写作提纲,论证报告主题。

为了充分论证主题,应该精心选择以下几种类型的材料:

1)典型材料。典型材料是最能反映事物本质、说明和表现主题的材料。如典型事件、典型例证、典型经验、典型事迹等。典型材料必须真实、具体、生动,具有代表性。典型材料的运用,有助于说明事物的本质,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增强说服力。

2)综合材料。综合材料是指能说明事物总体概貌的材料。写作时,要注意处理好典型材料和综合材料的关系,没有综合材料说明不了广度,缺少典型材料体现不了深度,只有把这两种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说明事物总体的状况。

3)对比材料。对比材料是一组具有可比性的材料。如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成功与失败的对比,新与旧的对比,好与坏的对比,优点与缺点的对比,先进与落后的对比等等。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比,可以使调查报告的主题更加突出,给人以更强烈、更深刻的印象。

4)统计材料。统计材料包括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指数、动态数列等等。统计材料有很强的概括力、表现力,而且有具体性、准确性的特点。许多问题用文字很难表达清楚,但如果选用恰当的统计材料就可一目了然。因此,恰当地使用统计材料,对于论证基本观点、突出报告主题、增强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说服力具有重要作用。

4、推敲书面语言

语言是调查报告的肌肤。一篇高质量的调查报告,不仅是正确提炼主题,合理安排结构,精选材料,而且要反复推敲书面语言。

调查报告的书面语言,必须保持客观态度。如果是描述性的调查报告,应严格保持中立态度,用具体事实说话,无论是讲道理、下结论,还是指出问题、提出建议,都应以事实为根据,而不能离开事实空发议论。

一般地说,调查报告的语言应力求做到:

1)准确。陈述事实真实可靠,引用数据要准确无误。议论要缘事而发、把握分寸,切不可任意拔高或贬低。

2)简洁。要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用尽可能少的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叙述事实,不要作过多描绘;阐释观点,不要作繁琐论证。要坚决删去一切可要可不要的字句和段落。

3)朴实。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要使用深奥的专业术语和华而不实的词藻,不随便运用夸张手法和奇特比喻。

4)生动。要形象、活泼,可适当使用一些群众语言和通俗比喻。但不要使用那些多数人看不懂的土语、方言。

最后,我们真诚祝愿这次集中调查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大家写出优秀的调研报告,为开创党校工作的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数量描述和理论支持。

附件:市委党校青干班课题组研究实施办法(建议稿)

为进一步规范青干班课题组研究,根据党校教学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一、课题组研究的目标要求

课题组研究是贯彻落实中央党校“一个中心、四个方面”教学布局,推进研究式学习的重要方式。其具体的目标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员进一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重大现实问题。

2.提高学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能力。

3.培养学员进行互助协作、团队研究的能力。

4.为市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意见和建议。

二、课题组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课题组研究贯穿党校学习的始终,需要按照严格的流程、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方式来进行,保证课题组研究的质量。课题组研究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准备(3月中旬)

每名学员在开学前撰写预研究提纲,在开学后3天内进行全班交流。根据预研究提纲的内容和学员的研究方向,将全班学员分为若干课题组。课题组进行研究,确定课题研究题目,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开题(41日)

课题组经过充分讨论,形成课题研究提纲,填写开题报告书。青干班办公室邀请中央国家机关分校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开题报告审核小组。召开开题报告会,学员汇报课题组研究方案,评审小组进行评审。

3.实施(4-5月)

课题组明确课题研究的分工,确定课题总报告执笔人及其他研究分工,课题组成员进行合作研究,避免研究中的搭便车现象。提倡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进行子(分)课题研究,并形成单项报告。通过小组研讨、查找资料等多种方法进行课题研究。根据研究需要,课题组可以进行外出调查研究。课题组须在毕业前2周(6月下旬)完成课题报告。

4.评审(6月下旬)

教务处负责将课题报告送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并组织课题报告答辩。

5.成果利用

成果利用主要有以下方式:

1)汇编成优秀学员论文集。

2)有一定实用价值和较多业务内容的论文可向有关业务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甚至部门领导推荐,力争转化为可操作的对策,解决现实问题。

3)推荐给相关刊物发表。

4)作为范本供下一期学员学习。

三、青干班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指导

1.引导学员把握课题组研究的基本要求

引导学员把握党校课题组研究的基本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重大现实问题;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有所创新。

2.对课题组研究进行指导

指导的主要内容是“五句话”:选题要准、视野要宽、研究要深、观点要新、对策要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