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转载)

 天天见面的图书馆 2014-03-20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转载)
安徽课改的“小岗村”(转载)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

(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解读之九)

2012年10月3日

    遥想当年,安徽18位农民偷偷摁下红手印的那张白纸,日后竟然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宣言书,名不见经传的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如今安徽又有了一处小岗村。他们同样悄无声息地策源课改,这个小岗村叫“铜都双语学校”,搞改革的人不叫沈浩了,叫盛国友。他的小岗村的名号,来自于他一门心思地搞课改。如果说当年沈浩偷搞承包选择的是坐牢和“冒死”,那今天盛校长选择的则是出格和“偏激”,他喊响的口号是:推翻旧课堂--经营新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盛校长的“小岗村”创办于2000年,拥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一千余名学生。在数年的创校历程中,铜都双语学校也曾遇到过众多民办教育难题,经历过“师资队伍建设和生源良莠不齐”双重困扰,面临过“外部形象推广与教育内涵构建”两难抉择。

    怎么办?盛校长就像当年的沈浩,他说,沈浩当年是解放的小岗村民的生产力,那我们的“小岗”是否也应解放学生的学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于是,他们开始关上门来搞改革,他给他的改革确立了十六个字:立足校本,自主构建,经营课堂,内涵发展。而在具体的行动研究中,他们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并完善了一系列应对新课程背景、符合现代有效教学理念的校本科研体系,“三模五环六度”高效课堂模式因此诞生。

    原创性、前瞻性、本土化的教学模式一经问世,旋即引发了巨大的效应。有人说,他们是安徽大地上的又一处“小岗”。如今的铜都双语学校,已经因其课改而成为全国名校,每天前来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人们评价说,铜都双语学校的课改,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的难题,变“留人才”为“造人才”,使学校具有了师资自主再生能力;突破了民办学校“生源基础差”的瓶颈,变“选学生”为“育英才”,使学校具有了“促进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核心教育能力。

    五环大课堂

    1.功能

    实现了课堂空间的变革,铜都双语的课改为学生营造出一处具有能动性、自主性、生动性和谐的课堂文化场。

    创编师生共用的导学稿,实现了“三个合一”: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备”“研”合一、以导学稿为蓝图优化课堂的导学合一、以导学稿为依据查漏补缺的教辅合一。

    建构“三模五环六度”课堂运行机制,其中“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课堂核心元素的设计,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化为高效课堂的实际生产力;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课型架构成“五环大课堂”,全方位、多层次落实“教与学”、“师与生”日常行动规范,既有章可循,又创新求活;五环大课堂的开发与实施、文化的构筑与打造,为实现素质教育、均衡教育的理想提供了坚实的课程和文化保障。

    2.解构

    “三模五环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结构”和“方法”是两大原点。

    “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三模五环六度”既保证课堂导学的紧张有序,又彰显出开放性课堂的生动活泼。学校高效课堂下新课堂空间的创设是对传统教学空间布局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五种课型重新定义具有丰富我国课程教学理论价值;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运行模式彻底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导学稿的实施体现出教与学过程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五环节导学质量预控,彰显了学校强烈的质量追求意识。

    3.操作原则

    操作时要求能落实“三主”,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倡导“三自”,即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实现“三会”,即学会、会学、会用;发展“三维”,即认知、情感、技能。

    4.课程

    “五环课程”由五类课堂模式来实施落实。

    一是以学科教学为主的教材学习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二是以校本研习为主的研训课堂,着力从民主自治型班级管理、民主自主课堂管理两方面强化规则及程序的培训与落实,完成从高效课堂到高效学习的提升;三是以个性发展为主的特色课堂,开设各类个性选修课,重在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四是以学生心理,人格养成为主的行为养成课堂,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建立完美的人格品质;五是以实践活动为主的社会实践课堂,学校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实现从校园课堂向社会课堂的延伸。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教学改革报告  

    打破传统的课堂空间格局,构建对话、展示、开放、生态型课堂空间,这是铜都双语人对师生生命质量的一种关注。课堂因开放而生成活力,因展示而激情绽放。

    师资是学校发展的命脉,生源是教学质量的基础。当前,民办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师资和生源的困扰。是凭借优厚的条件,吸引资深教师加盟,招收优秀学生;还是广纳并蓄,以学校特有的教育模式培育教师、培养学生,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学校发展后劲?这也许正是民办教育人值得深思的办学考题。显然,“聚名师,招优生”是来自外部的“输血”措施,这在民办学校“师资流动性大、生源不可选择”的现实环境下实施起来,难度颇大且收效甚微,无法使学校发展得到真正的保障。那么,民办学校的“自我造血”功能在哪里?如何以学校自身的教育机制与模式,打造核心教育力,形成特色教育品牌呢?这篇来自安徽铜陵市铜都双语学校的报道或许能给在迷茫中探索的民办教育实践者一定的启示。

 

经营新课堂:志在“破冰” 意在“突围”

——来自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教学改革的报告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安徽铜陵地处长江之南,揽九华之月,迎黄山之风,傲立于皖中南的中心地带,绵延着三千年的青铜文明,舒展着“希望之城”的风姿。这是一片成长的乐园,钟灵毓秀,有凤来仪,一座年轻而厚实的学苑已鲲鹏展翅扶摇而上。铜都双语学校是坐落在铜陵市的一所现代化寄宿制民办学校,创建于2000年,占地面积150亩,拥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该校创办时间虽短,但以其高标准的硬件设施、高层次的办学理念、高水平的教学质量、高标杆的教育特色,赢得社会和家长的广泛信任,现已成为铜陵乃至安徽省民办教育的领跑者之一。近年来,该校以原创性、前瞻性课堂经营策略,被业内人士誉为“教学改革的小岗村”。

    一所民办学校的成功,不只在于校貌的焕新、生源的激增、口碑的相传,更在于学校教育模式的成长和成熟。在数年的创校历程中,铜都双语学校也曾遇到过众多民办教育的难题,经历过“师资队伍建设和生源良莠不齐”等的双重困扰,面临过“外部形象推广和教育内涵构建”等抉择,而今已形成了学校特有的“经营新课堂”教育模式,为民办学校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破解民办教育难题交上了自己的答卷,这是一种以“新课改”为源头为动力、以“新课堂”为阵地为方式、以学校特有的教育机制实现“培育教师、培植人才”双培功能的特色教育模式。这一模式破解了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的难题,变“留人才”为“造人才”,使学校具有了师资自主再生能力;突破了民办学校“生源基础较差”的“瓶颈”,变“选学生”为“育英才”,使学校具有了“促进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核心教育能力。这不仅是该校的特色教育模式,更是其立校之基、发展之本,这使铜都双语学校“藏之名山、纳之大川”的教育理想成为可能。

    如果说师资的流动性和生源的不可选择性是民办教育的两个“瓶颈”,那么,培育师资,培养学生,显然是民办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民办学校探求其教育模式的立足点

    经营新课堂  走内涵发展之路

    九年前,铜都双语学校董事长盛国友先生朝着朦胧而美丽的目标,开始了他艰辛的教育长征,踏上了民办教育的征程。这是一段历经坎坷之路,一段披荆斩棘之途。起初,铜都双语学校和众多民办学校一样,步入了民办教育的困境,而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难题就是:师资和生源。作为新创的民办学校,铜都双语学校创立之初即以优厚的待遇,广聘名师,渴揽人才,以期形成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可结果并不让人满意?熏一方面一些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自成一体?熏与新校教育理念多有抵触,甚至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另一方面民办学校无法像公办学校那样?熏能让名师真正地扎根下来?熏教师流动量大,这一度使学校出现了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局面。而生源也是困扰学校的问题之一。“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和民办教育的自身特性,使学校对生源不可选择,甚至一些家长把在公办学校难教难管的孩子送来,以期换个环境、换种教育方法,让孩子能得以预期成长,这就给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难度。那么,怎样才能突破“师资”和“生源”两大“瓶颈”呢?如何建立一支力量雄厚、素质稳定的教师队伍呢?如何将参差不齐的学生培育成才呢?民办教育未来发展趋向在何方呢?面对着民办教育的百舸争流,目睹着民办学校的发展困境,感受着社会及家长的怀疑目光,“双语人”在沉思,在实践,在探索?熏终于探索出一条能解决民办教育诸多困扰的突破口——经营新课堂,走上了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之路。

    这无疑是铜都双语学校几年来奋斗历程中经验的积淀和理念的淬炼,是一次将企业家的战略目光和教育者的教育思想引入学校跨越式发展轨道的尝试。身为该校的掌舵人,盛国友校长直面中国民办教育发展中的沉重和艰难,以一种敢为人先的胆识、勇于决断的魄力、悉心经营的执著、不断创新的勇气,自我认知,自我修复,自我成长,致力于解决诟病已久的教育沉疴,终于寻找到一条铜都双语学校通向明天的星光大道。就此,盛国友先生说:“建校一年后,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铜都双语学校难道只能象某些民办学校那样,靠‘聚名师、招优生’来‘输血’吗?我们的‘自我造血’机制在哪儿?我们学校的核心能力在哪儿?答案只有一个在教育教学本身,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因而,经营新课堂应该是解决诸多难题、打造双语模式的突破口。我们理解的‘经营新课堂’有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立足课堂,培育良师;二是实践新课程,培植人才。这是对师生的双重经营,是学校的发展机制。”他还说:“质量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质量不是喊出来的,不是包装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民办学校抓质量,不能靠天靠地,只有开阔眼界,改革创新,内涵发展,走一条潜心经营、自我更新之路,才会迎来学校发展的新天地。我希望我们铜都双语学校能成为全国甚至世界一流的民办学校。我之所以倾注如此多的精力和心血,是因为心中存有一个教育理想?熏就是探索一种适应中国国情的现代基础教育教学模式。”盛国友激情昂扬的言语中传递出的是一种超前办学理念和民办教育先行者的底气和自信。

    那么,何为“经营新课堂”呢?那就是:把经营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新增长点,坚持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和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以“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新课堂教学模式、“五环节导学”质量预控体系等为载体,以教师集体备课、业务论坛和公开课、研究课、实验课、达标课、展示课等为主要形式,全面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从而达成“以新课堂为核心,促教师成才,育学生成人”的目标,形成特色教育模式,使学校产生“名校效应”的影响力。

    正是基于“经营新课堂”模式的探索与形成,铜都双语学校短短数年硕果累结,已呈名校风范。学校所在地铜陵是均衡教育全国先进典型,基础教育质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然而就在这样的一个教育强市,该校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中考神话”:该校连续多年中考毕业率、合格率达100%,省、市级示范高中达线比率、单科各项成绩指标均居全市前列,人均总分超过全市同级学校一百多分。最难能可贵的是一个个曾经让家长担忧甚至失望的孩子,在铜都双语学校焕发出蓬勃的希望,并一步步走向成功,而承担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却是一群初涉教坛的青涩青年。经营新课堂——为打造师资助力,为学生成长助飞。

    课堂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正如建筑之与人类心理和精神的影响,课堂空间的布局和环境往往制约着教学活动的组织秩序。作为课程改革的攻坚阵地,课堂必须要经营,而经营新课堂应从课堂空间始

    创建特色课堂空间  构建和谐课堂文化

    正如舞台之与演员,课堂是师生进行教与学活动主场,其空间结构影响着师生的教学方式甚至生活方式。

传统课堂一般都将统一的木制课桌规规矩矩按序摆放,学生上课挺直腰板,背着双手端坐在板凳上,面对着立于讲台上的教师,一副恭听受教的模样。传统课堂中的讲台是“神台”是“霸权”,学生面对的是模式化、单一性、压抑感的课堂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如何能体验到师生的平等和学习的快乐?学生心灵如何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经营新课堂从创建课堂空间开始,就是要营建新型的教学场所和教育环境。铜都双语学校致力于营造绿色、生态、平等、民主的新型教学空间,教室里拆除了讲台,代之以师生同处一个水平面的布局,并改“一个面向”(面向讲台)的方向序列为根据学生展示需要而可以随时调整的“多个面向”,由一块教学专用的黑板而增至两块大黑板,同时还在新型课桌上增设了可供每位学生课堂展示的展示板。这种“不设讲台”的无教学空间从形式上剥夺了教师专门说教的权力,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垄断者、主宰者,而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发现者和合作者。而“相向而坐”、“纵向分组排列座位”、“随时调整坐姿”等便于人际距离接近的排序方式,有利于学生生成对话、合作、互动的愿望,有利于形成学习伙伴间相互激励的机制。在这种新型课堂空间中,黑板不再是教师板书专用的“高高在上”的宣讲台,而是学生尽可能多地展示自己的阵地。铜都双语学校的新课堂空间,不是外在的附加和应时的点缀,它切实地改变了课堂环境,让师生共同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这里,教师可以平等地穿行于课间方阵中,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由此不见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更多地呈现出“互动式”、“发动式”教学场景,从而使教师的引导点拔、追问诱思、调控服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并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独立自学、小组合作、集中展示创设了情境氛围。在这里,学生可随机调整自己的课堂姿态,如独立自学时,坐姿端正,紧张投入;小组讨论时,可站可坐可走动,可参与到别组,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课堂场景。但无论怎样的姿态,课堂上均要求学生遵循规范,在自由和谐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听,聚精会神,静心倾心;说,落落大方,条理清楚;读,字正腔圆,入情入境;写,美观工整,快捷清晰。

    铜都双语学校的课堂空间“新”就新在:对陈旧、僵化的课堂秩序的打破,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对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的激发,从而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环境支撑。这种新课堂空间让教育赋予人以尊重,让生命健康成长,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的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和谐的课堂文化场。

    重组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范畴。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方法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建构知识,显然是经营新课堂的关键所在

    构建特色课堂运行机制 打造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效能低下,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的模糊、教学内容的无序、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学过程的单一……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是解决目前课堂教学难题的一把钥匙,它要求我们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方法意识,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从“培养方法意识”到“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突出学生学习过程和方式,注重建构知识的意义,减少教师讲授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展示提升的过程。

    新课堂不应是“寂寞沙洲冷”,而应是我们的“动感地带”。铜都双语学校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经营新课堂的主要抓手,抓住“课堂结构”和“导学方法”两个原点,建构了一套以“自主导学”为核心的课堂运行模式。这种模式由“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模块构成,具体操作为:一是定向,即在课前交流预习环节预设课时学习目标,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当堂学习步骤;二是指导自学,教师根据当堂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出导学思考题或活动方案,引导学生独立、紧张、高效地完成自学任务;三是互动展示,先是小组互动,组内交流自读、自探、自研、自悟成果,并讨论确定在全班展示的方案,要求做到分工明确、活动到位、指导到位,真正实现“合而升华”、“互补共享”;四是展示环节,这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合作的集中体现,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迸击、才智的展现,此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参与欲望、竞争意识。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的互动展示提供平台,创设氛围,发挥追问诱导、调控服务、精讲点拔、目标引领等作用,扮演的是支持者、辅助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五是当堂反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当堂达标训练题,检查学生当堂目标完成情况。训练题设计要瞄准训练目标,着眼知能转化,保证教学质量检测的信度和效度。

    “教学有模,教无定模,贵在得模”。铜都双语学校这套课堂导学模式,既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始终是在教师主导下紧张有序高效地进行,另一方面又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由教师一人或个别精英学生唱“独角戏”的格局,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沉闷呆板而变为充满生机和活力。原铜陵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张伟宗这样评价双语学校的课堂:“铜都双语学校的课堂教学,始终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正视学生的要求,让学生的需要成为新的学习生长点和结合点。无论是从课堂空间的创建还是课堂模式的实践,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一位曾多次参观洋思、杜郎口等学校的中学校长说:“铜都双语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已超越了洋思、杜郎口基础教育改革领域中的两所名校,既有洋思课堂的紧张有序,又具杜郎口课堂的生动活泼,每一堂课教师均能着眼参与度、自由度、亲和度,营造互动展示情景,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立身的基石,而质量的提升赖于学科质量全面科学精细的管理。如何将预习、上课、训练、培辅、考试等常规教学项目整合成工厂生产流水线式的学科质量管理流程,形成一套简洁、明畅的学科质量预控体系,也是经营新课堂的题中之旨。

    建立“五环节”学科质量预控体系  确保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教学过程的随意、教学评价的模糊,是导致课堂效能低下的原因之一。那么,建立一套多环节、重标准的学科质量监测体系,显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良性对策。铜都双语学校立足自身的教学实践,借鉴他校的成熟经验,结合铜陵市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铜陵市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条例》,大胆探索,求实创新,于2003年成功构建了“五环节”学科质量预控体系,优化教学环节,调控教学质量,将教学效果的预估和监测推至可操作的程序化状态。

    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节”学科质量预控体系,主要由五个环节策略组成:一是在课前准备阶段,以周前预习和日前预习为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探求的过程中完成认知准备和情感准备。二是课堂导学阶段,以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为方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合理安排“学”、“教”、“练”,积极引导,提高课时效益。三是在课后训练阶段,以晨读、课外阅读、日日清检测、大自习自练等为方式,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适当拓展训练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知识巩固,实现“知能转换”和“知能并举”。四是在课后培辅阶段,以自主反思、个别培辅、集中培辅等为方式,以“面向全体,尊重个体”为原则,做好培优辅差。五是在课后检效阶段,以单元自测、周清过关检测、培辅绩效月验收、月度考核验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定和结果性评定,加强目标管理。同时,结合“五环节”学科质量预控体系,学校还推出了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等五种自主导学式课型,对教学程序提出了规划性要求。五种课型的实施依托的是“学科日导学方案”这一载体,实现师生当日教学活动的安排流程化、精细化。日导学方案是供师生共同使用的学案设计,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帮助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的方案。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预先指导,它既是导学的路线图,又是学习的路标。日导学方案的编制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编制的过程是突出个人能力和发挥集体智慧的过程,它必须在同级同科集体备课、集中研讨的预习设计、正课设计、训练设计等成果的基础上,由学科任教教师根据班情、学情执笔编制出来的,其内容大致包括统一题头、自研课设计、展示课设计、日训练课设计、日培辅安排、日学习反思、教师寄语等组成。师生运用日导学方案要做到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学科日导学方案的全面实施,使教学常规项目有机整合形成体系,并进入日常化、制度化、精细化管理中,避免了教学活动的随意性、盲目性、无序性,使教学活动走上了科学、规范的轨道。

    对此,该校分管教科研汪兴益校长说:“这套体系旨在建立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活动结构体系,完成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根本性转变。这种体系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全面性,面向所有学生,尤其要关注后进生,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目标性,教学目标明确,时间管理严格,教师通过依纲扣本,来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紧张有序、活泼高效地开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巩固学习成果;并且紧扣目标要求,重视学情反馈,教师要通过优化导学、互动解惑、高效训练等促进学生知识吸收和转化,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三是流程化,高度重视环节操作规范,使教与学活动规律化、流程化。”

    经营新课堂,不只是“解放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也是以新课堂模式对教师专业成长进行定制和助推。而对教师而言,经营新课堂不只是在新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自我成长,也是将教学科研当作大课堂的学习过程。因而,经营新课堂会为学校源源不断地推出具有学校风格的良师名师。

    以新课堂为营地  锻造一支自己的名师团队

    一流的教育由一流的教师来创造。揽天下良师而教是一种美事,但在目前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背景下,靠这种方式,民办学校显然是无法最终摆脱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师资建设方面的困扰的。思路决定出路,铜都双语学校正视现实,探索并走出了一条“立足本校、自我造血、打造自己的名师队伍”的师资管理和培养之路。“教师的专业发展载体应该是课堂,我校教师在以改变课堂教学为主线的校本教研和培训中,以新课堂教学模式和五环节质控体系的实践,以校本科研为另一种课堂,激发和助推了教师专业的发展,经营新课堂催生出一大批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自有的名师。”盛国友校长在谈及师资建设时如是说。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铜都双语学校新课堂教学模式日渐成熟,并衍化为以“课堂”为核心的教学流程常规化管理制度,这就是培养“双语风格”教师的大熔炉。尽管新调进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新招聘的教师综合素质好,但在该校都要实践新课堂教学模式,在技术层面上掌握这一模式,并将其内化为自觉的课堂教学行为。为此,学校以“培训课堂——教学课堂——科研课堂”为机制,致力于锻造自己的名师团队。首先,校本培训就是教师成长的大课堂。在校本培训上,学校与教师面对面展开交流,毫无保留地将学校教育理念传达给每个教师,并用现场教研和课堂示范教学,引领年轻教师成长。学校对新上岗的教师都要进行岗位业务培训,让他们看新课堂导学设计,听校本科研专题讲座,参加听课、评课,研究和实践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必须通过学校新课堂督评“101”式达标课方可上岗。学期中间,学校还面对全体教师,多层面开展“新课堂”推动活动,如“领导上观摩课”、“学科长上示范课”、“全员上达标课”、“薄弱教师上过关课”、“名师上展示课”等,要求教师严格按新课堂模式授课,并按照新课堂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进行评课,自评要实事求是,互评要开诚布公,点评要一针见血,从而使教师在“新课堂”的土壤上开花结果。同时,学校还坚持开展“一帮一结对”的“青蓝工程”活动,实施“导师带教、合作教学”,引导青年教师成才。其次,课堂教学是教师成长的练兵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相长,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修改、完善、提高的过程中,提升专业水平,形成教学风格,从而与新课程、新课堂一起成长。再次,校本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大课堂。学校以“校本科研”为载体,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改革核心,大力开展校本科研活动,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的以反思为前提、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平等互动为特征的校本教研制度,如《新课堂人人达标实施条例》、《学科长微型科研实施条例》、《新课堂质控督评制度》、《教师互访互学相互研讨听课制》、《同级同科教师集体备课制度》等,其中,互动反思式教师业务论坛,已成为该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用校本科研模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带着新课堂实践中的感悟和问题进行对话交流,用集体智慧弥补个人在能力方面的不足,这就是该校面向教师经营的“新课堂”。铜都双语学校之所以胆敢把教学质量的提升寄希望于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的教师队伍,就在于这种“经营新课堂”的成功。

    “在铜都双语,不只是工作,更是培训。今天的‘双语’也许还不能给我们提供令人羡慕的经济待遇,但却能给我们全新的教育理念、前沿的教学实践,这些是我们职业生涯里的最宝贵的财富。”一位老师的肺腑之言代表着一群“双语人”共同的心声。

    锻造本土化名师团队,促进全体学生成功,这是破解民办学校“师资”“生源”两大难题的向度。若将视野放开,我们分明看到:铜都双语人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发起的一次挑战,其志在“破冰”!其意在“突围”!正是这种胆略和行动,让学校走上了内涵发展的快车道。

    采 访 手记

    短短几天的采访,不可能了解到铜都双语学校成长和教育现状的全貌,但我们找到了一个视角,淘到了一块“璞玉”。在采访中,我们翻阅了学校长短期发展规划、学校工作计划、教师教学计划、教师月培优帮扶跟踪记录、学生档案等材料,与该校师生进行了对话,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每一份材料,每一次对话,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有一根红线贯穿其中,那就是:经营新课堂。

    四年前,一场“实践新课程,经营新课堂”的大讨论在铜都双语学校全面铺开,这场讨论被“双语人”称作是该校课堂教学改革甚至学校发展历程上的“转折点”。当“打倒旧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经营新课堂,实践新模式”等话语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开来,展开的不只是课堂教学价值观的思考,更是对民办学校如何发展的探求,这是该校“课堂革命”、“学校转身”的序幕。创校以来,开安徽铜陵民办教育先河的铜都双语学校屡遇难题,曾力邀名师掌舵,曾遍访国内、国外知名学校,试图寻求一条民办学校跨越发展之路。一次次深刻的反思,一场场正面的争锋,一次次痛定思痛的抉择,一场场敢为人先的探索,年轻的铜都双语学校以难得的清醒和勇气,开始了理性的思考和实践。当外部“移植”和“输血”遭遇“瓶颈”时,他们开始打造自己的“造血”机制,以内涵求发展。当学习名校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一种“跟风”现象时,他们博采众长,结合自身,构建起自己的独特的课堂导学模式,创建起“经营新课堂”的雏形。于是,成效越来越明显,愿景越来越明朗,铜都双语学校终于找到了走向成功的康庄大道。“学校需要经营的方面很多,但前瞻的经营策略是要用主要精力打磨你的刀刃,而不是打磨刀背,课堂便是学校需要精心打磨的刀刃。经营课堂是校长的第一要务,教师的第一要务,学生的第一要务。”民办教育的思考者和实践者盛国友先生在谈及“经营新课堂”时激情飞扬:“课堂是师生成长的摇篮,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对课堂的探索就是对师生生命质量的最大关怀,也是对教育价值的追问。”是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最主要发生在课堂上,谁经营了课堂,谁就可能撬动教育的支点。铜都双语学校所思所做的正是如此。

    民办教育发展的今天,经历了最初的激情和张扬,已到了步入成熟和理智的时候了。一个民办学校的兴衰也许经历各异,原因不同,但成功的民办学校都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扎根学校教育实践,在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中成长。立足于实践,创新于实践,铜都双语学校正是抓住了课程改革这个契机,选准“经营课堂”这个突破口,锐意求索,终于走出了一条持续、快速发展之路。当“双语人”品尝到收获的喜悦时,当社会和家长将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投向铜都双语时,“经营新课堂”模式是否为我们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值得借鉴的成功个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