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波美文欣赏《嫁人就嫁苏东坡》

 昵称8088609 2015-03-28

嫁人就嫁苏东坡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几许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纵横笔墨,恣肆汪洋,诗人的生活是不可以细想的。曾经为李白如何生计问过老师,老师说:体会他精神就可以了,干嘛让他从云端走到地上呢? 

所以没敢想嫁李白。 

有人说一个人的命运主要由两次机会决定,一是出生,二是升学及就业;若是女子,还有第三次机会,就是嫁人。出生是由上天决定的,生于豪门,就是大家闺秀;生于棚户,就是小家碧玉。升学及就业,也受种种因素牵制,不见得皆由人意,唯有嫁人,主动权基本操纵在自己手中。

如果上苍给我一次完全自主的机会,让我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地选择我要嫁的男人,那么,谁会是我最终的选择?

近代女子为文而名声最盛者,非冰心莫属,她曾评述最佳男人应“情”“趣”“味”兼备,寻常男子,能具其中之一已是难得,三者兼备者,真是少之又少。冰心认为梁实秋先生就是有“情”有“趣”有“味”的男子,我们对梁先生也非常欣慕,但是,历史上有一位古人,跟他相比,梁先生不过是小情小趣小味,而他,是真正的大情大趣大味。他,就是苏轼。 

先说“情”。人若无情,不如草木,一个人之可爱与可敬,全在于其之真情,才高如顾城,却以利斧劈死相濡以沫的妻子,这样的男人,为他心寒都来不及,想说爱他,确实不容易。中国古代的男人,把忠孝节义看得重于一切,与妻子的情谊,看得最淡,如《三国》《水浒》中的英雄好汉,以同性的眼光看去,确实值得钦敬,以异性的眼光看去,未免心中酸涩。所幸,苏轼是有血有肉的人,并非这样有义无情的英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是苏轼在妻子王弗去世后十年写下的悼亡诗。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本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谁料一朝弃我而去,从此幽冥隔世,轩窗凄然一面,醒来却是幽梦一场,隔着近千年的时光,我们仍能感受到词人无尽的悲痛。天不假年,苏轼先后三位王姓妻子,却都弃他而去,没有一人伴他走完生命的旅程。“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更思卿。”据说这是苏轼怀念最后一位妻子兼红颜知已王朝云而作,晚年丧妻,形只影单,潇潇暮雨,多少落寞与孤独,只向琴中倾诉。自古男儿多薄情,多少男子老婆还活着,就巴不得她赶快死去,有几人似苏轼这般深情? 

再说苏轼之趣。据传,丞相王安石曾大发宏论:“四马为驷,天虫为蚕,古人造字,定非无义。”苏轼问:“鸠字九鸟,可知有故?”王安石欣然请教,苏轼答:“《毛诗》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爷带娘,共是九个。”这样妙答,真让人不由大笑。 

据说苏轼有一妹,聪明才智不亚其兄。苏轼大胡须,长下颏,妹妹高额头,深眼窝。兄妹互相取笑嘻戏。妹妹笑哥哥:“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哥哥笑妹妹:“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边。”“几回拭脸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兄妹对诗,何其有趣,民间还流传着许多苏轼制的妙谜,撰的趣联,巧答、逸闻。民间流传的东西虽夸张,却最见人的真性情,这些故事不见得件件真实,苏轼之机敏与幽默,由此却可窥一斑。幽默之人,往往是最体贴与富有理解力之人,也唯有这种人,方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寻出无尽乐趣,一本正经的道学先生,与无情有义的英雄一样,是供外人钦敬的,不是值得自家人喜欢的。

一个人有情有趣,已是难得,但若无味,日日相守,终嫌其浅薄。我们且看苏轼的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么豪迈;“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多么俏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又是多么空蒙清幽。苏轼还是两宋第一位大书法家,其行书笔墨浓郁,不似王羲之行书的空灵优雅,不似颜真卿楷书的端正森严,也不似张旭草书的狂放飞舞。苏轼之书法有筋有骨,厚重洒脱,一如他的词句。苏轼不仅词文书法尽佳,流传至今的东坡肉,东坡肘子,更不知让多少人垂涎欲滴。词句好,是文学品味高;书法好,是艺术品味高;饮食讲究,是生活品味高。这样三味俱高的男人,请问世间有几?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几许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嫁人就嫁苏东坡



     有人说,“来生嫁给苏东坡,哪怕需要历尽千年的情劫。”恐怕这不只是一个女子的心声。即便我等浊物男人,也渴望来生转为女儿之身,找一个像苏轼那样的情郎,亨受一段催人断肠的真情——

    18岁那年,苏轼娶了15岁的王弗为妻,王弗贤淑、精明,红袖添香夜伴读书之余,还能谈一点自己对文章的见解。苏轼是一个没花花肠子的主儿,固守着“世间无恶人”的信条。王弗时时提醒他江湖险恶、人心叵测,还在屏风后,听苏轼和客人的谈话,帮苏轼辨别客人的动机和人品。
    
那个导致苏轼后半生命运坎坷的章惇,第一次拜访苏轼,王弗就断定此人属于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如果王弗能够陪伴苏轼一生,也许苏轼的人生道路不会那么狼狈。
    
可惜的是,王弗只和苏轼共同生活了11年,因病早逝。苏轼从京城一路护送妻子的灵柩回到老家,把她葬在母亲坟墓旁边。苏轼在安葬爱妻的山坡上,种下了三万棵青松。三万棵青松,该是什么样的风景,又要植多长时间,每种一棵,苏轼又是什么心情呢?今人动辄送上玫瑰,即使999朵玫瑰,又怎能胜过至今还在四川眉山的苍翠青松?青松长翠,苏轼以文人的浪漫和超人的执著,向爱人表达着一份感天动地的情意。
    10
年后,苏轼写下了中国古代悼亡诗词中最感人肺腑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至今展读,谁不为之动情?
    
苏轼的第二个女人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能以11岁的年龄差距,给姐夫做填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从小暗恋姐夫。这虽有些八卦,可我宁愿相信王闰之是被苏轼对堂姐的一片深情所感动,还有就是对苏轼文采和人品的仰慕。她知道,这样的男人,足以托付一生,嫁给他,才有真正的安全感。
    
王闰之陪伴苏轼历经宦海的大起大落。他们共同生活的25年中,先后历经“乌台诗案”和“黄州贬谪”,经济最困难时,王闰之和苏轼一起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变着法子给苏轼解闷。她去世时,葬礼极为隆重,苏轼亲自写了祭文,承诺“唯有同穴,尚蹈此言”。王闰之的灵柩一直停放在京西的寺院里,10年后,终于和苏轼和葬一处。
    
最后,被称为苏轼的红颜知己、陪伴苏轼余生的女子也姓王,叫王朝云。苏轼在任杭州通判时,12岁的歌妓王朝云被送给苏轼做了丫鬟,此后,一直伴在苏轼身边22年。这是一个多才多艺、聪明绝顶的女子。不幸的是,她陪伴苏轼走过的却是最艰难的道路,直到流放岭南。
    
有一个小故事,颇能看出王朝云对苏轼的理解,有一天,苏轼抚着肚子,问身边的人:“知道这里都是些什么?”有人说是一肚子学识,有人说是一肚子文章,朝云却说:“那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苏轼哈哈大笑。
    
我相信,那一刻,苏轼一定用最柔情的眼光,久久抚摸朝云的头顶,那样会心而动情的眼神,该让多少人为之嫉妒。
    
在岭南的时候,苏轼已是年迈体衰,不得不遵医嘱和王朝云分床而眠。王朝云正值盛年,为了应对漫漫长夜和青灯冷月,她诵经礼佛,独对黄卷。在她染病弥留之际,口中诵的竟是《金刚经》。苏轼为王朝云作了《荐朝云疏》,又作《悼朝云诗》。
    
遵照王朝云的遗愿,苏轼将她安葬在惠州城西丰湖边一座小山丘上。墓上筑六如亭,柱上镌有一副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那一年,苏轼60岁,之后,一直鳏居。
    
我不知道一个人的心里能装下多少爱,苏轼给了我们一个完满的答案。在他的三个女人面前,他是负责任的丈夫、撒娇的儿子和慈爱的父亲。苏轼让我们这些男人惭愧的是,每一种角色,他都尽心扮演。今天的男人,要做到苏轼这样,实属不易,看看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就不难知道全心爱一个有多么困难。
    
来生嫁给苏东坡,确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