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芒果取代香蕉成为海南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组图)

 gz3y 2016-03-16
2015年08月13日 08:39  来源:海南日报 
芒果。(资料图片)
芒果。(资料图片)
海南芒果深受消费者喜爱,销售价格也一直较为稳定。 记者 苏建强 摄
海南芒果深受消费者喜爱,销售价格也一直较为稳定。 记者 苏建强 摄

  7月的最后一天,在三亚迎宾路附近的二楼小房内,汇聚着芒果业“大佬”。今年海南芒果算得上丰产丰收,并且夺取“王座”,取代香蕉成为海南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但是,这次聚会并非庆功,喜悦之情也没有在与会者脸上停留多久。

  “巅峰时期,往往会掩盖一些隐患。”海南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柯佑鹏说。

  在成为品牌同时,海南芒果一味追求上市早,导致早摘等现象发生,果实品质不稳定;部分果农在病虫害防控上采用化学防治方式,影响产品质量,这些已经是绕不开的发展障碍。

  纵观海南水果,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高峰时期,但是,经济发展的规律犹如波浪,有波峰亦有波谷,处于高峰期的海南水果,不少品种水果有着和芒果相似的内忧。与此同时,海南水果还面临着“洋水果”争市场的外患。

  古人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目前,处于兴盛期的海南水果,也需要“思危”,转变发展方式,防止发生断崖式下坡,再创新的高峰期。

  芒果取代香蕉有缘由

  由于粗放种植,不重视产品质量和打造品牌,海南香蕉迅速没落,芒果代替香蕉夺取“王座”,但梳理香蕉产业没落原因,对包括芒果在内的海南水果产业均有启示。

  “75后”的彭时顿,自称是芒果养大的,如今他接过父辈的事业,依然从事芒果种植、销售,同时担任三亚芒果协会秘书长。说起芒果,彭时顿总是充满着感情。

  海南芒果实现产业化发展,始于海南建省时期,当时包括彭时顿的父辈在内的企业和种植大户,开始在海南三亚、昌江、东方、乐东等地,大面积开荒种植芒果,到1998年底全省种植芒果面积达54.5万亩,总产量达5.8万吨,分别比建省前的1987年增加12.6倍和34.5倍,跃居全国首位。

  特别是随着催花技术的推广,海南芒果产期从5-7月提早到2-5月,此时正值全国水果淡季,只要能上市的水果,一般在市场中都能博得高价。彭时顿介绍,海南芒果销售价格也一直较为稳定,均价在3元/斤到4元/斤。

  2000年以后,海南芒果产业一直处于平稳发展时期。目前,海南芒果种植面积超过70万亩,种植面积超过香蕉,成为第一大水果,占全国芒果栽培面积的1/3以上;年产值约25亿元,占海南水果产值近25%,占全省农业产值约5.5%,成海南热带水果中发展最快产业之一。

  然而,芒果夺取“王座”,除了芒果产业的稳定发展外,也与香蕉产业的没落有关。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锡炎介绍,2009年前后,海南香蕉种植面积达90万亩,但现在实际种植面积或不足50万亩。

  芒果“意外”地成为海南水果魁首,也给芒果敲响了一道警钟。“五年前,海南香蕉产业发展高峰期,大家都赚得盆满钵满,却忽视了当时已经存在的问题,导致产业在辉煌之后迅速没落。”柯佑鹏说,现在海南芒果也处于高峰时期,隐患也不能忽视。

  梳理香蕉产业没落原因,对包括芒果在内的海南水果均有启示。业内人士表示,海南虽然一度号称百万蕉园,但是却没有形成品牌化,即使数千亩种植大户均也是依靠省外经销商收购;同时,由于海南香蕉上市早、具有价格优势,导致种植户粗放种植、缺乏成本管理、品质不稳定。

  最终,种种“先天不足”导致香蕉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让产业走向下坡路。海南万钟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松伦说,在这些病虫害的侵袭下,香蕉种植户被迫开辟新的种植区域,向北转移。

  于是,海南香蕉种植区区域,从乐东、三亚、东方等南部市县,逐渐到昌江、澄迈、临高等地。而2008年以后,海南部分种植户开始转战到广西、云南、越南、缅甸等地,放弃海南。

  数位专家表示,如果海南一开始重视施用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就能够更好地抵抗各种病害的侵袭,如果一直重视产品质量,打造品牌,海南香蕉也不会“大起大落”。

莲雾。记者 苏建强 摄
莲雾。记者 苏建强 摄
杨桃。记者 古月 摄
杨桃。记者 古月 摄
荔枝。记者 王凯 摄
荔枝。记者 王凯 摄

  兴盛期下的内忧外患

  海南水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进入一个高峰期,种植品种日趋丰富、种植面积和产量趋于稳定,但同时也面临着因早摘导致的水果品质下降等各种隐患。

  一味追求早

  还未成熟即被采摘,抢早让消费者误判海南水果品质

  “正常来说,海南芒果成熟期在四五月,而现在1月,甚至12月就有芒果上市。”芒果种植户黎绍强说,让芒果早上市的不仅是催花技术的推广,还有果农提前摘果。“在元旦、春节期间上市的芒果价格逾10元/斤,不少果农抵不住‘诱惑’,采摘嫩果,五成熟的芒果就被采摘了。”

  抢早,已经成为海南果农的习惯。不仅是芒果,荔枝、香蕉等水果也一度为了抢“早市”,不顾及品质,在未达到采摘标准时被采摘。业内称这种行为叫“摘青”。

  “摘青现象,会阻碍海南水果产业发展。”从事水果贸易的广东千里山农业公司董事长康顺福说,由于成熟度不够就被采摘,水果的甜度不够,口感差,到了市场上影响消费者后期的购买欲望。同时,部分芒果种植户滥用生长调节剂,导致果实风味变差、不耐贮藏,消费者食用时出现“黑心”现象。

  海南芒果协会会长、三亚南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松也认为,摘青虽然让部分果农在第一批果得到了“实惠”,但是从整个芒果销售期来看,并非能够得到实惠,因为一个芒果园分三批上市,第一批好果在未成熟期就被采摘,后两批果的品质和价格也随之下跌。

  “而长远看,更是影响水果品牌的建设。”杨松说,消费者都知道最早上市的热带水果都是来自海南的,而这批果成熟度不高就被采摘,导致消费者会产生误判,认为海南水果口感差、品质不行,从而失去回头客。

  抢摘,还扰乱市场价格。“比如前年荔枝价格的波动,就与无序采摘有一定关系。

  荔枝成熟是一批一批的,收购商收购的量也相对固定,抢摘青果会导致时段性供过于求。”收购商周涛说,青果品质差,便宜,如果量大,会压低整个荔枝收购价。

  种植有陋习

  部分果农在病虫害防控上采用化学防治,影响产品质量,应提倡健康农业

  7月31日,康顺福在越南拍的芒果园照片发在海南芒果产业微信群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那张照片中,大片的芒果园全是绿油油的,林下长满了青草。业内人感叹:“这样的果园,大家一看就赏心悦目!”

  而在海南,不少果农因害怕杂草影响果树生长,在果实生长季节,除去果林下杂草。

  “其实留下林下杂草,不仅提高果园美感,并且对果树的生长利大于弊。这种种植方式称为果园生草法栽培技术,目的是为了保持果园的生态平衡,每年翻耕一次,杂草可以还田成为绿肥。”康顺福说。据专家研究,果园生草法栽培技术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还能减少土壤、肥水的流失,缓和雨涝对果树的危害,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果园小气候,改善果实品质。

  “海南开展农旅结合,打造观光果园,而生态果园的建设是其基础。”彭时顿认为,海南需要改变过去种植模式。

  彭时顿已经开始试验生态果园建设模式。在三亚崖州区芒果基地,他在芒果林下及行间种植了太阳花、南药等作物,走进果园,白的、红的花朵迎着太阳生长,为果园“增姿添彩”。

  生态果园的建立,还需要在病虫害防控上做好文章。海南热作学会科技推广与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文忠说,受成本及土地租期年限等因素影响,部分果园种植户追求短期效益,忽略了绿色栽培模式。“例如使用农药过多,时间长了,使得病虫害‘越打越多’,形成恶性循环,破坏生态环境也影响水果品质。”

  省植保总站站长李鹏认为,健康的土、健康的树,才能产出健康的农产品。海南应该汲取传统农业中的精华,辅以现代科技,实现作物生长健康、产品健康、环境健康、生活健康、回归自然的健康农业。

  产销对接松散

  产销信息不明,水果“新贵”盲目扩大种植存隐忧

  除了传统优势水果,近年来海南水果“新贵”辈出,陵水的圣女果、保亭的红毛丹、儋州的蜜柚、琼中的绿橙等已经在岛内形成了区域品牌,莲雾自从被海南台商引种后已逐渐形成“小气候”,此外菠萝蜜、山竹等水果也逐渐实现规模化种植。

  由于量少,水果“新贵们”一度维持高价,特别是莲雾,地头收购价一度维持在5元/斤以上,部分时段甚至高达20多元/斤。这激起了不少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乐东、琼海、海口、三亚等地均有“雄心勃勃”的发展势头。

  不少热带水果都是种植3年后才结果,现在价格好,快速扩大种植面积,等3年后集中上市,如果市场需求量的增长没有达到种植的增长,就会造成供过于求而导致价跌。记者采访时,不少专家提出了担忧:目前,海南水果产销对接松散,大部分果农还是依靠收购商上门收购,并且两者之间的诚信度还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扩大种植需要谨慎。特别是莲雾很娇嫩,不易贮存保鲜,目前海南莲雾大部分销往珠三角一带,仅有少量通过空运销售到江浙和北京。

  产销对接松散,一直是海南农业的“软肋”,近年来时常发生收购商与果农对接不畅造成阶段性价跌滞销现象。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省规划院专家夏勇开分析,一是,大部分收购商来自外地,通过中介与农户打交道,并且流动性大;二是,海南水果一度畅销,种植户也就缺乏与收购商建立牢固合作关系的积极性。

  专家表示,海南应该培育果农的忧患意识,增强与收购商的对接。同时政府也应该建立收购商和种植户信息库,一方面通过收购商做足市场需求调研,来有计划的逐步调整生产规模,另一方面也防止因各市县(农场)各自规划种植而导致不清楚全省种植规模。

 “洋水果”争市场

  东盟国家通过陆运直达中国内陆,海南水果竞争压力加大

  已经走入兴盛期的海南水果,不仅面临内忧,也有外患。可以先从近期发生的两则新闻说起:

  ——8月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声明表示,中国与斯里兰卡、泰国和韩国达成了协议,斯里兰卡香蕉、泰国莲雾和韩国葡萄已获得中国市场准入。

  ——7月9日,“成昆曼农产品直通——泰国水果成都直销周”开幕,四川与泰国探索利用2014年底全线贯通的成(都)昆(明)曼(谷)大通道、构建跨国陆路农产品直通体系,泰国水果3至5天(最快仅需30个小时)就到达成都,比传统海运节省15天到17天,比空运减少30%物流成本。

  这两则新闻无不给海南水果带来压力。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成为“洋水果”争夺阵地,特别是中国——东盟农产品“零关税”的实施,以及东南亚国家热带水果种植规模的增加,与海南形成竞争的“洋热带水果”越来越多。

  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是东南亚水果的集散地,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年,东南亚国家的农产品开始大批进入中国,水果的进口量大幅度增长。

  近期,省统计局农经处也调研发现,东盟国家和我国南方香蕉集中上市造成供过于求,市场价格大幅下跌,目前香蕉地头价格仅1.5元/斤左右,比上年同期下降25%左右。

  不少曾在海南收购水果的企业,也将目光转向了东南亚。康顺福曾每年在海南收购上万吨芒果,而这两年他逐渐到东南亚国家收购。“海南芒果品质不稳定,而泰国芒果种植技术已经成熟,越南种植技术也在提高。上个月去越南,我们就请了技术员过去进行辅导。”康顺福说,促使他去东南亚国家收购,一是产品质量有保障,另一是总成本(收购价加运输费用)比海南要低。

  消除隐患 转变发展方式

  虽然海南水果还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但是一些不科学种植和采摘已经影响到了产业发展。处于兴盛期的海南水果,需要“思危”,转变发展方式,防止发生断崖式下坡。

  政府干预

  政府加强打击早摘、滥用生长调节剂等行为维护海南水果质量

  加强热带水果知识宣传,让消费者正确辨别产品质量

  不科学种植和采摘已经引起了海南水果行业的重视。然而,“重视”并不能够带来“行动”。“劣币逐良币,让种植户不得不‘延续’不规范行为。”业内人士坦言,“例如,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问题,如果你不用、别人用,你就会亏本,很多人不愿冒这个风险;而市场上,消费者又有追求‘早’,追求品相的消费习惯,也在助长种植环节的不正之风。”

  柯佑鹏说,劣币逐良币,导致好的产品卖不出好的价格,需要从宣传入手,逐渐增加消费者的认知度。“北方人接触热带水果时间不长,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容易从外观上进行判断,业内和政府应该加强宣传,让消费者辨别产品的质量。”

  不过,消费者和种植户自觉地改变总是缓慢的。康顺福表示,政府应该加以干预,否则只会发生阵痛后才能“新生”。“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掩盖问题、忽视问题。”康顺福说,行业内无法通过自觉解决的问题,政府就应该加以干预。“例如,陕西猕猴桃曾出现滥用膨大剂,当时果农也称‘不用难销售’,但是基于评判这种行为对产业将造成灾难性打击,陕西开展了禁止猕猴桃使用膨大剂的治理工作,让猕猴桃健康发展。”

  而两年前江西赣南脐橙染色问题也能给海南以启示。当年,少数经销商引诱果农早采,提前上市获取利益,而早采的脐橙还未着色,于是经销商将脐橙打蜡染色。事件曝光后,赣州严厉打击早摘、催熟、染色等行为,维护赣南脐橙的品牌。

  虽然海南水果还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但是一些不科学种植和采摘已经影响到了产业发展。“虽然政府制定了许多水果品种的种植和采摘标准,但都是需要农户自觉执行。”柯佑鹏、康顺福等专家及业内人士表示,海南政府应该在打击违禁农药的同时,也要打击早摘、过量激素使用等行为,禁止成熟度不达标的产品出岛,或建立不诚信档案,若违法将在贷款、补贴等方面不予支持。

 行业约束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扶持发展行业协会

  政府与协会共同推进质量安全维护、技术推广

  质量安全维护、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金融服务,台湾农会在台湾农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让人艳羡。台湾农会本质是农民自治组织或者类似于行业协会。

  农产品的质量是种出来,而技术是关键。“水果栽培技术已经很成熟,例如芒果的大果比例小问题,疏果技术(也就是人为摘除一些小果,留下优质果就能得到充分的营养而长得个头大)就解决,而病虫害防控,也可以通过套袋技术解决,不仅可以减少一半的农药使用量,还增加果实的糖度。”周文忠说,但是技术推广较为缓慢。

  据悉,近年来海南政府加大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但是缺乏“一传十、十传百”的倍增效应。有专家表示,台湾农会就值得借鉴。据介绍,台湾农会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农事推广体系,特别是以产销班为主体的推广网络,各地产销班班长把各种种植、加工、运销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使农业技术研制出来后很短时间便能推广普及。比如产销班在产前要求按统一的标准生产,不按标准生产的会员将受到农会的处罚。

  “台湾农会的成功与政府放权有关,不少由政府承担的职责和权力下放给了农会。”柯佑鹏表示,海南也有很多行业协会,但是在技术推广和行业行为规范等方面做得不够好,关键就是权责不匹配,行业协会没有对会员的约束手段。

  例如,台湾农会有金融服务部门,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时与贷款优惠政策相捆绑,同时,台湾农会对政府补贴有话语权,如果不按照标准生产,就不被纳入补贴范围内等。而在海南,政府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的主体,行业协会也没有金融服务体系,且与金融机构联系不紧密,农业合作社或协会贷款甚至比农户个人贷款还困难。

  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可以尝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发展一批水果行业协会、给予一定的权力,从而通过行业协会的规范实现行业内的约束,而政府则可以通过管控行业协会来实现产业调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