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何须道 2017-02-02

导读:春节放假期间大约花了15个小时读完《未来简史》这本书。主要是喜欢作者看待各种问题的不同角度以及对各种问题的解读别具一格。此书绝对的值得一看,作者给未来描绘了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同场景和社会可能的生存方式,并不是预测未来会这样。

一,人类三大难题:饥饿、瘟疫和战争

人类过去几千年一直被这三个问题所威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类先知想象了各种神,世世代代向神祈祷,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创建了各种各样的国家和社会体系,但是这些一点用处都没有,人类依然无法避免被大量的饿死,瘟疫的肆虐,战争的残酷。以至于很多思想家或者说宗教说:饥荒,瘟疫和战争是上帝的计划的一部分,或者是人类不完美的本性的一个组成部分。也许是出于无奈,过去的人类才相信这些事上帝计划的一部分。科幻小说《三体》里面也有类似的场景,当人类知道不久以后地球将被科技高度发达的三体人占领,人类选出了4个人类制订应对计划,主角罗辑就是被选中的人之一,一开始认为对应对三体文明没有任何的胜算,所以用自己的权利为自己去找一个自己想象出来的人物来做自己的妻子,还对全世界的人来说:这是计划的一部分。当时整个人类的希望都寄托于他们的计划,所以这一切在人们看来不合理,但是确实这样荒唐的事就这样发生者。

进入21世纪,人们惊讶的发现过去无法克服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尽管有的地区还是被这几个问题困扰者,但是这些问题不再是自然法则造成,而是政治造成的灾难。更多人死于吃得太多而不是吃得太少,更多的人死于年老而不是传染病,更多的人死于自杀而不是被士兵、恐怖分子或罪犯杀害。

作者举了很多例子:2010年,饥荒和营养不良联合造成约100万人死亡,而肥胖导致300万人死亡。到二十世纪,流行病继续杀死了数千万人。1918年,法国北部的战壕中的士兵开始在特别强大的流感病毒中死亡,其绰号为“西班牙流感”。这一流行病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杀死了5000万至1亿人,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到1918年只杀死了4000万

每隔几年,我们对一些潜在的新疾病的爆发感到震惊,例如2002-2003年的SARS,2005年的禽流感,2009年的猪流感。但是SARS导致全世界不到1000人死亡,埃博拉杀死了11 000人。它们虽然造成巨大的恐慌,但是实际造成的死亡人数和黑死病、天花、西班牙病毒不是一个数量级。

战争也在消失。纵观历史,大多数人将战争视为理所当然,在古老的农业社会中,100个人死亡,其中就有15个人死于暴力,但在二十世纪期间,虽然经历了2次世界大战,但是暴力仅造成5%的死亡,而在二十一世纪初,它造成了全球死亡率的大约1%。

所以作者得出结论:饥荒,瘟疫和战争可能将继续在未来几十年使数以百万计的受害者受害。然而,它们不再是不可避免的悲剧,超越了无助的人类的理解和控制。相反,他们已经成为可控的挑战。

二,人类的新议题:长生不死、辛福快乐和化身为神

作者认为,人类未来有三大目标,分别是:不朽、幸福以及神性。由于对人类造成威胁的三大问题饥荒,瘟疫和战争得到控制解决。那么人永远不满足的心肯定会有新的目标。首先,死亡问题是人最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谁不希望长生不死,青春永驻呢?如果解决了长生不死,但是我不幸福不快乐,那又有什么意义?然后,辛福快乐这个问题也是人类面临的新问题。前两个问题解决了,人类真的就完美了吗?显然不是,人永远不满足,人还希望具有“神性”,能呼风唤雨,为所欲为。在某种程度来说,人就是神人,比如对地球上其它的动物来说,人就是神。

进入现代社会后,人们不断的提醒自己,人的生命是宇宙中最神圣的东西,生命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毛主席都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既然人是最宝贵的,那么人的生命就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么显然,死亡违背了这一基本准则,人类自然需要对死亡进行全面的抗争。由于当今生物科技和计算机技术高度的发达,生物和医学科学家认为疾病只是一个技术问题,那么死亡也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既然是技术问题,那么就一定有技术的解决方案。

2013年,谷歌设立了一家子公司,其任务就是“解决死亡问题”,谷歌的马里斯说,在与死亡的斗争中,我们试图赢得比赛,因为活着比死了更好。硅谷其他接触的人物也拥有类似的梦想。

PayPal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最近承认,他的目标是永远活着。一些专家认为,人类将在2200年战胜死亡,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是2100年。这个听起来对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有点遥远,但也许我们的下一代当中就有一部分人将真正的获得不朽。

死亡问题如果解决或者说没有解决,人类也在追寻:幸福快乐。许多思想家和先知将幸福定义为最高的目标。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幸福是生命的唯一目的。几千年来人累苦苦追求幸福快乐,然而并没有多少人找到自己的辛福快乐,总是伴随着不幸。就算在当今社会一样,人依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幸福快乐。工作,结婚,房子等等甚至压的人喘不过气来,现在大部分人的追求都是这些,难道说人所追求的就是幸福吗?

生物科学家给幸福分解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一个是生理。在心理层面上,幸福取决于期望而不是客观条件。我们不会因和平与繁荣的生活而感到满足,相反,当现实符合我们的期望时,我们的期望会迅速的膨胀。人类近几十年来的巨大发展,转化为更大的期望,而不是更大的满足。在生物层面上,我们的期望和幸福都是由我们的生物化学决定的,而不是由我们的经济、社会或政治情况决定的。当你在球场上进球,在工作中得到晋升、中彩票、谈恋爱的时候,你会感觉非常愉快,但是这种感觉很快就会消退。如果你想再次感受那些美妙的感觉,你必须得到新的刺激。所以解决幸福快乐的问题不比解决死亡的问题容易。

如果不朽和幸福的问题解决了,那么人还有什么追去的。人是很会幻想的的物种。比如我想拥有超人的速度和力量,想要孙悟空的刀枪不入和变化等等各种神的能力。能不能实现这种神力,没人知道。但是通过基因工程,通过基因改造创造完美小孩,比如超强的记忆力、去掉人的疼痛的基因等等。也就是控制人的情绪智力只是个技术问题。

8

三,宗教

过去的宗教是基督教,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等教派。而现在也有宗教,只是不是这么叫。人文主义就是现代社会的第一宗教。

在古代,伟大的宇宙计划或者说上帝的意志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意义,而在现代,人文主义扭转了角色,期望用人类从自己的内在经验中吸取生命的意义,甚至赋予整个宇宙以意义。换句话说:就是为无意义的世界创造意义。

作者把人文主义分为三大派别:自由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和进化人文主义。自由人文主义,通常也称自由主义,算是最正统的人文主义,也是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想。自由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可替代的个人体验,就像一道光,从各个角度照亮世界。每个人在身体上和心灵上都必须是自由的,个人自由神圣不可侵犯。正是每个人的内心赋予了世界意义,而这也是各种道德及政治正当性的来源。政治上,自由主义者坚信选民的力量;经济上,自由主义者坚持消费者最正确;道德上,自由主义者鼓励每个人应该听从内心的声音,只要自己感觉好,并且不伤害他人,那么就可以随心而动。对自由主义者来说,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保护每个人内心的自由。

与自由主义一样,社会人文主义也认为人最可宝贵,人的体验是世界意义的终极来源。如果你问马克思如何看待血汗工厂雇佣十岁的童工,马克思会说这侵害了十岁儿童的权益,是一种剥削,但他不会说上帝不允许工厂雇佣童工。

社会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是一个集体而非个体的概念。神圣的不是每个个人心中的声音,而是人类整体。与自由主义者追求个人的最大自由不同,社会人文主义追求的是所有人都能平等。“不平等”是对人类神圣性的最大亵渎。个人需要关注的不是内心,而是社会政治、经济环境。自由主义让人倾向于高估个人的努力,低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使命是保护人类这个物种的平等。因此,社会人文主义大力倡导“强集体,弱个人”,个人的体验仍然重要,但需要在集体中才有意义。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社会人文主义者认为政党才是世界意义的终极来源。

进化人文主义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对“人”有着与前面两种人文主义完全不同的定义,认为人是可以进化或退化的物种,也就意味着人人并不平等。有些人天生就优于其他人。作为进化人文主义最有名的代表,纳粹认为人人平等是一种愚蠢或者说懦弱的表现,因为这会使劣等人“污染”优等人,最终可能导致人类整体的退化甚至灭绝。进化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使命是保护人类,避免退化成“非人”,鼓励进化成“超人”或者“神人”。

自由主义能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思想,有两个重要假设:一是人有自由意志;二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神圣的、不可分割、无法改变的“自我”。正是因为这两点,个人体验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必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自己说了算,而不是让他人帮我做决定。然而,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自由人文主义的根基开始动摇。神经科学发现,人类自由意志和灵魂一样,或许根本不存在。决定人类行为的不是自由意志,而是基因、神经突触和荷尔蒙。从这点上说,我们和黑猩猩、狼并无不同。而所谓的“自我”,并不只有一个,人的大脑内有无数个声音,每种情绪都是一个声音。心理学家还发现人有“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那么当人体内的各种声音发生冲突,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我”呢?如果人根本没有自由意志和真实的自我,“我”和地球上的其他动物又有什么不同,“我”到底是谁呢?

四、数据主义

有一个新的理论是这样:世间的一切学科,无论是科学、文学、音乐还是经济学,背后都是数学模式。

从数学角度,我们可以把一个人、一个动物、一个公司或国家都想象成一个数据处理系统。 生物体无非是各种算法的集合。经济学无非就是把参与各方的欲望和数据搜集到一起,然后做个决策。所有这些无非就是处理数据。 传统上,人们希望理解这些数据,从中获得知识和智慧。

但现代数据主义者认为:有些东西的数据太过于复杂,你理解不了也无需理解,直接让算法处理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发现规律拿来用就行了。 这种观点其实就是最近常说的“大数据”的思想。

如果把每个人都想象成一个处理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信息交流,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数据处理系统。整个人类历史,就是给这个系统增加效率的历史。 如果一切都是数据处理,那我们就可以把一切问题当成算法问题。

只要我们建立了一个“万物互联”的网络,这个网络和它包含的各种算法,就能够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替我们做出各种决定。 到那个时候,与其信奉个人、信奉神人,还不如信奉这个网络!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