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绍骅编辑 中国书法知识普及版 第一篇 文字的产生

 顾绍骅 2017-07-27

顾绍骅编辑    中国书法知识普及版  第一篇  文字的产生

      【概述】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顾绍骅编辑《中国书法知识普及版》力求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希望大家喜欢。

小知识:
      远古,部落时期,人们“以绳记事”——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发生大事,绳索“打大结”,反之,打小结。
 
              
典故

古人为了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住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记三件事,他就打三个结,如此等等。如果他在绳子上打了很多结,恐怕他想记的事情也就记不住了,所以这个办法虽简单但不可靠。据说波斯王大流士给他的指挥官们一根打了60个结的绳子,并对他们说:"爱奥尼亚的男子汉们,从你们看见我出征塞西亚人那天起,每天解开绳子上的一个结,到解完最后一个结那天,要是我不回来,就收拾你们的东西,自己开船回去。"

宋代词人张先写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以形容失恋后的女孩家思念故人、心事纠结的状态。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托结寓意,在汉语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体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等等。并且对于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结亲、结发、结婚、结合、结姻等等。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如此像"同心结"自古以来便为男女间表示海誓山盟的爱情信物,又如"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等,结饰已被民间公认为是达情感的定情之物。而"结发夫妻"也源于古人洞房花烛之夜,男女双方各取一撮长发相结以誓爱情永恒。有诗云"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就是生动的描写。


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贾湖遗址文化已出现了原始文字性质的符号,距今8000—9000年,早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卜辞4000多年,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雏形。

 
 
 
 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相传,仓颉双瞳四目,天生睿德,常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鸟兽蹄远之迹,依其类像之形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被尊奉为"文祖仓颉"。仓颉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仓颉结绳记事。
 
 
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说文解字》序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爪之迹,知今之可相别异也,构造书契。”由于仓颉造字的贡献实在太大,所以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和遗迹遍布黄河中下游许多地方。这其中,临汾的洞儿村即今尧庙镇西赵村影响较为广泛。
 
 
【传说故事】
一、仓颉造字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用祖传结绳记事的老办法记载史实。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绳结都记了些什么,连他自己也没法辨认了。
    有一次,黄帝要和炎帝谈判,命仓颉整理炎帝几年来侵境杀民的史实。仓颉在记史的库房里泡了几天,泡得头昏脑胀,耳鸣目眩,谈判时仍然出了差错。民族的尊严受到损伤,他本人也遭到黄帝的指责。
    这件事,使仓颉受到很大的刺激。他决心搞出一种符号,让大众都能用符号来表达思想,传授经验,记载历史。他苦思苦想,把肠子拧了九十九个过,也没能想出条明路来。母亲劝他到大众中开阔眼界,妻子送他上了阳关大道。他跑了九九八十一个村落,翻了七七四十九座大山,涉过了八八六十四条河流,拜访了九百九十九个善思会道的人。脸跑瘦了,腿跑肿了,汗水淌干了,头脑开窍了。他回到家乡阳武村,躲进村西沟内,着手整理从大众中采访的素材,创造代表世间万事万物的各种符号。为了不受外界干扰,他不让亲朋知晓,不让妻子近身,连吃饭也不回家。饭由母亲来送,但是,他对母亲也有个规定,饭送到沟畔,摇铃打招呼,他听到铃声自己来接,不让母亲到他的住处来看。就这样,一个月光景过去了,一年、两年也很快地过去了。他仍钻在山沟里不肯露面。妻子担心他的健康,母亲不知儿子到底搞些啥名堂。一天,母亲提着饭菜,不摇铃不打招呼,悄悄来到儿子住的地方。到了那儿一看,只见满沟满岔的石猪石羊在驮石头,数不清的石人正在砌楼房。母亲惊讶地喊道:  “乖乖,这些石猪石羊多可怜,快让歇歇,莫把它们压死了。”话音刚落,石猪石羊卧倒了,石人也扑倒在地。山沟立时变得死寂无声了。仓颉听到母亲的声音,急忙跑出山洞,见到此情此景,干急却没有法儿。
    原来,仓颉孤身住在沟内,日夜忙着创造新的符号。为了叫起来方便,他给符号取了名字,叫做字。这些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态造出来的。比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园红园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亮牙儿的形态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爪字是观察到鸟兽的爪印涂的……,仓颉就是这样细心观察万事万物,辛辛苦苦创造着字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造的字也越来越多。那时,没有笔墨纸砚,他就折来沟岔的树枝,把字儿写在山洞的墙壁脚地上。一个山洞写满了,他就挖出第二个山洞继续写。这种精神感动了玉皇大帝,给仓颉托了个梦,说“人间没有字,万古如夜黑。你快点造字吧,不要担心没处写,我给你造一座石楼,能把你造的字全部藏在里面。”第二天,仓颉起床后出门一看,只见石猪石羊驮着石头,石人挖着地基,心知天神暗助,心中十分高兴,不用说,造字的劲头也更足了,等到第二个山洞画满时,石楼也砌到了一半,仓颉又挖了第三个山洞,仍在紧张地造字。不料,母亲不打进来了,一句话泄了天机,破了仙气,石楼没有修成。据说,石楼修成后,在楼顶可以俯视西安,卧看北京,能听到天宫群仙聚会时的说话,可唤来百鸟绕楼齐鸣,白水县附近各地,也要出三石六斗油菜籽多的官呢。

象形文字举例
 
 
    仓颉造出的三窑字儿无处妥善地保存了。他只好从头到尾地记在心里,走出山洞,回到村庄,要给兄弟姊妹们教。但是,家乡的人们习惯了走老路,不大肯接受新事物,仓颉一气之下,跑到外地去传授自己创造的字。据说仓颉在西安附近教千名学生,还在河南、山东、河北各地办过教字的临时学堂,真是誉满四海内,桃李满天下。
    仓颉回到故乡时,已年过半百,眼睛发花,家乡子弟们求他教字,他高兴得坐着凳子,伏在桌子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教,终于教会了家乡的子弟。但他年轻时,教是站着悬腕写,写得龙飞凤舞,笔力劲秀,因此,教出的学生也是站着悬腕写字。而教家乡的子弟时,坐下伏在桌子上写,家乡的人至今仍不会站着悬腕写字。这件事,使仓颉很伤心。   
    仓颉到底创造了多少字?据说有一斗油菜籽那么多。当然,人们只学会了几升,就是后来成为圣人的孔子也只学了七升,还有三升没处用,撒到蛮夷之乡,这才使外国人开始有了文字。
    二、仓颉造“够”字
    “够”字该咋造呢?这可难住了仓颉。他想了好久,仍想不出明道道。于是,他去请教黄帝。
    黄帝是个大智大勇的人,也被难住了。但他没有推卸不管,而是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认真和仓颉进行讨论。他问仓颉:“天下的事儿,什么已经使你够了,什么使你不够?”
    仓颉回答:“食能饱腹,衣可蔽体,我就感到够了。而知识再学,却永远也不得够”。黄帝说:“食仅能饱腹,衣仅可蔽体,这只是最起码的要求,而我们的目的,是使天下人不仅能吃饱,还要吃好呢,不仅能穿暖,还要穿得很体面呢。你感到够了,说明你一门心思用到造字上,别的事顾不上想,而我是一族首领,总感到我们民族在这方面还缺乏,很不够。”
    仓颉问:“那么,什么使你感到够了?”
    黄帝答:“大臣议事,罗哩罗嗦,我听到谁说一句多余话,心里就够了,一句话说多了,我也够得不行。”
    黄帝这么一说,仓颉的头脑立即开了窍,忙蹲下身子,用指头在地上划了两个形样不同的字,一个是多左句右的“够”,一个是句左多右的“够”,究竟哪一个合适,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黄帝看了看,想了想,说:“都让它存在吧!叫人们看了,少说些废话。"就这样,够字造出来了,而且有两
    三、仓颉造“法"字
    仓圣造了那么多字,却不会造一个法字,他怄愁了好久,仍不得要领,烦得实在不行了,就到村外去散步。忽然,一只状如山牛、头长一犄角的怪兽从他身旁跑过。跑到一小片树林里,就用尖利的独角去顶那些长得七扭七歪的树,顶倒一棵,又顶一棵,样子十分凶狠。不一会,那些不端正的树都被顶倒,独独剩下一些端正高大的法树。仓颉感到奇怪,悄悄地跟在野兽后边,看它还要干些什么。
    怪兽休息了一会,满意地看了看树林子,然后悠哉闲哉地向前走去。正走着,突然听见前方有吵闹的声音,立即停下来,警惕地竖起耳朵细听,听了一会,便愤怒地朝吵闹的地方奔过去。仓颉吓懵了,惊呆了,及至醒转过来,慌忙尾随其后,紧追不舍。他要大声警告吵闹的人:赶快避开,野兽过来了!但是,还没有等他跑到跟前,那怪兽已用独角把一个彪形大汉顶落溪水之中,还要再顶,只见那人泡在水里作揖叩头,口里还不住的呼叫求饶哩。而旁边站着一人,手里死死抓住一头野猪,他眼看着野兽攻击落水者,丝毫也不害怕,不仅没有搭救那人的表示,反而流露出些许的得意之色。仓颉看到这里,对那个见死不救的人,心里憎恨极了,而对落水者的生命安危,十分担心。不由多想,他三几步就蹦了过去。这时,那野兽又悠哉闲哉地走去了,走到不远处,卧在一个土岗上朝这里观望。
    这时,仓颉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一颗悬着的心也才慢慢向下落。他急忙救出落水的人,怒视了站着的那位一眼,便拉着落水者快逃。谁知落水者不但不逃,还给站着的那位作揖说好话,仿佛对不起那人似的。仓颉感到奇怪,一问,心里才一下子亮堂了。
    原来,这两个人住在同一村落,作伴上山打猎。落水者懒惰,走到这儿不走了,躺下睡大觉。站着的那位独自进山,冒死打死一只野猪,费力背了回来。而落水者见了,非要分一半不可,言说他不能白白来一趟。站着的那位不给。两人便吵开了,而且,已经动了武。眼看站着的要吃亏。那野兽奔过来了,一角就把落水者顶倒,又一角顶入水中,要不是落水者求饶恐怕还要再顶呢。
    仓颉问:“那野兽不伤人吗?”站着的那位说:“不伤好人,专伤坏人。如果碰见有人争执,就攻击邪恶的一方,听到有人争论,就咬不正的一方,公正允当,不出偏差。”听到这儿,仓颉又想起独角野兽刚才顶树的情况,不觉高兴地长长出了一口气,说道:“这原是一只善良的野兽啊!说罢,又扭头朝土岗上看去。土岗上这阵什么也没有,那兽已经离开了。仓颉忽然感到心里空落落的,便问:“那兽叫什么名字?”
    这两个人都说叫:“鸯”就这样,鸯在仓颉的头脑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当仓颉回到家里,又要造法字时,便不由得想起了堡蒙他想:法是端正的,象法树端正的那个样儿;法也是公正允当的,见邪恶就攻击,见不正就争斗,象驾那样正直。何不从鸯字方面考虑法字呢?于是,他想呀想呀,终于想出了一个理想的字儿:法意思是鸯顶不直不正的人和物,一直把它顶去,使世界变得公平,平得象水一样鹿。故尔“法”字为“鸯”下一“去”,左旁“三点水’’儿。直到很久以后,人们才把它简化成今天这个法字。
    四、仓颉造错的四个字
    有一天,仓颉给学生教了四个字:奸、好、出、重。领读完毕,逐一解释。他说:  “三个女子到一块。叽叽咕咕,神色诡密,肯定是说些淫乱之事,’故尔三女为奸。而一女一子结为百年,互敬互爱,互相帮助,故尔女子相配为好。一山在另一山上头,这叫山外有山,应为出。千里远行,越走越累,即使手里拿一根鸡毛,也感到份量不小,故此千里应为重。”这样讲罢,他叫学生复习。有一学生突然站起来说:“先生,你教的四个字都念错了。” 仓颉吃了一惊,仔细看着四个字,觉得没有错处,便问道:“错在哪儿?”那学生毫不畏怯,大胆地说:  “三个女子都是女子,到一块亲密得抱成一团,那叫好,不叫奸。而一子一女到一块,眉来眼去,拉拉扯扯,常常发生那个事,人们不称赞,还骂哩,因此,子女相配应为奸,而不能叫好。两山想压,连地都想压垮,那不叫出,而叫重。千里之行,离家离村,应该为出,而不应为重。” 
 
    仓颉听了这一番话,感到说得有理,自叹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高兴后辈有人,国家兴盛有望。但想到自己造成的错误已经流传很广,要一一去纠正很难,心里断愧得无法说。于是他匆忙向黄陵赶去,一是要向黄帝当面检讨错误,二是要请黄帝发一道圣旨,把错字一一纠正过来。但是,当他见到黄帝后,黄帝却说:“字是代号,你已经那样教了,就让它那样向下传吧!不需要再纠正了。”从此,这四个错字就将错就错,一直错到了今天。
    而给仓颉指错的那个学生,后来来到高丽国去教字,却十分认真地把奸字和好字两个字纠正了(见《正字通》)。至于出和重是否纠正,却没有人说过。
    五、仓颉造错了“矮”字和“射”字
    仓颉把自己关在山沟里造字,累了就到山坡的树林中散步。有一次,他老远见一个很矮小的东西在动,走近一看,才知是一个人侧身弯弓射箭。顺着那人的目光望去,只见一群野兔蹦跳逗趣,窜来窜去。那人见兔子不肯站定,也只好久久地列开架势,拉满弓,不放箭。仓颉看了一会,忽然灵机一动,从那人侧身射箭姿态中造出了“矮”字和“射”字。
    后来,他在给学生教这两个字时,说:“矢是箭,委是一个人侧身拉弓的姿态,拉弓射箭时身子蹲下去,故日'矮’。身子蹲得越矮,放出的箭越有力,因此把寸、身两字合在一起,就是'射’。”
    一学生不解,说:“先生,我没有听懂,请你再给我们讲一遍。”
    待仓颉又讲一遍后,那个学生却说:“先生,你把这两个字造错了。”你看,一寸身子怎能射箭呢?依我说,寸身两字合起来就是'矮’字。而侧身拉弓射箭应为'射’字,说是'矮’字讲不通。”   
    仓颉听着这学生的解释,觉得很有道理。惭愧之余,细细捉摸发生错误的原因,捉摸来,捉摸去,半天才醒悟道:''我是错了,错在用一个动作造出了两个互不搭边的字。”于是,他又去请黄帝发圣旨纠正。黄帝说不必要了。因此,这两个造错的字就一直流传到今天。
    六、鬼哭龙藏的传说
    老年人说,字能逼邪。到底是怎么回事?要弄清这事,还需得从仓颉造字说起。
    仓颉那个时代,山鬼已经成精,到处害人:妖龙魔法更大,动不动发一声洪水取乐。人们没有办法,只得用整猪整羊整牛敬献,祈祷他们可怜百姓。山鬼妖龙那里肯听,仍作恶不止。
    仓颉创造了文字,能把世界的善行恶德统统记录下来,传诸后世,以至千年万载。山鬼听到这消息,心里发慌,唯恐自己的丑行被记去,便四处寻找仓颉。他要把仓颉害死,把文字毁掉,但寻来寻去,却没有找到。于是,他去联合妖龙。妖龙听了山鬼一席话,满不在乎地哈哈大笑,说道:  “让咱给你显点本事,保他十个仓颉死掉五双。”说罢,喝来虾兵蟹将,掀起巨浪狂涛。刹那间,千百里地面,立时变成了汪洋大海。山鬼高兴得手舞足蹈,言说仓颉即使钻到老鼠洞里,也逃不了死路。
    但是,他们高兴得太早了。仓颉不但没有遭到暗算,还被玉皇大帝请去赴了一次蟠桃宴会。宴会上,玉皇特别表彰了仓颉的功绩,并下令天宫诸路神仙,金童、玉女,都要学会仓颉创造的文字。这样以来,仓颉的威望大大提高了,而且处处都有神仙保护。    待到仓颉返回到人间,却见赤地千里,人死房塌,心里好不悲伤。他知道又是妖龙作怪,心里愤恨极了,决心把妖龙的丑行记下来。但是,人都死了,记下来又有什么用呢?他悲痛欲绝,觉得自个独独活着没有意思,便去处悬崖向下就跳。说也奇怪,他跳下悬崖,却象浮在水上,怎么也落不下去。他气急了,走上崖畔,掀起一块三棱巨石,要把自己砸死。当他举起巨石,正要朝自个头上砸去时,却不知谁从空中把巨石接走了。抬眼一看,四野茫茫,仍是不见一人。他正感到奇怪,忽听空中有人说话:“苍生已经复苏,一切恢复原貌,你还不快点回去,”话音刚落,立即看见全村男女老幼向他奔来。他问乡亲:“这是怎么回事,我是在阴间还是在阳世?”大家都说在阳世呢!他又问:“你们不是被水淹死了吗?怎么能跑到阳世来?”大家都说没有发大水,是做了个梦,梦中还听见有人喊着“快去救仓颉”,他们才跑来了。他们又问仓颉:  “为什么要寻短见,是否是遇到啥不顺心的事了”?仓颉叙说了原委,大家方才明白是玉帝在天显灵,使他们死而复生了。于是全村人爬在地上,朝空中叩拜了一番,这才返回村子。
    这件事儿传到山鬼妖龙那里,使他们大大地吃了一惊。但是,他们并不甘心,认为不除掉仓颉,以后永远也不得安生。经过一番周密策划,便依计分头行动去了。
    有一天,仓颉正在整理字书,忽听有人叫他,抬头看时,只见一妙龄女子站在身旁,天真活泼,含羞带笑,几番启动朱唇,欲言又止。仓颉是个正派人,见此举动,不由恼怒,沉下脸问她有什么事。那女子忽然低下头去,可怜巴巴地说,她家住在后山,久闻仓颉造了神字,全村人都想学。她是走亲戚回去,想请先生一道同去教字,只怕先生不肯答应,故尔欲言又止,万望先生切勿见怪。仓颉信以为真,转怒为喜,好言安慰后,便背上书捆,一同朝后山走去。进入后山,先是羊肠小道,兽走蛇行,古木参天,虎啸狼窜,接着是两山对峙,顶插蓝天,危石悬空,阴风时起,再接着是巨蟒当道,簸萁大的蝎子横行,骷髅跳舞,吊死鬼唱歌。这一层比一层险恶的情景,差点儿把仓颉吓坏。他急忙转身要逃,却见那妙龄女子瘫软倒地。
仓颉更急了,忙用手掺扶,不料那女子就地一滚,腾跃而起,眨眼间变出了另一副模样:口如血盆,舌头吐出一尺多;眼无睛白,一对三角黑窟窿;鼻孔向上喷紫雾,面皮脱尽露骨头,红发蓬乱散头披,白衣白裤露肚蒂。仓颉不看还罢,一看便惊叫一声,跌坐地上,浑身象筛糠一样颤抖。而那变化了的女子,却哈哈大笑,声震崖壁,一双长长的干骨头手指伸来,一把抓走了仓颉的书捆。仓颉着急害怕,却全然挣扎不得,眼看一生心血将毁于一旦,也是没有一点点办法。正在这时,那书捆中突然飞出一团火球,直朝那女子身上飞去,将要挨住女子,忽然烈焰腾空,火势强猛,烧得那女子痛声惨叫,通体黑焦,迅速逃至山洞,叫声依然不绝。而书捆丢在地上,虽经大火却依旧完好。仓颉挣扎着爬到书捆旁,一把抓住,双手紧紧地抱进怀里,好象护住自己的心肝一样。但是他浑身发软,依然无法行走,心里仍在着急害怕。半空中忽然传来声音:“仓先生,不需害怕,有本山神在此,料他山鬼把你也无可奈何!快随我走。”话音刚落,仓颉象被人掺人云端,一股清风从身后吹来,不一会就飘飘悠悠地回到了家里。这事儿一经传开,人们都说字是宝贝,能镇山鬼,争着学习的劲头更大了。 
 
    有一天,仓颉正在给一群青年后生教字,突然有一股旋风吹来,旋风中夹裹灰土沙石,打得人抱头缩身,不敢睁眼。睁开眼睛,却见书页被风卷上半天,翻滚着朝东南方向飘去。他来不及多想,拨腿就追,追了一天一夜,追到浊浪腾空的黄河岸边。黄河挡道,无法前进,眼看旋风息止,书页纷纷落进水中,仓颉却想不出打捞的办法。无可奈何,他舍出性命跳进水中,尽全力向书页落下的地方游去。河水暴怒,浪如山峰,仓颉一会儿被压入河底,一会儿被举上半空、触礁不死,撞树杆不伤,完全象一个铁打的人儿。忽然,一条有坐房子大的鱼游了过来,张开能吞掉半座高山的大口,要把仓颉吞掉,仓颉害怕得急忙向后躲避,鱼也毫不放松地将头向前伸去。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忽然传来一声巨响,大鱼顿时消失,河水分开一条
金光大道。仓颉沿着大道前行,行至一座金壁辉煌的宝殿之内,却见一撂书摆在黄金镶边的珍珠书桌上,走前看时,正是自己那被风卷走的书页。他喜出望外,抱书步行出殿,一路高高兴兴,不觉已来到岸上沙滩。及至同头再看,却不见金光大道,依旧是茫茫黄浪,大水一片。细细一想,方知是妖龙兴风作浪,要把他和书一块毁灭,却不知那路神仙显灵,暗中救护了他一条性命,又使字书完好无损。这样想罢,便朝空中九叩八拜,以谢神灵,然后才抱起书卷离开了河边。从此以后,天下多年未遭水灾,人们高兴地说,仓颉创造的字厉害,连妖龙也吓得藏起来了。
    这两件事一经传开,便越传越广,越传越奇,以至于传出了字能避邪,字可逼邪的说法。直到现在,一些老年人还说,晚上睡觉枕本书,鬼神也不敢近前,还说读书人身上有一股字的正气,能消灾避难,逢凶化吉,寿命比不识字的人长得多。
    仓颉根据动物的脚印、物体的形状,在地上画着这些图形。传说:当仓颉完成的一刹那,玉皇大帝为表彰其功绩,派五谷神到人间,给人间施“小米雨”,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五谷神就化为五只羊,镇守人间,并祝愿此处永无饥荒。 
 因为仓颉造成了文字,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自然值得庆贺。

  [苍颉书]释文:
化己,庇,乃尼山艾友所。
草米并刈,乞少子左互。
学耒,弢雨水,儿纠叔
兵朱。

[苍颉书]释义:
仓颉造字
身体变化,需要庇护。于是尼山是养老送终的好地方。[老有所养]
杂草庄稼一并割下,求少子帮助。[壮有所用]
学使农具,取水灌地。小儿缠着叔叔玩弄兵器上的红飘带。[幼有所长]

[苍颉书]的内容,与'[礼记礼运]篇所讲的大禹以前的社会情况吻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为大同’。这就是从孔子到孙中山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所追求和向往的大同世界的理论,原来出自于上古时代的[仓颉书]。

[仓颉书]不愧是天下第一书,愿天下读书人都来读一读【仓颉书】,让祖先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在我们这一代开花、结果,让中华大地真正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宏图大志,一展五千年的壮丽辉煌! 最后让我把宋代大观帖上的释文,附在下面,没有前辈的最初探索,哪有我无名小子的最终发现,短短的二十八字的【仓颉书】,乃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可谓通俗易懂、博大精深,是人类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大观帖》翻刻时将《仓颉书》28字译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

史书记载:
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史学家徐旭认为,文字的出现,应与仓颉有关。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据《万姓统谱·卷五十二》:记载,“上古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 《明一统志·人物上古》亦记载:“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据此推测,四、五千年前,中国的文字就比较成熟了。
全国有多处纪念仓颉的遗迹,有仓颉造字、造字台、仓颉陵、仓颉庙、等。在众多仓颉及遗迹中,始建于汉代者有四处:河南南乐 、虞城 、开封 和陕西白水 。

《倉頡所造28字鳥跡書》 黄帝约为公元前2717-前2599年  距今约4700多年    因此,“中华文明五千年”是有理有据的!身为中国人,为祖先创造人类文明,我们深感自豪。

与其他国家、民族古文字的比较:
 
 
埃及圣書體  使用時期:約西元前3000年~西元後1世紀.  1

 
 
埃及圣書體  使用時期:約西元前3000年~西元後1世紀.  2

 
 

可愛的瑪雅文字 使用時期:前3世紀~16世紀

 
 
楔形文字銘刻的漢謨拉比法典

 
 
蘇美爾泥板上的楔形文字 使用時期:前30世紀至1世紀

顾绍骅于二〇一七年七月二十七日星期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