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历代名家书法大全◆王献之卷!
王献之行书细赏王献之行书细赏 王献之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第一等的可爱人物,如果说王羲之以“骨鲠”而著称,王献之则以“孤高”而闻世。有一天,王献之随兄长们去看望谢安,王徽之、王操之议论世事,滔滔不绝。一次,王献之路经湖州,游一名园,其时湖州当地的一批名士正在宴集。王献之却旁若无人,视而不见。王献之轻蔑地连眼珠也没有...
王献之。王献之是魏晋书家群体中的一位巨子。宋初的书法,并举“二王”,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十卷,这就是著名的《淳化阁帖》。单著录王献之书帖的有七十三件,经后人考证为伪作或他人所书者达二十余件,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雅好王献之书法,《宣和书谱》所收的王献之书迹增至八十余件。
王献之 玉版十三行。《玉版十三行》是王献之小楷代表作,被誉为“小楷极则”,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盛名千年不衰。此二本后均佚,流传的刻本有二,一为“碧玉版本”,一为“白玉版本”。世以“碧玉版本”为优。流传甚广的碧玉版剪裱本,十三行变为二十八行,失去了原来分行布白之意趣,这是在欣赏时需要注意的。
纵26厘米×横11厘米,硬黄纸本。行楷书。除流传的献之楷书《洛神赋》外,其书多是行草书,此帖中有些字极近楷书,尤为难能可贵。此卷为唐时阁臣宰相王方庆,将其先祖王羲之父子及诸孙辈数代人的墨迹献给武则天,武后于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据王氏所进献的真迹为蓝本,命双勾摹拓以留内府,通称《万岁通天帖》每帖前多有王方庆小楷书其...
鸭头丸帖。王献之行草《鸭头丸帖》,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绢本,纵26.1厘米,横26.9厘米,二行十五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帖文:“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用笔开拓跌宕,情驰神纵,流美清秀,无一点尘俗之气。《鸭头丸帖》用墨枯润有致。历史上有人认为此帖为王羲之所作,今人大多认为王献之所书。
新妇地黄汤帖。新妇地黄汤帖,唐人摹本。地黄汤乃一中药名,这是有关该药的尺牍,与王献之《鸭头丸帖》同。王献之真迹未能传承至今,作为模本墨迹有数种传世,其中之一即此《地黄汤帖》。经贾似道,明代文征明、王宠、文彭,清代孙承泽、吴荣光、罗振玉递藏后,于明治四十四年(1911)十二月三日,通过文求堂归中村不折(1866-1943)所有。
东山松帖。《东山松帖》,晋,王献之书,纸本,行草书,纵22.8cm,横22.3cm。释文:新埭无乏,东山松更送八百。鉴藏印钤南宋“绍兴”连珠印、“内府书印”,明文徵明、刘承禧、吴廷及清曹溶等印。《东山松帖》是王献之写的一通信札,为断札,有四字磨灭。刻入明吴廷《馀清斋法帖》、董其昌《戏鸿堂法帖》,清《三希堂法帖》。
送梨帖。此帖不像《中秋帖》、《鹅群帖》那样字与字之间多有连笔,仅“殊不”二字连绵,其余字字独立,但又笔意贯通,从“今”字起笔一贯到底,折、搭承接有序,形断意连。如“今”字的收笔为出锋向左下,“送”字的起笔为搭锋顺入,以承上字。以下的“梨”与“三”,“能”与“佳”等字之间也用同法承接。此帖笔法变化亦较多,“雪”、“不能...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