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6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易经》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时]与[中]在道德修养上,《易经》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时]与[中]这两个概念。这种时中概念是一种很高的生存智慧,它要求人[时行时止],要求人的行为与天地人万物的运动变化产生协动·发生共振,在顺应性的相通相协的一致性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时行时止:在恰当的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在与天地...
《易经》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易经﹒说卦传》:[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 《易》六画而成卦。3、所以《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
《易经》的根本精神:[生生之谓易]2、[易]表现着宇宙的生化过程。[易]的这个生成过程,表现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宇宙是从混沌未分的[太极]发生出来的,而后有[阳]·[阴],再由阳阴两种性质分化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等四象,四象又分化为八卦。由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并非说到了六十四卦,这个宇宙的生成过程就...
易学精神。如果用现代的观念来说,“理”便是类似于哲学思想的范围,它是探讨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变、所变与不变之原理。如果归纳卦爻内在的交互作用,便可了解六十四卦的内容,只有专长·坤·复·睽·家人·归妹·渐·姤·?·解·蹇·颐·大过·未济·既济等十六卦象,在六十四卦...
《易经》的宇宙思维模式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易经》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阴阳]1.《易经》卦象的核心:  《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2.事物的两个方面:  除了[卦]本义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当成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把许多具体的[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赋予了[阴阳]的涵...
易经与术数.术数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理论,来推测自然、社会、人事的吉凶,属《周易》研究范畴的一大主流支派。一般地说,狭义的术数,是专指预测吉凶的方术;狭义的术数学,特指卜筮、堪舆、命理、相术、占梦、择吉等六种最常见的预测吉凶的方术。《术藏》一书所采用的[术数]概念,就是指狭义的术数学。广义的术数学,泛指在中华文化中用以...
《易经》的内容。2.《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⑸.《说卦》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⑹.《杂卦》则是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来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明代官方刊行时再次...
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出土《周易》   1973年初,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周易》,释文发表在《文物》1984年第3期上,引起研究热潮。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1987)、张立文《帛书周易注释》(1992),韩仲民《帛易略说》(1997);本世纪以来,帛书《易传》新释文又见张政烺《马王堆帛书〈...
早期一般认为《十翼》出自孔子的手笔,《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唐代陆德明录《经典释文·注解传述人》:“文王拘于羑里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彖辞、象辞、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谓之十翼。”《隋书.经籍一》记:“周文王作卦辞,谓之《周易》。周公又作爻辞,孔...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5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B2-20242964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