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回归大自然 IP属地:河北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251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肝木:肝虚病证—补肝木—辛肝木:肝实病证—泻肝木—酸肝木:虚实病证—缓肝木—甘心火:心虚病证—补心火—咸心火:心实病证—泻心火—苦心火:虚实病证—收心火—酸脾土:脾虚病证—补脾土—甘脾土:脾实病证—泻脾土—辛脾土:虚实病证—燥脾土—苦肺金:肺虚病证—补肺金—酸肺金:肺实病证—泻肺金—咸肺金:虚实病证—散肺金—辛肾水:...
宁气补肺汤重用麦门冬二升,其药微寒而质润,功专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故为君药。旋覆花味苦辛入肺,宣肺气可消痰行水,其性温入胃,化痰湿以降逆止噫,在此宣肃肺气以降浊气而为之佐药。白芥子辛温,其性走散,可温宣肺气,透达经络,尤善于祛除皮里膜外之痰,在此协旋覆花以宣通肺气,故为之使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指出:“补...
《汤液经》《医学起源》五味五脏病用药式_金墨中医的博客(流响疏桐《汤液经》《医学起源》五味五脏病用药式㈠药用部位法:上焦用根,中焦用身,下焦用梢。2. 咸辛除滞(积),如大黄附子汤、《千金》温脾汤。土行,用味为甘,体味为辛,甘辛化苦。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辛,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辛润之,...
五脏虚实所讨论的和我们中医其他医籍后世所称的五脏辨证类似,只是对五脏的病证分类比较简略,就是分了虚实两类,而虚实是五脏病证中最核心的内容,因为五脏藏精气而不泄,五脏功能状态的好坏就在于藏精气藏的怎么样,藏的好就是脏气平和,就是"服药数剂必使藏气平和"。五脏虚实是从五脏藏精气而不泄提出的,五脏藏精气不正常表现为...
基于汤液经法图“五味十法”的《伤寒论》方药运用规律研究【摘要】:本研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文献综述、基于汤液经法图“五味十法”的《伤寒论》用药规律探讨和基于汤液经法图“五味十法”的《伤寒论》组方规律探讨。阳明病篇以用苦咸法、酸咸法、酸苦法、苦甘法及酸苦咸法者为多,而纯用甘法及涉及辛法者则较少,盖与阳明主里主实,虽或兼表证...
上图实际上就是1、标明了25药精的具体位置2、指出体的含义为阴、为泻--阴退为泻 指出用的含义为阳、为补---阳进为补3、把图中五除,五味的次序做了调整,这样五脏泻方前四位味药集中在对角线2侧,第5味是3、4味作垂线最远的1味了。五脏小补方,小泻方药味也一目了然。把流传错误没用的经法图,变成了一个实用的经法图 分享。
中医讲究五味入五脏,酸、甜、苦、辣、咸跟我们的五脏互相对应。中医讲的五味是酸、苦、甘、辛、咸,与五行和五脏的对应关系是酸味对应木和肝,苦味对应火和心,甘味对应土和脾,辛味对应金和肺,咸味对应水和肾。酸味是与木相对应,它的归经是入肝脏的,它能够补肝也能够泻肝,我们知道了它的归经(即作用部位),至于说要起到补肝的作用还是...
偏嗜五味伤五脏 五味讲究调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口味,有的无辣不欢,有的不甜不吃,偏嗜日久,则损伤五脏,引起一些疾病。中医认为,五味与五脏中的肾、脾、肝、心、肺相对应相关关键词导读。中医讲究五味调和,认为五味调和,不偏不嗜,对五脏有补益作用:对其中任何一味过于偏嗜,则会打乱人体平衡,损伤脏腑,招致疾病。《彭祖摄生...
五味过量伤五脏 中医认为,咸、甜、酸、苦、辣各有其特殊的作用。五味适量,对五脏有补益作用,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彭祖摄生养性论》中说:"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辛多伤肝。辛味可以补肺,过多的辛味食物会引起肺气偏胜,就会克伐肝脏(金克木)。由于肝藏血,主筋,...
五色入五脏~五味入五脏~五音入五脏~五色入五脏~五味入五脏~五音入五脏~中医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同时,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日三餐和每天排泄,都有一定的规律,也就是稳定的现象,所以用五行中的土来代替五脏中的脾。肺在五行中属金,金属都有声音,而人的语言声音,是由肺气鼓动而成,同时肺是娇贵的脏器,怕火气的熏蒸,所以用五行...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