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3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3.气血双补  八珍汤和泰山磐石散均有气血双补的作用,主治气血两虚的病证。其中八珍汤为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复方,补气与补血并重,是气血双补的基本方,适用于久病失治或病后失调的气血两虚之证;其中六味地黄丸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为主,为滋阴补肾的常用代表方,适用于肾阴不足为主的各种病证;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补血,适用于肾...
温里剂 小 结。1.温中祛寒 本类方剂主治中焦虚寒证。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虚劳里急证,并用治虚劳心悸、虚劳发热等,是温建中脏之主方。2.回阳救逆 本类方剂主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而致的四肢厥逆,阳气将亡之危证。3.温经散寒 温经散寒的方剂主治寒邪凝滞经脉之寒厥、血痹、阴疽等证。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血虚...
清热剂选常用方23首,按功用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热祛暑、清虚热六类。1.清气分热  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俱为清气分热的代表方剂,但前者功用是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症见壮热汗出,烦渴,脉洪大。后者功用是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热已入血,迫血妄行,症见吐衄、发斑等。芍药汤、白头翁汤的功用均有...
和解剂共选正方10首,按功用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四类。2.调和肝脾  适用于肝脾不和的病证。逍遥散治证由肝郁血虚及脾弱所致,而以肝郁血虚为主,其功养血疏肝,兼以健脾,主治两胁作痛,头痛目眩,食少倦怠,月经不调等。痛泻要方补脾柔肝,而以治脾为主,主治脾虚肝实所致的痛泻。3.调和寒热  适用于寒热互结于...
选方15首,根据功效不同,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类。1.辛温解表  此类方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其中麻黄汤麻、桂并用,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芍并用,发汗解表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适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有...
加减葳蕤汤。〖方源〗《通俗伤寒论》“加减葳蕤汤,滋阴发汗法,俞氏经验方”。〖释名〗本方是由《备急千金要方》葳蕤汤减麻黄、独活、杏仁、川芎、青木香、石膏,加葱白、豆豉、薄荷、桔梗、红枣而成,故名“加减葳蕤汤”。〖组成〗生葳蕤  二钱至三钱 [9g]   淡豆豉 三钱至四钱 [9g]   红枣 二枚。〖方歌〗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
不论时令,遂以麻黄重药火劫取汗,误人死者多矣,殊不知阳虚不能作汗,故有此证名曰无阳证。”〖释名〗陶节阉称此为“无阳证”,并说:“庸医不识,不论时令,遂以麻黄重药,劫取其汗,误人死者多.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成方切用》:“经曰,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汗之无汗,邪盛而真阳虚也,故以参、芪、甘草、姜、桂、方歌:...
〖组成〗 人参 紫苏叶 葛根 半夏 汤洗 姜汁炒 前胡 茯苓 各三分 [各6g]          木香 枳壳麸炒 桔梗 陈皮 炙甘草 各半两 [各4g]   〖用法〗咀,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一个,煎六分,去滓,微热服,不拘时。2.常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属气虚外感风寒证候者。《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盖邪之...
〖组成〗柴胡 洗,去芦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 炒 人参 各一两 [各9g]〖主治〗气虚外感证。外感风热,邪已入里化热,表汗无如败毒散、羌活汤,其药如二活、二胡、芎、苍、辛、芷,群队辛。组成:羌活 柴胡 前胡 枳壳 茯苓 荆芥 防风 桔梗 川芎 各一钱五分 [5g]    甘草 五分 [3g]组成:人参 茯苓 甘草 ...
升麻葛根汤 ▲〖组成〗 升麻 [10g]     葛根 细锉[10g]     芍药 [6g]     甘草 锉,炙 [3g] 各等分。〖方歌〗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临床报道:升麻葛根汤加紫草治疗带状疱疹20余例,疗效满意。升麻葛根汤具有解痘疹之毒的作用,用本方加清。本方由升麻葛根汤去芍药加味而成。所以本方比升麻葛根汤宣肺开表,清...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