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8 篇文章 |
|
曾国藩的人生“四辱”,让自己学会了坚忍前言。这是因为,在《曾国藩家书》中,有着曾国藩一生的智慧。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曾国藩给其弟弟曾国荃写的一封家书。曾国荃。这年,曾国藩在江西九江兵败,100多艘战舰被烧毁,狼狈不堪的曾国藩带领将领逃到了江西,在江西,江西巡抚处处刁难曾国藩,曾国藩一气之下弹劾了江西巡抚以及按察使,而在第... 阅58 转6 评0 公众公开 20-10-31 17:34 |
曾国藩:越自律,人生越有底气。在《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家训》中,我们可以真切地看到一位称职的兄长,一位宽严相济的父亲。在家书和家训中,曾国藩数次提及祖父和耕读世家的祖训,他对祖父的言行推崇备至,谆谆告诫弟弟们治家应“一切以星冈公为法”。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曾国藩虽然也鼓励孩子们参加科举考试,但更注重培养其修养和品行,... 阅147 转10 评0 公众公开 20-04-12 12:47 |
曾国藩:有恒勤奋,便是不凡之人。咸丰七年(1857年)隆冬里的一天,已戎马倥偬多年的曾国藩,给初出茅庐领兵作战的九弟曾国荃致信一封,敞开肺腑,痛剖自己在修身为学方面的种种弊病,以之为镜鉴,供弟参考。曾国藩谈到,当年甫入京师供职翰林院,本当潜心诗词书法,孰料自己好高骛远,涉猎了不少杂书,致使学问不成体系,纷乱了志向。曾国藩... 阅143 转5 评0 公众公开 20-04-12 12:46 |
曾国藩:人生三件事,做到就会成功。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就是一个醉心功名的读书人,43岁考上秀才方作罢。他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自卫其身。”在曾国藩看来,读书的本意不在于“求官”,而是“进德”“修业”,从人格和技艺上完善自己。曾国藩对子... 阅94 转6 评0 公众公开 20-04-12 12:03 |
9.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知足天地宽 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33.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72.人该省事,不该怕事。123.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188.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189.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人无一内愧之... 阅305 转5 评0 公众公开 20-01-30 18:00 |
曾国藩早期以道义号召众人与他一起抵挡太平军,认为有道义就足够了,就能感召别人,“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但是他慢慢发现最初投奔他的人都去了胡林翼那里,于是就问幕僚赵烈文:“众皆出我下,奈何尽归胡公?”刘邦问陈平:“我与项王有什么区别?”陈平回答说:“大王粗野傲慢,项王谦逊有礼。”刘邦又问:“那你为什么弃项王而归我?”陈... 阅63 转8 评0 公众公开 20-01-05 19:45 |
曾国藩十大处世名言的出处, 为人处世方面最值得借鉴的是哪条。曾国藩出兵征讨太平军前,有人赠予曾国藩一口家传古剑,他的岳父欧阳老人说:“涤生(曾国藩字)今日喜得宝剑,老夫也高兴。老夫十分喜爱旧日读过的一首古剑铭,现把这首古剑铭送给你,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曾国藩率湘军攻占武昌后,六... 阅173 转12 评0 公众公开 19-12-09 23:11 |
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所有人都等着曾国藩打对方两耳光解气,没想到,曾国藩扶起对方,诚恳地说:“确实是我的轿子挡了大人的路,大人赶紧上轿,赶路要紧。”莫名其妙挨了打,居然没事儿人一样,而且,还再三叮嘱轿夫,凡是见了绿呢轿,不管对方是否官比自己大,都必须让路。君子看重名望,不要跟他争名望。跟君子共事,把名望让给他,... 阅492 转6 评0 公众公开 19-10-11 21:53 |
1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64、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68、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何必借助于人?120、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192、... 阅138 转6 评0 公众公开 19-09-29 09:35 |
曾国藩:一个人有没有修养,看脸就知道。人的语言可以造假,人的身份也可以造假,但是一个人的目光却是高度防伪的。而心术不正人,眼睛是不能掩饰他的丑陋的,一个人长得再漂亮,若是眼睛里藏着邪恶,那么此人定不是善类。曾国藩分别看了三人一眼,李鸿章问曾国藩对这三人有什么评价,曾国藩说“左侧之人可小用,右侧之人不能用,中间之人可大... 阅11 转1 评0 公众公开 19-09-22 2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