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131 篇文章 |
|
吴小如先生关于旧体诗创作的谈话。但这里面有一个较为普遍和突出的问题,就是许多作品只是在字数和行数上模仿古典诗词(如七言八句),徒有旧体诗词之表,其实没有遵从旧体诗词的格律。主张废除平水韵的,好像就是说因为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字。普通话跟保留入声字本身没有矛盾。而且我要说,过去是入声字,现在因为北京话没有入声字了,所以凡是人... 阅2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3-03-27 22:27 |
要到1909至1917年美国兴起意象派,庞德等诗人受中国古典诗的启发,才开启了意象诗的道路。袁行霈先生在他论意象的著名论文《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中认为此诗有平明、金殿、昭阳、帚、团扇、玉颜、寒鸦、日影等意象,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写出了冷宫的凄清,被遗弃的宫女的幽怨,并暗示了士子的怀才不遇。我则以为,此诗有三个意象,一是持帚洒扫的... 阅2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3-03-27 22:20 |
因此,现在热爱诗词、写作诗词的人,应有为传统文化续命的精神,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在内心建构起与诗词相适应的语境,以“尚友”古人的方式与古代诗词经典对接。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写出来的诗词才具有诗词的灵魂,才真正称得上诗词,才能接续得了传统文化的生命。以上的种种训练方式,目标有二:一是激发兴趣,使自己对诗词产生感情,二是熟练掌握... 阅1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3-03-27 22:15 |
杜华平|眼高才能手高:从诗词的鉴别说起。一、眼界与诗词的公共标准。诗词是源于人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审美和艺术水平的文化产品,诗词写作更需要强调眼界。这就说明,诗词评价的公共标准是客观存在的,这是诗词鉴赏、评论有其意义的基础。二、诗词评价标准之我见。由此可见,最低层次的评价标准应该是一般人都认可的,这就是:应该符合诗词的形...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3-27 22:03 |
向喜英:關於律詩的對仗問題答吟友。一是首聯也用對仗,即一、二、三聯皆對仗,如杜甫《野望》:二是尾聯也用對仗,即二、三、四聯皆對仗,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五是全篇皆用對仗,如杜甫《登高》:六是全篇皆不用對仗,但平仄須合律詩黏對要求,如李白《夜泊牛渚懷古》:二是第一聯對仗(截取律詩後半),如杜甫《江南逢李龜年》:前兩...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3-27 22:02 |
从《诗国前沿》说到精品何鹤,男,吉林农安人。著有《诗词速成手册》《何鹤诗词选集》《诗词点评笔记》《百字飞花令》《诗中岁月》《律诗分韵集联》等。株洲2020中华诗词精品创作研讨会论文 从《诗国前沿》说到精品何鹤 现在,诗坛上下说的最多的就是精品问题。上乘的诗词作品当然和诗词精品不是一个概念。也就是说,最精美的诗词才算精品。前...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3-27 11:13 |
每句六个字的律诗即是六言律诗,简称六律。六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近体诗范畴。根据每句字数,律诗分为五言律诗、六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比,六言律诗比较少见,不过从全唐诗看,有四律、六律。4相关论述特殊和少见的律诗平时讲的律诗(包括长律),不是五言、就是七言,这是唐代律诗的主要形式和主流作品。但除此之外... 阅6 转3 评0 公众公开 23-03-27 11:03 |
古诗词中常用的借代古诗词中常用的借代。“借代”就是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借代”也叫“换名”,这样的换名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古诗文中“借代”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白居易《琵琶行》)以“管”“弦”代表管乐器、... 阅6 转3 评0 公众公开 23-03-27 11:02 |
诗的“角度”要把握三大原则中国诗歌报(中诗报)每一首诗的生成,都发自于诗人组构诗意世界的萦思角度,这个角度,是诗人进入宏大世界从而揭开这个世界某种奥秘与真相的一个独特视角,是诗歌文本得以成立的出发点、立足点与艺术支点。在我看来,诗歌角度的选择,要把握以小见大、侧面出击、集中发力等三大基本原则。对于吴乔“诗出侧面”的观... 阅2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3-27 11:02 |
诗是抒情的。总之,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活动,我们只有在创作诗、欣赏诗的过程中,都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启开诗性的智慧,酝酿诗性的语言,体现诗性的情趣,飞向美妙的诗境。意,是诗不可缺失的东西,如果说文字是构成诗的骨架、外形,那么“意”就是诗的灵魂,是诗所要表达的主题,也是作者思想的主要体现。总之,在我国诗词创作的长... 阅9 转6 评0 公众公开 23-03-27 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