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钧太极养生堂 IP属地:湖南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38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其特点为:“字简而义尽,文约而音赅”。22、索铃:左手依次轻轻滑过数弦,右手食指配合左手的动作,同时轻挑左手垫的那根弦;(同样的音符也可以在左手无名指按音位时,右手手指拨弦弹得音,但这两种指法得到的声音音...
古琴样式。据说琴便是由伏羲发明的。“蕉叶式”,琴体造型形似蕉叶,相传为闽人刘伯温所创制,琴首无凫掌而有一叶柄,琴底仿蕉叶之茎,造型精妙秀美,琴音圆润雅致。宋徽宗好琴,曾设立“万琴堂”,“宣和式”古琴应该也是徽宗宣和年间由宋徽宗或官方主持创制的新造型。孔子曾学琴于师襄,后以自己理想研制琴式,规划制度,后人称孔子创制的琴式...
古琴养生观与乐医同构思维。先秦音乐理论的结构机理与医理相同。于人道层面,乐既通于治道,亦与医家治身思维原则一致,并已出现完备的音乐养生功能理论。总之,古琴养生理论中,五行、五音、五脏的结构排列、相生相克的循环原理,思维方法完全参照古人理论,引伸、联系、重覆变调常有之,全面拆卸旧有、重新筑构理论则无, 传统琴论更多正视事...
因此,古琴艺术一般不称“琴艺”,而尊为“琴学”。再如,从阴阳五行的哲学原理来看,所谓“圣人制琴以阴阳相配,故有中和之声……”,琴面拟天,为阳,琴腹拟地,为阴;”桓谭《新论·琴道》云:“琴七丝足以通万物而考至乱也。明末著名琴家徐上瀛在《溪山琴况》里说道:“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
古琴看似简单,只有七弦十三徽,却蕴含着变化无穷的声调与音韵“琴用五音,变法甚少,且罕联用他调,故音虽雅正,不宜于俗。然弹琴为三声,散声、按声、泛声是也。琴之散、按、泛三音,正如天、地、人三籁。三种音色的变化不仅在琴曲表现中担当着不同的情绪表达的作用,通过指法的变化,却可以演化出与天地之音相通,与人声相类的各种音色,生...
了解古琴和弹奏古琴的人都有这样的同感,即认为弹奏一首琴曲不难,如果将琴曲的意境有感情的表达出来确非易事。古琴是装有七根弦的乐器,每根弦上有三组音,由于七根弦粗细不一样,所以各弦同音阶的音位就不固定在同一个徽位上,作曲者为了发挥古琴音色美、音域广的特点,在编曲与安排指法上都是采用同音阶音色的方法组曲,因此,弹奏起来手指...
款识断代。在“发现并掌握唐琴标准器阶段”,由杨时百先生评定为“鸿宝”的3件唐琴“公认器”联想到与其他“典型器”的特点相同,并由“明确器”及时代风格的演变理论,确定了唐琴的分期,并排除了其他可疑的“公认器”(如“鹤鸣秋月”琴),确立了标准器名录,并进而总结唐琴特点与唐琴断代理论,并依此对相关古琴进行断代研究。老一辈琴家,...
古琴断代浅说(下)笔者利用《琴苑要录》中记载的张越琴、石汝砺琴尺寸,仿制张琴、石琴,获得许多新的、有价值的对唐、宋古琴的认识(拟另文专论)。以个人理解,杨先生列声音、木质、断纹和题识4项断代比较项目,而在所举的断代例子中,仅以声音断代,有可能是其余的项目证真力度不强,而声音在那个具体的断代案例中比较突出而已。但是,明琴...
著名琴师多出在这一带,称之为浙派,他们的传谱称"浙谱",重要琴著还有:《琴操谱》(郭楚望)、《琴述》(袁桶)、《霞外琴谱》(金汝励)、《琴学名言》(徐梦吉)、《梅雪窝删润琴谱》(徐仲和)、《梧岗琴谱》(黄献)、《杏庄太音续谱》(萧鸾)等。他弹琴的风格近于虞山派,重要琴谱包括:《澄鉴堂琴谱》(徐常遇)、《五知斋...
第一,第二句"泼"这个指法与另一个指法"剌"相组合在传统指法里形象比喻为"游鱼摆尾",指的是游鱼出水,尾拍水面的那一个瞬间,"泼剌"一声。第二,曲中大量出现了"上""下""进复""退复"的左手指法,这些指法要求走音时音准要把握好,而且得走出音来,不能手一...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