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93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香港诗词学会【恭祝一苇生日快乐】文/月夜如诗【恭】词墨卷满庭芳,【祝】语频频绣锦章。
所以后来有人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就是说李义山的诗看不懂啊猜不透!最后再来说一首李商隐的五绝,这首诗与他惯常的风格大为迥异,一反绮丽华美的文风,转为直白而凝重,是李商隐晚期作品中的精华: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起句说明事件、背景:我从军去偏远的四川。李商隐与杜牧带给...
当然,缺陷是把诗搞成了“押韵之文,虽健美富赡,而格不近诗”——这是后世沈括给他的评价,韩愈的诗说理太多(而且他喜欢说尽透),少了诗意。韩愈为诗的另外一个特点,我觉得是充满“正能量”。中唐诗人里,与韩愈关系特别好的诗人首推孟郊(字东野),苏轼评价东野诗: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孟郊因为家庭多有不幸,加上仕途坎坷,作品...
香港诗词学会 《一苇读诗词》第十讲:诗圣杜甫 上一讲咱们聊了“诗仙”李白,这一讲自然便是与太白有唐诗“双子星”之称的“诗圣”——杜甫!研究老杜的大师、高人多了去了,我想大体分三个阶段来说:  第一阶段:青年时期到“安史之乱”前——提起杜甫我们总是说“老杜”,其实老杜也不是生下来就是“老杜”的,子美也曾经年轻过。所以此后...
李白不愿应试作官,但诗名远播,诗歌在当时已经唱响天下,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可历史上没有韩荆州对于李白的回复,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杜甫《饮中八仙》里就有“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奇...
香港诗词学会《一苇读诗词》第八讲:大唐飞歌 [上一讲我们说到,大唐初年,格律诗渐渐形成气候,已经成为主流文体。复古运动的结果是有趣的——不仅没有灭了格律诗、实现复兴古诗的愿望,反而促使古诗与格律诗两大阵营的建立。自此往后,我们有了古体诗与格律诗的分野,至今的十五个世纪,古体诗与格律诗如同一对双子星,共同闪耀在中华诗坛上...
香港诗词学会《一苇读诗词》第七讲:初唐格律 上讲咱们讲了“永明体”,“永明体”是新体诗或者说格律诗的前身,到了隋末唐初,格律诗渐成气候,句式、平仄、粘对、对偶等基本规则都已经完备,五言律诗正式亮相,中国的诗歌,自此开辟了个伟大的新纪元!此作格律严谨、对偶工巧(而且首联也对仗了),语意双关,咏物喻人,是咏蝉诗中的名篇,亦...
香港诗词学会《一苇读诗词》第六讲:永明诗体上期讲到南朝末期的齐、梁之际,诗人们愈加重视诗歌的音韵与形式美,特别在音韵方面,永明时期以“竟陵八友”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提出了五言诗创作中“四声”与“八病”的问题,形成“永明体”。在这里我想先说一下格律诗。大韵——两句中间有字挤了主韵;但“四声”“八病”之说把诗歌的音韵和谐提...
香港诗词学会《一苇读诗词》第五讲:古诗没落 [上一讲我们聊了魏晋时期的五言诗,以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把五言诗推向艺术的巅峰(真抱歉,到这里我才发现曹植的光芒完全覆盖了建安七子),叙事、抒情、咏志、言事不一而足,佳作叠出。这种写法在阮籍无非是个保命之法,却成了后世为诗的一个圭臬,从这儿往后,诗都不好好写了,一定要“含蕴沉...
后来,曹丕召见弟弟任城王曹彰、陈留王曹植和白马王曹彪入京晋见,此行直接断送了曹彰的性命(他是公开支持曹植的,勇猛无敌“黄须儿”),成就了曹植的千古名篇《赠白马王彪》,此作成为五言古诗的巅峰之作,震铄古今。——顶针换韵!曹植由前面对天命的抱怨转而质疑天命。《赠白马王彪》的题目是后人起的,据专家考证,连“序”也是后人代笔...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