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木沐 IP属地:辽宁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128390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刘党育《云南行记》册页作品欣赏。刘党育:随老师张际才先生云南采风记叙。2025年6月18日启程,与几位师弟妹陪同恩师张际才前往云南采风写生。此次云南采风写生之行,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云南的壮美风光,更在恩师的悉心指导下,提升了绘画技艺,开阔了艺术视野。回到家后,我整理写生稿,画了一本册页以纪念本次活动。本册页规格为46x34cmx12,素...
张际才 狮山奇观 64x45cm x12 (册页) 2025年。张际才 大理三塔 64x45cm x12 (册页) 2025年。刘党育 崇圣三塔 50x50cm 2025年。陈钰芳 洱海春色 69x46cm 2025年。任增喜 狮山古韵 68x68cm 2025年。韩爱学 洱海写生 68x68cm 2025年。韩爱学 洱海苍茫 68x68cm 2025年。李红卫 洱海写生 68x68cm 2025年。徐立新 云南三塔 68x68cm 2025年。
由真入美 由美入真——我读张际才的山水画。他的山水画构图多以一种平实和自然的视窗结构呈现,突出人的视觉自然性,由此区别于人们所熟识的传统山水画的构图程式。张际才的山水,特别体现了传统山水画中的气韵流动之美,这种美是由现实生活中静态具象的“真”,上升为山水画艺术中意象的“真”,没有为“形似”而刻意求“真”,这种意象上的“...
此次肇庆之行,让我感念最深的是能够得到张老师两次面授并指出不足之处,张老师年高德劭,评讲作业时因人而异,画的好的高要求,画的不好也是积极鼓励,老师有容乃大的治学态度积极的影响着我们。但这次来到肇庆张际才艺术工作室临摹学习,面对原作临习,还真的跟在家临画册不一样,张老师的原作笔墨变化多样,要临好真的不容易,要学到张老师...
张际才有在多个地域写生创作的经历,在他的画面里,山水的结构和笔墨的塑造中确实有岭南画派的影子,这个影子是对于山水画色彩的呈现,他将写实性的表达融入了光影的表达之中,在光色表现层面丰富了岭南画派的现代性表达。尽管在历史叙事深度与风格多元性方面尚有拓展空间,但其艺术实践确为化解“图像时代”的创作困境提供了有益参照--在保持笔墨精...
《中国美术报》专题:众家评说张际才山水画(一)张际才作品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以花鸟为笔墨来入山水,很多地方就不再是描摹,而是写意了,靠笔墨写出来的,不是重复一个景色或者一个物象,而是用笔墨本身把质感、体积、空间表现出来,就使画面生动起来了,不再是风景本身吸引你,而是变成了画本身吸引你、笔墨来吸引你,这是一个很新鲜的思...
中国画笔墨意义的三个层次。这个趋势发展到明末,终于形成了可以称之为“笔墨中心主义”的高峰,而由董其昌提出“以蹊径之怪奇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的论调。除了形式的意涵之外,笔墨亦因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而具有第二层次的社会性意涵。中国文化传统中向来有个能与造化合一的“完人”典范之存在,笔墨的理...
在朴茂中开启生命的灵境:张际才山水画的笔墨宇宙。68cm×68cm 2022年。一、虚实相生的生命感:笔墨构建的宇宙意识。张际才的山水画并非简单的物象再现,而是以笔墨构建起虚实相生的宇宙模型。张际才先生的革新不是断裂式的革命,而是在传统笔墨的基因链中注入当代视觉经验:他将自然的光影转化为墨色的明暗过渡,用透视原理重构山水空间,...
“星湖流韵 岭南精神——张际才山水画展”部分作品欣赏。张际才《金秋时节》103×63cm 1985年。张际才《晚归》62×34cm 1987年。张际才《童年印记》67×64cm 2001年。张际才《青松颂》139×68cm 2007年。张际才《秋色满溪水自流》68×68cm 2007年。张际才《星湖秋色》68×68cm 2022年。张际才《星湖晨韵》68×68cm...
张老师的写意山水,大气磅礴,美轮美奂,云雾缭绕。这次利用7天年休假时间,到肇庆张老师工作室现场,第一次静下心来临摹张老师的原作,每天2张,慢慢找到了感觉,特别是老师用笔用墨的方法,经过7天的观察体会和练习,感觉画起来更加松动了,造型也更准了,收获还是蛮大的。三、坚持写意精神,中国画的内核是写意精神,张老师的山水画在写意技...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5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B2-20242964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