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ney908 IP属地:江苏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407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伤寒论》式思维当属象思维,而非西方文化的概念逻辑的线性理性化思维。笔者认为,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正是体悟到《伤寒论》具有的这种原创性和启发原创性的深邃特质和雄浑底蕴,所以在治学中罢黜百家,独尊仲景,把《伤寒论》式思维发挥到极致,“始于伤寒论,终于伤寒论”(《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便是这种治学特点和学术境界的简约描述。...
【新提醒】《伤寒论用药全解文字试读版》一 《伤寒论用药全解文字试读版》一 徐风瑞今天第一讲,两个内容,第一,为什么要学习伤寒论?也是我观察到名老中医几乎每一个人的入手功夫都是伤寒和金匮,这是他们共同提到的,我还统计了伤寒金匮在书里面出现的频率,伤寒论是第一的,所以从近百年医家的临床实践以及几千年的医...
课文原注:“[虢]古国名。这里似指东虢,在今河南三门峡和山西平陆一带,公元前六五五年(晋献公22年)为晋所灭。”西虢亦称“城虢”,在今陕西宝鸡东。西周灭亡,平王东迁,西虢曾随徙上阳(今河南陕县东南),号为“南虢”,春秋时为晋所灭;而地处今河南三门峡和山西平陆一带,前六五五年被晋所灭者,实为“北虢”,属武王弟虢仲之别支。本课既...
伤寒杂病论义疏卷十六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兹示坏病之例,乃以亡血为首者,明气分之病易治,血分之病难瘳。证也。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汤证,此示下后身热不去,为胃阳外泄之证,栀子豉法,清血中气热之剂也。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太阳病,外证未解而数...
伤寒杂病论义疏卷十五下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大柴胡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大柴胡汤。胡汤、大承气汤。阳明[juzhuo校注:明,原阙]病以多汗为里气内实,他经以多汗为卫气外虚。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
血痹则气不通(血寒则凝,血热则结),气不通则呼吸引痛。此气痞之证,治宜。肺液伤则水道伤其源,气逆不下调水道,故自不得小便(凡水肿、大腹气短之证,皆肺气不得。属治之,若下之则气陷,气陷则短气,气陷则邪亦陷,故小便难。降出入,皆不通利,气虚不能统血(脾不统血属营气之虚),血弱不能维气(胃气虚则客气上。若不转气,知中气不运...
伤寒杂病论义疏卷十四下 (辨可吐)伤寒杂病论义疏卷十四下。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撞咽喉不得。气上撞咽喉不得息者,痰。以下焦受中焦气,胸膈阻则胃气不能外布,中气结则胃中不。分诊而寸部脉微滑者,乃痰饮上结,脉气内阻,病由胃阳不能外达,利虽见于下焦,邪。病属少阴,为胸中脉气之结,使胃阳不能外布,...
伤寒杂病论义疏卷十四中 (辨不可吐)伤寒杂病论义疏卷十四中。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法可以令谷气空虚,引胃阳外通腠理,其逆则胃阳外泄,助客气上逆,且生虚烦。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者,此为吐之。少阴病之胸中实,病在脉气之阻,故可用吐,令胃气外通,以吐则气动,气动则...
伤寒杂病论义疏卷十四上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通行本缺白虎汤三字,有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属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属白虎加人参汤证。五苓散证,虽汗出而玄府...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属桂枝汤证。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属桂枝汤证。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属桂枝汤。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及(通行本作反)...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