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广州“上下九”的名称由来本帖最后由 william 于 2009-9-2 09:39 编辑 广州的传统商业中心"上下九",指的是"上九路"和"下九路"一带,那么为什么要起"上九"和"下九"呢,这是有典故的。第九甫 由西濠向西至文昌巷口(今文昌路) 第十甫 文昌巷至十六甫新街(今十六甫大街) 第十一甫 十六甫新...
"甫"是广州特殊而神秘的地名用词。现存地名中的"甫"字与布、埔、圃、浦、步和埗等字,实际上都是古代南越语中"村"的译音,无论是花县的官禄布、从化县的江浦,也无论是广州的黄埔、东圃、增步和十八甫都是指村庄。以至广州方言中有这样一句歇后语:"第一津——没有谱(甫)"津即渡口,渡口必有涉头,...
现存在西关,市民的最熟悉的是"第十甫路",它东与宝华路、南与恩宁路相接,西至文昌南路与下九路相接。据说,与上九路相接的光复路,过去也是以"甫"为名的,如今上九路附近还有六甫水脚等地名。恩宁路也跟"甫"有关,恩宁路原名十一甫、恩宁东路、恩宁中巷、恩宁北路和恩宁市,1931年扩建成路,并沿用"恩宁&...
翻开广州地图,广州西关有第二甫,第三甫......一直到十八甫,惟独没有第一甫,但有第一津,为什么呢?相传,清朝初年,平南王尙可喜率领清兵攻占广州城,沿途遭到民众的截击,特别是清兵开到广州市郊龙眼洞时,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几经艰险,才攻陷了广州城。曾有人认为"铺"是明代的"商人自卫组织",那时广州和佛山的商...
地名掌故之第一津至十九甫 西关最早的商业聚落是在宋代的绣衣坊(今下九路),至明代随着开凿大观河发展成为城西主要商业街圩,并逐步扩展为十九个"甫"。当时各甫旁都有河涌流经,当地居民称这些埗头为"水脚",今沿濠仍有"第X甫水脚"地名)。时至今日,从今之光复北路至光复南路段仍存三甫、六甫、七甫、八甫水脚和...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