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810 篇文章 |
|
如陈无择将伤风列为专题论述,他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伤风论》中,以六经辨证治疗伤风,其大意是:太阳伤风用桂枝汤,阳明伤风用杏子汤,少阳伤风用柴胡加桂枝汤,太阴伤风用桂枝加芍药汤,少阴伤风用桂附汤,厥阴伤风用八珍汤。也说明感冒、伤风临床症状可出现六经症状,不仅只现表证、太阳病,也说明,感冒、伤风实际是《伤寒论》外... 阅5 转2 评0 公众公开 23-03-27 08:08 |
桂枝汤方药: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10g 大枣10g 生姜10g.方药:桂枝汤加葛根合桂枝茯苓丸,三付。桂枝加葛根汤方药:葛根25g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10g 大枣10g 生姜10g.方药:葛根汤加玄参20g 花粉20g 蒲黄10g 滑石30g 川贝10g(缺药)大枣10g 生姜10g ,一付。方药:葛根25g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10g 大枣10g 蒲黄10g 瓜蒌15g 玄参12g,二付。葛... 阅17 转8 评0 公众公开 23-03-24 00:35 |
首先我们还是应该先辨六经再辨方证,在六经的指导下去看待方证的问题,我们知道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这五个泻心汤都归属于六经厥阴病的范畴,所以当我们临床中看到一个患者,它的病位在半表半里,同时是寒热错杂的阴证时,才考虑用五个泻心汤来治疗。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相比,第一是去黄芩加桂枝... 阅11 转7 评0 公众公开 23-03-23 00:48 |
小青龙汤.治哮喘,张仲景早献出一条妙计,躺在书里千余年,就看你能否发现。桂枝、白芍、干姜、细辛、法半夏、五味子、炙甘草、茯苓、化橘红、杏仁。源于张仲景在1800年前所著《伤寒论》里的小青龙汤(原方中还有麻黄一味)。前面说过,小青龙汤治的是外感寒邪,寒饮内停之症,对表寒引动内饮而致哮喘症状有疗效:方中用麻黄、桂枝来散外寒,麻... 阅7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3-03-21 11:54 |
二加龙骨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病治第六》第8条:“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的方后注:“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如果汗出亡血失精进一步发展,则证由表阳证陷于表阴证,即... 阅4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3-03-21 11:47 |
仲景书中以柴胡为主的八首柴胡剂应用举例:大柴胡汤方 柴胡24克仲景书中以柴胡为主的八首柴胡剂应用举例:大柴胡汤方。(三)大柴胡加桔皮汤:于原方加桔皮12克,治大柴胡汤证心下逆满,呕逆甚者,伤食多见本方证。治太阳少阳并病而有大柴胡汤证和葛根场证者,哮喘常有本方证,口干舌燥者,宜更加石膏(五)大柴胡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于原方加桃仁... 阅8 转3 评0 公众公开 23-03-21 11:11 |
感冒“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主之 ”桂感冒“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主之。”桂枝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桂枝 30g、芍药 40g、甘草 20g、人参 30g、生姜 40g(切)、大枣 12个(切)、上六味用水 1600毫升,煮取 400毫升,温服 200毫升。”这个病势仍需以桂枝汤温通血脉,加生姜温表,... 阅4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3-03-08 07:50 |
近期小孩甲流经方治法参考:写在前面:每逢大疫,皆相染,必有共性,近期小孩甲流经方治法参考:写在前面:每逢大疫,皆相染,必有共性,故必查五运六气,以提高临床准确性。 阅390 转13 评0 公众公开 23-03-05 10:26 |
《伤寒论》对或然症的有关记载, 主要见于小青龙汤证、 小柴胡汤证、 真武汤证、 通脉四逆汤证及四逆散证5个方证中,均以“或+症状” 的形式呈现, 所涉及可能出现的症状共有18个, 按照出现频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小便不利或利(4次), 咳、 腹中痛(3次), 渴、 呕、 悸(2次),噎、 少腹满、 喘、 胸中烦而不呕、 胁下痞鞭、 不渴、 身微... 阅16 转5 评0 公众公开 23-03-02 14:34 |
三个柴胡方打天下。(2)柴桂姜汤(小柴胡汤加理中汤)(4)柴胡温胆汤(小柴胡加温胆汤)(7)柴胡正气散(小柴胡加藿香正气散)(9)柴桂汤(小柴胡加桂枝汤)(10)柴胡止嗽散(小柴胡汤加止嗽散)(11)柴胡姜味汤(小柴胡加姜辛五味子)(18)小柴胡汤合越鞠丸(刘渡舟)主症:刘渡舟:小柴胡汤善治两胁苦满,疏利肝胆之郁,而侧重于“横... 阅38 转8 评0 公众公开 23-03-01 20: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