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09 篇文章 |
|
这是毛主席与妻子杨开慧一生唯一的合照。信倒是没断过,毛主席在信里管杨开慧叫“霞”,字迹遒劲,杨开慧回信时就喊他“润”。那时候,杨开慧还在板仓老宅,手里攥着几页纸,写下对毛主席的牵挂。那份手稿是杨开慧1929年写的,当时毛主席已经离开湖南,带着队伍四处奔波。参考资料:[1]陈玉英,赵仕启,杨公页.难忘的岁月幸福的会见——怀念在毛... 阅3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5-04-27 10:37 |
从秋收起义的烽火到抗美援朝的冰河,毛泽东的决策常被对手视为“反逻辑操作”,但历史证明,这种“反逻辑”恰恰是破解近代中国困局的终极密码。毛泽东的“跨维度整合能力”堪称一绝:把《水浒传》的江湖智慧融入建军思想,用《红楼梦》的阶级分析法指导土改,甚至从《资治通鉴》里提炼出“统一战线”策略……哈佛学者指出:“毛泽东构建的文化... 阅6 转2 评0 公众公开 25-03-23 14:07 |
这五位将帅都是他的高徒。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林彪率部歼灭国民党三个主力师,毛泽东当场称赞:“这个娃娃营长能成大事!”毛泽东曾笑谈:“林彪打仗,像打算盘一样精细。”这份“精细”,正是从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中悟出的精髓。这些将帅的故事里,藏着毛泽东独特的“育人哲学”:他允许林彪“先斩后奏”,包容粟裕“抗命... 阅102 转15 评0 公众公开 25-03-16 17:59 |
毛泽东为什么要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红火的时候主动率部离开?此时,守在井冈山的是第三十一团,江西和湖南两省敌军调了四个团,扑向井冈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总算是保住了,也就保住了大本营,不久后,毛泽东在桂东县城与朱德再度汇合,率部重返井冈山。至此,井冈山汇集了五支队伍:秋收起义的队伍,南昌起义的队伍,广州起义的队伍,湘南暴... 阅17 转5 评0 公众公开 25-02-23 20:39 |
在动荡的时代洪流中,他们的师生情谊如何超越了普通的师生关系,成为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为了进一步了解毛泽东的才华,符定一决定亲自考校这个学生,当他随意写下“论救国之道”的命题后,毛泽东立即拿起笔进入写作状态。这一切,彻底激怒了赵恒惕,他将毛泽东列为重点追捕的目标,毛泽东的处境变得异常危险。符定一虽然早已从前线的风... 阅25 转5 评0 公众公开 25-02-23 20:35 |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作出了哪四个天才决定?毛泽东通过袁文才争取王佐,终于让王佐派人迎接毛泽东上山。毛泽东派何长工前往王佐部队担任党代表,何长工帮助王佐除掉他的宿敌、井冈山七县民团总指挥尹道一,王佐这才对共产党的这支部队心悦诚服,表示愿意服从共产党的领导,加入毛泽东的队伍。毛泽东以他高明的策略和才智,成功改造了袁文才... 阅7 转2 评0 公众公开 25-02-18 13:21 |
曾坚持要开除毛润之的校长张干,病逝前交代儿子:给毛主席写封信前言。当他得知手中的宣言是毛主席所写时,气不打一处来,决定开除毛主席等17名领头“闹事”的学生。学生们继续进行罢课活动,而校内的其他领导也反对开除学生的决定,最终张干只能做出妥协,但仍给毛主席记上了“大过”处分。一听到毛主席提到了老校长,周世钊内心一颤,回应道... 阅42 转5 评0 公众公开 25-02-10 09:20 |
DeepSeek:毛主席的学习方法主要有哪些?毛主席的学习方法体现了他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智慧,其核心在于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 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案例:在革命时期,通过农村调查(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调整土地政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毛主席的学习体系以问题导向为轴心,强调知识获取(博学)、批... 阅7 转2 评0 公众公开 25-02-07 15:36 |
1927年毛主席初见谭政,得知其与陈赓是连襟:你老岳丈是个大好人。谭政的父亲可不希望儿子走“歪路”。毛泽东听说谭政是东山学堂的校友,直呼是“同学”,但谭政却谦虚地表示“您是我的先生”。毛泽东得知谭政和陈赓是连襟后,饶有兴致地问:“这么说来,你的岳父是陈绍纯先生?毛泽东看重的不仅是陈绍纯对谭政的支持,更是他对革命事业的无私... 阅3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2-05 11:32 |
他对毛主席说:“孩子,你就留在这里读书吧。我相信,在这里,你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这样,符定一与毛主席之间结下了一段深厚的师生情谊。他深知毛主席的安危关系到整个革命事业的未来因此他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表示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为毛主席做担保。但毛主席却坚定地表示:“在您的面前,我永远都是那个渴望求知的学生。”这番诚挚... 阅83 转12 评0 公众公开 25-01-26 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