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47 篇文章 |
|
其实,我们的传统文化,本质上不会讨论应不应该批评,而喜欢讨论批评与不批评之间的度。01. 郑武公伐胡 有些批评意见,是需要有人垫背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韩非子其实是故事大王,除了削足适履这样的故事,他还讲了很多的故事。一个故事是郑武公伐胡,说的是郑武公准备攻伐胡国,但是他先把女儿嫁给了胡国的国王... 阅7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2-06-24 05:59 |
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引述历史上大量的事实,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落:“满腹经纶白发不第,才疏学浅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后贫,有先贫而后富,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人生在世,富贵不可捧,贫贱不可欺”,天地循环周而复... 阅1 转自鸿墨轩3dec 公众公开 22-05-17 14:14 |
被后世尊为圭臬的《周礼》完成了周代衣冠服饰制度系统的完整建构,从此,上自天子卿士,下及庶民百姓,衣帽服饰各有等差,衣冠服饰贵贱有别、尊卑有序的服饰等级系统运行起来。社会舆论普遍认为衣冠服饰不应过分华丽,而应崇尚简朴,尤其是妇女服饰,应淡然素雅。党项原为游牧民族,以武功立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西夏政权建立之后,十分仰慕... 阅118 转2 评0 公众公开 22-05-10 08:03 |
纳粹“利维坦”:人民为什么支持希特勒。▌偏见使人们只相信官方媒体的宣传,而不是相信事实正是由于这一点,二战刚结束,美国记者迈耶就重返德国,在十年居住期间,他跟踪采访了十位普通德国人,了解到为什么大多数普通德国人会拥护纳粹。在他们的回忆中,1933年纳粹上台至1939年战争爆发前是德国历史上最好的时光。这表明,尽管纳粹上台后就... 阅28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2-04-30 08:39 |
朝鲜国王李熙李鸿章想将大清与朝鲜的传统关系写进条约中,以博得西洋诸国的正式承认,但美国海军提督薛斐尔认为,清廷与朝鲜的这种传统关系与现代国际关系精神不符。李鸿章为了平衡与日本的关系,也为了避免两面作战,平定朝鲜叛乱后,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天津进行善后谈判,他做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让步:同意日方提议的将来假如朝鲜发生类似壬午... 阅4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2-04-25 20:18 |
长安,其实从未有你想象中那般繁华。是的,虽然现如今的大多数文艺影视作品当中,我们都喜欢想象盛唐时代长安的繁华,但事实上,历史上真实的盛唐长安城可能更适合它的形容词,应该是整齐、肃穆和冷清:唐代长安为什么要执行如此严格的宵禁制度?而在真实历史上,盛唐时代政府为管控长安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其实不遑多让,那些遍布长安的... 阅22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2-04-17 12:14 |
一个国家的精神,就印在他们的钞票上。作曲家,法国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一个国家的文化旨趣如何,基本上能在纸币上有所体现,比如奥地利纸币上少不了莫扎特,意大利的纸币上少不了拉斐尔,波兰人的纸币上少不了哥白尼。我不知道孩子们的愿望能否实现,但我相信马未都所说,“文化必须求异,文明一定趋同”,基于纸币所具备的人文追求和价... 阅9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2-04-12 0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