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啊呀 IP属地:山东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95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为什么叫桃花汤?桃花是红色的,所以桃花汤煮起来整个是鲜红的,因为里面有赤石脂,少阴证本来就是阴寒的证,如果病人下利便脓血的时候就变成危证了,本来里寒很盛,蠕动不行,这时候得到肠炎,感染滤过性病毒便脓血,会变成肠出血或肠穿孔出血,很危险的,桃花汤和黄连阿胶汤刚好相反,黄连阿胶汤是热往上冲,所以心中烦不得卧,造成病人睡不着,热就是发炎坏...
刘渡舟讲《伤寒论》:太阴病提纲。证候表现主要是有肚子胀满,呕吐,不能吃东西,腹泄,肚子有时候还要疼痛,所以它的证候表现和病理变化是一致的,反映了脾阳虚衰、寒湿伤脾的特点。因为它有寒,寒是阴邪,伤脾阳之气,脾阳虚了,中焦再一有寒邪,脾气就不利,脾的运输就失职,所以肚子就会胀满。脾是中焦的升降之机,现在脾虚而有寒,脾气不...
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然而素有痰饮,脾肺本虚,若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桂枝茯苓丸配伍特点:...
本气,即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肾气(元气、元阳)与后天胃气(中气)构成的浑元一气。久病,难症痼疾,重危急症,先救胃气,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见病治病,不顾两本,妄用苦寒攻伐,医之罪也!胃气一伤,非但不能运化饮食亦且不能运载药力。3、胃气是五脏的后勤部,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是治病救危一大法门,五脏皆禀气于胃也。1、一部伤...
方有执能体会书中的精神,他在《伤寒论条辨》写道“论也者,仲景自道也,盖谓愤伤寒之不明,戚宗族之非命,论病以辨明伤寒,非谓伤寒之一病也。”方氏把“论病”髙于伤寒之上,则与“原序”的精神互相契合,认识了《伤寒论》是辨证论治的书,不落于专治外感的偏见,无疑是正确的。如论中的“病如桂枝证”,“病胁下素有痞”,“病常自汗出”…...
伤寒杂病论(汉 - 张仲景)伤寒卒病论集。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各一两(去节) 大枣四枚(掰) 杏仁二十四个(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于第二卷桂枝汤方内,更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余依桂枝汤法服。桂枝加桂汤方。桂枝(去皮) 黄芩 人参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掰) 生姜一...
中医药典籍。伤寒杂病论(汉 - 张仲景)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此第十卷,第二十二篇,凡四十八证,前三阴三阳篇中,悉具载之。主办单位:南阳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南阳市科学技术局·南阳市科技信息中心 电话:(0377) 65012896 E-mail:kxb@midchina.net Copyright 2002 版权所有 中国南阳·张仲景中医药信息网 簟ふ胖倬...
伤寒发热,头痛,微汗。伤寒发热,口中勃勃气出,头痛,目黄,衄不可制,贪水者必呕,恶水者厥。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利未欲止,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差后,至其年月日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脉...
伤寒杂病论(汉 - 张仲景)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此一卷,第十七篇,凡三十一证,前有详说。合四证,已具太阳篇中。凡用吐汤,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病胸上诸实,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下利日十余行,其脉反迟,寸口脉微滑,此可吐之,吐之,利则止。心下满而烦,欲食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吐之。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