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7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高热并发斑疹案。2005年11月2日初诊:患者诉高热40余日,每日热势均高达40℃,全身发斑疹,在省级某医院住院治疗1月余,高热、斑疹均未减退,医院尚无确切诊断结论。2005年11月12日二诊:诉服药至第5剂,高热渐退,服至第10剂,高热已基本消退,全身斑疹亦明显减少,鼻衄、齿衄已止。按:本案患者高热口渴并发斑疹,又见齿衄、鼻衄,是热邪既炽...
所以主证是纲,纲举而目张,对附属于主证的兼证、变证、夹杂证等也就自然迎刃而解。至于兼证,是指附于主证的兼见之证,比如说在桂枝汤主证的前提下,而出现的“喘”,或者是“项背强几几”等证。有鉴方证相离,不能一气呵成,孙氏提出“旧法方证,意义幽隐,……“览之者造次难悟”,所以他主张“方证同条,比类相附”,改为在证之下载其方,...
疥疮 疥疮。《诸病源候论》云:“疥者,……多生于足,乃至遍体。……干疥者,但痒,搔之皮起干痂。湿疥者,小疮皮薄,常有汁出,并皆有虫,人往往以针头挑得,状如水内瘸虫。。以皮肤皱褶处隧道、丘疹、水疱、结节,夜间剧痒,可找到疥虫为临床特征。本病由接触传染所致。其传染性很强,在一家人或集体宿舍中往往相互传染,集体发病。其特点是...
山西名老中医 朱进忠。曾任职于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基础研究所名誉所长、主任医师,山西中医学院教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山西中医》、《中医药研究》、《光明中医》杂志编委,《山西中医》副主编。并在此基础上撰著了《中医内科证治备要》、《天人相应与辨证论治》、...
紫草(五钱)雄黄(三钱) 樟冰(二钱) 生矾(三钱)五倍子(二钱)轻粉(一钱)铜青(二钱)东丹(二钱)金底(二钱)当归(五钱)大胡麻(一两) 杞子(五钱) 防风(五钱)萆(五钱)白芍(五钱) 丹参(七钱)海风藤(五钱)香加皮(五钱)荆芥(五钱) 杜仲(五钱) 牛膝(一两)川芎(五钱)赤芍(五钱)甘草(三钱) 白芷(三钱) 真茅...
杨梅疮者,实名洋霉疮,又名时疮,又名棉子疮。若疮毒传染气化者轻,此肺脾二经受毒,其疮先见于上部,皮肤作痒,筋骨不疼,其形小而且干,坚实凸起,有似棉子,故有棉子之名。荆芥 防风 白芍 连翘 甘草 川芎 当归 薄荷 黄芩 山栀 滑石桔梗石膏芒硝 大黄 麻黄 牛蒡子 肿不消,加元参。《千金》 甘露饮 治胃经火热,口臭,喉疮,齿龈宣露,吐血...
至于脏毒者,因肠风日久,气血两虚,虚陷之气日甚,而大肠之湿热蕴积日深,手阳明大肠为积血之处,其势必随气下陷,从粪之前后而来,来虽不痛,而其色多黑黯成块,故有毒之名,而实无痔漏、肠痈脓血疼痛之毒也。此证属肝、脾、肾三经。初起如粟,黄泡一点,皮色紫暗,如煮熟红枣,黑气漫延,腐烂渐开,五指相染,甚至脚面疼如汤泼火燃,秽臭难...
或至三、五日后,胀痛更甚,身热不和,风温化火,必挟肝邪上升,胀痛时如针刺,内成脓矣,用羚羊角、丹皮、山栀、钩钩、夏枯草,或龙胆泻肝汤,俟脓泄邪彻,自热退痛止。人或恚怒忧思,气逆于肝胆二经,二经多气少血,故怒伤肝,则木火动而血燥,肾阴虚则水不生木而血燥,血燥则筋病,肝主筋也,故累累然结若贯珠。又肺为贮痰之器,肺中素有积...
然亦有不愈者,如脑疽、发背、疔毒,正虚邪实,毒甚营枯,津液耗伤,正不敌邪,火毒内陷,致有神昏闭脱,及阴证之肾俞虚痰、阴寒附骨,脓出清稀,日久不敛,精神疲乏,胃衰脾败,谷食渐减,形神俱夺,气血不能来复,或潮热自汗,或昼夜热不退,致成损怯而毙,其论俱详叙集中,细心求之,临证自有把握。凡刺痈肿,须认有脓无脓,用手按之,手起...
医学传心录(5)附:方剂页码索引二画八珍汤……………………………………………………………………………13七气汤(四七汤)…………………………………………………………………42三画小柴胡汤 ……………………………………………………59五画四君汤 ……………………………………………………………………………64十画桂枝汤 …………………...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