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他认为意义的理解是阅读的结果,文学文本中的句子不提供作品的客观意义,文本的意义是读者阅读作品的经验和反应。2.文本的召唤结构  德国伊索尔为了将读者的阅读看作一种文本的内在结构机制,于是提出了“文本的召唤结构”这一说法来进行研究。“期待视野”可以引导读者的接受和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可见,隐含读者决不等同于文本具体的实际读...
孙丽萍:孔子与柏拉图美育思想比较一、孔子与柏拉图的政治理想:“吾从周”与“理想国”  孔子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战乱纷起、秩序大乱、物欲横流、奇技百出的春秋末期。二、孔子与柏拉图的美育理想:“放郑声”与“逐诗人”  在孔子看来,治乱之本在于治心,因为天下之乱归于人心之乱,治心之方在于教育,因为人心之仁在于开化。在孔子以“...
这种“共感”强调的不但是审美主体之间的进行审美所必须的审美状态、审美基础,更重要的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对象的统一。康德在强调审美主体的基础上设立共通感,共通感是他论述审美判断四个契机的基础,是联结审美主体与审美判断的逻辑中介。无目的是从审美主体的角度出发,合目的性却是从审美客体出发论述,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只能接触...
一、哥特小说中的“崇高”与“怕”但研究者往往在它们身上增添不同的附值,以便使它们能够承担重新区分哥特小说恐怖形态、划分哥特小说类别乃至重构哥特小说发展的大任。里克特·诺顿在其编著的一本关于哥特小说的研究资料汇编《哥特读物:第一浪潮1764~1840》中延用了这一体例:将英国哥特小说划分为拉德克利夫式的terror派和刘易斯式的“...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